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1642发布日期:2020-10-09 18:4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动机支架通常需要两个支脚结构用来作为连接用部件,通常情况下,发动机支架采用压铸模的形式进行生产,普通的模芯结构,其模腔与流道无法辅助铝液注入到产品的支脚位置上,容易造成支脚位置的结构缺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新设计模芯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确保支架的支脚成型、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包括模芯本体、斜流道和模腔,所述的模芯本体上端面中部布置有模腔,模腔前侧的模芯本体布置有抽芯缺口,抽芯缺口后侧壁的两端处分别竖直布置有第一插脚模腔和第二插脚模腔,所述的模芯本体上端面前部布置有前端朝模腔左端延伸的斜流道,斜流道末端靠近第一插脚模腔,所述的斜流道右侧布置有与模腔前侧连通的主流道。

所述的主流道前端右侧布置有一端与主流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模腔右端靠近第二插脚模腔处的弧形流道。

所述的抽芯缺口的下底面上分别布置有与第一插脚模腔和第二插脚模腔一一对应的第一插销槽和第二插销槽。

所述的第一插脚模腔末端与位于抽芯缺口底面上的第一渣包槽连通,第二插脚模腔的下端与位于抽芯缺口底面上的第二渣包槽连通。

所述的模腔左侧布置有与模腔连通的第三渣包槽,所述的第三渣包槽左侧通过浅槽与模芯本体侧面连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具体优点如下:

(1)、通过布置抽芯缺口,方便将支架的支脚部模腔布置在抽芯缺口上,使得第一插脚模腔和第二插脚模腔呈竖直状态,方便铝液注入,避免支脚部位缺失;

(2)、通过布置斜流道和弧形流道,方便铝液直接流入第一插脚模腔和第二插脚模腔;

(3)、通过布置第一渣包槽和第二渣包槽,方便多余铝液流入渣包槽内,确保产品完整、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示:1、模芯本体,2、模腔,3、抽芯缺口,4、斜流道,5、主流道,6、弧形流道,7、第一插脚模腔,8、第二插脚模腔,9、第一插销槽,10、第二插销槽,11、第一渣包槽,12、第二渣包槽,13、第三渣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模芯本体1、斜流道4和模腔2,所述的模芯本体1上端面中部布置有模腔2,模腔2前侧的模芯本体1布置有抽芯缺口3,抽芯缺口3后侧壁的两端处分别竖直布置有第一插脚模腔7和第二插脚模腔8,所述的模芯本体1上端面前部布置有前端朝模腔2左端延伸的斜流道4,斜流道4末端靠近第一插脚模腔7,所述的斜流道4右侧布置有与模腔前侧连通的主流道5。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方便支架的支脚完成脱模,同时确保铝液的流入速度,将第一插脚模腔7和第二插脚模腔8布置在抽芯缺口3的后侧壁上,确保该部流道处于竖直状态,同时也方便该部位实现脱模。

所述的主流道5前端右侧布置有一端与主流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模腔2右端靠近第二插脚模腔8处的弧形流道6。

通过布置斜流道4和弧形流道6,形成两个分别注入第一插脚模腔7和第二插脚模腔8的独立流道,方便铝液输送,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的抽芯缺口3的下底面上分别布置有与第一插脚模腔7和第二插脚模腔8一一对应的第一插销槽9和第二插销槽10。

通过设计第一插销槽9和第二插销槽10,方便对支脚部位进行孔位成型,同时也方便抽芯块的定位。

所述的第一插脚模腔7末端与位于抽芯缺口3底面上的第一渣包槽11连通,第二插脚模腔8的下端与位于抽芯缺口3底面上的第二渣包槽12连通。

所述的模腔2左侧布置有与模腔2连通的第三渣包槽13,所述的第三渣包槽13左侧通过浅槽与模芯本体1侧面连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包括模芯本体(1)、斜流道(4)和模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芯本体(1)上端面中部布置有模腔(2),模腔(2)前侧的模芯本体(1)布置有抽芯缺口(3),抽芯缺口(3)后侧壁的两端处分别竖直布置有第一插脚模腔(7)和第二插脚模腔(8),所述的模芯本体(1)上端面前部布置有前端朝模腔(2)左端延伸的斜流道(4),斜流道(4)末端靠近第一插脚模腔(7),所述的斜流道(4)右侧布置有与模腔前侧连通的主流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流道(5)前端右侧布置有一端与主流道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模腔(2)右端靠近第二插脚模腔(8)处的弧形流道(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芯缺口(3)的下底面上分别布置有与第一插脚模腔(7)和第二插脚模腔(8)一一对应的第一插销槽(9)和第二插销槽(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插脚模腔(7)末端与位于抽芯缺口(3)底面上的第一渣包槽(11)连通,第二插脚模腔(8)的下端与位于抽芯缺口(3)底面上的第二渣包槽(1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腔(2)左侧布置有与模腔(2)连通的第三渣包槽(13),所述的第三渣包槽(13)左侧通过浅槽与模芯本体(1)侧面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汽车发动机支架的压铸模芯结构,包括模芯本体、斜流道和模腔,所述的模芯本体上端面中部布置有模腔,模腔前侧的模芯本体布置有抽芯缺口,抽芯缺口后侧壁的两端处分别竖直布置有第一插脚模腔和第二插脚模腔,所述的模芯本体上端面前部布置有前端朝模腔左端延伸的斜流道,斜流道末端靠近第一插脚模腔,所述的斜流道右侧布置有与模腔前侧连通的主流道。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确保支架的支脚成型、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顾银明;陈益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银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3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