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打磨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1724发布日期:2019-09-25 01:33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管件打磨抛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抛光领域,具体是管件打磨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的机床加工中,管件的生产和应用占到很大的一部分比重,尤其是直角弯管应用更加广泛;在某些行业如液体输送、汽车管件等行业,需要直角弯管的内部保持光洁无杂质,以避免对内部的输送流体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直角弯管的内部进行打磨抛光操作,以保证输送的效率和安全;现有的打磨抛光装置在对直角弯管的内部进行打磨抛光时很不方便,将直角弯管的一部分进行固定打磨完毕之后需要将直角弯管拆卸重新固定打磨另一部分,或者移动打磨装置的位置以对直角弯管的另一部分进行打磨,操作起来十分不便,打磨的效率低下,因此需要一种可针对直角弯管的内壁进行打磨抛光的装置,以适应直角弯管的特殊打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管件打磨抛光装置,它可以针对直角弯管的内部进行快速有效的打磨抛光,操作简单,打磨的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管件打磨抛光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成90度夹角的圆形阵列有夹具,两个相邻的夹具上夹持有直角弯管,所述转盘的边缘处沿径向设有把手,所述把手成90度夹角的圆形阵列在转盘上,所述把手与工作台之间设有限位装置,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移动座、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固定在机架上,所述伸缩装置能够带动移动座相对于转盘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移动座上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打磨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耳、U型插销、插孔,所述限位耳对称的设置在把手的两侧,所述插孔开设在工作台上,所述U型插销穿过限位耳后插接在插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液压伸缩杆的活动端固定在移动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有行走槽,所述移动座的底部设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能够在行走槽内滚动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包括固定端、夹持端、螺栓,所述固定端固定在转盘上,所述夹持端的一侧与固定端铰接,另外一侧通过螺栓与固定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端的顶部、夹持端均为弧形。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将直角弯管通过夹具可拆卸的固定在转盘上,通过伸缩装置带动移动座做往复直线运动,带动移动座上的打磨头对直角弯管的一部分进行打磨抛光,打磨完毕一部分之后,伸缩装置带动打磨头收缩,不需要将直角弯管拆卸下来,只需要转动转盘,将直角弯管的另外一部分对准打磨头,控制伸缩装置重复上述的往复运动进行打磨即可,相比于现有的需要将直角弯管打磨完一部分之后需要拆卸下来再打磨另一部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升了打磨抛光的效率;相比于需要转动打磨装置以适应直角弯管的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简单,转动转盘之后将把手通过限位装置进行限位固定即可,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相比于现有的设置多个打磨装置同时对直角弯管的不同部位进行打磨的方式,本装置节省了机械成本,只需要一个打磨抛光装置即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针对直角弯管的内部进行打磨抛光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打磨效率高,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附图2中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行走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机架;2、操作台;3、转盘;4、直角弯管;5、把手;6、移动座;7、电机;8、转轴;9、打磨头;10、限位耳;11、U型插销;12、插孔;13、液压伸缩杆;14、行走槽;15、行走轮;16、固定端;17、夹持端;1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是管件打磨抛光装置,主体结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机架1的顶部焊接固定有操作台2,所述操作台2为金属组件,所述操作台2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盘3,所述转盘3上成90度夹角的圆形阵列有夹具,两个相邻的夹具上夹持有直角弯管4,所述夹具使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夹持装置即可,只要能实现可拆卸的夹持与松开直角弯管4即可,不对其结构和功能做改进,所述直角弯管4为机床加工中需要进行打磨抛光的组件,所述转盘3的边缘处沿径向设有把手5,所述把手5用于推动转盘3转动,所述把手5成90度夹角的圆形阵列在转盘3上,两个所述把手5之间的夹角与两个夹具之间的夹角相同,保证在转动后所述直角弯管4的管口能与打磨装置对齐,所述把手5与操作台2之间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通过限制固定把手5来限制固定转盘3,保证打磨抛光的过程中转盘3及直角弯管4的稳定,保证打磨的准确性,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移动座6、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主体焊接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伸缩装置能够带动移动座6相对于转盘3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伸缩装置的活动端固定在移动座6上,通过伸缩装置的伸缩可以使移动座6相对于转盘3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移动座6上固定有电机7,所述电机7上设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座6上,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上设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位置与夹具、转盘3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保证所述转轴能够正常深入直角弯管4的管内进行打磨抛光,所述转轴8能够随电机7的转动而旋转,所述转轴8上设有打磨头9,通过启动电机可以控制打磨头9转动,经过伸缩装置的伸缩,可以使打磨头9在直角弯管4内旋转往复,进而对直角弯管4的内侧管壁进行打磨抛光,当打磨完直角弯管4的一部分后,控制伸缩装置收缩,打开限位装置转动转盘3,使直角弯管4的另外一端正对转轴8,启动伸缩装置继续做往复直线运动,对直角弯管4的另外一端进行打磨,不需要将直角弯管4的夹具拆卸移动,操作简单,提高了打磨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耳10、U型插销11、插孔12,所述限位耳10对称的一体成型的设置在把手5的两侧,所述限位耳10上开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插孔12开设在操作台2上,所述U型插销11穿过限位耳10的通孔后插接在插孔12内,进而实现所述把手5的可拆卸限位固定,固定和拆卸方便。

