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8341发布日期:2020-05-12 18:5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子氮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离子氮化升温装置,更为具体是一种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离子氮化作为强化金属表面的一种利用辉光放电现象,将含氮气体电离后产生的氮离子轰击零件表面加热并进行氮化,获得表面渗氮层的离子化学热处理工艺,广泛适用于铸铁、碳钢、合金钢、不锈钢及钛合金等。零件经离子渗氮处理后,可显著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使其具有高的耐磨性、疲劳强度,抗蚀能力及抗烧伤性等。

而离子氮化中关键的一步是离子氮化升温,而传统的离子氮化升温原理是:将炉体作为阳极,将工件和炉底板接触为阴极,炉体和工件之间通入直流电压,充入气氛形成等离子区,离子加速轰击工件表面,高动能转变为热能,加热工件直至所需温度。

但是,上述的升温方式存在着效率低,耗时长,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解决现有的离子氮化过程中升温效率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通过改进炉体的升温方式,可有效地提升离子氮化的升温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包括炉体及设置在炉体内的离子氮化反应箱,所述炉体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室,且炉体的开口处铰接有炉盖,所述离子氮化反应箱是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并且该离子氮化反应箱的一端与炉体的开口相对,另一端固连在炉体内壁上,所述离子氮化反应箱内设置有加热片,所述加热片围绕离子氮化反应箱的内壁进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一个方面,所述离子氮化反应箱设置多个加热片,且各加热片之间等间距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一个方面,所述离子氮化反应箱内壁上固定有下陶瓷柱,所述下陶瓷柱顶部向内开设有内螺纹,所述下陶瓷柱上螺纹连接有上陶瓷柱,所述上陶瓷柱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陶瓷柱的顶部向外凸伸出柱帽,所述加热片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加热片通过通孔插入到上陶瓷柱上,并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上陶瓷柱的直径,而小于下陶瓷柱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一个方面,所述炉盖远离铰接处的一端铰接有翻转扣件,所述炉体外壁上开设有与该翻转扣件相卡合的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一个方面,所述炉体的开口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放置第一o型密封圈,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凸出于该第一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一个方面,所述炉体底部固定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底部固定有减震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又一个方面,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旋转轴及固定在旋转轴顶端的下压叶片,所述驱动电机与旋转轴通过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炉体的底端,所述旋转轴向上贯穿炉体并伸入到离子氮化反应箱内,待离子氮化的工件固定于旋转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再一个方面,所述炉盖与离子氮化反应箱开口相对的位置向内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离子氮化反应箱内设置加热片,使离子氮化的升温方式由传统的离子轰击升温,改变为离子轰击升温和电能加热升温,从而有效提高了离子氮化的升温效率;

2、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可使待离子氮化的工件受热更均匀,并且可与离子气氛充分接触,另外,旋转轴顶部设置的下压叶片,在旋转轴带动下对上升的热气体进行下压,从而进一步保证离子氮化反应箱内温度的均匀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凹槽及第一o型密封圈,使炉体开口处的第一o型密封圈与炉盖相贴触,从而提高炉体的密封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二凹槽及第二,o型密封圈,并且当炉盖扣合时,所述离子氮化反应箱的开口卡合在该第二凹槽,并与第二凹槽内的第二o型密封圈相贴触,从而提高炉体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放大图;

图4图1中离子氮化反应箱的横向截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方式3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炉体,2、离子氮化反应箱,3、炉盖,4、翻转扣件,5、卡槽,6、第一凹槽,7、第一o型密封圈,8、加热片,9、下陶瓷柱,10、上陶瓷柱,11、柱帽,13、支撑腿,14、减震垫,15、驱动电机,16、旋转轴,17、下压叶片,18、第二凹槽,19、第二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一种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包括炉体1及设置在炉体1内的离子氮化反应箱2,炉体1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室,且炉体1的开口处铰接有炉盖3,离子氮化反应箱2是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并且该离子氮化反应箱2的一端与炉体1的开口相对,另一端固连在炉体内壁上,离子氮化反应箱2内设置有加热片8,该加热片8围绕离子氮化反应箱2的内壁进行设置。

所述离子氮化反应箱2设置多个加热片8,且各加热片8之间等间距排列。

所述离子氮化反应箱2内壁上固定有下陶瓷柱9,该下陶瓷柱9顶部向内开设有内螺纹,下陶瓷柱9上螺纹连接有上陶瓷柱10,上陶瓷柱10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上陶瓷柱10的顶部向外凸伸出柱帽11,所述加热片8上开设有通孔,加热片8通过通孔插入到上陶瓷柱10上,并且通孔的孔径大于上陶瓷柱10的直径,而小于下陶瓷柱9的直径。

所述炉盖3远离铰接处的一端铰接有翻转扣件4,所述炉体1外壁上开设有与该翻转扣件4相卡合的卡槽5。

所述炉体1的开口处开设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内放置第一o型密封圈7,所述第一o型密封圈7凸出于该第一凹槽6。

