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88215发布日期:2020-05-19 21:5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轴圈在加工前,先将其置于抛丸机中进行表面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毛刺和氧化皮。抛丸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同时抛砂丸也会被部分损耗。因此需要设置除尘装置对这些产生的废杂物进行去除。传统废弃物去除装置存在去除效果差、耗材更换频率高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效果更好的轴圈抛丸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其目的是能够对轴圈抛丸处理时产生的灰尘杂物进行有效的去除,有效的降低了抛丸处理设备耗材更换频率高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包括用于轴圈抛丸处理的抛丸单元以及进行废弃物除杂的除杂单元,抛丸单元包括抛丸箱体,除杂单元包括旋风分离器和滤筒除尘器,旋风分离器的入料口通过集废管道与抛丸箱体相连接,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与滤筒除尘器的进风口相连接。

优选地:滤筒除尘器包括过滤箱体,过滤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浮动安装座,浮动安装座上悬吊状设置过滤筒,过滤筒的下端呈封堵状,过滤筒的上端与集风装置相连接,浮动安装座与振动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过滤筒呈阵列状布置。

优选地:浮动安装座通过吊杆装配在过滤箱体上,吊杆的一端通过球头连接器/万向连接器安装在过滤箱体上,浮动安装座的四拐角处装配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装配有装配孔,吊杆的下端穿设在装配孔内,连接座的上下侧分别装配上橡胶垫、下橡胶垫,上橡胶垫的上侧设置上垫片,下橡胶垫的下侧设置有下垫片,上垫片与吊杆下端变径处的台面抵靠限位,下垫片通过螺母锁紧限位。

优选地:集废管道的进口包括a进口和b进口,a进口设置在抛丸箱体的箱顶,抛丸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砂丸收集装置,砂丸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槽,收集槽的槽底呈斗状,收集槽的槽口处设置有能够供砂丸通过的a筛网,收集槽的中部设置有阻挡完好砂丸通过的隔网,隔网将收集槽的槽腔分隔成上下两个区域,隔网中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螺旋输送器,隔网设置成能够使得未通过的砂丸向螺旋输送器处聚集的聚料状,收集槽的槽底设置成斗状,收集槽槽底最低处设置b进口,螺旋输送器的出料端与用于向抛丸箱体内喷射砂丸的砂丸喷射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隔网包括构成螺旋输送器外壳体的开口向上的半圆形的网壳部,网壳部的两边部分别斜向上向外侧延伸设置用于与收集槽的槽壁相固连的延伸部。

优选地:还包括对过滤筒进行清理的滤筒清理单元和调节单元,滤筒清理单元包括压力气源装置,压力气源装置的出气口与过滤筒的内腔相连接,调节单元调节过滤筒内腔与集风装置、压力气源装置的连通状态。

优选地:过滤筒的上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在浮动安装座上,过滤箱体的箱顶上装配有气路接头,气路接头上至少具有三管接头,其中第一管接头与集风装置相连接且该路管接头上设置第一启闭阀,第二路管接头与压力气源单元相连接且该路管接头上设置第二启闭阀,第三路管接头通过连接软管与过滤筒相连通连接,调节单元调节第一、二启闭阀的导通状态。

优选地:过滤筒和气路接头相对应设置,集风装置包括过滤箱体顶部设置的集气罩,集气罩的罩口与第一管接头对应布置,集气罩的出口连接引风机。

优选地:压力气源装置包括储气罐和用于向储气罐内加压大气的气泵,第二路管接头通过连接管与储气罐相连通连接。

优选地:过滤箱体的侧壁上设置用于连接旋风分离器的进气口,过滤筒的下侧设置有降尘板,降尘板沿过滤箱体的水平截面范围间隔排列设置,降尘板呈倾斜状布置,进气口设置在降尘板的下侧,进气口的出风方向斜向下布置。

优选地:降尘板的两端转动安装在过滤箱体上,降尘板与调节其进行转动的曲柄连杆调节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过滤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和检修孔。

优选地:过滤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储料斗,两储料斗与过滤箱体交接处设置有调节板,调节板调节储料斗与过滤箱体的连通状态,储料斗的底部设置放料口。

