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7521发布日期:2021-09-28 21:4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关于一种真空泵,特别是一种能与汽缸壁形成一闪避空间以改善爪形转子运转时气体异物沉积并通过均匀的磁力线而驱动泵的转子旋转及通过均匀的磁力线而驱动泵的转子旋转的真空泵。


背景技术:

2.现有用于真空泵的爪形转子运转时,因为爪形转子的爪部与真空泵汽缸之间多为紧密配合,故两者间没有多余的空间可以容纳真空泵运转时空气中所夹杂的异物,而因为气流带动,这类异物大多会卡在爪部与真空泵汽缸壁之间,造成爪部被异物卡入而无法转动的情况发生,在使用上有改进的必要。真空泵是将气体从容器内排出,使容器内形成负压的泵。一般的真空泵具有十二只磁性柱、一对磁性旋转轴和一对转子。十二只磁性柱环绕该对磁性旋转轴,并通过磁力而驱使磁性旋转轴同步反向旋转。当该对磁性旋转轴同步反向旋转时,会带动转子一起同步反向旋转,以将气体排出。然而,十二只磁性柱所形成的磁力线较不均匀,且密度较稀疏,因此会造成磁性旋转轴偶尔无法平稳转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旋转趋动结构,以改变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通过均匀的磁力线而驱动泵的转子旋转的真空泵。
4.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能与汽缸壁形成一闪避空间以改善爪形转子运转时气体异物沉积的真空泵。
5.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真空泵包括二个转子、汽缸以及旋转驱动结构。汽缸,其中该汽缸包括一汽缸壁。两转子,该两转子设于该汽缸,该两转子皆包括爪部与凹陷部,凹陷部设于爪部并与汽缸壁形成一闪避空间。旋转驱动结构包括一槽体、多个磁性柱、二个磁性旋转柱和多个电磁线圈。二个磁性旋转柱位于槽体内并分别与两转子枢接。各磁性柱皆包括一第一连接端、一第二连接端、一第一侧边以及一第二侧边,其中各磁性柱分散设置并与槽体以第一连接端连接,且第二连接端环绕两磁性旋转柱。各电磁线圈是分散设各第一侧边及各第二侧边并紧靠槽体。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爪部包括一第一外缘面以及一第二外缘面,该凹陷部设于该第一外缘面与该第二外缘面之间,其中该凹陷部包括一深度h,该深度h>0.1mm,其特征在于,该凹陷部包括一底面,其中该深度h为该底面与该汽缸壁间的距离。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外缘面以及该第二外缘面的面积分别占该爪部的爪面截面积的5%~50%。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外缘面以及该第二外缘面的面积分别占该爪部的爪面截面积的10%~30%。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两磁性旋转柱皆包括一主体和多个磁性件,各该磁性
件分散设置于该主体。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各个磁性旋转柱更包括一转轴,该转轴设于该主体内,且各该磁性件分散并以该转轴为圆心以相隔度设置于该转轴的四周。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任两个相邻的磁性件具有相反的磁极。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槽体更包括多个内侧壁面,各该第一连接端连接该多个内侧壁面,其中该多个内侧壁面呈现为平坦的表面。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一内侧壁面包括一延伸柱,其中该多个磁性柱的其中至少一磁性柱连接该延伸柱。
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多个磁性柱的数目为二十四个,且其中的十二个该磁性柱以该两磁性旋转柱的其中一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且此该十二个磁性柱的该第二连接端以该两磁性旋转柱的其中一形成一旋转区。
15.通过本发明的凹陷部的设计,于爪形转子运转时,让异物不会被卡在爪部,且此设计能让凹陷部与汽缸壁形成可容纳异物沉积的一闪避空间,达到延长爪形转子运转时间的功效,并解决先前技术中沉积物卡住爪部让爪形转子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通过设置多个磁性柱产生密度高且分布均匀的磁力线,故可以使二个磁性旋转柱更为平顺的转动。
附图说明
16.图1a是本发明的真空泵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17.图1b是本发明的转子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18.图1c是本发明的转子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19.图1d是本发明的转子的爪部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1e是本发明的转子设于汽缸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21.图1f本发明的爪部设于汽缸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旋转驱动结构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旋转驱动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24.其中附图标记为:
