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拉丝机的拉丝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3385发布日期:2019-11-15 22:41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拉丝机的拉丝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丝机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拉丝机的拉丝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拉丝是一种表面处理工艺,通常是在拉丝机上使用砂带、砂轮对产品进行抛光拉丝。

为了满足订单需求,现有工艺通常是增加拉丝机的数量,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进行拉丝的产品数量增加,进而提高产出。

常见的拉丝机中砂带和砂轮的位置固定,当产品的拉丝表面不能正常水平放置时,需要定制专用夹具。

然而,拉丝产品多样,会增加专用夹具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拉丝机的拉丝机构,可以进行调整,适应产品拉丝面的角度变化,减少专用夹具的数量,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拉丝机的拉丝机构,包括第一拉丝组件、固定第一拉丝组件的安装板、将安装板与拉丝机的机体连接的第二调整组件,第二调整组件包括固定安装板的支撑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的侧板,侧板与拉丝机的机体固定连接,侧板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母和调节螺杆。

优选的,调节螺杆设置于支撑板的底部,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容置调节螺杆转动的第一通孔,调节螺母与连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板设置有两个连接调节螺杆的安装部,调节螺母设置于两个安装部之间。

优选的,支撑板设置有连接安装板的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轴线方向与支撑板平行设置。

优选的,第一拉丝组件包括第一砂带、对第一砂带移动导向的导向轴、将第一砂带朝产品一侧推动的支撑轴,支撑轴设置于两个导向轴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推动连接支撑轴的平移组件,平移组件包括安装支撑轴的第一板件、连接第一板件的第一导轨、连接第一导轨的安装座和带动第一板件移动的第一气缸。

进一步的,安装座设置有容置第一板件和第一导轨的防尘盒。

进一步的,第一板件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第一气缸的框体,框体与安装座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气缸设置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贯穿所述框体,第一推杆与第一板件的连接位置位于框体靠近支撑轴一侧。

进一步的,第一拉丝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板上的第一放料盘和第一收料盘,第一放料盘用于使第一砂带解缠绕,第一收料盘用于使第一砂带缠绕收集。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拉丝机的拉丝机构通过设置第二调整组件,使第二调整组件包括固定安装板的支撑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的侧板,侧板与拉丝机的机体固定连接,侧板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母和调节螺杆,从而,当第一拉丝组件使用第一砂带进行拉丝时,可以通过调整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杆的相对位置,实现安装板的角度调整,进而调整第一砂带的角度,满足不同角度拉丝的要求,无需定制专用夹具,降低成本;另外,由于第二调整组件可以对整个第一拉丝组件进行角度调整,使得第二调整组件还适用于第一拉丝组件使用砂轮进行拉丝的情况,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再者,通过调节螺母和调节螺杆的相对转动来实现角度调整,角度范围连续,而且,操作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拉丝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工作台和第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第一夹具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第一拉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拉丝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5第一拉丝机构中平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第一拉丝机构中第二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第二拉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拉丝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拉丝装置。

为提高产出,可以使机架设置有第一拉丝装置1和第二拉丝装置,因而,本实施例可以同时对两个产品进行拉丝,产出相当于两台拉丝机。

为方便操作,可以使第一拉丝装置1和第二拉丝装置沿水平方向左右设置,左右设置使得操作工在拆装产品时不需要转身,降低劳动强度。

对于第一拉丝装置1的具体设置,使第一拉丝装置1包括第一工作台320、设置于第一工作台320上的第一夹具310、同时对第一夹具310上的同一个产品进行拉丝的第一拉丝机构100和第二拉丝机构200,第一拉丝机构100和第二拉丝机构200同时对第一夹具310上的同一个产品进行拉丝,意味着,就同一个产品而言,所接受的两个拉丝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同一个产品上拉丝所耗费的时间减少。

总得来说,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拉丝装置1和第二拉丝装置,既可以实现对两个产品的同时拉丝,提高产出;还可以使第一拉丝装置1和第二拉丝装置交替工作,从而,实现对操作工的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减少操作工的空闲,提高人工利用效率;而且,还可以将第一拉丝装置1和第二拉丝装置分别布置成第一道拉丝工艺和第二道拉丝工艺,满足不同的拉丝工艺需求,并且,减少转运,减少不良;再者,第一拉丝装置1包括同时对第一夹具310上的同一个产品进行拉丝的第一拉丝机构100和第二拉丝机构200,使得第一拉丝装置1可以同时对产品的两个不同表面进行拉丝,降低单位产品拉丝所需要的时间,提高拉丝效率,降低成本。

