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和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69255发布日期:2020-04-03 18:4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和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和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使用设备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对其表面进行磨削,以保证产品达到要求的平整度。如在智能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智能锁面板底部水口位置进行磨削,以使产品装配合格的同时达到较佳的电镀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平面磨削设备对物料表面进行磨削加工,但是由于使用该平面磨削设备加工时,需要人工进行送料、取料、调整工件夹持方向及角度等,该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效率较为低下,且在操作的过程中,磨削屑容易随着旋转的砂轮向四周飞溅,进而对车间内部的工作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以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现有技术中平面磨削设备加工时,需要人工进行送料、取料、调整工件夹持方向及角度等,该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效率较为低下的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其包括:

物料升降机构、往复式机械手和平面磨削机构;

所述物料升降机构和所述平面磨削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往复式机械手的横向行程两端;

所述物料升降机构用于存储工件,并能够根据不同工件的高度改变自身的高度,以适应所述往复式机械手的纵向行程长度;

所述平面磨削机构用于对所述往复式机械手所夹持的工件底部进行往复式柔性磨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还包括:真空除尘系统;

所述真空除尘系统位于所述物料升降机构、往复式机械手和平面磨削机构的下方,用于对所述平面磨削机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削进行滤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移动板、物料台、导轨、直线轴承和气动组件;

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可安装平面上,所述导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所述移动板和所述物料台依次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且所述物料台的底部通过所述直线轴承和气动组件进行升降,所述移动板通过所述导轨进行前后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设有抽盒,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多组与所述抽盒相对设置的通孔;

所述直线轴承和气动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抽盒的内腔,且所述直线轴承和气动组件的顶端均贯穿于所述通孔、移动板并延伸至所述物料台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轴承和气动组件的外壁与所述移动板固定,且所述移动板的端部通过铜套与所述导轨的顶部固定;

所述铜套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时,带动所述移动板、物料台、直线轴承和气动组件、抽盒共同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往复式机械手包括横向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组件和夹持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对所述物料升降机构上的物料进行夹持固定;

所述横向移动组件与所述纵向移动组件配合使用,用于将所述夹持组件移动至与所述物料升降机构或所述平面磨削机构的相对位置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面磨削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异步电机组件、主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悬臂式支撑组件和半密封防尘罩;

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所述悬臂式支撑组件进行支撑固定,所述半密封防尘罩与第二支撑板构成半密闭空间;

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所述从动轮组件通过所述悬臂式支撑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半密闭空间的内腔两侧;

所述异步电机组件位于所述主动轮组件的下方,通过转动带驱动所述主动轮组件进行转动,所述主动轮组件通过砂带带动所述从动轮组件进行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轮组件与所述悬臂式支撑组件连接的端部设有纠偏涨紧组件,以防止所述砂带跑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方与所述主动轮组件相对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真空抽气排渣孔,用于与所述真空除尘系统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除尘系统包括吸尘箱体、高压真空抽吸泵;

所述吸尘箱体包括真空箱和位于所述真空箱下方的粉尘过滤箱;

所述真空抽气排渣孔通过吸尘管与所述粉尘过滤箱贯通连接,所述真空箱通过抽气管与所述高压真空抽吸泵贯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粉尘过滤箱的内腔设有多组滤芯筒,且所述粉尘过滤箱与所述滤芯筒相对内壁处设有导渣板,所述滤芯筒的下方设有过滤筒,用于接收由所述滤芯筒和/或所述导渣板过滤的滤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升降机构和所述平面磨削机构之间设有取料平台,用于放置所述往复式机械手传输的已磨削工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装置,其包括人机界面,所述人机界面用于控制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的步骤。

上述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和移动装置,包括物料升降机构、往复式机械手和平面磨削机构;所述物料升降机构和所述平面磨削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往复式机械手的横向行程两端;所述物料升降机构用于存储工件,并能够根据不同工件的高度改变自身的高度,以适应所述往复式机械手的纵向行程长度;所述平面磨削机构用于对所述往复式机械手所夹持的工件底部进行往复式柔性磨削。