25.旋转驱动结构1
ꢀꢀꢀꢀꢀꢀꢀꢀꢀꢀꢀꢀꢀꢀꢀꢀ
槽体10
26.内侧壁面11、11a
ꢀꢀꢀꢀꢀꢀꢀꢀꢀꢀꢀꢀꢀ
延伸柱111
27.磁性柱20
ꢀꢀꢀꢀꢀꢀꢀꢀꢀꢀꢀꢀꢀꢀꢀꢀꢀꢀꢀꢀꢀ
第一连接端22
28.第二连接端23
ꢀꢀꢀꢀꢀꢀꢀꢀꢀꢀꢀꢀꢀꢀꢀꢀꢀ
第一侧边24
29.第二侧边25
ꢀꢀꢀꢀꢀꢀꢀꢀꢀꢀꢀꢀꢀꢀꢀꢀꢀꢀꢀ
旋转区26
30.磁性旋转柱30
ꢀꢀꢀꢀꢀꢀꢀꢀꢀꢀꢀꢀꢀꢀꢀꢀꢀ
主体31
31.磁性件32、32a
ꢀꢀꢀꢀꢀꢀꢀꢀꢀꢀꢀꢀꢀꢀꢀꢀ
转轴33
32.电磁线圈40
ꢀꢀꢀꢀꢀꢀꢀꢀꢀꢀꢀꢀꢀꢀꢀꢀꢀꢀꢀ
真空泵200
33.转子210
ꢀꢀꢀꢀꢀꢀꢀꢀꢀꢀꢀꢀꢀꢀꢀꢀꢀꢀꢀꢀꢀꢀ
旋转方向a、b
34.汽缸230
ꢀꢀꢀꢀꢀꢀꢀꢀꢀꢀꢀꢀꢀꢀꢀꢀꢀꢀꢀꢀꢀꢀ
汽缸壁231
35.爪部211
ꢀꢀꢀꢀꢀꢀꢀꢀꢀꢀꢀꢀꢀꢀꢀꢀꢀꢀꢀꢀꢀꢀ
第一外缘面2111
36.第二外缘面2112
ꢀꢀꢀꢀꢀꢀꢀꢀꢀꢀꢀꢀꢀꢀꢀ
凹陷部212
37.底面2122
ꢀꢀꢀꢀꢀꢀꢀꢀꢀꢀꢀꢀꢀꢀꢀꢀꢀꢀꢀꢀꢀ
闪避空间s1
38.沉积物90
ꢀꢀꢀꢀꢀꢀꢀꢀꢀꢀꢀꢀꢀꢀꢀꢀꢀꢀꢀꢀꢀ
深度h
39.a处
ꢀꢀꢀꢀꢀꢀꢀꢀꢀꢀꢀꢀꢀꢀꢀꢀꢀꢀꢀꢀꢀꢀꢀꢀꢀꢀ
b处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a至图1f关于本发明的真空泵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转子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转子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爪部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转子设于汽缸的一实施例的俯视图以及爪部设于汽缸的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1.如图1a至图1f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真空泵200包括二个转子210、汽缸230以及旋转驱动结构1,其中转子210设于汽缸230,其中汽缸230包括汽缸壁231,在本实施例中,汽缸230呈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两个转子210容置于该汽缸230内。
42.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两个转子210皆包括爪部211与凹陷部212,其中凹陷部212设于爪部211并与该汽缸壁231形成一闪避空间s1,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爪部211更包括第一外缘面2111以及第二外缘面2112,凹陷部212设于第一外缘面2111与第二外缘面2112之间,当真空泵200运转带动本发明的转子210相对汽缸210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沉积物90可被容纳于闪避空间s1,而不会被卡在第一外缘面2111以及第二外缘面2112而发生转子210无法转动的情形,解决了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此外,通过凹陷部212的设计减少爪部211与沉积物90的接触面积,让沉积物90于真空泵200运转时不会卡在第一外缘面2111或与第二外缘面2112,使得转子210运转顺畅。
43.凹陷部212包括深度h与底面2122,其中如图1f所示,深度h为底面2122与汽缸壁211间的距离,在此须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深度h为2.5mm,通过此深度h让沉积物90可累积于闪避空间s1内,可延长真空泵200的运转时间,但本发明适用的深度h不以前述数值为限,只要深度h>0.1mm即可。此外,为了同时减少爪部211与汽缸壁211间的接触面积并维持真空泵200运转的气密性,第一外缘面2111以及该第二外缘面2112的面积分别占爪部211的爪面截面积的5%~50%,以便创造足够的转子210转动运能与能容纳沉积物90的闪避空间s1。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第一外缘面2111以及该第二外缘面2112的面积分别占爪部211的爪面截面积的10%~30%。
44.通过本发明的凹陷部212的设计,让凹陷部212与汽缸壁211形成可容纳沉积物90的一闪避空间s1,故当转子210运转时,让沉积物90不会被卡在爪部211,而达到延长转子210运转时间的功效,并解决先前技术中沉积物90卡住爪部211让转子210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