优选地:上橡胶垫、下橡胶垫中间尺寸大,两端尺寸小。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通过抛丸单元的设置,实现对轴承的抛丸处理功能,通过除杂单元的设置,实现对抛丸单元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去除功能,首先通过旋风分离器实现对废弃物的一级旋风分离处理,然后再通过滤筒除尘器,实现对废弃物的二级过滤处理,实现对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去除功能,除杂效果好,能够与抛丸单元进行同步工作,实现时刻对抛丸单元中的废弃物进行去除,保证抛丸单元流畅的工作和提升抛丸处理效果,满足了使用要求,有效的降低了抛丸单元内砂丸等耗材更换频率高的问题。

通过浮动安装座、过滤筒、集风装置以及振动装置的设置,首先集风装置将过滤筒内的空气抽出,使得过滤箱体内的空气进入过滤筒内,这样悬浮在过滤箱体空气内的废弃物即可实现过滤处理,在通过振动装置的振动,带动浮动安装座和过滤筒振动,使得附着聚集在过滤筒外表面的废弃物脱落,一方面避免废弃物附着聚集较多时堵塞过滤筒,导致过滤筒无法过滤的问题,使得过滤筒能够保持着过滤效果,另一方面将废弃物抖落至过滤箱体中,也便于收集废弃物。

通过多个过滤筒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过滤效率,同时通过各过滤筒呈阵列状分布,使得各个过滤筒能够均匀的对抛丸箱体内悬浮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的过滤,提升了过滤效果。

通过吊杆的设置,实现将浮动安装座吊装的功能,吊杆上端通过球头连接器/万向连接器安装在过滤箱体上,下端通过上橡胶垫、下橡胶垫、上垫片、下垫片和螺母安装在浮动安装座四拐角处的连接座上,实现了浮动安装座浮动安装的要求,连接方便,浮动安装座能够随着振动装置稳定的振动,不易脱落,满足了使用要求。

通过废弃管道的设置,实现将废弃物输送到旋风分离器中的功能,通过a筛网的设置,实现将砂丸与轴圈或其他大于砂丸尺寸的废弃物分离的功能,在通过隔网的设置,实现将砂丸与小于砂丸尺寸废弃物分离的功能,通过隔网聚料状的设置,实现将砂丸聚集到螺旋输送器处,并通过螺旋输送器将砂丸输送至砂丸喷射装置中,同时通过收料槽斗状槽底的设置,使得废弃物聚集到b进口,在通过将a进口设置在抛丸箱体箱顶的位置,实现在旋风分离器吸引力的作用下,将b进料口中的废弃物以及通过a进口将抛丸箱体内空气中悬浮的废弃物吸引到旋风分离器中,实现将废弃物转移至旋风分离器中的功能,便于后续处理。

通过隔网构成螺旋输送器外壳体的网壳部,以及网壳部的两边部分别斜向上向外侧延伸至收集槽槽壁的设置,使得砂丸能够聚集到网壳部,便于螺旋输送器将砂丸输送至砂丸喷射装置中。

通过滤筒清理单元和调节单元的设置,调节单元能够实现控制过滤筒内腔与集风装置或者压力起源装置之间是否连通,实现工作和清理之间的控制调节,通过压力起源装置实现,向过滤筒的内腔通入气体,实现对过滤筒进行清理的功能。

通过气路接头的设置,气路接头上的各管接头与对应装置连接,各管接头上装有启闭阀,调节单元通过调节各启闭阀的导通状态即可调节过滤筒与集风装置或者压力起源装置之间是否连通,调节方便。

通过集气罩和第一管接头连接,引风机能够将过滤筒内的空气抽出,实现引风功能,使得过滤筒能够对过滤箱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满足了使用要求。

通过储气罐和气泵的设置,气泵用于向储气罐内充气,使得储气罐内气压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需要对过滤筒清理时,能够实现对过滤筒高压充气,能够将堵塞在过滤筒上废弃物冲出,实现反向高压充气清理功能,满足了使用要求。

通过降尘板的设置,并通过将进气口设置在降尘板的下侧的设置,实现通过进气口进入过滤箱体内的空气在向上进入过滤筒之前,先通过降尘板,降尘板实现对进入过滤箱体内的空气先进行降尘处理,然后再由过滤筒进行过滤,这样实现了先降尘后除尘的处理,有效的提升了去除空气中废弃物的效果。