本申请中,使用时,操作人员可通过物料升降机构放置需要加工的工件,并且物料升降机构可根据不同高度的工件进行一定的高度调节,以匹配往复式机械手的纵向行程长度,当物料升降机构中的工件调节完毕或调节过程中,此时,往复式机械手可改变其横向行程和纵向行程,以便将物料升降机构中放置的工件抓取并转移至平面磨削机构中,以通过平面磨削机构对该工件底部水口处进行磨削,磨削完成后,可再次由往复式机械手将该工件移动至特定区域进行集中处理;该操作过程较为简洁,无需人工操作,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并且还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物料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往复式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磨削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真空除尘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现有的使用设备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对其表面进行磨削,以保证产品达到要求的平整度。如在智能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智能锁面板底部水口位置进行磨削,以使产品装配合格的同时达到较佳的电镀效果。

目前,大都采用平面磨削设备对物料表面进行磨削加工,但是由于使用该平面磨削设备加工时,需要人工进行送料、取料、调整工件夹持方向及角度等,该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效率较为低下,且在操作的过程中,磨削屑容易随着旋转的砂轮向四周飞溅,进而对车间内部的工作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以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而,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平面磨削设备加工时,需要人工进行送料、取料、调整工件夹持方向及角度等,该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效率较为低下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其包括:物料升降机构3、往复式机械手1和平面磨削机构2;所述物料升降机构3和所述平面磨削机构2分别位于所述往复式机械手1的横向行程两端。

其中,所述物料升降机构3用于存储工件,并能够根据不同工件的高度改变自身的高度,以适应所述往复式机械手1的纵向行程长度。

举例来说,往复式机械手1的纵向行程最大限度为距离物料升降机构33cm处,当工件的高度或厚度小于3cm时,则需要物料升降机构3调节其自身高度,如上升3cm,以保证往复式机械手1能够夹持工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距离说明只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部分,其他符合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所述平面磨削机构2用于对所述往复式机械手1所夹持的工件底部进行往复式柔性磨削。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平面磨削机构2在使用时,需要由往复式机械手1持续将工件进行夹持,平面磨削机构2对夹持的工件底部水口处进行磨削,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作业稳定性,还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使用时,操作人员可通过物料升降机构3放置需要加工的工件,并且物料升降机构3可根据不同高度的工件进行一定的高度调节,以匹配往复式机械手1的纵向行程长度,当物料升降机构3中的工件调节完毕或调节过程中,此时,往复式机械手1可改变其横向行程和纵向行程,以便将物料升降机构3中放置的工件抓取并转移至平面磨削机构2中,以通过平面磨削机构2对该工件底部水口处进行磨削,磨削完成后,可再次由往复式机械手1将该工件移动至特定区域进行集中处理;该操作过程较为简洁,无需人工操作,省时省力,节约成本,并且还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还包括:真空除尘系统4;所述真空除尘系统4位于所述物料升降机构3、往复式机械手1和平面磨削机构2的下方,用于对所述平面磨削机构2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削进行滤除。

本实施例中,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不仅包括物料升降机构3、往复式机械手1和平面磨削机构2,还可以包括真空除尘系统4,该真空除尘系统4位于前述各个机构的下方,当平面磨削机构2工作时,可通过真空除尘系统4对其工作产生的渣料进行收集,避免渣料飞溅,减少安全隐患,提高作业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物料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所述物料升降机构3包括第一支撑板33、移动板32、物料台31、导轨36、直线轴承34和气动组件35。

所述第一支撑板33位于可安装平面上,所述导轨36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33的顶部,所述移动板32和所述物料台31依次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且所述物料台31的底部通过所述直线轴承34和气动组件35进行升降,所述移动板32通过所述导轨36进行前后移动。