为合理的布置结构,如图1所示,可以使第一拉丝机构100设置于第一夹具310水平方向一侧,第一拉丝机构100用于对产品的侧面进行拉丝。

为了对产品的不同表面进行拉丝,第二拉丝机构200设置于第一夹具310的顶部,第二拉丝机构200用于对产品的顶面进行拉丝。

第一拉丝机构100用于对产品的侧面进行拉丝,而第二拉丝机构200用于对产品的顶面进行拉丝,基本可以实现对产品所有外观面的拉丝,避免遗漏。

为降低制造难度和调整难度,可以使第一拉丝机构100设置于第一工作台320上。

为适应不同的产品,可以使第一工作台320的侧向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321,第一调节螺栓321的顶部与第一拉丝机构100抵接,第一调节螺栓321用于调整第一拉丝机构100的上下位置,实现第一砂带或砂轮对产品侧面的不同高度位置的拉丝。

为方便对产品的表面进行拉丝和适应不同的产品高度,可以使第二拉丝机构200包括与第二拉丝装置共用的立柱207、与立柱207转动连接的摆臂208、带动摆臂208上下偏转的第二气缸213,立柱207的高度可调,摆臂208设置有第二拉丝组件。

立柱207的高度可调满足第二拉丝机构200高度可调的要求,第二气缸213满足正常拆装产品的需要,同时提供第二拉丝组件对产品的接触压力。

为适应不同的产品大小,可以使机架设置有调整第一工作台320前后位置的第一调整组件340,第一调整组件340通常使用螺纹结构进行调整,调整数值范围连续,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定位分度孔来实现几个特定规格产品之间的切换调整。

对于回转体零件,可以使第一工作台320设置有带动第一夹具310转动的第一电机330。

也即,第一电机330带动第一夹具310转动,继而,使产品与第一砂带或砂轮产生相对摩擦,完成拉丝。

由于第一拉丝机构100固定在第一工作台320,第一拉丝机构100与产品的转动中心对齐,不会出现拉偏的现象,而且,可以直接调节第一拉丝机构100与产品的距离,确保第一拉丝机构100对产品的侧向压力满足要求。

对于壳类的回转体产品,可以使第一夹具310包括定位管311、用于抵接产品内壁的内撑件312,内撑件312设置于定位管311内,内撑件312的端部设置有若干悬臂313,内撑件312内设置有拉杆314,拉杆314设置有驱动凸起315,驱动凸起315压迫悬臂313使悬臂313的末端抵接产品的内壁。

也即,将产品套装定位管311外,拉杆314下移,驱动凸起315压迫悬臂313使悬臂313的末端抵接产品的内壁,进而,使产品得到固定,不用担心第一夹具310与第一砂带或砂轮接触,避免第一夹具310磨损。

为了合理布置拉丝机的结构进而方便操作工操作,可以使第一拉丝装置1和第二拉丝装置左右对称设置。

另外,在拉丝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产品表面与第一砂带不平行的情况,或者,砂轮不能够均匀的接触产品表面的情况,常规的做法是制造定制夹具、购买新砂轮或者手工强力压迫第一砂带,这些方法要么增加成本,要么存在拉丝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使得第一砂带和砂轮良好的适应产品表面的差异,本实施例特对拉丝机构作出改进,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使第一拉丝机构100包括第一拉丝组件110、固定第一拉丝组件110的安装板101、将安装板101与拉丝机的机体连接的第二调整组件130,第二调整组件130包括固定安装板101的支撑板131、与支撑板131转动连接的侧板132,侧板132与拉丝机的机体固定连接,侧板132转动连接有连杆133,连杆133与支撑板131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母134和调节螺杆135。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调整组件130,使第二调整组件130包括固定安装板101的支撑板131、与支撑板131转动连接的侧板132,侧板132与拉丝机的机体固定连接,侧板132转动连接有连杆133,连杆133与支撑板131之间设置有调节螺母134和调节螺杆135,从而,当第一拉丝组件110使用第一砂带进行拉丝时,可以通过调整调节螺母134与调节螺杆135的相对位置,实现安装板101的角度调整,进而调整第一砂带的角度,满足不同角度拉丝的要求,无需定制专用夹具,降低成本;另外,由于第二调整组件130可以对整个第一拉丝组件110进行角度调整,使得第二调整组件130还适用于第一拉丝组件110使用砂轮进行拉丝的情况,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再者,通过调节螺母134和调节螺杆135的相对转动来实现角度调整,角度范围连续,而且,操作省力。

为了方便操作,可以使调节螺杆135设置于支撑板131的底部,支撑板131的底部设置有容置调节螺杆135转动的第一通孔,调节螺母134与连杆133转动连接。

为了增加调节螺杆135的强度,可以使支撑板131设置有两个连接调节螺杆135的安装部,调节螺母134设置于两个安装部之间。

为了调整第一拉丝机构100与第一夹具310的距离继而适应不同大小的产品,可以使支撑板131设置有连接安装板101的第一螺栓136,第一螺栓136的轴线方向与支撑板131平行设置。

对于第一拉丝组件110的设置,为节省占用空间,可以使第一拉丝组件110包括第一砂带、对第一砂带移动导向的导向轴111、将第一砂带朝产品一侧推动的支撑轴112,支撑轴112设置于两个导向轴111之间。