通过降尘板的转动安装,使得降尘板可调,使得降尘效果可调,便于根据不同的需求调节降尘要求,满足了使用要求。

通过观察窗的设置,便于观察过滤箱体内的工作情况,通过检修孔的设置,由于抛丸箱体需要良好的密封性,所以不适宜经常打开,需要检修时,通过检修孔即可完成检修工作。

通过储料斗的设置,实现存储废弃物的功能,通过调节板的设置,实现调节储料斗与过滤箱体之间的连通,便于储料斗放料。

通过上橡胶垫、下橡胶垫的中间尺寸大,两端尺寸小的设置,便于安装,同时能够保证吊杆与浮动安装座之间连接稳定

本发明布局合理,运行稳定,能够实现对轴圈抛丸处理时产生的灰尘等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去除,有效的降低了抛丸处理设备耗材更换频率高的问题,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中旋风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中滤筒除尘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中抛丸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中浮动安装座和过滤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中连接座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100-抛丸单元、110-抛丸箱体、120-收集槽、130-a筛网、140-隔网、150-螺旋输送器、160-砂丸喷射装置、200-除杂单元、210-滤筒除尘器、211-过滤箱体、211a-进风口、211b-降尘板、211c-调节板、211d-储料斗、211e-放料口、211f-观察窗、211g-检修孔、212-浮动安装座、213-过滤筒、213a-法兰盘、214-集风装置、215-振动装置、216-吊杆、216a-球头连接器/万向连接器、216b-连接座、216c-上橡胶垫、216d-上垫片、216e-螺母、217-气路接头、217a-第一管接头、217b-第二管接头、217c-第三管接头、218-气泵、219-储气罐、220-旋风分离器、300-集废管道、310-a进口、320-b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实施例1

参照图1-6,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轴圈生产的抛丸处理系统,包括用于轴圈抛丸处理的抛丸单元100以及进行废弃物除杂的除杂单元200,抛丸单元100包括抛丸箱体110,除杂单元200包括旋风分离器220和滤筒除尘器210,旋风分离器220的入料口通过集废管道300与抛丸箱体110相连接,旋风分离器220的出风口与滤筒除尘器210的进风口相连接。

通过抛丸单元100的设置,实现对轴承的抛丸处理功能,通过除杂单元200的设置,实现对抛丸单元100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去除功能,首先通过旋风分离器220实现对废弃物的一级旋风分离处理,然后再通过滤筒除尘器210,实现对废弃物的二级过滤处理,实现对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去除功能,除杂效果好,能够与抛丸单元200进行同步工作,实现时刻对抛丸单元中的废弃物进行去除,保证抛丸单元流畅的工作和提升抛丸处理效果,满足了使用要求,有效的降低了抛丸单元内砂丸等耗材更换频率高的问题。

滤筒除尘器210包括过滤箱体211,过滤箱体211的顶部设置有浮动安装座212,浮动安装座212上悬吊状设置过滤筒213,过滤筒213的下端呈封堵状,过滤筒213的上端与集风装置214相连接,浮动安装座212与振动装置215相连接。

通过浮动安装座212、过滤筒213、集风装置214以及振动装置215的设置,首先集风装置214将过滤筒213内的空气抽出,使得过滤箱体211内的空气进入过滤筒213内,这样悬浮在过滤箱体211空气内的废弃物即可实现过滤处理,在通过振动装置215的振动,带动浮动安装座211和过滤筒213振动,使得附着聚集在过滤筒213外表面的废弃物脱落,一方面避免废弃物附着聚集较多时堵塞过滤筒213,导致过滤筒213无法过滤的问题,使得过滤筒213能够保持着过滤效果,另一方面将废弃物抖落至过滤箱体211中,也便于收集废弃物。

过滤筒213呈阵列状布置。

通过多个过滤筒213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过滤效率,同时通过各过滤筒213呈阵列状分布,使得各个过滤筒能够均匀的对抛丸箱体211内悬浮的废弃物进行有效的过滤,提升了过滤效果。

浮动安装座212通过吊杆216装配在过滤箱体211上,吊杆216的一端通过球头连接器/万向连接器216a安装在过滤箱体211上,浮动安装座212的四拐角处装配有连接座216b,连接座216b上装配有装配孔,吊杆216的下端穿设在装配孔内,连接座216b的上下侧分别装配上橡胶垫216c、下橡胶垫,上橡胶垫216c的上侧设置上垫片216d,下橡胶垫的下侧设置有下垫片,上垫片216d与吊杆216下端变径处的台面抵靠限位,下垫片通过螺母216e锁紧限位。

