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酸铋光伏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铁酸铋光伏薄膜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15446发布日期:2019-07-19 22:3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酸铋光伏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铁酸铋光伏薄膜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光伏薄膜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ifeo3光伏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bifeo3光伏薄膜。



背景技术:

为了获取更好的薄膜晶体管器件性能,许多研究者将焦点放在了对于退火环境的改变上,如温度、环境、次序和时间等。光伏薄膜大部分为纳米层状复合结构,膜层间的异质结界面是载流子严重复合区域,界面钝化处理可以提升载流子在界面处的迁移效率。在金属和合金的热处理中,二次退火常被用来改善金属的机械性能,并对微观结构进行重组并提高结晶度,但该方法尚未有报道应用于bifeo3光伏薄膜的制备过程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提供了一种bifeo3光伏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针对bifeo3光伏薄膜的光生载流子在界面处的高复合率问题,采用二次退火的工艺步骤来钝化异质结界面,提升光伏薄膜中的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提升薄膜的光电转换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bifeo3光伏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清洗基片:依次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fto基片并干燥;

步骤2),沉积bifeo3薄膜:将所述fto基片和bifeo3靶材放入沉积室内,将沉积室抽真空,向其内通入纯氧,以bifeo3为靶材,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所述fto基片上沉积bifeo3薄膜;

步骤3),原位退火:沉积完成后,原位退火,退火后,bifeo3薄膜自然冷却;

步骤4),二次退火:从沉积室中取出bifeo3薄膜,将其二次退火,二次退火采用快速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500℃,退火时间为8min~12min。

进一步,步骤4)中,二次退火在空气气氛下进行。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fto基片依次使用丙酮超声清洗15min,使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15min,使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min。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物理气相沉积法为脉冲激光沉积法。

再进一步,步骤2)中,抽真空完成后,气压为10-5pa数量级;通入纯氧,保持纯氧气压为8pa。

再进一步,步骤(2)中,激光器输出脉冲能量为240mj,频率为3hz。

再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fto基片的温度为700℃,自转速率为0.1r/min,薄膜沉积时间为2h。

再进一步,步骤3)中,原位退火温度为700℃,氧压为200pa,时间为1h。

应用所述的bifeo3光伏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备的bifeo3光伏薄膜,其特征在于,该bifeo3光伏薄膜的开路电压位1.35v~1.40v、短路电流密度为2.34ma/cm2~2.85ma/cm2、填充因子73%~79.1%、光电转换效率为1.59%~1.93%。

本发明技术方案可获得的技术效果有:

(1)对于层状复合结构的薄膜器件,二次退火改变了薄膜异质结界面的贴合,使界面处有更加平整和贴合的结构,减少在沉积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而缺陷正是影响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本发明采用在对bifeo3薄膜原位退火之后对薄膜进行了二次退火处理,钝化了界面,可以提升了界面处载流子的通过率,提升了器件内部载流子的平均迁移距离。bifeo3光伏薄膜的开路电压位1.35v~1.40v、短路电流密度为2.34ma/cm2~2.85ma/cm2、填充因子73%~79.1%、光电转换效率为1.59%~1.9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bifeo3薄膜的xrd图谱;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bifeo3薄膜的xrd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部分,以实施例1作为对比例,其制备的bifeo3薄膜没有进行二次退火;实施例2-4,分别对制备的bifeo3薄膜进行了8min、10min、12min,500℃的二次退火;实施例5、6,分别对制备的bifeo3薄膜进行了5min、15min,500℃的二次退火。

实施例1

步骤1),清洗基片:将fto基片依次使用丙酮超声清洗15min,使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15min,使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min,干燥;

步骤2),沉积bifeo3薄膜:将所述fto基片和bifeo3靶材放入沉积室内,打开机械泵,当气压由大气压降至约10pa时同时打开分子泵,将腔内气压抽至10-5pa数量级;关小抽气阀门同时通入纯氧气,调整抽气和通入气体的速率,让真空腔内气压平衡在8pa;以1℃/s的升温速率,加热基片至700℃;打开激光器,调整每个脉冲输出功率为240mj,频率为3hz,以bifeo3为靶材,在所述fto基片上沉积bifeo3薄膜,沉积为2h;

