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式焙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4088发布日期:2020-04-17 18:11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带式焙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焙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带式焙烧机。



背景技术:

焙烧机是一种用于钢厂铁矿物颗粒焙烧的设备,通过对大颗粒的铁矿物球团颗粒进行高温加热(温度大于400℃)、焙烧(温度1200-1400℃)和冷却后,即可作为后续炼铁的物料。

现有技术中的焙烧机大都采用燃料燃烧加热方法实现铁矿物球团颗粒的焙烧,其是在焙烧机内设置有燃烧器,其加热的均匀性较差,且能耗也较高。因此,现有技术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加热均匀性好、能源利用率较高的焙烧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带式焙烧机,旨在提高焙烧机加热的均匀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带式焙烧机,包括箱式加热炉、设置在所述箱式加热炉内的钢带式输送机,所述箱式加热炉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所述钢带式输送机的进料端和出料端通过所述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分别延伸至所述箱式加热炉的外部,所述箱式加热炉的内部按照物料颗粒焙烧处理的流程依次设置有加热区、焙烧区和冷却区,所述箱式加热炉的前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数量用于所述箱式加热炉内热气体对流的对流孔,所述对流孔在所述箱式加热炉的前后侧壁上分别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箱式加热炉的加热区和冷却区分别设置有若干数量间隔分布的热气体对流装置,每一组所述的热气体对流装置包括进气管道组件和排尘管道组件,所述进气管道组件连通所述箱式加热炉后侧壁上设置的对流孔,所述排尘管道组件连通所述箱式加热炉前侧壁上设置的对流孔,且每一组所述的热气体对流装置连接所述箱式加热炉后形成与所述钢带式输送机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垂直的热气体对流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箱式加热炉内设置加热区、焙烧区和冷却区,并在箱式加热炉内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热气体对流装置,且使得热气体对流装置在箱式加热炉内形成的热气体对流通道与物料输送方向相垂直,大大提高了箱式加热炉内部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且每一组热气体对流装置实施强制的垂直方向的热对流,能够使得热气体充分渗透到物料颗粒中,从而实现对于物料颗粒的均匀快速加热、焙烧和冷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气管道组件包括进气管道和连接在所述进气管道上的循环风机;所述排尘管道组件包括排尘管道。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热气体流量的手动风阀。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箱式加热炉的加热区设置有第一组电加热管,在所述箱式加热炉的焙烧区设置有第二组电加热管。

工作时,通过循环风机在箱式加热炉内引入燃气(煤气)并利用电加热管加热燃气实现炉内的加热和焙烧。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电加热管的数量为三个且在所述加热区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组电加热管的数量为三个且在所述焙烧区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为了实现加热区和焙烧区温度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带式焙烧机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区和焙烧区加热温度的控制系统,所述加热区和焙烧区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组电加热管、第二组电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加热区的热气体对流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在所述加热区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焙烧区的热气体对流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在所述焙烧区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带式焙烧机在所述箱式加热炉的加热区和冷却区之间设置有余热利用循环管道,且所述余热利用循环管道上连接有循环风机。

上述通过在箱式加热炉的加热区和冷却区之间设置余热利用循环管道,能够使得冷却区内产生的热气体循环输送到加热区进行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提高能源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带式输送机包括进料端输送辊、出料端输送辊和环绕连接所述进料端输送辊与出料端输送辊之间的不锈钢钢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钢带式输送机的出料端下方设置有出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带式焙烧机,通过在箱式加热炉内设置加热区、焙烧区和冷却区,并在箱式加热炉内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热气体对流装置,且使得热气体对流装置在箱式加热炉内形成的热气体对流通道与物料输送方向相垂直,大大提高了箱式加热炉内部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且每一组热气体对流装置实施强制的垂直方向的热对流,能够使得热气体充分渗透到物料颗粒中,从而实现对于物料颗粒的均匀快速加热、焙烧和冷却。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带式焙烧机,通过在箱式加热炉的加热区和冷却区之间设置余热利用循环管道,能够使得冷却区内产生的热气体循环输送到加热区进行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提高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带式焙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余热利用循环管道部分未画出);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箱式加热炉,2、钢带式输送机,3、物料进口,4、物料出口,5、加热区,6、焙烧区,7、冷却区,8、对流孔,9、热气体对流装置,10、进气管道组件,11、排尘管道组件,12、热气体对流通道,13、进气管道,14、循环风机,15、排尘管道,16、手动风阀,17、第一组电加热管,18、第二组电加热管,19、余热利用循环管道,20、进料端输送辊,21、出料端输送辊,22、不锈钢钢带,23、出料斗。