通过吊杆216的设置,实现将浮动安装座211吊装的功能,吊杆上端通过球头连接器/万向连接器216a安装在过滤箱体211上,下端通过上橡胶垫216c、下橡胶垫、上垫片216d、下垫片和螺母216e安装在浮动安装座212四拐角处的连接座216b上,实现了浮动安装座211浮动安装的要求,连接方便,浮动安装座212能够随着振动装置215稳定的振动,不易脱落,满足了使用要求。

集废管道300的进口包括a进口310和b进口320,a进口310设置在抛丸箱体110的箱顶,抛丸箱体110的底部设置有砂丸收集装置,砂丸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槽120,收集槽120的槽底呈斗状,收集槽120的槽口处设置有能够供砂丸通过的a筛网130,收集槽120的中部设置有阻挡完好砂丸通过的隔网140,隔网140将收集槽120的槽腔分隔成上下两个区域,隔网140中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螺旋输送器150,隔网140设置成能够使得未通过的砂丸向螺旋输送器150处聚集的聚料状,收集槽120的槽底设置成斗状,收集槽120槽底最低处设置b进口320,螺旋输送器150的出料端与用于向抛丸箱体110内喷射砂丸的砂丸喷射装置160相连接。

通过废弃管道300的设置,实现将废弃物输送到旋风分离器220中的功能,通过a筛网130的设置,实现将砂丸与轴圈或其他大于砂丸尺寸的废弃物分离的功能,在通过隔网140的设置,实现将砂丸与小于砂丸尺寸废弃物分离的功能,通过隔网140聚料状的设置,实现将砂丸聚集到螺旋输送器150处,并通过螺旋输送器150将砂丸输送至砂丸喷射装置160中,同时通过收料槽120斗状槽底的设置,使得废弃物聚集到b进口,在通过将a进口310设置在抛丸箱体110箱顶的位置,实现在旋风分离器200吸引力的作用下,将b进料口中的废弃物以及通过a进口将抛丸箱体110内空气中悬浮的废弃物吸引到旋风分离器220中,实现将废弃物转移至旋风分离器220中的功能,便于后续处理。

隔网140包括构成螺旋输送器150外壳体的开口向上的半圆形的网壳部,网壳部的两边部分别斜向上向外侧延伸设置用于与收集槽120的槽壁相固连的延伸部。

通过隔网140构成螺旋输送器150外壳体的网壳部,以及网壳部的两边部分别斜向上向外侧延伸至收集槽120槽壁的设置,使得砂丸能够聚集到网壳部,便于螺旋输送器120将砂丸输送至砂丸喷射装置160中。

还包括对过滤筒213进行清理的滤筒清理单元和调节单元,滤筒清理单元包括压力气源装置,压力气源装置的出气口与过滤筒213的内腔相连接,调节单元调节过滤筒213内腔与集风装置214、压力气源装置的连通状态。

通过滤筒清理单元和调节单元的设置,调节单元能够实现控制过滤筒213内腔与集风装置214或者压力起源装置之间是否连通,实现工作和清理之间的控制调节,通过压力起源装置实现,向过滤筒213的内腔通入气体,实现对过滤筒213进行清理的功能。

过滤筒213的上端通过法兰盘213a固定在浮动安装座212上,过滤箱体211的箱顶上装配有气路接头217,气路接头217上至少具有三管接头,其中第一管接头217a与集风装置214相连接且该路管接头上设置第一启闭阀,第二路管接头217b与压力气源单元相连接且该路管接头上设置第二启闭阀,第三路管接头217c通过连接软管与过滤筒213相连通连接,调节单元调节第一、二启闭阀的导通状态。

通过气路接头217的设置,气路接头217上的各管接头与对应装置连接,各管接头上装有启闭阀,调节单元通过调节各启闭阀的导通状态即可调节过滤筒213与集风装置214或者压力起源装置之间是否连通,调节方便。