本实施例中,物料升降机构3中的移动板32上方设有物料台31,且物料台31与移动板32之间通过直线轴承34和气动组件35进行连接,移动板32两侧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3顶部的导轨36进行滑动连接,当操作人员添料时,可通过导轨36将将移动板32以及与移动板32连接的物料台31移出操作空间内,方便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板33的下方设有抽盒,所述第一支撑板33的顶部开设有多组与所述抽盒相对设置的通孔。

所述直线轴承34和气动组件35均安装于所述抽盒的内腔,且所述直线轴承34和气动组件35的顶端均贯穿于所述通孔、移动板32并延伸至所述物料台31的底部。

所述直线轴承34和气动组件35的外壁与所述移动板32固定,且所述移动板32的端部通过铜套与所述导轨36的顶部固定;所述铜套在所述导轨36上移动时,带动所述移动板32、物料台31、直线轴承34和气动组件35、抽盒共同运动。

本实施例中,可安装平面位于第一支撑板33的下方还设置有抽盒,直线轴承34与气动组件35的底部均固定于抽盒的内腔底部,且抽盒与第一支撑板33的相对表面贯穿开设有多组通孔,直线轴承34和气动组件35的顶部可贯穿各个通孔并延伸至物料台31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通孔可以是长腰型结构,也可以是矩形结构,且各个通孔的长度与导轨36的直线长度相当,这样,当移动板32跟随导轨36移动时,直线轴承34和气动组件35均可跟随导轨36在抽盒在进行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往复式机械手结构示意图;所述往复式机械手1包括横向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对所述物料升降机构3上的物料进行夹持固定;所述横向移动组件与所述纵向移动组件配合使用,用于将所述夹持组件移动至与所述物料升降机构3或所述平面磨削机构2的相对位置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移动组件包括横向导向组件及同步传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纵向导向组件、与所述纵向导向组件部分固定的压力组件;所述纵向导向组件与所述横向导向组件及所述同步传动机构滑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纵向导向组件之间及所述压力组件之间均可拆卸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纵向移动组件中的纵向导向组件与横向移动组件滑动连接,其中,横向移动组件包括横向导向组件和同步传动机构,该横向导向组件能够辅助同步传动机构对纵向导向组件进行水平移动。

夹持组件位于纵向移动组件的下方,且夹持组件通过纵向移动组件中的纵向导向组件及压力组件进行可拆卸固定,使用时,夹持组件可通过横向移动组件与纵向移动组件进行水平和/或垂直方向的移动,以便将物料台31中的工件进行夹取。

并且,夹持组件与纵向导向组件以及压力组件可拆卸固定,以便根据不同规格、形状的工件,改变夹持组件的规格与形状,提高作业的通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移动组件还包括固定板9和固定卡件10;所述固定板9与所述横向导向组件和所述同步传动机构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卡件10与所述固定板9的端部连接。

本实施例中,横向移动组件通过支撑柱8进行固定,该支撑柱8至少为两组,两组支撑柱8分别固定在横向移动组件的左右两侧,且横向移动组件通过其固定板9与支撑柱8进行固定,以便横向移动组件中其他部件以及纵向移动组件、夹持组件进行工作。

并且,固定板9上还固定有固定卡件10,该固定卡件10至少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固定卡件10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板9的上下端,以进一步提升纵向移动组件的作业稳定性。

固定板9上固定有横向导向组件和同步传动组件,以进一步提升纵向移动组件作业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导向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板9前部的横向导轨36101、与所述横向导轨36101配合滑动连接的导轨36固定架104;所述同步传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103、减速机102和同步带,所述伺服电机103和所述减速电机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9的左右两侧,且所述伺服电机103与所述减速机102之间通过所述同步带进行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横向导向组件中的导轨36固定架104滑动连接于横向导轨36101及伺服电机103与减速机102之间的同步带上,当同步带随伺服电机103驱动进行转动时,可带动与同步带一侧固定的导轨36固定架104一起同步运动,导轨36固定架104还通过横向导轨36101进行上下滑动连接,进一步提升水平移动的稳定性。

