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6631发布日期:2020-11-10 12:4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合金制品是常见的生活用品,由于合金制品具有强度高、耐用性好、可装配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居产品、医疗设备、建筑材料、运动器材等领域中。合金制品的制作过程中,通常在一定温度下将熔融状态下的合金材料搅拌均匀,然后射入压铸模具中,合金材料在压铸模具的型腔中成型,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的合金产品,然后通过顶针将合金产品从压铸模具中推落。传统的压铸模具,一个压铸模具只能生产一种压铸产品,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上模仁和下模仁通过螺钉的方式固定,方便拆卸更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组、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所述第四安装板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上模仁,所述上模仁底部开设有上模腔,所述下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五安装板、第六安装板、第七安装板,所述第五安装板上端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下模仁,所述上模仁顶部开设有下模腔,所述下模腔下端连接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槽下端还连接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正下方,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顶针,所述第二通孔下侧开设有一个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设有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推板、固定在所述推板上端的推杆,所述推杆位于所述顶针正下方。

具体的,所述顶针包括限位部、主杆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主杆部的直径,所述主杆部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

具体的,所述顶针的高度为h,所述第一通孔的高度为m,所述下模腔的高度为n,h≥m+n。

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固定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下端连通有主流道,所述上模腔上端连接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主流道下方,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主流道的交接处还设有密封垫圈。

具体的,所述上模仁下端边缘连接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四安装板之间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下模仁上端边缘连接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五安装板之间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上模仁和下模仁通过螺钉的方式固定,方便拆卸更换,并且在推杆上侧增加了一个顶针,通过顶针的伸缩灵活性,安装下模仁时,可控制推杆的高度使顶针隐藏于第二通孔内,避免由于顶针伸出需要对位而影响下模仁的安装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上模组1、第一安装板11、注塑口111、第二安装板12、第三安装板13、主流道131、第四安装板14、上模仁15、上模腔151、第三通孔152、下模组2、第五安装板21、第二通孔211、第六安装板22、让位槽221、第七安装板23、下模仁24、下模腔241、第一通孔242、顶针3、限位部31、主杆部32、推料组件4、推板41、推杆42、密封垫圈5、第一螺钉6、第二螺钉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3所示:

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组1、下模组2,上模组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第三安装板13、第四安装板14,第四安装板14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上模仁15,上模仁15底部开设有上模腔151,下模组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五安装板21、第六安装板22、第七安装板23,第五安装板21上端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下模仁24,上模仁15顶部开设有下模腔241,下模腔241下端连接有第一通孔242,第二安装槽下端还连接有第二通孔211,第二通孔211位于第一通孔242正下方,第二通孔211内设有顶针3,第二通孔211下侧开设有一个让位槽221,让位槽221内设有推料组件4,推料组件4包括推板41、固定在推板41上端的推杆42,推杆42位于顶针3正下方,传统的模具结构,通常是推杆42直接连通下模腔241,且推板41位于最下侧时,推杆42顶端与下模腔241底部平齐,这样的结构,安装下模仁24时,需要先将推杆42与第一通孔242对位插入、下模仁24的螺孔与第五安装板21的螺孔对位安装,操作繁琐,而本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二通孔211、顶针3,顶针3活动于第二通孔211内,安装时,通过设备推动推杆42而自动控制顶针3的高度,使顶针3隐藏于第二通孔211内,避免由于顶针3伸出需要对位而影响下模仁24的安装速度。

优选的,顶针3包括限位部31、主杆部32,限位部31的直径大于主杆部32的直径,限位部31具有阻挡限位作用,可用于限制顶针3的升降高度,主杆部32可伸入第一通孔242。

优选的,顶针3的高度为h,第一通孔242的高度为m,下模腔241的高度为n,为了确保顶针3能够将下模腔241内的产品完全推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h≥m+n。

优选的,第一安装板11上还固定有注塑口111,注塑口111下端连通有主流道131,上模腔151上端连接有第三通孔152,第三通孔152位于主流道131下方,第三通孔152与主流道131的交接处还设有密封垫圈5,密封垫圈5中部贯通,增加密封垫圈5能够提高第三通孔152与主流道131的交接处的密封性。

优选的,上模仁15下端边缘连接有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与第四安装板14之间通过第一螺钉6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螺钉6与第四安装板14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安装速度快,安装后上模仁15与第四安装板14的结构稳定性好。

优选的,下模仁24上端边缘连接有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与第五安装板21之间通过第二螺钉7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螺钉7与第五安装板21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安装速度快,安装后下模仁24与第五安装板21的结构稳定性好。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1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1)、下模组(2),所述上模组(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1)、第二安装板(12)、第三安装板(13)、第四安装板(14),所述第四安装板(14)中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上模仁(15),所述上模仁(15)底部开设有上模腔(151),所述下模组(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五安装板(21)、第六安装板(22)、第七安装板(23),所述第五安装板(21)上端中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下模仁(24),所述上模仁(15)顶部开设有下模腔(241),所述下模腔(241)下端连接有第一通孔(242),所述第二安装槽下端还连接有第二通孔(211),所述第二通孔(211)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42)正下方,所述第二通孔(211)内设有顶针(3),所述第二通孔(211)下侧开设有一个让位槽(221),所述让位槽(221)内设有推料组件(4),所述推料组件(4)包括推板(41)、固定在所述推板(41)上端的推杆(42),所述推杆(42)位于所述顶针(3)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3)包括限位部(31)、主杆部(32),所述限位部(31)的直径大于所述主杆部(32)的直径,所述主杆部(32)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2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3)的高度为h,所述第一通孔(242)的高度为m,所述下模腔(241)的高度为n,h≥m+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上还固定有注塑口(111),所述注塑口(111)下端连通有主流道(131),所述上模腔(151)上端连接有第三通孔(152),所述第三通孔(152)位于所述主流道(131)下方,所述第三通孔(152)与所述主流道(131)的交接处还设有密封垫圈(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15)下端边缘连接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四安装板(14)之间通过第一螺钉(6)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24)上端边缘连接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五安装板(21)之间通过第二螺钉(7)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更换模仁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组、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上模仁,所述上模仁底部开设有上模腔,所述下模组包括第五安装板、第六安装板、第七安装板、下模仁,所述上模仁顶部开设有下模腔,所述下模腔下端连接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槽下端还连接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正下方,所述第二通孔内设有顶针,所述第二通孔下侧开设有一个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设有推料组件,所述推料组件包括推板、固定在所述推板上端的推杆,所述推杆位于所述顶针正下方。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模具,上模仁和下模仁通过螺钉的方式固定,方便拆卸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张作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鸿威精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4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