所述炉体1底部固定有支撑腿13,所述支撑腿13底部固定有减震垫14。

该装置还包括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5、旋转轴16及固定在旋转轴16顶端的下压叶片17,驱动电机15与旋转轴16通过键连接,驱动电机15设置在炉体1的底端,旋转轴16向上贯穿炉体1并伸入到离子氮化反应箱2内,待离子氮化的工件固定于旋转轴16上。

所述炉盖1与离子氮化反应箱2开口相对的位置向内开设有第二凹槽18,第二凹槽18内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19。

实施方式1:

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第1较佳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炉体1及设置在炉体1内的离子氮化反应箱2,所述炉体1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室,且炉体1的开口处铰接有炉盖3,所述炉盖3远离铰接处的一端卡合在炉体1上,具体的:该炉盖3远离铰接处的一端铰接有翻转扣件4,所述炉体1外壁上开设有与该翻转扣件4相卡合的卡槽5,这样,炉盖3即可通过翻转扣件4与卡槽5的配合扣合在炉体1上,为了提高炉盖3与炉体1之间的密封性,在炉体1的开口处开设有第一凹槽6,并在该第一凹槽6内放置第一o型密封圈7,并且该第一o型密封圈7凸出于该第一凹槽6这样,当炉盖3闭合时,炉体1开口处的第一o型密封圈7与炉盖3相贴触,从而提高炉体1的密封性。

而所述的离子氮化反应箱2是设置在炉体1内,并且该离子氮化反应箱2是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并且该离子氮化反应箱2的一端与炉体1的开口相对,另一端固连在炉体1内壁上,此处的离子氮化反应箱2优选为圆筒状结构,并在该离子氮化反应箱2内设置有加热片8,该加热片8围绕离子氮化反应箱2的内壁进行设置,为了提高加热片8的加热效果,将加热片8通过陶瓷片与离子氮化反应箱2的内壁隔开,具体为:所述离子氮化反应箱2内壁上固定有下陶瓷柱9,该下陶瓷柱9顶部向内开设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所述下陶瓷柱9上螺纹连接有上陶瓷柱10,所述上陶瓷柱柱10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图中未示出),这样,即可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实现上陶瓷柱10与下陶瓷柱9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上陶瓷柱10的顶部向外凸伸出柱帽11,所述加热片8上开设有通孔12,并且该通孔12的孔径大于上陶瓷柱10的直径而小于下陶瓷柱9的直径,这样,通过通孔12将加热片8套在上陶瓷柱10上,然后将上陶瓷柱10螺纹连接在下陶瓷柱9上,即可通过上陶瓷柱10与下陶瓷柱9配合将加热片8固定在离子氮化氮化反应箱2内,其中,作为优选的,加热片8选用nicr(80%/20%)材质构成,并且加热片厚度2mm,宽度60mm,并且通过使用陶瓷材料对加热片进行固定,可以起到一个绝缘的效果,具体的,加热片8选用的交流电压:三相0-110v连续可调,最大输出交流电流:三相130a,具体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就可以通过加热片8对离子氮化反应箱2进行加热,使离子氮化升温方式由传统的离子轰击升温,改变为离子轰击升温加上电能(即加热片)加热升温,从而有效提升氮化的升温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升氮化的升温效率及离子氮化反应箱2内温度的均匀性,可在离子氮化反应箱2设置多个加热片8,并且各加热片8之间等间距排列,这样,在提升氮化升温速率的同时,可保证离子氮化反应箱内温度的均匀性。

另外,所述炉体1底部固定有支撑腿13,所述支撑腿13底部固定有减震垫14,这样,通过可以减震垫14吸收装置工作中产生的震动,减少震动对装置的损害。

实施方式2:

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5、旋转轴16及固定在旋转轴16顶端的下压叶片17,所述驱动电机15与旋转轴16通过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5设置在炉体1的底端,所述旋转轴16向上贯穿炉体1并伸入到离子氮化反应箱2内,待离子氮化的工件固定于旋转轴16上,这样的话,驱动电机15带动旋转轴16旋转,进而带动待离子氮化的工件随之旋转,这样,可使待离子氮化的工件受热更均匀,并且可与离子气氛充分接触,另外,旋转轴16顶部设置的下压叶片17,在旋转轴16带动下对上升的热气体进行下压,从而进一步保证离子氮化反应箱2内温度的均匀性。

实施方式3:

请参阅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提高离子氮化升温效率的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炉盖3与离子氮化反应箱2开口相对的位置向内开设有第二凹槽18,并且该第二凹槽18内放置有第二o型密封圈19,并且当炉盖3扣合时,所述离子氮化反应箱2的开口卡合在该第二凹槽18,并与第二凹槽18内的第二o型密封圈19相贴触,从而提高炉体1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离子氮化反应箱内设置加热片,使离子氮化的升温方式由传统的离子轰击升温,改变为离子轰击升温和电能加热升温,从而有效提高了离子氮化的升温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