为调节第一砂带与产品的接触面积,可以使还包括推动连接支撑轴112的平移组件120,平移组件120包括安装支撑轴112的第一板件121、连接第一板件121的第一导轨122、连接第一导轨122的安装座123和带动第一板件121移动的第一气缸124。因而,第一气缸124推动第一板件121移动,进而,支撑轴112将第一砂带推向产品,既保证了第一砂带能够对产品进行拉丝,又避免第一砂带接触不需要拉丝的表面。

由于需要拉丝的产品数量较多,第一导轨122需要多次往复移动,为避免粉尘导致第一导轨122卡在,可以使安装座123设置有容置第一板件121和第一导轨122的防尘盒。

为减少平移组件120的长度进而节省空间,可以使第一板件12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第一气缸124的框体125,框体125与安装座123连接固定。

为减少平移组件120的长度进而更进一步的节省空间,第一气缸124设置有第一推杆126,第一推杆126贯穿所述框体125,第一推杆126与第一板件121的连接位置位于框体125靠近支撑轴112一侧。

由于常规的第一砂带为环状,需要布置较大空间使第一砂带移动,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第一拉丝组件110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板101上的第一放料盘113和第一收料盘114,第一放料盘113用于使第一砂带解缠绕,第一收料盘114用于使第一砂带缠绕收集,也即,在第一砂带不断的解缠绕和缠绕过程中对产品拉丝,当然,在产品能够转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砂带静止,待第一砂带磨损后再移动第一砂带,使第一砂带未使用的区域开始进行拉丝。

对于第二拉丝组件,如图9所示,第二拉丝组件包括第二砂带、使第二砂带与产品抵接的支撑件201,支撑件201两侧设置有容置第二砂带通过的限位通道202。

有益的是,通过设置支撑件201,从而,使第二砂带向产品一侧突出,便于使第二砂带伸入到产品内部,再通过在支撑件201的两侧设置限位通道202,使得第二砂带尽量包覆在支撑件201上,从而,减少第二砂带沿支撑件201径向的尺寸规格,减少第二砂带所占用的空间范围,使得第二砂带和支撑件201可以深入直径更小或深度更深的产品内,最终完成对产品内部的抛光,克服原行业内无法使用第二砂带抛光产品内部的偏见,从而,克服原有抛光工艺存在的停顿多、效率低的缺陷;而且,支撑件201可以使用高硬度材质制造,克服砂轮支撑力不足的问题,能够对产品内部高效抛光。

为解决常规抛光机需要较大空间来方便第二砂带循环移动的问题,可以使第二拉丝组件还包括用于第二砂带解缠绕的第二放料盘204、用于第二砂带缠绕的第二收料盘205、检测第二砂带移动距离的检测器、连接检测器的控制器,第二收料盘205连接有收料电机,收料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放料盘204连接有阻尼器,阻尼器如图6所示。

也即,抛光时使第二砂带静止,使第二砂带的一部分与产品接触抛光,待第二砂带磨损后再移动第二砂带,使第二砂带的另一区域与产品接触进行抛光,直至整条第二砂带使用完毕。

检测器、控制器和收料电机配合动作,使第二砂带移动指定距离。阻尼器避免第二放料盘204由于惯性而解缠绕。

为提高第二收料盘205转动的灵敏性,可以使第二拉丝组件还包括安装收料电机和第二收料盘205的摆臂208,收料电机与第二收料盘205通过传动带或传动链连接,摆臂208设置有调节收料电机与第二收料盘205距离的第二调节螺栓206,第二调节螺栓206的端部与收料电机抵接。

第二调节螺栓206抵接收料电机,使得传动带或传动链处于张紧状态,使得收料电机转动时第二收料盘205可以同步响应。

对于阻尼器的结构,如图6所示,可以使阻尼器包括与摆臂208弹性连接的第二销209,第二放料盘204设置有与摆臂208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径向表面设置有抵接第二销209端部的粗糙部。也即,通过增加第二转轴与第二销209的摩擦力来防止第二转轴任意转动,同时,不对正常的第二砂带移动产生影响,第二转轴未画出。

为了避免抛光时第二砂带与支撑件201发生相对移动,可以使第二拉丝组件还包括使第二砂带相对支撑件201静止的刹车组件,刹车组件包括压紧第二砂带的刹车气缸210。

对于刹车组件的设置,可以使刹车气缸210铰接有刹车板211,刹车板211与摆臂208或支撑件201转动连接,刹车板211设置有贴合压紧第二砂带的平板部212。

平板部212可以增加刹车板211与第二砂带的接触面积,防止第二砂带断裂。

为避免第二砂带从支撑件201上滑脱,可以使支撑件201设置有左限位部203和右限位部,左限位部203和右限位部之间形成容置第二砂带通过的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设置有将第二砂带抵向产品的凸起部。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