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390发布日期:2019-08-23 23:35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烟气回收再利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钢丝加工领域,其中一道工序为钢丝热处理,需要钢丝经过奥氏体炉进行加热处理,目前奥氏体炉对钢丝进行热处理时,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尤其在炉体的前部钢丝出口处,需要留有一个相对大宽的出口来观察炉体内部火焰燃烧的情况,但这也导致大量的热量从炉体前部的钢丝出口流失,从而造成能源浪费,同时废气直接从炉体前部的炉口排出,没有经过排放处理装置处理,也造成车间环境污染,工人工作环境恶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有效的解决了奥氏体炉前部炉口热量流失、污染车间环境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设置在炉体前部的集热罩,所述集热罩的上部连接余热收集箱,所述余热收集箱内设有导热油盘管,所述余热收集箱的上部连接烟气排放处理装置,所述导热油盘管的出油管分别与脱脂槽盘管换热器和储油罐连接,所述导热油盘管和脱脂槽盘管换热器之间的出油管上连接有控制阀一,所述导热油盘管和储油罐之间的出油管上连接有控制阀二;所述储油罐的下部通过管道、控制阀三和循环油泵与导热油盘管的进油管连接,所述储油罐的下部还通过加油管与膨胀槽连接,所述膨胀槽上设有新油注入口,所述储油罐的上部通过气管与膨胀槽的上部连通。

根据所述的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所述集热罩外部侧壁上连接整体呈“凹”字形的活动挡热罩,所述活动挡热罩的上部两侧拐角处均通过钢丝绳与提拉万向定滑轮连接,所述提拉万向定滑轮固定连接在集热罩的上部两侧拐角处,所述炉体的前部一侧拐角处上部固定连接有转向万向定滑轮,下部设有手摇器,所述提拉万向定滑轮上的钢丝绳绕过转向万向定滑轮后与手摇器连接。

根据所述的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所述活动挡热罩的两侧面设置为梯形,活动挡热罩的侧面上靠近炉体的一边为长边。

根据所述的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所述活动挡热罩包括上部的支撑条和连接在支撑条下部的隔热石棉布。

根据所述的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所述支撑条的内侧连接有在集热罩外部侧面滚动的滚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安装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后,可以有效回收炉体前部炉口处的余热,并且对温度降低后的烟气进行烟气处理再排放到大气中,改善车间环境的同时也不污染外部环境;集热罩外部侧壁上连接整体呈“凹”字形的活动挡热罩,可以在需要观察奥氏体炉内的燃烧状况时,通过手摇器使活动挡热罩升起,观察后,再通过手摇器使活动挡热罩降下,大大减少热量损失的同时不影响正常观察炉内燃烧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

1为炉体、2为集热罩、3为余热收集箱、4为导热油盘管、5为烟气排放处理装置、6为脱脂槽盘管换热器、7为储油罐、8为控制阀一、9为控制阀二、10为控制阀三、11为循环油泵、12为加油管、13为膨胀槽、14为气管、15为活动挡热罩、151为支撑条、152为隔热石棉布、16为钢丝绳、17为提拉万向定滑轮、18为转向万向定滑轮、19为手摇器、20为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奥氏体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设置在炉体1前部的集热罩2,集热罩2的上部连接余热收集箱3,余热收集箱3内设有导热油盘管4,余热收集箱3的上部连接烟气排放处理装置5,导热油盘管4的出油管分别与脱脂槽盘管换热器6和储油罐7连接,导热油盘管4和脱脂槽盘管换热器6之间的出油管上连接有控制阀一8,导热油盘管4和储油罐7之间的出油管上连接有控制阀二9;储油罐7的下部通过管道、控制阀三10和循环油泵11与导热油盘管4的进油管连接,储油罐7的下部还通过加油管12与膨胀槽13连接,膨胀槽13上设有新油注入口,储油罐7的上部通过气管14与膨胀槽13的上部连通。

集热罩2外部侧壁上连接整体呈“凹”字形的活动挡热罩15,活动挡热罩15的上部两侧拐角处均通过钢丝绳16与提拉万向定滑轮17连接,提拉万向定滑轮17固定连接在集热罩2的上部两侧拐角处,炉体1的前部一侧拐角处上部固定连接有转向万向定滑轮18,下部设有手摇器19,提拉万向定滑轮17上的钢丝绳绕过转向万向定滑轮18后与手摇器19连接。

进一步,活动挡热罩15的两侧面设置为梯形,活动挡热罩15的侧面上靠近炉体1的一边为长边,在距离炉口近的位置,进一步防止热量流失。

活动挡热罩15包括上部的支撑条151和连接在支撑条151下部的隔热石棉布152,整个活动挡热罩重量轻,转动手摇器轻松。

支撑条151的内侧连接有在集热罩2外部侧面滚动的滚轮20,提高活动挡热罩与集热罩的贴合度,减轻活动挡热罩上下升降移动的阻力。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 “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