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液压伸缩杆13,所述液压伸缩杆13的主体螺栓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液压伸缩杆13的活动端固定在移动座6上,通过液压伸缩杆13的伸缩可以带动移动座6做往复直线运动。

优选的,所述机架1上设有行走槽14,所述行走槽14为对称的两个,所述移动座6的底部设有行走轮15,所述行走轮15为对称的两组,所述行走轮15能够在行走槽14内滚动运动,一方面使移动座6的移动更加方便省力,另一方面使移动座6沿行走槽14的方向运动,限制了运动的方向,保证了打磨抛光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夹具包括固定端16、夹持端17、螺栓18,所述固定端16焊接固定在转盘3上,所述夹持端17的一侧与固定端16通过铰链铰接,另外一侧通过螺栓18与固定端16可拆卸连接,当进行打磨时拧紧螺栓18将直角弯管4固定在固定端16与夹持端17之间,打磨完毕拧松螺栓18将直角弯管4取出即可,固定和拆卸非常方便。

优选的,所述固定端16的顶部、夹持端17均为弧形,所述弧形的形状能够更好地与管件的表面相贴合,固定更加紧密和牢固。

实施例1:管件打磨抛光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顶部焊接有操作台2,所述操作台2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盘3,所述转盘3上成90度夹角的圆形阵列有两个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固定端16、夹持端17、螺栓18,所述固定端16螺栓固定在转盘3上,所述夹持端17的一侧与固定端16通过铰链铰接,另外一侧通过螺栓18与固定端16可拆卸连接,两个相邻的夹具上夹持有直角弯管4,所述转盘3的边缘处沿径向焊接有把手5,所述把手5为四个,成90度夹角的圆形阵列在转盘3上,所述把手5与操作台2之间设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耳10、U型插销11、插孔12,所述限位耳10对称的一体成型的设置在把手5的两侧,所述插孔12开设在操作台2上,所述U型插销11穿过限位耳10后插接在插孔12内,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移动座6、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液压伸缩杆13,所述液压伸缩杆13的主体焊接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液压伸缩杆13的活动端焊接固定在移动座6上,所述移动座6可以滑动或者滚动连接在机架1上,所述伸缩装置能够带动移动座6相对于转盘3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移动座6上螺栓固定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上螺栓固定有转轴8,所述转轴8上插接有打磨头9,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合适尺寸的打磨头9。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固定端16的顶部、夹持端17均为弧形,可以更好地实现直角弯管4的固定,使直角弯管4固定更加牢固;所述机架1的底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所述转盘3的底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可以使转盘3的转动依靠驱动电机提供动力,所述驱动电机通过PLC控制,进一步提高打磨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