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及其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5982发布日期:2019-06-15 00:2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尼龙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及其制品。



背景技术:

物体在阳光的持续照射下,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会积聚大量热量,导致其内部温度升高,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活动也越来越受欢迎,目前的户外纺织品对太阳光中占太阳能量46%的红外辐射没有很好的阻隔效果,为了减少高温环境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麻烦,需要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户外纺织品。在尼龙表面镀上一种能够反射红外线的膜层,在炎热环境中,可以阻隔太阳发出的红外辐射,同时在寒冷的冬天可以减少尼龙内覆盖物的红外辐射损失,从而满足隔热保温的需求。采用这种尼龙所制成的户外纺织品将会成为一种可以被广泛应用的隔热保暖新的解决方案。

金属银具有非常好的红外反射功能,其膜层的厚度越大,对红外线的反射效果越好。但是镀膜过程中银膜层容易氧化,造成平整度降低,使得尼龙表面银膜层的厚度不均一,而厚度过高会指数级降低可见光的透过,从而使织物的色彩和纹理可视度降低,因此给人们带来不完美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含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采用真空蒸镀技术、或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脉冲激光沉积法、喷雾热分解法、分子束外延法、等离子体喷涂、多弧离子真空镀膜技术、光学真空镀膜技术、其他真空镀膜、化学镀银中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形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合金层是由ti、al、au、in、ga、se、la、ce、fe、zn、cu、w、mg、cr、ni、v、co、pt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合金层是azo(zno:al2o3)透明导电薄膜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合金层是ito薄膜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02中磁控溅射方法中真空溅射腔体内装配的靶材包括金属靶材和陶瓷靶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靶材包括金属钛靶、金属铝靶、金属银靶、金属锌靶、金属锡靶、合金锌锡靶、合金钛铝靶;所述的陶瓷靶材包括氧化钛陶瓷靶、硅铝靶、azo陶瓷靶、氧化铁陶瓷靶、ito陶瓷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靶材为平面靶,接直流电源,溅射功率为1-40kw。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真空溅射腔体内的沉积气氛包括氩气、氪气。

有益效果:利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尼龙表面的平整度较好,对后期的尼龙的加工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且利用该工艺制得的尼龙产品具有较好的红外辐射阻隔性能,起到隔热保暖的作用,且应用较为广泛,在纺织品中使用,不仅能使得织物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还不会降低织物色彩和纹理的可视度,从而使织物的色彩和纹理均呈现出较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中的词语“优选的”、“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含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采用真空蒸镀技术、或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脉冲激光沉积法、喷雾热分解法、分子束外延法、等离子体喷涂、多弧离子真空镀膜技术、光学真空镀膜技术、其他真空镀膜、化学镀银中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形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第一银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步骤s01中化学镀银方法包括:

(1)洗涤:用水以及洗涤剂对尼龙表面进行清洁,去除油污和杂质;

(2)粗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化学粗化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3)敏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4)化学镀银:将上述敏化后的尼龙置于镀银反应液中,将溶液室温搅拌1min得到混合溶液,之后向其中加入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升高温度至70℃,30min后将温度降至室温,之后再升高温度至70℃,重复升温降温步骤三次,取出尼龙即得到含有第一银层的尼龙。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化学粗化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0wt%,所述化学粗化液为含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混合溶液,所述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质量比为(0.01-0.06):(0.02-0.08):(0.02-0.1):1,更优选的,所述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质量比为0.05:0.06:0.05: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尼龙的浓度为30wt%,所述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氯化亚锡、浓盐酸、水的质量比为(0.02-0.05):(0.02-0.06):1,更优选的,所述氯化亚锡、浓盐酸、水的质量比为0.03:0.04: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步骤(4)中:镀银反应液为含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混合溶液,所述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质量比为(0.2-0.5):(0.4-0.8):(0.05-0.1):1,更优选的,所述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质量比为0.3:0.6:0.06: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步骤(4)中:镀银反应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5wt%,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2wt%-10wt%,所述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摩尔比为1:(0.6-1.2);更优选的,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5wt%,所述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摩尔比为1:1。

本申请人在制备含有第一银层的尼龙时意外的发现,加入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后,沉积的银膜平整度更高。发明人推测可能的原因是两者的加入有助于银的还原,作为晶核,同时酒石酸钠上的四个碳可以形成晶体增长的四个点,有利于银的快速增长。同时,在衣康酸钠的协同下,在凹区域下,酒石酸钠的点多余凸区域,使得银的增长更加具有选择性。此外,发明人还发现当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摩尔比为1:(0.6-1.2)时,对上述作用的效果更佳,发明人推测可能是酒石酸钠上的四个碳可以形成晶体增长的四个点,衣康酸钠上具有两个羟基具有一定的螯合作用,加快银的成型。

