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紧固件锌镍共渗烧结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8352发布日期:2020-05-12 18:59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紧固件锌镍共渗烧结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紧固件锌镍共渗烧结炉。



背景技术:

烧结炉是指使粉末压坯通过烧结获得所需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专用设备,烧结炉用于烘干硅片上的浆料、去除浆料中的有机成分、完成铝背场及栅线烧结,在对铁路紧固件进行加工时,也需要用到烧结炉对铁路紧固件进行锌镍共渗处理,使得铁路紧固件烧结后防锈效果更好,但在烧结炉长期使用下,主轴部分以及齿轮部分容易受烧结炉产生的高温使得外表面润滑性降低,导致加工效率降低,并且容易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铁路紧固件锌镍共渗烧结炉,解决了烧结炉长期使用下,主轴部分以及齿轮部分容易受烧结炉产生的高温使得外表面润滑性降低,导致加工效率降低,并且容易产生噪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铁路紧固件锌镍共渗烧结炉,包括炉体、顶盖、随动轴、放气管、从动齿轮、主轴和润滑机构,所述炉体顶部通过螺栓与顶盖进行固定,所述炉体左侧中部焊接有随动轴,所述随动轴内左端插入有放气管,所述炉体右端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炉体右侧中部安装有主轴,并且主轴外径表面右端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主轴外径表面中部设置有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套体、注油口、密闭盖、支杆、海绵、导热环、吸油棉、钢环和油路,所述套体内中部套入主轴外径表面,所述套体外径表面左上端开设有注油口,所述套体外径表面右端通过螺栓与密闭盖进行固定,所述套体右侧固定有支杆,所述支杆右侧安装有海绵,所述套体内固定有导热环,并且导热环被注油口贯穿,所述导热环内侧与吸油棉贴合,所述吸油棉内侧固定有钢环,所述吸油棉右侧与油路相接触,并且油路设置于支杆内中部,并且支杆右侧与海绵相通,所述海绵和支杆内侧均与主轴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注油口内径表面设置有螺纹,并且通过螺纹与外置密封盖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闭盖与套体接触面内贴合有一层密封硅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支杆均设置有四组,并且四组支杆均匀安装在套体右侧。

进一步的,所述吸油棉厚度为0.5cm,并且吸油棉在套体内为松散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油路内表面为光滑状。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烧结炉长期使用下,主轴部分以及齿轮部分容易受烧结炉产生的高温使得外表面润滑性降低,导致加工效率降低,并且容易产生噪音问题,通过在主轴外径表面中部安装有润滑机构,通过注油口注入润滑油到内部的吸油棉进行吸附,主轴转动时,润滑油能由油路排到海绵,海绵即可在离心的作用下持续的对润滑油进行排出,使得主轴以及从动齿轮进行持续润滑,在套体内设置的导热环能减少套体内的热量,效果好,减少工人频繁注油的次数,效率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炉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套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炉体-1、顶盖-2、随动轴-3、放气管-4、从动齿轮-5、主轴-6、润滑机构-7、套体-71、注油口-72、密闭盖-73、支杆-74、海绵-75、导热环-76、吸油棉-77、钢环-78、油路-7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紧固件锌镍共渗烧结炉:包括炉体1、顶盖2、随动轴3、放气管4、从动齿轮5、主轴6和润滑机构7,炉体1顶部通过螺栓与顶盖2进行固定,炉体1左侧中部焊接有随动轴3,随动轴3内左端插入有放气管4,炉体1右端设置有从动齿轮5,炉体1右侧中部安装有主轴6,并且主轴6外径表面右端套接有从动齿轮5,主轴6外径表面中部设置有润滑机构7,润滑机构7包括套体71、注油口72、密闭盖73、支杆74、海绵75、导热环76、吸油棉77、钢环78和油路79,套体71内中部套入主轴6外径表面,套体71外径表面左上端开设有注油口72,套体71外径表面右端通过螺栓与密闭盖73进行固定,套体71右侧固定有支杆74,支杆74右侧安装有海绵75,套体71内固定有导热环76,并且导热环76被注油口72贯穿,导热环76内侧与吸油棉77贴合,吸油棉77内侧固定有钢环78,吸油棉77右侧与油路79相接触,并且油路79设置于支杆74内中部,并且支杆74右侧与海绵75相通,海绵75和支杆74内侧均与主轴6相接触。

其中,所述注油口72内径表面设置有螺纹,并且通过螺纹与外置密封盖进行连接,防止内部润滑油的泄漏。

其中,所述密闭盖73与套体71接触面内贴合有一层密封硅胶层,密封效果好,并且打开能对内部的吸油棉77进行更换。

其中,所述支杆74均设置有四组,并且四组支杆74均匀安装在套体71右侧,润滑效果好,效率高。

其中,所述吸油棉77厚度为0.5cm,并且吸油棉77在套体71内为松散状态,吸油效果好,效率高。

其中,所述油路79内表面为光滑状,经过的润滑油不容易粘黏在油路79上。

工作原理:当需要进行工作时,首先将炉体1安装到烧结炉驱动装置上,将从动齿轮5与驱动装置上的齿轮进行连接,将放气管4与放气装置进行连接,完成安装后,将顶盖2打开,然后倒入需要进行加工的铁路紧固件,接着加入锌镍共渗所需要的的材料,然后将顶盖2固定好,接着开始对炉体1进行加热,然后开始进行转动,工作结束后,即可完成对铁路固定件的加工,使其提高防锈性能,通过在主轴6外径表面中部安装有润滑机构7,通过注油口72注入润滑油到内部的吸油棉77进行吸附,主轴6转动时,润滑油能由油路排到海绵75,海绵75即可在离心的作用下持续的对润滑油进行排出,使得主轴6以及从动齿轮5进行持续润滑,在套体71内设置的导热环76能减少套体71内的热量,效果好,减少工人频繁注油的次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