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膜砂型铸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28486发布日期:2021-02-03 17:5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膜砂型铸造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砂型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覆膜砂型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覆膜砂是砂粒表面在造型前即覆有一层固体树脂膜的型砂或芯砂,有冷法和热法两种覆膜工艺:冷法用乙醇将树脂溶解,并在混砂过程中加入乌洛托品,使二者包覆在砂粒表面,乙醇挥发,得覆膜砂;热法把砂预热到一定温度,加树脂使其熔融,搅拌使树脂包覆在砂粒表面,加乌洛托品水溶液及润滑剂,冷却、破碎、筛分得覆膜砂,用于铸钢件、铸铁件,砂型铸造是指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钢、铁和大多数有色合金铸件都可用砂型铸造方法获得。由于砂型铸造所用的造型材料价廉易得,铸型制造简便,对铸件的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均能适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但在覆膜砂型铸造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0003]
1、常见对砂型铸造使用的模具盒端盖与模具盒底盒再使用之后,进行模具盒端盖与模具盒底盒进行倒砂是通过人工方式将其进行翻转倒砂的,这样的倒砂方式使得人力劳动较大,并且模具盒端盖与模具盒底盒内易残留有较多砂砾;
[0004]
2、在将模具盒端盖与模具盒底盒内的砂砾倒出之后,需要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模具盒底盒进行翻转,同时将模具盒端盖放在模具盒底盒上,所需的人力劳动太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一)技术方案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覆膜砂型铸造方法,其使用了一种覆膜砂型铸造装置,该覆膜砂型铸造装置包括支撑板、竖直板、顶板、夹紧机构、支撑台、翻转机构、模具盒底盒、模具盒端盖和撞击机构,采用上述覆膜砂型铸造装置进行覆膜砂型铸造时具体砂型铸造方法如下:
[0007]
s1、端盖倒砂:砂型铸造完成之后,通过夹紧机构带动模具盒端盖与模具盒底盒分离,便于模具盒端盖内的砂砾倒出;
[0008]
s2、底盒翻转:s4步骤进行的同时,通过夹紧机构带动翻转机构进行运动,使得翻转机构上的模具盒底盒进行翻转倒砂;
[0009]
s3、振动清除:s2步骤结束后,通过撞击机构撞击模具盒,将模具盒端盖与模具盒底盒内残留的砂砾振掉。
[0010]
所述的支撑板的前端面右侧安装有竖直板,支撑板的上端面安装有顶板,顶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夹紧机构,竖直板的左端面安装有支撑台,支撑台上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设置有模具盒底盒,模具盒底盒上设置有模具盒端盖,支撑板的前端面安装有撞击机构,撞击机构位于支撑台的左侧。
[0011]
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矩形槽、l形板、滑动块、固定板、电动推杆、下压板、t形夹紧板、带动板、一号电动气缸和卡块,所述的顶板的下端面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设置有l形