图中:a为左端,b为右端,c为前侧,d为后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带式焙烧机的实施例,包括箱式加热炉1、设置在所述箱式加热炉1内的钢带式输送机2,所述箱式加热炉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物料进口3和物料出口4,所述钢带式输送机2的进料端和出料端通过所述物料进口3和物料出口4分别延伸至所述箱式加热炉1的外部,所述箱式加热炉1的内部按照物料颗粒焙烧处理的流程依次设置有加热区5、焙烧区6和冷却区7,所述箱式加热炉1的前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数量用于所述箱式加热炉1内热气体对流的对流孔8,所述对流孔8在所述箱式加热炉1的前后侧壁上分别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箱式加热炉1的加热区5和冷却区7分别设置有若干数量间隔分布的热气体对流装置9,每一组所述的热气体对流装置9包括进气管道组件10和排尘管道组件15,所述进气管道组件10连通所述箱式加热炉1后侧壁上设置的对流孔,所述排尘管道组件11连通所述箱式加热炉1前侧壁上设置的对流孔,且每一组所述的热气体对流装置9连接所述箱式加热炉1后形成与所述钢带式输送机2的物料输送方向相垂直的热气体对流通道12。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箱式加热炉1内设置加热区5、焙烧区6和冷却区7,并在箱式加热炉1内设置多个间隔布置热气体对流装置9,且使得热气体对流装置9在箱式加热炉1内形成的热气体对流通道12与物料输送方向相垂直,大大提高了箱式加热炉1内部加热温度的均匀性,且每一组热气体对流装置9实施强制的垂直方向的热对流,能够使得热气体充分渗透到物料颗粒中,从而实现对于物料颗粒的均匀快速加热、焙烧和冷却。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道组件10包括进气管道13和连接在所述进气管道13上的循环风机14;所述排尘管道组件11包括排尘管道15。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道1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热气体流量的手动风阀16。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箱式加热炉1的加热区5设置有第一组电加热管17,在所述箱式加热炉1的焙烧区6设置有第二组电加热管18。

工作时,通过循环风机14在箱式加热炉1内引入燃气(煤气)并利用电加热管加热燃气实现炉内的加热和焙烧。

优选的,所述第一组电加热管17的数量为三个且在所述加热区5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组电加热管18的数量为三个且在所述焙烧区6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为了实现加热区5和焙烧区6温度的控制,本实施例的一种钢带式焙烧机还包括用于控制加热区和焙烧区加热温度的控制系统,所述加热区和焙烧区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组电加热管17、第二组电加热管18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加热区的热气体对流装置9的数量为两个且在所述加热区5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焙烧区6的热气体对流装置9的数量为两个且在所述焙烧区6的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实施例的一种钢带式焙烧机在所述箱式加热炉1的加热区5和冷却区7之间设置有余热利用循环管道19,且所述余热利用循环管道19上连接有循环风机14。

上述通过在箱式加热炉1的加热区5和冷却区7之间设置余热利用循环管道19,能够使得冷却区7内产生的热气体循环输送到加热区5进行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提高能源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带式输送机包括进料端输送辊20、出料端输送辊21和环绕连接所述进料端输送辊20与出料端输送辊21之间的不锈钢钢带22。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带式输送机的出料端下方设置有出料斗2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