另外,伺服电机103通过同步带与减速机102转动连接,减速机102一般称为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在刚性壳体内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一般用于低转速大扭矩的传动设备,把电动机、内燃机或其它高速运转的动力通过减速机102的输入轴上的齿数少的齿轮啮合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来达到减速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伺服电机103与所述减速机102的机体均位于所述固定板9的背面,所述伺服电机103、所述减速机102与所述机体转动连接的动力输出端贯穿延伸至所述固定板9的前侧。

本实施例中,由于设计化的需求,需要保持横向导轨36101与同步带处于同一平面内,因此,可在固定板9上开设通孔,将伺服电机103与减速机102均设于固定板9的背面,两者的动力输出端可通过通孔贯穿延伸至固定板9的前侧,以便于同步带进行传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导轨36101至少为两组,且所述同步带位于两组所述横向导轨36101之间;所述导轨36固定架104与所述横向导轨36101的连接面设有同步带固定连接件,用于与一侧所述同步带的表面进行固定连接,以带动所述导轨36固定架104在所述横向导轨36101中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横向导轨36101的数量至少为两组,且两组横向导轨36101上下对称设置,同步带位于两组横向导轨36101之间,导轨36固定架104与同步带一侧之间通过同步带固定连接件进行连接,这样,当同步带进行传动时,可带动同步带固定连接件、与同步带固定连接件固定的导轨36固定架104一同运动。

进一步地,横向导轨36101还可设置在同步带的内腔,导轨36固定架104的背面上侧或下侧通过同步带固定连接件与同步带一侧进行固定连接,当同步带进行传动时,可带动同步带固定连接件、与同步带固定连接件固定的导轨36固定架104一同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导向组件包括导柱支撑座105、导向柱、气缸106、阻尼缓冲器107。

所述导柱支撑座105与所述导轨36固定架104进行固定,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于所述导柱支撑座105的内腔,所述气缸106和所述阻尼缓冲器107均与所述导柱支撑座105部分固定,且所述阻尼缓冲器107位于所述导向柱和/或所述气缸106之间。

所述导向柱至少为两组,且两组所述导向柱的顶部通过固定面板进行连接;所述气缸106位于两组所述导向柱之间。

本实施例中,纵向导向组件中的导柱支撑座105与横向移动组件中的导轨36固定架104进行固定,以便导轨36固定架104跟随同步带进行运动时,带动导柱支撑座105以及与导柱支撑座105连接的其他部件一同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

导柱支撑座105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导向柱,且导向柱至少设有四组,各个导向柱之间设有气缸106和阻尼缓冲器107,用于提供纵向压力的同时,减缓夹持组件下降的力度,保证夹持组件中夹持的工件与平面磨削机构2之间的柔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平台108、与所述夹持平台108可拆卸连接的夹紧机构109;所述气缸106、阻尼缓冲器107和导向柱的底部均与所述夹持平台108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气缸106和所述导向柱实现夹持平台108的上下移动,通过所述阻尼缓冲器107实现与平面磨削机构2的缓慢进刀。

本实施例中,位于纵向移动组件下方的夹持组件通过其中的夹持平台108与气缸106、阻尼缓冲器107以及导向柱的底部固定,夹紧机构109与夹持平台108之间可拆卸连接,当物料升降台中放置由不同规格的工件时,可更换夹紧机构109,以便适应不同工件作业。

进一步地,阻尼缓冲器107位于导向柱与气缸106之间,且阻尼缓冲器107可位于中部,能够给予夹紧机构109作业时的均衡力度,实现与平面磨削机构2之间的缓慢进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机构109至少有两组,且每组所述夹紧机构109对称分布于所述夹持平台108的底部前后两侧;所述气缸106与所述夹持平台108之间通过柔性压力连接头进行连接,实现所述平面磨削机构2与工件之间的柔性磨削。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夹紧机构109至少设有两组,每组所述夹紧机构109对称分布于所述夹持平台108的底部前后两侧,优选为四组,四组夹紧机构109均匀分布于夹持平面的底部前后左右侧。