板,矩形槽的前后端面对称开设有滑动槽,l形板水平段前后端面均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与滑动槽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l形板水平段下端面靠近左端处左右对称安装有固定板,l形板水平段的下端面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位于两组固定板之间,电动推杆的移动端固定安装有下压板,下压板的下端面左右对称开设有t形槽,t形槽内设置有相配合的t形夹紧板,下压板的上端面左右对称开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与t形槽连通,t形夹紧板的相对面均通过铰轴与带动板的一端铰接,带动板的另一端通过铰轴铰接在固定板的相背面,带动板穿设矩形通槽,竖直板的左端面安装有一号电动气缸,一号电动气缸的移动端固定安装在l形板的竖直段,l形板的竖直段下端面安装有卡块,电动推杆带动下压板向下运动,下压板向下运动带动t形夹紧板向下运动,带动板向内收缩,带动板带动t形夹紧板向内运动,t形夹紧板将模具盒端盖进行夹紧,然后通过一号电动气缸带动l形板向右运动,将模具盒底盒与模具盒端盖进行分离,从而将模具盒端盖的模型砂砾倒出。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翻转机构包括架板、固定圆杆、移动凹槽、腰型槽、f形板、移动板、固定槽和带动槽,所述的支撑板的前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圆杆,支撑台的左端面安装有架板,固定圆杆的前端面安装在架板的后端面,固定圆杆穿设模具盒底盒的下端,模具盒底盒的下端面开设有移动凹槽,移动凹槽内设置有f形板,f形板为水平放置,f形板水平段的左端在移动凹槽内滑动,f形板水平段靠近左端处开设有腰型槽,固定圆杆穿过腰型槽,支撑台的左端上端面开设有移动槽,f形板的水平端右端面设置在移动槽内,移动槽的右端前后对称开设固定槽,f形板的右端前后端面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在固定槽内滑动,f形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带动槽,带动槽位于f形板两竖直段之间,卡块在带动槽内滑动,l形板向右运动时,卡块在带动槽内进行滑动,卡块运动到f形板的右端竖直端时,l形板的竖直段与f形板的竖直段相贴紧,然后通过l形板带动f形板向右移动,f形板的左端运动到模具盒底盒的中部时,模具盒底盒失去中心支撑力,模具盒底盒沿固定圆杆周向进行转动,使得模具盒底盒进行翻转将盒内的模型砂砾倒出,当模具盒底盒需要翻正时,l形板向左运动,与f形板的左侧竖直段相贴紧,带动f形板向左移动,从而使f形板的水平段对模具盒底盒进行支撑。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撞击机构包括二号电动气缸、z形推板和击打柱,所述的支撑板的前端面开设有放置凹槽,放置凹槽位于模具盒底盒后侧,放置槽内安装有二号电动气缸,二号电动气缸的移动端安装有z形推板,z形推板的两竖直段均安装有击打柱,右侧击打柱安装在z形推板竖直段上端前端面上,左侧击打柱安装在z形推板竖直段下端前端面上,二号电动气缸带动z形推板进行往复运动,z形推板带动击打柱对模具盒底盒与模具盒端盖进行击打,将模具盒底盒与模具盒端盖内未倒出的模型砂砾振出,避免砂砾残留在模具盒底盒与模具盒端盖内,影响下次使用。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板的前端面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前端面安装有漏砂板,漏砂板的上端面安装有斜口漏砂盒,斜口漏砂盒的前端面向前上方倾斜,斜口漏砂盒的左端面向左上方倾斜,夹紧机构带动模具盒端盖向右移动,模具盒端盖内的模型砂砾落入到斜口漏砂盒内,通过斜口漏砂盒落入漏砂板,从而避免的模型砂砾散落到f形板的上端面上,导致f形板无法正常工作。
[001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模具盒底盒的右端面固定安装有绳索,f形板的上端面开设有矩形拉动槽,绳索穿设矩形拉动槽,支撑台的左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
耳座,耳座之间通过转轴相连接,转轴的前端穿设耳座安装有摇杆,绳索的下端缠绕在转轴上,模具盒底盒向下翻转时,绳索拉动模具盒底盒进行缓慢翻转,绳索对模具盒底盒的翻转起到缓冲的作用,当模具盒底盒需要翻正时,通过转动摇杆带动绳索进行缠绕,从而使绳索拉动模具盒底盒进行翻正。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圆杆前后对称固定套设有限位环,限位环位于模具盒底盒的前后两端面上,在击打柱击打模具盒底盒时,限位环避免模具盒底盒进行前后移动。
[001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斜口漏砂盒位于模具盒底盒与支撑台之间,便于模具盒端盖漏砂。
[0018]
(二)有益效果
[0019]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覆膜砂型铸造方法,本发明夹紧机构可带动模具盒端盖进行移动,使模具盒端盖与模具盒底盒进行分离,并通过夹紧机构带动翻转机构将模具盒底盒进行翻转将模具盒底盒内的砂砾倒出,减少的模具盒倒砂时的人力劳动,同时提高的工作效率;