步骤3),原位退火:沉积完成后,在700℃、200pa氧压条件下原位退火60min,退火后,bifeo3薄膜自然冷却。

使用小型离子溅射仪在薄膜表面溅射面积为2mm×2mm的au电极,将薄膜制备为fto/bifeo3/au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其开路电压为0.87v,短路电流为2.50ma/cm2,填充因子60.9%,光电转效率为1.36%。

实施例2

步骤1),清洗基片:将fto基片依次使用丙酮超声清洗15min,使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15min,使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min,干燥;

步骤2),沉积bifeo3薄膜:将所述fto基片和bifeo3靶材放入沉积室内,打开机械泵,当气压由大气压降至约10pa时同时打开分子泵,将腔内气压抽至10-5pa数量级;关小抽气阀门同时通入纯氧气,调整抽气和通入气体的速率,让真空腔内气压平衡在8pa;以1℃/s的升温速率,加热基片至700℃;打开激光器,调整每个脉冲输出功率为240mj,频率为3hz,以bifeo3为靶材,在所述fto基片上沉积bifeo3薄膜,沉积为2h;

步骤3),原位退火:沉积完成后,在700℃、200pa氧压条件下原位退火60min,退火后,bifeo3薄膜自然冷却;

步骤4),二次退火:从沉积室中取出bifeo3薄膜,将其二次退火,二次退火采用快速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500℃,退火时间为8min,退火气氛为空气。

使用小型离子溅射仪在薄膜表面溅射面积为2mm×2mm的au电极,将薄膜制备为fto/bifeo3/au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其开路电压为1.40v,短路电流为2.34ma/cm2,填充因子79.1%,光电转效率为1.59%。对比实施例2制备的bifeo3薄膜j-v性能及实施例1制备的bifeo3薄膜j-v性能,经过8min、500℃的二次快速退火处理,bifeo3薄膜的光伏性能有明显提升。

实施例3

步骤1),清洗基片:将fto基片依次使用丙酮超声清洗15min,使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15min,使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min,干燥;

步骤2),沉积bifeo3薄膜:将所述fto基片和bifeo3靶材放入沉积室内,打开机械泵,当气压由大气压降至约10pa时同时打开分子泵,将腔内气压抽至10-5pa数量级;关小抽气阀门同时通入纯氧气,调整抽气和通入气体的速率,让真空腔内气压平衡在8pa;以1℃/s的升温速率,加热基片至700℃;打开激光器,调整每个脉冲输出功率为240mj,频率为3hz,以bifeo3为靶材,在所述fto基片上沉积bifeo3薄膜,沉积为2h;

步骤3),原位退火:沉积完成后,在700℃、200pa氧压条件下原位退火60min,退火后,bifeo3薄膜自然冷却;

步骤4),二次退火:从沉积室中取出bifeo3薄膜,将其二次退火,二次退火采用快速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500℃,退火时间为10min,退火气氛为空气。

使用小型离子溅射仪在薄膜表面溅射面积为2mm×2mm的au电极,将薄膜制备为fto/bifeo3/au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其开路电压为1.37v,短路电流为2.85ma/cm2,填充因子73%,光电转效率为1.93%。对比实施例3制备的bifeo3薄膜j-v性能及实施例1制备的bifeo3薄膜j-v性能,经过10min、500℃的二次快速退火处理,bifeo3薄膜的光伏性能有明显提升。

图4实施例2制备的bifeo3薄膜的xrd图谱。通过比对标准icsd卡片,衍射图谱中只有基底fto和bifeo3薄膜的衍射峰,说明700℃是沉积纯相bifeo3薄膜的适宜温度。且二次退火没有令薄膜中出现杂相。

实施例4

步骤1),清洗基片:将fto基片依次使用丙酮超声清洗15min,使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15min,使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min,干燥;

步骤2),沉积bifeo3薄膜:将所述fto基片和bifeo3靶材放入沉积室内,打开机械泵,当气压由大气压降至约10pa时同时打开分子泵,将腔内气压抽至10-5pa数量级;关小抽气阀门同时通入纯氧气,调整抽气和通入气体的速率,让真空腔内气压平衡在8pa;以1℃/s的升温速率,加热基片至700℃;打开激光器,调整每个脉冲输出功率为240mj,频率为3hz,以bifeo3为靶材,在所述fto基片上沉积bifeo3薄膜,沉积为2h;

步骤3),原位退火:沉积完成后,在700℃、200pa氧压条件下原位退火60min,退火后,bifeo3薄膜自然冷却;

