一种具有金刚石磨料团的树脂结合剂砂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8521发布日期:2019-06-21 23:0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金刚石磨料团的树脂结合剂砂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脂结合剂砂轮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具有金刚石磨料团的树脂结合剂砂轮。



背景技术:

目前,墙面砖及地砖的磨边,通常在竖直结合剂中添加金刚石磨料粒进行磨削修边,以达到对砖的侧面平滑的效果,在树脂结合剂中添加金刚石磨料粒,增加砂轮的磨削强度,树脂结合剂对金刚石磨料团起到包裹把持的作用。

虽然由于添加了金刚石磨料团给砂轮带来了更强力的磨削作用,但是金刚石磨料团的强度将树脂结合剂强,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对于部分较粉末大些的金刚石磨料团失去树脂结合剂的紧固力的作用,部分金刚石磨料团脱离磨削层,导致磨削层表面坑洼的情况,以及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部分颗粒较大的金刚石磨料团凸起高度过高,由于砂轮局部的损坏而导致整个砂轮报废,砂轮的基体也不能重复使用,导致砂轮的使用成本增加,并且,砂轮的磨削层和砂轮的基体均为圆形的整体,磨削过程中产生的废屑停留在砂轮与工件接触的表面,影响砂轮的磨削效果,同时磨削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热效果不佳,由于砂轮温度的急剧升高,带来的磨削锐度降低,均不符合工厂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具有金刚石磨料团的树脂结合剂砂轮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金刚石磨料团脱离带来的局部损坏,而导致的砂轮整体报废以及基体不能重复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金刚石磨料团的树脂结合剂砂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金刚石磨料团的树脂结合剂砂轮,包括基体,基体中心开设有砂轮孔,基体外侧设置有环形的磨削层,磨削层包括若干个可拼成环形的扇形的磨削单元,磨削单元包括树脂结合剂层和设置在树脂结合剂层外的磨料团混合层,树脂结合剂层从侧壁开设有多个沉槽,沉槽内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螺纹杆、螺母和限位块,沉槽内开设有用于螺纹杆穿过的沉孔,基体开设有多个用于螺纹杆滑动的滑槽,每一滑槽的下端开设有与限位块相互匹配的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磨料团混合层是以金刚石磨料粒与树脂结合剂的混合物制得,并且金刚石磨料粒与树脂结合剂的重量比为1:8。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基体包括支撑段和调节段,调节段的截面呈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分别设置有一个磨削单元。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磨削单元的树脂结合剂层的下端为斜面,并且斜面的坡度与基体的调节段的坡度相同,滑槽和限位槽均与调节段的斜面相互平行,沉槽的中心线与调节段的斜面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磨料团混合层侧壁自上而下刻画有第一刻度,调节段的斜面刻画有第二刻度。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限位槽的宽度大于滑槽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限位槽为燕尾槽,限位块为与燕尾槽相互匹配的燕尾块。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限位槽贯穿基体的侧壁,螺纹杆与限位块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相邻磨削单元之间设置有散热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磨削层包括树脂结合剂层和磨料团混合层,磨料团混合层是以金刚石磨料和树脂结合剂的混合物制得,为解决金刚石磨料团脱落而导致整个金刚石砂轮报废的情况,将磨削层分割为多个磨削单元,使每个磨削单元相对独立,某一磨削单元的金刚石磨料团脱落后,通过更换损坏的磨削单元即可实现整个砂轮的继续有效工作,并且砂轮的基体能重复的使用,避免了常规砂轮损坏后,连带基体一起丢弃带来的资源浪费。磨削单元与基体的连接通过固定组件进行连接,安装更换方便,将磨削单元分为磨料团混合层和树脂结合剂层,通过树脂结合剂层与基体相互固定连接,有与磨料团混合层中不规则混合有若干金刚石磨料粒混合组成的磨料团,减少了磨料团混合层直接与基体连接的加工难度,并且,在磨料团混合层消耗完毕后,树脂结合剂层仍能起到磨削的作用,有效提高了砂轮的利用率。