第二合金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

本发明所述磁控溅射法是在高真空充入适量的氩气,在阴极(柱状靶或平面靶)和阳极(镀膜室壁)之间施加几百k直流电压,在镀膜室内产生磁控型异常辉光放电,使氩气发生电离;氩离子被阴极加速并轰击阴极靶表面,将靶材表面原子溅射出来沉积在基底表面上形成薄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合金层是由ti、al、au、in、ga、se、la、ce、fe、zn、cu、w、mg、cr、ni、v、co、pt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磁控溅射方法中真空溅射腔体内装配的靶材包括金属靶材;其中,所述金属靶材包括金属钛靶、金属铝靶、金属银靶、金属锌靶、金属锡靶、合金锌锡靶、合金钛铝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真空溅射腔体内的沉积气氛包括氩气、氪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真空溅射腔体内的靶材为平面靶,接直流电源,溅射功率为1-40kw。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将上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置于连续的真空溅射腔体进行磁控溅射成膜,于溅射腔体沉积第二合金层,靶材为合金钛铝靶、ito陶瓷靶、azo陶瓷靶中的任一种,气氛为纯氩气,气压为0.5-1pa,直流电源溅射功率7-12kw,控制第二合金层的厚度为1-15nm,得到含有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第二合金层是钛铝合金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将含第一银层的尼龙置于连续的真空溅射腔体进行磁控溅射成膜,于溅射腔体沉积第二合金层,靶材为合金钛铝靶,气氛为纯氩气,气压为0.5pa,直流电源溅射功率9kw,控制第二合金层的厚度为8nm,得到含有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第二合金层是azo(zno:al2o3)透明导电薄膜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将含第一银层的尼龙置于连续的真空溅射腔体进行磁控溅射成膜,于溅射腔体沉积第二合金层,靶材为azo陶瓷靶,气氛为纯氩气,气压为0.5pa,直流电源溅射功率9kw,控制第二合金层的厚度为8nm,得到含有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第二合金层是ito薄膜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将含第一银层的尼龙置于连续的真空溅射腔体进行磁控溅射成膜,于溅射腔体沉积第二合金层,靶材为ito陶瓷靶,气氛为纯氩气,气压为0.5pa,直流电源溅射功率9kw,控制第二合金层的厚度为8nm,得到含有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含有金属复合层的尼龙在织物、无纺布、人造革、海绵、塑料薄膜、柔性材料、服装、床品上的应用。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

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所述第一银层由化学镀银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

(1)洗涤:用水以及洗涤剂对尼龙表面进行清洁,去除油污和杂质;

(2)粗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化学粗化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3)敏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4)化学镀银:将上述敏化后的尼龙置于镀银反应液中,将溶液室温搅拌1min得到混合溶液,之后向其中加入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升高温度至70℃,30min后将温度降至室温,之后再升高温度至70℃,重复升温降温步骤三次,取出尼龙即得到含有第一银层的尼龙。

其中,所述步骤(2)中:化学粗化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0wt%,所述化学粗化液为含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混合溶液,所述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质量比为0.05:0.06:0.05:1。

所述步骤(3)中: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尼龙的浓度为30wt%,所述氯化亚锡、浓盐酸、水的质量比为0.03:0.04:1。

所述步骤(4)中:镀银反应液为含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混合溶液,所述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质量比为0.3:0.6:0.06:1;镀银反应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5wt%,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5wt%,所述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摩尔比为1:1。

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将上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置于连续的真空溅射腔体进行磁控溅射成膜,于溅射腔体沉积第二合金层,靶材为合金钛铝靶,气氛为纯氩气,气压为0.5pa,直流电源溅射功率9kw,控制第二合金层的厚度为8nm,得到含有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实施例2

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所述第一银层由化学镀银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

(1)洗涤:用水以及洗涤剂对尼龙表面进行清洁,去除油污和杂质;

(2)粗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化学粗化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3)敏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4)化学镀银:将上述敏化后的尼龙置于镀银反应液中,将溶液室温搅拌1min得到混合溶液,之后向其中加入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升高温度至70℃,30min后将温度降至室温,之后再升高温度至70℃,重复升温降温步骤三次,取出尼龙即得到含有第一银层的尼龙。

其中,所述步骤(2)中:化学粗化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0wt%,所述化学粗化液为含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混合溶液,所述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质量比为0.05:0.06:0.05:1。

所述步骤(3)中: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尼龙的浓度为30wt%,所述氯化亚锡、浓盐酸、水的质量比为0.03:0.04:1。

所述步骤(4)中:镀银反应液为含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混合溶液,所述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质量比为0.3:0.6:0.06:1;镀银反应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5wt%,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2wt%,所述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摩尔比为1:0.6。

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将含第一银层的尼龙置于连续的真空溅射腔体进行磁控溅射成膜,于溅射腔体沉积第二合金层,靶材为azo陶瓷靶,气氛为纯氩气,气压为0.5pa,直流电源溅射功率9kw,控制第二合金层的厚度为8nm,得到含有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实施例3

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所述第一银层由化学镀银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

(1)洗涤:用水以及洗涤剂对尼龙表面进行清洁,去除油污和杂质;

(2)粗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化学粗化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3)敏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4)化学镀银:将上述敏化后的尼龙置于镀银反应液中,将溶液室温搅拌1min得到混合溶液,之后向其中加入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升高温度至70℃,30min后将温度降至室温,之后再升高温度至70℃,重复升温降温步骤三次,取出尼龙即得到含有第一银层的尼龙。