步骤4),二次退火:从沉积室中取出bifeo3薄膜,将其二次退火,二次退火采用快速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500℃,退火时间为12min,退火气氛为空气。

使用小型离子溅射仪在薄膜表面溅射面积为2mm×2mm的au电极,将薄膜制备为fto/bifeo3/au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其开路电压为1.35v,短路电流为2.65ma/cm2,填充因子73.2%,光电转效率为1.83%。对比实施例4制备的bifeo3薄膜j-v性能及实施例1制备的bifeo3薄膜j-v性能,经过12min、500℃的二次快速退火处理,bifeo3薄膜的光伏性能有明显提升。

实施例5

步骤1),清洗基片:将fto基片依次使用丙酮超声清洗15min,使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15min,使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min,干燥;

步骤2),沉积bifeo3薄膜:将所述fto基片和bifeo3靶材放入沉积室内,打开机械泵,当气压由大气压降至约10pa时同时打开分子泵,将腔内气压抽至10-5pa数量级;关小抽气阀门同时通入纯氧气,调整抽气和通入气体的速率,让真空腔内气压平衡在8pa;以1℃/s的升温速率,加热基片至700℃;打开激光器,调整每个脉冲输出功率为240mj,频率为3hz,以bifeo3为靶材,在所述fto基片上沉积bifeo3薄膜,沉积为2h;

步骤3),原位退火:沉积完成后,在700℃、200pa氧压条件下原位退火60min,退火后,bifeo3薄膜自然冷却;

步骤4),二次退火:从沉积室中取出bifeo3薄膜,将其二次退火,二次退火采用快速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500℃,退火时间为5min,退火气氛为空气。

使用小型离子溅射仪在薄膜表面溅射面积为2mm×2mm的au电极,将薄膜制备为fto/bifeo3/au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其开路电压为0.79v,短路电流为1.42ma/cm2,填充因子57%,光电转效率为1.34%。对比实施例5制备的bifeo3薄膜j-v性能及实施例1制备的bifeo3薄膜j-v性能,实施例5制备的bifeo3薄膜性能差,说明5min二次退火时间过短,对薄膜的光伏性能没有提升。

实施例6

步骤1),清洗基片:将fto基片依次使用丙酮超声清洗15min,使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15min,使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min,干燥;

步骤2),沉积bifeo3薄膜:将所述fto基片和bifeo3靶材放入沉积室内,打开机械泵,当气压由大气压降至约10pa时同时打开分子泵,将腔内气压抽至10-5pa数量级;关小抽气阀门同时通入纯氧气,调整抽气和通入气体的速率,让真空腔内气压平衡在8pa;以1℃/s的升温速率,加热基片至700℃;打开激光器,调整每个脉冲输出功率为240mj,频率为3hz,以bifeo3为靶材,在所述fto基片上沉积bifeo3薄膜,沉积为2h;

步骤3),原位退火:沉积完成后,在700℃、200pa氧压条件下原位退火60min,退火后,bifeo3薄膜自然冷却;

步骤4),二次退火:从沉积室中取出bifeo3薄膜,将其二次退火,二次退火采用快速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500℃,退火时间为15min,退火气氛为空气。

使用小型离子溅射仪在薄膜表面溅射面积为2mm×2mm的au电极,将薄膜制备为fto/bifeo3/au结构的太阳能电池。

图7为实施例6制备的bifeo3薄膜的j-v性能曲线,其开路电压为0.76v,短路电流为1.75ma/cm2,填充因子70%,光电转效率为0.96%。对比实施例6制备的bifeo3薄膜j-v性能及实施例1制备的bifeo3薄膜j-v性能,实施例6制备的bifeo3薄膜性能差,说明15min二次退火时间过长,说明二次退火时间不宜过长。

图8为实施例6制备的bifeo3薄膜的xrd图谱。使用标准icsd卡片与之对比后发现薄膜中存在贫铋相bi2fe4o9,这表明15min的沉原位退火时间太久,bi元素在沉积过程中向气氛中逸出较多,造成了薄膜中o元素和bi元素的非化学计量比偏移。

以上实施例说明,经过500℃、8min-12min的二次退火后,bifeo3薄膜的j-v性能,薄膜的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密度均有大幅的提高,这表明在前期制备工艺相同的情况下,500℃、8min-12min的二次退火能钝化薄膜的异质界面,降低光生载流子在界面处的漂移阻力,降低载流子复合率,提升了光伏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