[0020]
2、本发明所述的撞击机构对模具盒端盖与模具盒底盒进行击打,使得模具盒端盖与模具盒底盒内的残留砂砾得到有效清除;
[0021]
3、本发明所述的绳索在模具盒底盒进行翻转时,对其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模具盒底盒因翻转力较大导致破损。
附图说明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的主剖视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图2的a-a向剖视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图2的b-b向剖视图;
[0027]
图5是本发明图2的c向局部放大图;
[0028]
图6是本发明图2的d向局部放大图;
[0029]
图7是本发明图模具盒底盒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先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1]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覆膜砂型铸造方法,其使用了一种覆膜砂型铸造装置,该覆膜砂型铸造装置包括支撑板1、竖直板2、顶板3、夹紧机构4、支撑台5、翻转机构6、模具盒底盒7、模具盒端盖8和撞击机构9,采用上述覆膜砂型铸造装置进行覆膜砂型铸造时具体砂型铸造方法如下:
[0032]
s1、端盖倒砂:砂型铸造完成之后,通过夹紧机构4带动模具盒端盖8与模具盒底盒7分离,便于模具盒端盖8内的砂砾倒出;
[0033]
s2、底盒翻转:s1步骤进行的同时,通过夹紧机构4带动翻转机构6进行运动,使得
翻转机构6上的模具盒底盒7进行翻转倒砂;
[0034]
s3、振动清除:s2步骤结束后,通过撞击机构9撞击模具盒,将模具盒端盖8与模具盒底盒7内残留的砂砾振掉。
[0035]
所述的支撑板1的前端面右侧安装有竖直板2,支撑板1的上端面安装有顶板3,顶板3的下端面设置有夹紧机构4,竖直板2的左端面安装有支撑台5,支撑台5上设置有翻转机构6,翻转机构6设置有模具盒底盒7,模具盒底盒7上设置有模具盒端盖8,支撑板1的前端面安装有撞击机构9,撞击机构9位于支撑台5的左侧。
[0036]
所述的支撑板1的前端面安装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前端面安装有漏砂板11,漏砂板11的上端面安装有斜口漏砂盒12,斜口漏砂盒12的前端面向前上方倾斜,斜口漏砂盒12的左端面向左上方倾斜,夹紧机构4带动模具盒端盖8向右移动,模具盒端盖8内的模型砂砾落入到斜口漏砂盒12内,通过斜口漏砂盒12落入漏砂板11,从而避免的模型砂砾散落到翻转机构6上,导致翻转机构6无法正常工作。
[0037]
所述的夹紧机构4包括矩形槽40、l形板41、滑动块42、固定板43、电动推杆44、下压板45、t形夹紧板46、带动板47、一号电动气缸48和卡块49,所述的顶板3的下端面开设有矩形槽40,矩形槽40内设置有l形板41,矩形槽40的前后端面对称开设有滑动槽,l形板41水平段前后端面均安装有滑动块42,滑动块42与滑动槽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接,l形板41水平段下端面靠近左端处左右对称安装有固定板43,l形板41水平段的下端面安装有电动推杆44,电动推杆44位于两组固定板43之间,电动推杆44的移动端固定安装有下压板45,下压板45的下端面左右对称开设有t形槽,t形槽内设置有相配合的t形夹紧板46,下压板45的上端面左右对称开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与t形槽连通,t形夹紧板46的相对面均通过铰轴与带动板47的一端铰接,带动板47的另一端通过铰轴铰接在固定板43的相背面,带动板47穿设矩形通槽,竖直板2的左端面安装有一号电动气缸48,一号电动气缸48的移动端固定安装在l形板41的竖直段,l形板41的竖直段下端面安装有卡块49,电动推杆44带动下压板45向下运动,下压板45向下运动带动t形夹紧板46向下运动,带动板47向内收缩,带动板47带动t形夹紧板46向内运动,t形夹紧板46将模具盒端盖8进行夹紧,然后通过一号电动气缸48带动l形板41向右运动,将模具盒底盒7与模具盒端盖8进行分离,从而将模具盒端盖8的模型砂砾倒出。
[0038]
