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1079发布日期:2019-10-08 23:11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曲面玻璃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智能终端产品显示器上使用的玻璃盖板可分为:2D玻璃、2.5D玻璃及3D曲面玻璃,其中,2D玻璃即普通的纯平面玻璃,没有任何弧形设计;2.5D玻璃则中间是平面设计,边缘采用弧形设计;3D曲面玻璃则中间和边缘部分都可以设计成弯曲的弧形。3D曲面玻璃主要使用热弯机进行弯曲而成,可以达到更高的弯曲弧度,3D曲面玻璃的一些物理特性明显优于2D和2.5D玻璃。3D曲面玻璃具有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防眩光、坚硬、耐刮伤、耐候性佳等优点,不仅可以提升智能终端产品的外观新颖性,还可以带来出色的触控手感,带来更好的显示及触控体验。

目前3D曲面玻璃的生产工序主要有:开料、CNC、棱抛、热弯、研磨抛光、镀膜等,其中,在热弯加工后的研磨抛光尤为重要,在整个工序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最终3D曲面玻璃良品率的高低。而在研磨抛光工序中,往往需要用到对3D曲面玻璃半成品进行承载的抛光载具。

3D曲面玻璃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异性,即其表面的曲面弧度较多,因此,在研磨抛光工序中需要时时将3D曲面玻璃进行转动,以使得其表面抛光侵入尺寸均匀,满足设计要求,现有的抛光载具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载具的转动角度及速度不容易控制,且载具上承载的多个3D曲面玻璃的转动幅度也难以统一控制,这就导致3D曲面玻璃的抛光侵入尺寸难以控制,最终导致抛光不均匀,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其次,研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抛光屑体积及比重较小,容易沾染于载具中不易排出,进而影响设备散热及抛光精度。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其上提供有至少两个子行星载盘,能够同时打磨多个3D曲面玻璃,不仅能够保证每个3D曲面玻璃的转动角度及幅度统一,提高了抛光均匀性,而且还能够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抛光屑及时排出,降低了抛光屑对抛光精度的影响。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包括:

载盘容纳室,该载盘容纳室在其顶部敞开;

载盘,该载盘设于载盘容纳室内;

至少两个子行星载盘,该行星载盘设于载盘之上;以及

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设于载盘容纳室的正下方,该传动组件包括:

纵向延伸的传动主轴;

套设于传动主轴上的传动齿轮;以及

与传动齿轮相啮合的至少两个子行星齿轮,

其中,子行星齿轮的上端面中心处固接有纵向延伸的子传动轴,传动齿轮与传动主轴相固接。

优选的是,子行星齿轮的数目与子行星载盘的数目相对应。

优选的是,子传动轴从下往上依次穿过载盘容纳室及载盘后与行星载盘的底部相固接,以使得行星载盘悬浮于载盘的上表面。

优选的是,载盘容纳室包括底壁及裙部,裙部结合于底壁的外周并且沿着该底壁的外周向上延伸。

优选的是,传动主轴从载盘容纳室的底部穿入后与载盘的底部相固接,以使得载盘悬浮于底壁的上表面。

优选的是,底壁与水平面间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5°~15°。

优选的是,底壁的最低处开设有连通载盘容纳室内外的排屑口。

优选的是,载盘的外周与裙部的内侧间的间距为2mm~20mm。

优选的是,载盘的上表面形成有位于子行星载盘正下方的排屑斜面,以使得子行星载盘的厚度从内之外呈逐渐变小之势。

优选的是,传动主轴上套设有主行星齿轮,该主行星齿轮位于传动齿轮的正下方且与传动主轴相固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上提供有至少两个子行星载盘,能够同时打磨多个3D曲面玻璃,不仅能够保证每个3D曲面玻璃的转动角度及幅度统一,提高了抛光均匀性,而且还能够将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抛光屑及时排出,降低了抛光屑对抛光精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的正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的仰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隐藏了载盘容纳室后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中载盘与传动组件相配合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中载盘与传动组件相配合的正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中传动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参照图1~图7,用于3D曲面玻璃的自转式抛光载具2包括:

载盘容纳室24,该载盘容纳室24在其顶部敞开;

载盘21,该载盘21设于载盘容纳室24内;

至少两个子行星载盘23,该行星载盘23设于载盘21之上;以及

传动组件22,该传动组件22设于载盘容纳室24的正下方,该传动组件22包括:

纵向延伸的传动主轴221;

套设于传动主轴221上的传动齿轮222;以及

与传动齿轮222相啮合的至少两个子行星齿轮224,

其中,子行星齿轮224的上端面中心处固接有纵向延伸的子传动轴225,传动齿轮222与传动主轴221相固接。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子行星齿轮224的数目与子行星载盘23的数目相对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子行星齿轮224及子行星载盘23均设有3个。

进一步地,子传动轴225从下往上依次穿过载盘容纳室24及载盘21后与行星载盘23的底部相固接,以使得行星载盘23悬浮于载盘21的上表面。从而使得行星载盘23相对于载盘21做转动运动时,行星载盘23的转动不会受到载盘21的干涉。

参照图1,载盘容纳室24包括底壁241及裙部243,裙部243结合于底壁241的外周并且沿着该底壁241的外周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传动主轴221从载盘容纳室24的底部穿入后与载盘21的底部相固接,以使得载盘21悬浮于底壁241的上表面。从而使得载盘21的转动不会受到底壁241的干涉影响,同时,载盘21与底壁241之间形成有足够的排屑空间,便于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抛光屑及时排出。

参照图2,底壁241与水平面间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5°~1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8°。

进一步地,底壁241的最低处开设有连通载盘容纳室24内外的排屑口242。从而使得抛光屑落于底壁241上后,能够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底壁241最终经排屑口242排出收集。

进一步地,载盘21的外周与裙部243的内侧间的间距为2mm~20mm。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间距为2mm;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间距为20mm;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间距为12mm。

参照图5及图6,载盘21的上表面形成有位于子行星载盘23正下方的排屑斜面211,以使得子行星载盘23的厚度从内之外呈逐渐变小之势。从而使得抛光过程中落于载盘21上的抛光屑能够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顺着排屑斜面211顺滑地排入底壁241上,并最终经排屑口242排出收集。

进一步地,排屑斜面211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大小为10°~3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屑斜面211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大小为28°。

参照图7,传动主轴221上套设有主行星齿轮223,该主行星齿轮223位于传动齿轮222的正下方且与传动主轴221相固接。工作时,主行星齿轮223受到来自驱动器的动力后,带动传动主轴221绕其轴线旋转,进而带动传动齿轮222旋转,而与传动齿轮222相啮合的子行星齿轮224则绕着传动齿轮222做圆周运动式的行星运动,子行星齿轮224在作行星运动的过程中,则带到与子传动轴225相连的子行星载盘23转动,从而使得载盘21与子行星载盘23绕其各自中心转动,两者的转动速度比受到传动齿轮222与子行星齿轮224的传动比所限定。如此则实现了对子行星载盘23上承载的3D曲面玻璃半成品的均匀转动,从而提高了抛光的打磨均匀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主轴221上转动套设有固接板25,固接板25设于载盘21与传动齿轮222之间,同时,子传动轴225穿过固接板25后进入到载盘容纳室24之中,且子传动轴225与固接板25转动连接。固接板25能够提高子行星齿轮224与传动齿轮222相啮合时的稳定性。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