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浇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10833发布日期:2020-07-17 15:38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辊浇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辊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轧辊浇注装置。



背景技术:

轧辊是使(轧材)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工具,是决定轧机效率和轧材质量的重要消耗部件,轧辊是轧钢厂轧钢机上的重要零件,利用一对或一组轧辊滚动时产生的压力来轧碾钢材,它主要承受轧制时的动静载荷,磨损和温度变化的影响,为了改善轧辊质量,降降低轧辊生产成本,现有国内外轧辊企业普遍采用浇注的方式进行轧辊生产。

但是,现有的轧辊浇注装置浇筑时,铁水在进入轧辊铸造模具内时旋转速度较慢,易出现夹渣,浇筑成型的效果差,并且在进料口堆积,造成下部凝固过慢,温度过高直接影响了轧辊成型的蓄热能力,导致轧辊内部出现缩松现象。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轧辊浇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辊浇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轧辊浇注装置,包括上辊箱、轧辊空腔、下辊箱和进料口,所述轧辊空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辊箱,且轧辊空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辊箱,所述下辊箱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卡接在冷却装置的中心处,且进料口的一侧表面连接有混合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下冷却板、上冷却板、进水管、出水管、卡槽和冷却通道,所述进料口卡接在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开设在上冷却板的上表面,所述上冷却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冷却板,所述上冷却板和下冷却板的内部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冷却通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冷却板和下冷却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冷却通道呈s型结构,所述进水管的半径和出水管的半径相等,且进水管和出水管与冷却通道均为互通结构,所述上冷却板的尺寸和下冷却板的尺寸相等,且上冷却板和下冷却板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浇筑管道、混合筒、电机、浇注口、转轴、套筒和旋转叶,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在浇筑管道的一端,所述浇筑管道的中间处固定安装有混合筒,且浇筑管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浇注口,所述混合筒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套接有旋转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浇注口为漏斗式结构,所述旋转叶与套筒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旋转叶的数量为六个,相邻所述旋转叶以套筒的圆心为基准呈对称设置,所述套筒的内壁半径与转轴的外壁直径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为不锈钢材质构件,所述套筒的数量为三个,且套筒均平行等距分布在转轴的外表面上,所述混合筒和浇筑管道为互通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冷却装置,通过上冷却板开设的卡槽与进料口相匹配,在通过冷却液从进水管进入,经过上冷却板与下冷却板中的冷却通道,然后经出水管流出,最终达到冷却的效果,整体设计减少了轧辊底部冷却装置的检测与维修时间,减少了轧辊检测装置的更换费用,防止了内部缩松现象且降低了进料口处的温度。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混合机构,从浇注口的底部连接的浇注管道,在浇注管道中间处增加有混合筒,在混合筒内部安装有旋转叶,通过电机带动转轴旋转,转轴带动套筒和旋转叶旋转,同时浇注管道的一端连接在进料口上,增加从浇注口下来的铁水流动速度,和进入轧辊铸造模具后的旋转速度,减少出现夹渣现象,轧辊成型效果进一步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轧辊浇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轧辊浇注装置中混合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轧辊浇注装置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轧辊浇注装置中冷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辊箱;2、轧辊空腔;3、下辊箱;4、进料口;5、冷却装置;6、浇筑管道;7、混合机构;8、混合筒;9、电机;10、浇注口;11、转轴;12、套筒;13、旋转叶;14、下冷却板;15、上冷却板;16、进水管;17、出水管;18、卡槽;19、冷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轧辊浇注装置,包括上辊箱1、轧辊空腔2、下辊箱3和进料口4,轧辊空腔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辊箱1,且轧辊空腔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辊箱3,下辊箱3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进料口4,进料口4卡接在冷却装置5的中心处,且进料口4的一侧表面连接有混合机构7,冷却装置5包括下冷却板14、上冷却板15、进水管16、出水管17、卡槽18和冷却通道19,进料口4卡接在卡槽18的内部,卡槽18开设在上冷却板15的上表面,上冷却板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冷却板14,上冷却板15和下冷却板14的内部开设有冷却通道19,冷却通道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6,且冷却通道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7,上冷却板15和下冷却板14通过螺钉连接,冷却通道19呈s型结构,进水管16的半径和出水管17的半径相等,且进水管16和出水管17与冷却通道19均为互通结构,上冷却板15的尺寸和下冷却板14的尺寸相等,且上冷却板15和下冷却板14为一体式结构,减少了轧辊检测装置的更换费用,防止了内部缩松现象且降低了进料口4处的温度。

在图1和图2中:混合机构7包括浇筑管道6、混合筒8、电机9、浇注口10、转轴11、套筒12和旋转叶13,进料口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在浇筑管道6的一端,浇筑管道6的中间处固定安装有混合筒8,且浇筑管道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浇注口10,混合筒8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9,电机9的型号为y90s-2,电机9的一侧表面安装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内部安装有控制电机9的控制器,控制器型号为dp-tma-4b,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9的输入端相连接,电机9的输出端上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的外表面套接有套筒12,套筒12的外表面套接有旋转叶13,浇注口10为漏斗式结构,旋转叶13与套筒12为一体式结构,旋转叶13的数量为六个,相邻旋转叶13以套筒12的圆心为基准呈对称设置,套筒12的内壁半径与转轴11的外壁直径相等,转轴11为不锈钢材质构件,套筒12的数量为三个,且套筒12均平行等距分布在转轴11的外表面上,混合筒8和浇筑管道6为互通结构,浇注管道6的一端连接在进料口4上,增加从浇注口10下来的铁水流动速度,和进入轧辊铸造模具后的旋转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铁水从浇注口10灌注至底部连接的浇注管道6,在浇注管道6中间处增加有混合筒8,铁水在混合筒8内部通过电机9带动转轴11旋转,转轴11带动套筒12和旋转叶13旋转,同时通过浇注管道6的一端连接在进料口4上,进入进料口4,进入到下辊箱3,到达轧辊空腔2,直至铁水液面与上辊箱1齐平,此时冷却装置5在进料口4的底部,通过上冷却板15开设的卡槽18与进料口4相匹配,在通过冷却液从进水管16进入,经过上冷却板15与下冷却板14中的冷却通道19,然后经出水管17流出,最终达到冷却的效果,整体设计增加从浇注口10下来的铁水流动速度,和进入轧辊铸造模具后的旋转速度,减少出现夹渣现象,减少了轧辊底部冷却装置5的检测与维修时间,防止了内部缩松现象且降低了进料口处4的温度,轧辊成型效果大大增加。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