2、基体包括支撑段和调节段,调节段的截面呈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在两腰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磨削单元,两个磨削单元之间设置有间隙,两个磨削单元并排使用,增加磨削的接触面积,提高磨削效率,同时两个磨削单元之间设置有间隙,两个磨削单元之间的间隙起到排屑和散热的作用,两个磨削单元能沿着调节段的斜面进行高度调节,并且能够调节并排的磨削单元的间距,通过高度调节,以保证更换后的磨削单元与已经长时间使用过的磨削单元的径向长度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新更换的磨削单元与其他已经长时间使用的磨削单元高度相差过大,而单独对更换的磨削单元进行磨削调试的情况,并且需要更换的磨削单元的径向长度在调试过程中不好把控到与已磨损一定程度的磨削单元一致。

3、通过在磨料团混合层侧壁以及调节段的侧壁分别刻画第一刻度和第二刻度,通过第一刻度进行量化磨料团混合层的磨损程度,根据勾股定理,量化调节更换后的磨削单元的高度,以保证更换后的磨削单元与磨损一定程度的磨削单元保持径向直径一致(即保持高度一致),保证更换后的砂轮整体仍能有效工作。

4、限位槽的宽度大于滑槽的宽度,保证了螺纹杆穿过滑槽并能在滑槽上滑动调节,限位块不能穿过滑槽,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内壁紧密接触,通过固定组件,保证磨削层与基体作为一个整体磨削工作。磨削单元的高度调节原理为:限位块通过基体的侧壁进入到限位槽内,螺纹杆穿过滑槽与限位块螺纹连接,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沉孔后与螺母相互连接,通过旋转螺母保证基体与磨削单元的整体性,基体与磨削单元通过固定组件的压力进行固定,能实现无级调节,使得新更换的磨削单元能与已经磨损一定程度的磨削单元保持完美的高度一致。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配合为燕尾槽与燕尾块的配合,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限位块的移动的平稳性。

5、相邻磨削单元之间设置有散热槽,使相邻磨削单元之间相互独立,相比磨削单元作为一个环形整体,保证了工作过程中或已经工作完毕后的散热更高效,同时散热槽起到一定的排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构示意图;