所述的翻转机构6包括架板60、固定圆杆61、移动凹槽62、腰型槽63、f形板64、移动板65、固定槽66和带动槽67,所述的支撑板1的前端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圆杆61,支撑台5的左端面安装有架板60,固定圆杆61的前端面安装在架板60的后端面,固定圆杆61穿射模具盒底盒7的下端,模具盒底盒7的下端面开设有移动凹槽62,移动凹槽62内设置有f形板64,f形板64为水平放置,f形板64水平段的左端在移动凹槽62内滑动,f形板64水平段贴近左端处开设有腰型槽63,固定圆杆61穿过腰型63,支撑台5的左端上端面开设有移动槽,f形板64的水平端右端面设置在移动槽内,移动槽的右端前后对称开设固定槽66,f形板64的右端前后端面安装有移动板65,移动板65在固定槽66内滑动,f形板64的上端面开设有带动槽67,带动槽67位于f形板64两竖直段之间,卡块49在带动槽67内滑动,l形板41向右运动时,卡块49在带动槽67内进行滑动,卡块49运动到f形板64的右端竖直端时,l形板41的竖直段与f形板64的竖直段相贴紧,然后通过l形板41带动f形板64向右移动,f形板64的左端运动到模具盒底盒7的中部时,模具盒底盒7失去中心支撑力,模具盒底盒7沿固定圆杆61周向进行转动,
使得模具盒底盒7进行翻转将盒内的模型砂砾倒出,当模具盒底盒7需要翻正时,l形板41向左运动,与f形板64的左侧竖直段相贴紧,带动f形板64向左移动,从而使f形板64的水平段对模具盒底盒7进行支撑。
[0039]
所述的固定圆杆61前后对称固定套设有限位环610,限位环610位于模具盒底盒7的前后两端面上,在撞击机构9击打模具盒底盒7时,限位环610避免模具盒底盒7进行前后移动。
[0040]
所述的模具盒底盒7的右端面固定安装有绳索70,f形板64的上端面开设有矩形拉动槽71,绳索70穿设矩形拉动槽71,支撑台5的左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耳座,耳座之间通过转轴72相连接,转轴72的前端穿设耳座安装有摇杆73,绳索70的下端缠绕在转轴72上,模具盒底盒7向下翻转时,绳索70拉动模具盒底盒7进行缓慢翻转,绳索70对模具盒底盒7的翻转起到缓冲的作用,当模具盒底盒7需要翻正时,通过转动摇杆73带动绳索70进行缠绕,从而使绳索70拉动模具盒底盒7进行翻正。
[0041]
所述的撞击机构9包括二号电动气缸90、z形推板91和击打柱92,所述的支撑板1的前端面开设有放置凹槽,放置凹槽位于模具盒底盒7后侧,放置槽内安装有二号电动气缸90,二号电动气缸90的移动端安装有z形推板91,z形推板91的两竖直段均安装有击打柱92,右侧击打柱92安装在z形推板91竖直段上端前端面上,左侧击打柱92安装在z形推板91竖直段下端前端面上,二号电动气缸90带动z形推板91进行往复运动,z形推板91带动击打柱92对模具盒底盒7与模具盒端盖8进行击打,将模具盒底盒7与模具盒端盖8内未倒出的模型砂砾振出,避免砂砾残留在模具盒底盒7与模具盒端盖8内,影响下次使用。
[0042]
所述的斜口漏砂盒12位于模具盒底盒7与支撑台5之间,便于模具盒端盖8漏砂。
[0043]
具体工作时,电动推杆44带动下压板45向下运动,下压板45向下运动带动t形夹紧板46向下运动,带动板47向内收缩,带动板47带动t形夹紧板46向内运动,t形夹紧板46将模具盒端盖8进行夹紧,然后通过一号电动气缸48带动l形板41向右运动,将模具盒底盒7与模具盒端盖8进行分离,从而将模具盒端盖8的模型砂砾倒出,在夹紧机构4带动模具盒端盖8向右移动,模具盒端盖8内的模型砂砾落入到斜口漏砂盒12内,通过斜口漏砂盒12落入漏砂板11,从而避免的模型砂砾散落到f形板64的上端面上,导致f形板64无法正常工作,然后l形板41上的卡块49在带动槽67内进行滑动,卡块49运动到f形板64的右端竖直端时,l形板41的竖直段与f形板64的竖直段相贴紧,然后通过l形板41带动f形板64向右移动,f形板64的左端运动到模具盒底盒7的中部时,模具盒底盒7失去中心支撑力,模具盒底盒7沿固定圆杆61周向进行转动,绳索70拉动模具盒底盒7进行缓慢翻转,绳索70对模具盒底盒7的翻转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模具盒底盒7进行翻转将盒内的模型砂砾倒出,最后再通过二号电动气缸90带动z形推板91进行往复运动,z形推板91带动击打柱92对模具盒底盒7与模具盒端盖8进行击打,将模具盒底盒7与模具盒端盖8内未倒出的模型砂砾振出,避免砂砾残留在模具盒底盒7与模具盒端盖8内,影响下次使用,在击打柱92击打模具盒底盒7时,限位环610避免模具盒底盒7进行前后移动,当模具盒底盒7需要翻正时,通过转动摇杆73带动绳索70进行缠绕,从而使绳索70拉动模具盒底盒7进行翻正,再同过一号电动气缸48带动l形板41向左运动,与f形板64的左侧竖直段相贴紧,带动f形板64向左移动,从而使f形板64的水平段对模具盒底盒7进行支撑。
[0044]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