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6430发布日期:2020-05-22 21:1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备制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珩磨是用镶嵌在珩磨头上的油石(也称珩磨条)对精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珩磨与孔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加工效率较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加工平面。珩磨后孔的尺寸精度为it7~4级。

随着大批量精密内孔珩磨加工生产线上精密双进给控制技术发展与应用逐渐趋于完善,双进给结构的应用技术在生产线上的旋转分离结构的稳定控制技术应用始终是双进给控制技术的瓶颈。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包括应用于珩磨机床设备结构上的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和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所述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由精液压油缸与精分离部件部件组合形成,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上增设有精珩磨基体及顶杆防松锁紧螺母构成的精珩磨进给分离装置,用于第一顶杆的旋转分离和锁紧;所述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是由粗液压油缸与粗分离部件组合形成,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上增设有粗珩磨基体及顶杆防松锁紧螺母构成的粗珩磨进给分离装置,用于第二顶杆的旋转分离和锁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珩磨机床设备结构为粗、精液压双进给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顶杆为传递精珩磨压力的旋转推力的顶杆零件,第二顶杆为传递粗珩磨压力的旋转推力的顶杆零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精珩磨基体中还设置有隔垫,用于液压油缸轴向推力的传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粗珩磨基体中还设置用于粗珩磨液压油缸轴向推力的传递和消除粗珩磨加工的轴向间隙传动链间隙的弹簧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的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应用上下推力轴承与粗、精旋转进给顶杆进行分离控制功能,大大提高双进给控制的粗、精各顶杆的使用寿命;

2、应用新型双进给分离结构,选择上下推力轴承零件,大大提高固定部件与旋转部件工作过程的耐磨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精液压油缸、2-精分离部件、3-精珩磨基体、4-顶杆防松锁紧螺母、5-上下推力轴承、6-隔垫、7-第一顶杆、8-粗珩磨基体、9-粗液压油缸、10-粗分离部件、11-顶杆防松锁紧螺母、12-弹簧组件、13-第二顶杆、14-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包括应用于珩磨机床设备结构上的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和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所述的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应用于珩磨机床设备结构上,主要有粗、精液压双进给及粗螺纹+精液压控制双进给两种分离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珩磨机床设备结构为粗、精液压双进给结构,其中,所述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由精液压油缸1与精分离部件部件2组合形成,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上增设有精珩磨基体3及顶杆防松锁紧螺母4构成的精珩磨进给分离装置,用于第一顶杆7的旋转分离和锁紧;

所述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中设置有推力轴承5,用于分离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与第一顶杆7,第一顶杆7为传递精珩磨压力的旋转推力的顶杆零件;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中还设置有隔垫6,用于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推力的传递;

所述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是由粗液压油缸9与粗分离部件10组合形成,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上增设有粗珩磨基体8及顶杆防松锁紧螺母11构成的粗珩磨进给分离装置,用于第二顶杆13的旋转分离和锁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粗珩磨基体8中还设置用于粗珩磨液压油缸轴向推力的传递和消除粗珩磨加工的轴向间隙传动链间隙的弹簧组件12;

所述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的构件14。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于珩磨机床设备结构上的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和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

所述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由精液压油缸(1)与精分离部件部件(2)组合形成,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上增设有精珩磨基体(3)及顶杆防松锁紧螺母(4)构成的精珩磨进给分离装置,用于第一顶杆(7)的旋转分离和锁紧;

所述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是由粗液压油缸(9)与粗分离部件(10)组合形成,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上增设有粗珩磨基体(8)及顶杆防松锁紧螺母(11)构成的粗珩磨进给分离装置,用于第二顶杆(13)的旋转分离和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珩磨机床设备结构为粗、精液压双进给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7)为传递精珩磨压力的旋转推力的顶杆零件,第二顶杆(13)为传递粗珩磨压力的旋转推力的顶杆零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珩磨基体(3)中还设置有隔垫(6),用于液压油缸轴向推力的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珩磨基体(8)中还设置用于粗珩磨液压油缸轴向推力的传递和消除粗珩磨加工的轴向间隙传动链间隙的弹簧组件(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的构件(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备制造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液压双进给分离结构,包括应用于珩磨机床设备结构上的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和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所述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由精液压油缸与精分离部件部件组合形成,精进给油缸结构组件上增设有精珩磨基体及顶杆防松锁紧螺母构成的精珩磨进给分离装置,用于第一顶杆的旋转分离和锁紧;所述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是由粗液压油缸与粗分离部件组合形成,粗进给油缸结构组件上增设有粗珩磨基体及顶杆防松锁紧螺母构成的粗珩磨进给分离装置,用于第二顶杆的旋转分离和锁紧。本实用新型应用上下推力轴承与粗、精旋转进给顶杆进行分离控制功能,大大提高双进给控制的粗、精各顶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生;刘海江;徐锦娟;白雪峰;闫新军;张建涛;魏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中卫大河精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