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6630发布日期:2020-11-10 12:4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压铸特别适合制造大量的中小型铸件,因此压铸是各种铸造工艺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压铸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现有技术中,形成压铸动作后,由于模具的结构设置,导致取料的不太便利并且效率不高,为了能够提升型腔取料的方便度,工程师们不断在其结构上进行改进,务求提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通过调整下模结构,从而实现便于取料,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所述上模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顶板、上模垫板、上模仁;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模底板、下模垫板、下模顶板、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合模后形成浇注腔,所述上模顶板设置有定位导套,所述下模底板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导套配合的定位导柱,所述下模仁活动设置在所述下模顶板上,所述下模顶板靠向所述下模垫板的一侧开设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内设置有将所述下模仁复位至所述下模顶板相应位置的拉紧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模顶板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分别阵列设置有滚轮轨道、拉板轨道、滚轮轨道,所述下模仁的底部与所述滚轮轨道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轨道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模仁的长度;所述拉板轨道与所述下凹槽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紧结构包括拉板和复位弹簧,所述拉板的上端与所述下模仁的下表面垂直固定,所述拉板的下端伸出所述拉板轨道并且延伸至所述下凹槽内;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凹槽的侧内壁横向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两所述滚轮轨道靠向所述复位弹簧一侧的侧壁设置有磁铁凹槽,所述磁铁凹槽内设置有磁体a面,所述下模仁靠向所述磁铁凹槽一侧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磁体a面形成磁性相吸的磁体b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模仁远离所述磁铁凹槽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拉出环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当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完成合模动作后,上模仁升起,由于下模仁活动设置在下模顶板上,将下模仁拉动至与上模仁的位置错开,即可将位于下模仁内的浇注件取走,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下模仁拉动至与上模仁错位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浇注件在与空气接触后进行冷却的速度,减少了等待浇注件冷却再取件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

图2为下模仁处于推出状态的结构视图。

图3为下模顶板的俯视图(显示滚轮轨道、拉板轨道、滚轮轨道的相对结构关系)。

附图标记为:上模顶板10、上模垫板12、上模仁13、浇注口11、定位导套14、定位导柱15、下模顶板17、拉出环体16、下模垫板18、下模底板19、下模仁20、磁体b面21、拉板23、复位弹簧22、滚轮24、滚轮轨道25、下凹槽26、磁铁凹槽27、拉板轨道28、连接板30、拉紧结构31、磁体a面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上模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顶板10、上模垫板12、上模仁13,上模顶板10和上模垫板12之间对应设置有与上模仁13连通的浇注口11;下模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模底板19、下模垫板18、下模顶板17、下模仁20,上模仁13和下模仁20合模后形成浇注腔,上模顶板10设置有定位导套,下模底板19设置有与定位导套14配合的定位导柱15,下模仁20活动设置在下模顶板17上,下模顶板17靠向下模垫板18的一侧开设有下凹槽26,下凹槽26内设置有将下模仁20复位至下模顶板17相应位置的拉紧结构31。

下模顶板17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分别阵列设置有滚轮轨道25、拉板轨道28、滚轮轨道25,下模仁20的底部与滚轮轨道25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滚轮24;滚轮轨道25的长度大于下模仁20的长度;拉板轨道28与下凹槽26连通。通过设置滚轮轨道25,使下模仁20能够在滚轮轨道25的限位导向作用下完成往返动作。

拉紧结构31包括拉板23和复位弹簧22,拉板的上端与下模仁20的下表面垂直固定,拉板23的下端伸出拉板轨道28并且延伸至下凹槽26内;复位弹簧22的一端与下凹槽26的侧内壁横向连接,复位弹簧22的另一端与拉板23的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拉紧结构31,当完成取料后,复位弹簧22施以复位作用力,通过拉板23带动下模仁20复位至起始位置。

两滚轮轨道25靠向复位弹簧22一侧的侧壁设置有磁铁凹槽27,磁铁凹槽27内设置有磁体a面32,下模仁20靠向磁铁凹槽27一侧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板30,连接板30上设置有与磁体a面32形成磁性相吸的磁体b面21。通过设置磁体a面32和磁体b面21,当下模仁20处于与上模仁13相对应的位置时,通过磁体a面32和磁体b面21的磁吸力,从而防止下模仁20发生晃动。

下模仁20远离磁铁凹槽27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拉出环体16,当需要对下模仁20进行拉出操作时,可以拉住拉出环体16,将下模仁20拉至与上模仁13错开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原理是: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合模后进行浇注动作,完成浇注动作后,上模结构复位,拉动拉板23,将下模仁20拉动至与上模仁13错开的位置后进行取件,完成取件后,放开拉板23,复位弹簧22促使下模仁20复位至起始位置,由磁体a面32和磁体b面21的作用力将下模仁20定位在下模顶板17上,为下一次的操作做准备,如此重复操作,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并且,在下模仁拉动至与上模仁错位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浇注件在与空气接触后进行冷却的速度,减少了等待浇注件冷却再取件的时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所述上模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顶板(10)、上模垫板(12)、上模仁(13);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模底板(19)、下模垫板(18)、下模顶板(17)、下模仁(20),所述上模仁(13)和所述下模仁(20)合模后形成浇注腔,所述上模顶板(10)设置有定位导套(14),所述下模底板(19)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导套(14)配合的定位导柱(1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20)活动设置在所述下模顶板(17)上,所述下模顶板(17)靠向所述下模垫板(18)的一侧开设有下凹槽(26),所述下凹槽(26)内设置有将所述下模仁(20)复位至所述下模顶板(17)相应位置的拉紧结构(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顶板(17)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分别阵列设置有滚轮轨道(25)、拉板轨道(28)、滚轮轨道(25),所述下模仁(20)的底部与所述滚轮轨道(25)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滚轮(24);所述滚轮轨道(25)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模仁(20)的长度;所述拉板轨道(28)与所述下凹槽(2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结构(31)包括拉板(23)和复位弹簧(22),所述拉板的上端与所述下模仁(20)的下表面垂直固定,所述拉板(23)的下端伸出所述拉板轨道(28)并且延伸至所述下凹槽(26)内;所述复位弹簧(22)的一端与所述下凹槽(26)的侧内壁横向连接,所述复位弹簧(22)的另一端与所述拉板(23)的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滚轮轨道(25)靠向所述复位弹簧(22)一侧的侧壁设置有磁铁凹槽(27),所述磁铁凹槽(27)内设置有磁体a面(32),所述下模仁(20)靠向所述磁铁凹槽(27)一侧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板(30),所述连接板(30)上设置有与所述磁体a面(32)形成磁性相吸的磁体b面(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20)远离所述磁铁凹槽(27)的一侧面固定设置有拉出环体(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取料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所述上模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顶板、上模垫板、上模仁;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下模底板、下模垫板、下模顶板、下模仁,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合模后形成浇注腔,所述上模顶板设置有定位导套,所述下模底板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导套配合的定位导柱,所述下模仁活动设置在所述下模顶板上,所述下模顶板靠向所述下模垫板的一侧开设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内设置有将所述下模仁复位至所述下模顶板相应位置的拉紧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整下模结构,从而实现便于取料,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张作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鸿威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4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