如图5所示,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磨削机构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面磨削机构2包括第二支撑板23、异步电机组件27、主动轮组件24、从动轮组件25、悬臂式支撑组件21和半密封防尘罩22。

所述第二支撑板23通过所述悬臂式支撑组件21进行支撑固定,所述半密封防尘罩22与第二支撑板23构成半密闭空间;所述主动轮组件24和所述从动轮组件25通过所述悬臂式支撑组件21转动连接于所述半密闭空间的内腔两侧。

所述异步电机组件27位于所述主动轮组件24的下方,通过转动带驱动所述主动轮组件24进行转动,所述主动轮组件24通过砂带带动所述从动轮组件25进行转动。

本实施例中,平面磨削机构2的上方通过悬臂式支撑组件21、半密封防尘罩22以及第二支撑板23构成半密闭空间,从动轮组件25和主动轮组件24分别设置在该半密闭空间的前后两侧,且主动轮组件24与从动轮组件25之间通过砂带进行传动。

主动轮组件24的一侧轴承通过传动带与半密闭空间下方的异步电机组件27的驱动轴进行转动连接,以便异步电机组件27工作时,驱动主动轮组件2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组件25以及砂带进行传动,此时,夹持组件中夹持的工件可通过半密封防尘罩22将工件放置在砂带表面进行磨削。

半密闭防尘罩不仅能够控制夹持组件下降的位置,还能够在磨削过程中,放置渣料飞溅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23的底部与悬臂式支撑组件21的侧壁之间还通过几组支撑架进行固定,提高砂带作业稳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轮组件25与所述悬臂式支撑组件21连接的端部设有纠偏涨紧组件26,以防止所述砂带跑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板23的下方与所述主动轮组件24相对位置处贯穿开设有真空抽气排渣孔28,用于与所述真空除尘系统4进行连接。

如图6所示,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真空除尘系统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除尘系统4包括吸尘箱体42、高压真空抽吸泵41;所述吸尘箱体42包括真空箱421和位于所述真空箱421下方的粉尘过滤箱422;所述真空抽气排渣孔28通过吸尘管与所述粉尘过滤箱422贯通连接,所述真空箱421通过抽气管与所述高压真空抽吸泵41贯通连接。

本实施例中,真空除尘系统4中包括有与平面磨削机构2中的真空抽气排渣孔28以及高压真空抽吸泵41连接的吸尘箱体42,该吸尘箱体42内设有真空箱421和粉尘过滤箱422,粉尘过滤箱422的侧壁通过吸尘管与真空抽气排渣孔28的底部相连,真空箱421的侧壁通过抽气管与高压真空抽吸泵41相连,真空箱421与粉尘过滤箱422之间贯通设置。

工作时,可通过高压真空抽吸泵41抽取真空箱421内的空气,以使真空箱421内达到负压状态,从而使得与真空箱421下方贯通连接的粉尘过滤箱422内也为负压状态,进而与粉尘过滤箱422连接的吸尘管将真空抽气排渣孔28内的渣料吸进粉尘过滤箱422内进行过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粉尘过滤箱422的内腔设有多组滤芯筒423,且所述粉尘过滤箱422与所述滤芯筒423相对内壁处设有导渣板424,所述滤芯筒423的下方设有过滤筒425,用于接收由所述滤芯筒423和/或所述导渣板424过滤的滤渣。

本实施例中,粉尘过滤箱422内设置有多组滤芯筒423,该滤芯筒423能够将吸尘管吸收的灰尘、渣料等进行过滤,并结合粉尘过滤箱422侧壁设置的导渣板424,可将滤芯筒423侧壁的渣料导入底部过滤筒425内进行收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升降机构3和所述平面磨削机构2之间设有取料平台7,用于放置所述往复式机械手1传输的已磨削工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装置5,参见图1、2,其包括人机界面6,所述人机界面6用于控制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平面磨削系统的步骤。

具体地,操作人员可通过人机界面6控制物料升降机构3、往复式机械手1、平面磨削机构2以及真空除尘系统4运行时的参数设置,以便提高作业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