图2是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滑槽与限位槽在砂轮上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固定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支撑段和条阶段截面位置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体,110-调节段,120-支撑段,2-砂轮孔,3-磨削单元,310-树脂结合剂层,320-磨料团混合层,4-散热槽,5-沉槽,510-沉孔,6-固定组件,610-螺母,620-螺纹杆,630-限位块,7-滑槽,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1-5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金刚石磨料团的树脂结合剂砂轮,包括基体1,基体1中心开设有砂轮孔2,基体1外侧设置有环形的磨削层,磨削层包括若干个可拼成环形的扇形的磨削单元3,磨削单元3包括树脂结合剂层310和设置在树脂结合剂层310外的磨料团混合层320,树脂结合剂层310从侧壁开设有多个沉槽5,沉槽5内设置有固定组件6,固定组件6包括螺纹杆620、螺母610和限位块630,沉槽5内开设有用于螺纹杆620穿过的沉孔510,基体1开设有多个用于螺纹杆620滑动的滑槽7,每一滑槽7的下端开设有与限位块630相互匹配的限位槽8。磨料团混合层320是以金刚石磨料粒与树脂结合剂的混合物制得。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磨削层包括树脂结合剂层310和磨料团混合层320,磨料团混合层320是以金刚石磨料和树脂结合剂的混合物制得,为解决金刚石磨料团脱落而导致整个金刚石砂轮报废的情况,将磨削层分割为多个磨削单元3,使每个磨削单元3相对独立,某一磨削单元3的金刚石磨料团脱落后,通过更换损坏的磨削单元3即可实现整个砂轮的继续有效工作,并且砂轮的基体1能重复的使用,避免了常规砂轮损坏后,连带基体1一起丢弃带来的资源浪费。磨削单元3与基体1的连接通过固定组件6进行连接,安装更换方便,将磨削单元3分为磨料团混合层320和树脂结合剂层310,通过树脂结合剂层310与基体1相互固定连接,有与磨料团混合层320中不规则混合有若干金刚石磨料粒混合组成的磨料团,减少了磨料团混合层320直接与基体1连接的加工难度,并且,在磨料团混合层320消耗完毕后,树脂结合剂层310仍能起到磨削的作用,有效提高了砂轮的利用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基体1包括支撑段120和调节段110,调节段110的截面呈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分别设置有一个磨削单元3。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磨削单元3的树脂结合剂层310的下端为斜面,并且斜面的坡度与基体1的调节段110的坡度相同,滑槽7和限位槽8均与调节段110的斜面相互平行,沉槽5的中心线与调节段110的斜面相互垂直。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基体1实际并不存在明显的支撑段120与调节段110的划分,而只是为了方便描述,对其进行的人为划分。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基体1包括支撑段120和调节段110,调节段110的截面呈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在两腰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磨削单元3,两个磨削单元3之间设置有间隙,两个磨削单元3并排使用,增加磨削的接触面积,提高磨削效率,同时两个磨削单元3之间设置有间隙,两个磨削单元3之间的间隙起到排屑和散热的作用,两个磨削单元3能沿着调节段110的斜面进行高度调节,并且能够调节并排的磨削单元3的间距,通过高度调节,以保证更换后的磨削单元3与已经长时间使用过的磨削单元3的径向长度保持一致,不会出现新更换的磨削单元3与其他已经长时间使用的磨削单元3高度相差过大,而单独对更换的磨削单元3进行磨削调试的情况,并且需要更换的磨削单元3的径向长度在调试过程中不好把控到与已磨损一定程度的磨削单元3一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磨料团混合层320侧壁自上而下刻画有第一刻度,调节段110的斜面刻画有第二刻度。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通过在磨料团混合层320侧壁以及调节段110的侧壁分别刻画第一刻度和第二刻度,通过第一刻度进行量化磨料团混合层320的磨损程度,根据勾股定理,量化调节更换后的磨削单元3的高度,以保证更换后的磨削单元3与磨损一定程度的磨削单元3保持径向直径一致(即保持高度一致),保证更换后的砂轮整体仍能有效工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限位槽8的宽度大于滑槽7的宽度。限位槽8为燕尾槽,限位块630为与燕尾槽相互匹配的燕尾块。限位槽8贯穿基体1的侧壁,螺纹杆620与限位块630为螺纹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限位槽8的宽度大于滑槽7的宽度,保证了螺纹杆620穿过滑槽7并能在滑槽7上滑动调节,限位块630不能穿过滑槽7,限位块630与限位槽8的内壁紧密接触,通过固定组件6,保证磨削层与基体1作为一个整体磨削工作。磨削单元3的高度调节原理为:限位块630通过基体1的侧壁进入到限位槽8内,螺纹杆620穿过滑槽7与限位块630螺纹连接,螺纹杆620的另一端穿过沉孔510后与螺母610相互连接,通过旋转螺母610保证基体1与磨削单元3的整体性,基体1与磨削单元3通过固定组件6的压力进行固定,能实现无级调节,使得新更换的磨削单元3能与已经磨损一定程度的磨削单元3保持完美的高度一致。限位槽8与限位块630的配合为燕尾槽与燕尾块的配合,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同时限位块630的移动的平稳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相邻磨削单元3之间设置有散热槽4。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相邻磨削单元3之间设置有散热槽4,使相邻磨削单元3之间相互独立,相比磨削单元3作为一个环形整体,保证了工作过程中或已经工作完毕后的散热更高效,同时散热槽4起到一定的排屑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