其中,所述步骤(2)中:化学粗化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0wt%,所述化学粗化液为含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混合溶液,所述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质量比为0.05:0.06:0.05:1。

所述步骤(3)中: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尼龙的浓度为30wt%,所述氯化亚锡、浓盐酸、水的质量比为0.03:0.04:1。

所述步骤(4)中:镀银反应液为含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混合溶液,所述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质量比为0.3:0.6:0.06:1;镀银反应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5wt%,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10wt%,所述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摩尔比为1:1.2。

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将含第一银层的尼龙置于连续的真空溅射腔体进行磁控溅射成膜,于溅射腔体沉积第二合金层,靶材为ito陶瓷靶,气氛为纯氩气,气压为0.5pa,直流电源溅射功率9kw,控制第二合金层的厚度为8nm,得到含有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实施例4

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所述第一银层由化学镀银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

(1)洗涤:用水以及洗涤剂对尼龙表面进行清洁,去除油污和杂质;

(2)粗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化学粗化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3)敏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4)化学镀银:将上述敏化后的尼龙置于镀银反应液中,将溶液室温搅拌1min得到混合溶液,之后向其中加入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升高温度至70℃,30min后将温度降至室温,之后再升高温度至70℃,重复升温降温步骤三次,取出尼龙即得到含有第一银层的尼龙。

其中,所述步骤(2)中:化学粗化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0wt%,所述化学粗化液为含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混合溶液,所述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质量比为0.05:0.06:0.05:1。

所述步骤(3)中: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尼龙的浓度为30wt%,所述氯化亚锡、浓盐酸、水的质量比为0.03:0.04:1。

所述步骤(4)中:镀银反应液为含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混合溶液,所述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质量比为0.3:0.6:0.06:1;镀银反应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5wt%,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3wt%,所述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摩尔比为1:0.8。

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将上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置于连续的真空溅射腔体进行磁控溅射成膜,于溅射腔体沉积第二合金层,靶材为合金钛铝靶,气氛为纯氩气,气压为0.5pa,直流电源溅射功率9kw,控制第二合金层的厚度为8nm,得到含有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实施例5

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所述第一银层由化学镀银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

(1)洗涤:用水以及洗涤剂对尼龙表面进行清洁,去除油污和杂质;

(2)粗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化学粗化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3)敏化:将上述洗涤干净的尼龙置于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于20-40℃下浸泡10-30min后用清水洗涤;

(4)化学镀银:将上述敏化后的尼龙置于镀银反应液中,将溶液室温搅拌1min得到混合溶液,之后向其中加入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升高温度至70℃,30min后将温度降至室温,之后再升高温度至70℃,重复升温降温步骤三次,取出尼龙即得到含有第一银层的尼龙。

其中,所述步骤(2)中:化学粗化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0wt%,所述化学粗化液为含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混合溶液,所述抗坏血酸、氢氧化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的质量比为0.05:0.06:0.05:1。

所述步骤(3)中:含氯化亚锡的盐酸水溶液中尼龙的浓度为30wt%,所述氯化亚锡、浓盐酸、水的质量比为0.03:0.04:1。

所述步骤(4)中:镀银反应液为含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混合溶液,所述硝酸银、氨水、氢氧化钾、乙醇的质量比为0.3:0.6:0.06:1;镀银反应液中尼龙的浓度为25wt%,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7wt%,所述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摩尔比为1:1。

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包括:将上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置于连续的真空溅射腔体进行磁控溅射成膜,于溅射腔体沉积第二合金层,靶材为合金钛铝靶,气氛为纯氩气,气压为0.5pa,直流电源溅射功率9kw,控制第二合金层的厚度为8nm,得到含有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实施例6

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所述第一银层由化学镀银方法沉积而成,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0wt%。

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所述第一银层由化学镀银方法沉积而成,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30wt%。

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所述第一银层由化学镀银方法沉积而成,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5wt%,所述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摩尔比为1:0.1。

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实施例9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所述第一银层由化学镀银方法沉积而成,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5wt%,所述酒石酸钠和衣康酸钠的摩尔比为1:22。

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10

实施例10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所述第一银层由化学镀银方法沉积而成,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述镀银反应液中衣康酸钠的总浓度为5wt%,不含酒石酸钠。

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11

实施例11提供了一种在镀银尼龙表面形成金属复合层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01:采用化学镀银方法在尼龙表面沉积第一银层,得到含第一银层的尼龙;

s02: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含第一银层的尼龙表面沉积第二合金层,得到含金属复合层的尼龙。

所述第一银层由化学镀银方法沉积而成,步骤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4)中所述镀银反应液中酒石酸钠的总浓度为5wt%,不含衣康酸钠。

所述第二合金层由磁控溅射方法沉积而成,步骤同实施例1。

性能评价

平整度评价:将实施例所制备得到的含第一银层的尼龙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表征,测试尼龙表面的粗糙度;反射红外线性能:采用实施例1-5的工艺得到的尼龙织物的红外线反射率均大于60%。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