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型芯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8174发布日期:2020-05-22 20:3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压铸模具型芯的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压铸模具型芯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压铸的实质是在高压作用下,使液态或者半液态金属以较高的速度充填压铸型芯腔,并在压力下成型和凝固而获得铸件的方法。为了提高压铸件内部质量,整个压铸过程中必须有一套冷却循环系统,来降低过高的温度,从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气缩孔。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型芯冷却系统,多为直上直下的简单结构,这种结构中的冷凝水不能与型芯中需要降温的部位充分接触,降温效率差,且不能完全杜绝气缩孔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铸模具型芯的冷却系统,使用该系统可大幅加长冷凝水在型芯中流动的路程,增加冷凝水与降温部位的接触面积和时间,提高降温效率和冷凝水利用率,防止气缩孔的出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铸模具型芯的冷却系统,包括型芯和冷却栓,所述冷却栓通过压板的板压与型芯固定;所述冷却栓包括支撑部、螺旋部、冷凝水进水管、冷凝水出水管、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所述冷凝水进水管与冷凝水出水管设置在支撑部的两侧,其上方连接螺旋部;所述支撑部的顶部设有两层耐高温密封圈;

所述冷凝水进水管的中空管路与支撑部中的进水通路相连,所述进水通路的另一端连接型芯与冷却栓顶部之间的空腔;所述螺旋部的螺旋凹槽与型芯内壁配合形成一条螺旋状管路,该管路可连通空腔与出水通路,所述出水通路的另一端连接冷凝水出水管。

优选地,所述型芯和冷却栓由45号钢材或h13号钢材铸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铸模具型芯的冷却系统,通过冷却栓上半部分的螺旋结构与型芯内壁配合形成螺旋管路,大幅增加了冷凝水与过热部位的接触面积和时间,提高了降温的效率和冷凝水的利用率,且杜绝了气缩孔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冷凝水进水管,2.冷凝水出水管,3.冷却栓,4.型芯,5.耐高温密封圈,6.支撑部,7.螺旋部,8.空腔,9.进水通路,10.出水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压铸模具型芯的冷却系统,包括型芯4和冷却栓3,所述冷却栓3通过压板的板压与型芯4固定,所述冷却栓3包括支撑部6、螺旋部7、冷凝水进水管1、冷凝水出水管2、进水通路9和出水通路10;所述冷凝水进水管1与冷凝水出水管2设置在支撑部6的两侧,其上方连接螺旋部7;所述支撑部6的顶部设有两层耐高温密封圈5;

所述冷凝水进水管1的中空管路与支撑部6中的进水通路9相连,所述进水通路9的另一端连接型芯4与冷却栓3顶部之间的空腔8;所述螺旋部7的螺旋凹槽与型芯4内壁配合形成一条螺旋状管路,该管路可连通空腔8与出水通路10,所述出水通路10的另一端连接冷凝水出水管2。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方案,所述型芯4和冷却栓3由45号钢材或h13号钢材铸造。

使用时,冷凝水从冷凝水进水管1进入冷却栓3中的进水通路9,并沿着进水通路9进入空腔8;当空腔8积满水后,来自进水通路9的水压会将空腔8中的冷凝水挤入螺旋部7与型芯4的内壁围合成的螺旋状管路;冷凝水在螺旋状管路中充分吸热,高效地将型芯中的热量带走并沿着出水通路10和冷凝水出水管2流出冷却栓3。



技术特征:

1.一种压铸模具型芯的冷却系统,包括型芯(4)和冷却栓(3),所述冷却栓(3)通过压板的板压与型芯(4)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栓(3)包括支撑部(6)、螺旋部(7)、冷凝水进水管(1)、冷凝水出水管(2)、进水通路(9)和出水通路(10);所述冷凝水进水管(1)与冷凝水出水管(2)设置在支撑部(6)的两侧,其上方连接螺旋部(7);所述支撑部(6)的顶部设有两层耐高温密封圈(5);

所述冷凝水进水管(1)的中空管路与支撑部(6)中的进水通路(9)相连,所述进水通路(9)的另一端连接型芯(4)与冷却栓(3)顶部之间的空腔(8);所述螺旋部(7)的螺旋凹槽与型芯(4)内壁配合形成一条螺旋状管路,该管路可连通空腔(8)与出水通路(10),所述出水通路(10)的另一端连接冷凝水出水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模具型芯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4)和冷却栓(3)由45号钢材或h13号钢材铸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型芯的冷却系统,包括型芯(4)和冷却栓(3),所述冷却栓(3)包括支撑部(6)、螺旋部(7)、冷凝水进水管(1)、冷凝水出水管(2)、进水通路(9)和出水通路(10);所述螺旋部(7)的螺旋凹槽与型芯(4)内壁配合形成一条螺旋状管路,该管路与冷凝水进水管(1)、冷凝水出水管(2)、进水通路(9)和出水通路(10)和空腔(8)共同组成冷却系统。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铸模具型芯的冷却系统,可以大幅增加冷凝水与过热部位的接触面积和时间,提高降温的效率和冷凝水的利用率,且杜绝气缩孔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吕宗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盛航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8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