45.以下请继续参考图1a、图2与图3关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旋转驱动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真空泵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旋转驱动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旋转驱动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46.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旋转驱动结构1应用于一真空泵200,真空泵200用以抽取一容器(图未示)内的气体。旋转驱动结构1可产生均匀的磁力线,以驱动真空泵200的二个转子210平稳地旋转。旋转驱动结构1包括一槽体10、二十四个磁性柱20、二个磁性旋转柱30和多个电磁线圈40。
4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槽体10是以金属制成的容纳槽且二十四个磁性柱20设于
槽体10内,将槽体10内壁分隔为八个内侧壁面11、11a,八个内侧壁面11、11a呈现为平坦的表面;平坦的金属制的内侧壁面11、11a可以帮助槽体10内的金属线分布均匀。在八个内侧壁面11、11a中,其中二个内侧壁面11a分别包括一延伸柱111,延伸柱111用以设置一部分的磁性柱20,以使二十四个磁性柱20的排列方式呈现为放射状。然而,内侧壁面11、11a的数量不以八个为限,其可依照设计需求而改变。
4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二十四个磁性柱20设于槽体10内,磁性柱20具有磁力,磁性柱20的磁力可以产生磁力线以使磁性旋转柱30旋转。各磁性柱20皆包括一第一连接端22、一第二连接端23、一第一侧边24以及一第二侧边25。二十四个磁性柱20分散设置,并与八个内侧壁面11、11a以第一连接端22连接,其中四个磁性柱20连接二个延伸柱111。第二连接端23环绕两磁性旋转柱30。在二十四个磁性柱20之中,其中十二个磁性柱20以两磁性旋转柱30的其中一为中心而呈放射状排列并形成其中一旋转区26,另外十二个磁性柱20以两磁性旋转柱30的另一者为中心而呈放射状排列并形成另一旋转区26;由于二十四个磁性柱20密集地设置在槽体10内并环绕二个旋转区26,故可以产生密度高且分布均匀的磁力线。
4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二个磁性旋转柱30分别位于二个旋转区26内。各个磁性旋转柱30包括一主体31、四个磁性件32、32a和一转轴33。主体31是圆环形的结构。四个磁性件32、32a分散设置于主体31,并以转轴33为圆心以相隔90度设置于转轴33的四周;其中的磁性件32例如为n极的磁铁,磁性件32a例如为s极的磁铁。n极的磁铁的磁性件32和s极的磁铁的磁性件32a交错排列,因此任两个相邻的磁性件32、32a具有相反的磁极。转轴33设于主体31内。二个磁性旋转柱30的转轴33分别枢接二个转子210。二十四个磁性柱20的磁力产生的磁力线,会驱动二个磁性旋转柱30的磁性件32、32a转动,使得二个磁性旋转柱30分别沿着旋转方向a、b旋转;旋转方向a是逆时钟旋转,旋转方向b则是顺时钟旋转。当二个磁性旋转柱30分别沿着旋转方向a、b时,会带动二个转子210一起沿着旋转方向a、b旋转。
5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电磁线圈40是铜制的线圈,多个电磁线圈40是分散设于槽体10,分别以环绕的方式连接二十四个磁性柱20,且位于各第一侧边24及各第二侧边25并紧靠槽体10的内侧壁面11、11a;多个电磁线圈40可以通入电流而产生电磁效应,以进一步配合环绕的磁性柱20产生更强力的磁力线,或是削弱磁力线;如此一来,可以通过增强或减弱的磁力线而使磁性旋转柱30开始转动或停止转动,或是调整磁性旋转柱30的旋转速度,以进而控制转子210是否开始转动以及旋转速度。
5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想使用真空泵200而抽取一特定容器里的气体时,使用者可以对多个电磁线圈40通入电流而产生电磁效应,电磁线圈40的电磁效应会配合环绕的磁性柱20产生更强力的磁力线;强力的磁力线会驱动二个磁性旋转柱30的磁性件32、32a转动,使得二个磁性旋转柱30分别沿着旋转方向a、b旋转。当二个磁性旋转柱30分别沿着旋转方向a、b转动时,会带动二个转子210一起沿着旋转方向a、b旋转,转动的二个转子210便会将特定容器里的气体排出。另外,由于二十四个磁性柱20密集地环绕二个旋转区26,故可以产生密度高且分布均匀的磁力线,故可以使二个磁性旋转柱30更为平顺的转动。
52.通过本发明的旋转驱动结构1的结构设计,可以产生密度高且分布均匀的磁力线,故可以使二个磁性旋转柱更为平顺的转动,以带动二个转子平顺的转动以稳定抽取气体。
53.通过本发明的凹陷部20的设计,让凹陷部20与汽缸壁211形成可容纳沉积物90的一闪避空间s1,故当爪形转子1运转时,让沉积物90不会被卡在爪部10,而达到延长爪形转
子1运转时间的功效,并解决先前技术中沉积物90卡住爪部10让爪形转子1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
54.本发明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均显示其迥异于现有技术的特征。惟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本发明所主张的保护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