过滤筒213和气路接头217相对应设置,集风装置214包括过滤箱体211顶部设置的集气罩,集气罩的罩口与第一管接头217a对应布置,集气罩的出口连接引风机。

通过集气罩和第一管接头217a连接,引风机能够将过滤筒213内的空气抽出,实现引风功能,使得过滤筒213能够对过滤箱体211内的空气进行过滤,满足了使用要求。

压力气源装置包括储气罐219和用于向储气罐219内加压大气的气泵218,第二路管接头217b通过连接管与储气罐219相连通连接。

通过储气罐219和气泵218的设置,气泵218用于向储气罐219内充气,使得储气罐219内气压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需要对过滤筒213清理时,能够实现对过滤筒213高压充气,能够将堵塞在过滤筒213上废弃物冲出,实现反向高压充气清理功能,满足了使用要求。

过滤箱体211的侧壁上设置用于连接旋风分离器220的进气口211a,过滤筒213的下侧设置有降尘板211b,降尘板211b沿过滤箱体211的水平截面范围间隔排列设置,降尘板211b呈倾斜状布置,进气口211a设置在降尘板211b的下侧,进气口211a的出风方向斜向下布置。

通过降尘板2116的设置,并通过将进气口211a设置在降尘板211b的下侧的设置,实现通过进气口211a进入过滤箱体211内的空气在向上进入过滤筒213之前,先通过降尘板211b,降尘板211b实现对进入过滤箱体211内的空气先进行降尘处理,然后再由过滤筒213进行过滤,这样实现了先降尘后除尘的处理,有效的提升了去除空气中废弃物的效果。

降尘板211b的两端转动安装在过滤箱体211上,降尘板211b与调节其进行转动的曲柄连杆调节机构相连接。

通过降尘板211b的转动安装,使得降尘板211b可调,使得降尘效果可调,便于根据不同的需求调节降尘要求,满足了使用要求。

过滤箱体211的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211f和检修孔211g。

通过观察窗211f的设置,便于观察过滤箱体211内的工作情况,通过检修孔211g的设置,由于抛丸箱体211需要良好的密封性,所以不适宜经常打开,需要检修时,通过检修孔211g即可完成检修工作。

过滤箱体21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储料斗211d,两储料斗211d与过滤箱体211交接处设置有调节板211c,调节板211c调节储料斗211d与过滤箱体211的连通状态,储料斗211d的底部设置放料口211e。

通过储料斗211d的设置,实现存储废弃物的功能,通过调节板211c的设置,实现调节储料斗211d与过滤箱体211之间的连通,便于储料斗211d放料。

上橡胶垫216c、下橡胶垫的中间尺寸大,两端尺寸小。

通过上橡胶垫216c、下橡胶垫的中间尺寸大,两端尺寸小的设置,便于安装,同时能够保证吊杆216与浮动安装座212之间连接稳定。

本发明在工作时,抛丸单元100对轴圈进行抛丸加工时,会产生很多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有的会悬浮在抛丸箱体110内的空气中,有的会落入抛丸箱体110的底部,落入抛丸箱体110底部的废弃物首先通过a筛网130分筛,尺寸大于砂丸的废弃物会留在a筛网130上,尺寸小于砂丸的废弃物通过隔网140落入收集槽120槽底,并通过b进口320和集废管道300被吸入旋风分离器220中,悬浮在抛丸箱体110内的废弃物,通过a进口310和集废管道被吸入旋风分离器220中,然后旋风分离器220对废弃物进行旋风分离处理,调节单元调节第一启闭阀导通,第二启闭阀关闭,使得引风机与过滤筒213连通,在旋风分离处理之后悬浮在空气中的废弃物进入过滤箱体211中,首先通过降尘板211b降尘处理,然后在通过过滤筒213进行过滤处理,同时通过振动装置215的振动,带动浮动安装座211和过滤筒213振动,使得附着聚集在过滤筒213外表面的废弃物脱落,通过储料斗211d收集聚集在过滤箱体211底部的废弃物,抛丸处理完成之后,调节单元调节第一启闭阀关闭,第二启闭阀导通,储气罐219向过滤筒213内通入高压空气,实现清理功能,储料斗211d储满废弃物之后,调节调节板211c关闭储料斗211d与过滤箱体211之间的连通,然后通过放料口211e放料,将废弃物取出即可。

本发明布局合理,运行稳定,能够实现对轴圈抛丸处理时产生的灰尘等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去除,有效的降低了抛丸处理设备耗材更换频率高的问题,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