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张紧装置的抛光机构以及包括它的钢管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7059发布日期:2020-12-08 15:4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张紧装置的抛光机构以及包括它的钢管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张紧装置的抛光机构以及包括它的钢管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钢管的制备过程是将一定规格的钢带通过转轴输送至生产线上,在生产线上钢带经逐渐卷边合成圆管,合成的圆管再经过焊接、冷却、定型成特点形状后,再经打磨抛光,最后经切割分段,然后被人工收集。钢管抛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序。

现阶段,大多借助于抛光设备对钢管的周缘侧壁进行抛光。钢管抛光设备包括有多组抛光机构,且沿着钢管的延伸方向进行线性阵列。在现有技术中,抛光机构主要由主动辊、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环形抛光带以及旋转电机构成,主动辊、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布置、安装于安装基板的同一侧,且排列为三角形状。环形抛光带依序套设于主动辊、第一从动辊以及第二从动辊上,且在旋转电机的驱动下进行周向运动。第一从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的旋转动力均由环形抛光带进行传递。然而,已知,环形抛光带本身的长度较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后,沿其长度方向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塑性拉伸变形,从而导致环形抛光带在运行过程跳动量增大,进而导致抛光进程稳定性欠差。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环形抛光带始终保持于张紧状态,确保钢管抛光进程顺利执行的具有张紧装置的抛光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具有张紧装置的抛光机构,包括安装基板、主动辊组件、第一从动辊组件、第二从动辊组件以及环形抛光带。其中,主动辊组件、第一从动辊组件、第二从动辊组件均固定于安装基板上,且呈三角形状间隔布置。环形抛光带依序套设于主动辊组件、第一从动辊组件以及第二从动辊组件上。另外,该抛光机构还包括张紧装置,其亦固定于安装基板上。张紧装置包括直线运动元件、过渡件、支撑轴以及旋转套。旋转套正对应于环形抛光带进行布置,且套设于支撑轴上,作为一个整体固定于过渡件上。直线运动元件与安装基板固定连接,且驱动过渡件相对于环形抛光带进行相向/相背运动。在直线运动元件顶靠力的作用下旋转套始终压紧于环形抛光带的内侧壁上,与此同时,旋转套在环形抛光带的带动下绕其自身中心轴线进行周向旋转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直线运动元件优选为直线电机,其动力输出端与过渡件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变形设计,上述直线运动元件亦可以优选为双导杆气缸,其由缸体、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活塞杆以及连接板构成。其中,连接板与上述过渡件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体,且同时与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以及活塞杆相连接。且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对称地布置于活塞杆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张紧装置还包括有滚珠轴承,其套设于旋转套和支撑轴之间。滚珠轴承的数量设置为2,且对称地布置于旋转套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旋转套优选由钢制本体以及覆盖于其外侧的塑胶层结合而成。

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抛光机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额外增设有张紧装置,其上旋转套始终顶靠于环形抛光带的侧壁上。且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直线运动元件的运动行程大小以抵消拉伸变形量,以使得环形抛光带始终保持于合适张紧状态,从而尽可能地较小环形抛光带在运行过程的跳动量,确保钢管抛光进程的稳定进行,且使得钢管抛光后具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管抛光设备,其包括工作台、支撑机构、直线驱动机构以及如上所述的具有张紧装置的抛光机构。其中,支撑机构可拆卸固定于工作台上,以用来支撑、放置预抛光的钢管。抛光机构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呈线性阵列状布置于支撑机构的一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管抛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抛光设备中具有张紧装置抛光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钢管抛光设备中具有张紧装置抛光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抛光机构中张紧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抛光机构中旋转套的结构示意图。

1-工作台;2-支撑机构;3-直线驱动机构;4-抛光机构;41-安装基板;42-主动辊组件;43-第一从动辊组件;44-第二从动辊组件;45-环形抛光带;46-张紧装置;461-直线运动元件;4611-缸体;4612-第一导向杆;4613-第二导向杆;4614-活塞杆;4615-连接板;462-过渡件;463-支撑轴;464-旋转套;4641-钢制本体;4642-塑胶层;465-滚珠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钢管抛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工作台1、支撑装置2、直线驱动机构3以及抛光机构4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支撑装置2用来支撑、放置预抛光的钢管,其可拆卸固定于工作台1上,且数量设置为多个,沿着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进行线性阵列。抛光机构4的数量设置为3个,且呈线性阵列状布置于支撑装置2的一侧,在上述直线驱动机构3的驱动下进行往复循环直线运动以完成对钢管的分段抛光作业。

已知,钢管抛光设备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其上环形抛光带沿其长度方向必不可免地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塑性拉伸变形,从而导致环形抛光带在运行过程跳动量增大,进而导致抛光进程的稳定性欠差。鉴于此,图2、图3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钢管抛光设备中具有张紧装置抛光机构的主视图及其俯视图,可知,其主要由安装基板41、主动辊组件42、第一从动辊组件43、第二从动辊组件44、环形抛光带45以及张紧装置46等几部分构成。其中,主动辊组件42、第一从动辊组件43、第二从动辊组件44均固定于上述安装基板41上,且呈三角形状间隔布置。环形抛光带45依序套设于上述主动辊组件42、第一从动辊组件43以及第二从动辊组件44上。张紧装置46亦固定于安装基板41上,且包括直线运动元件461、过渡件462、支撑轴463以及旋转套464。旋转套464正对应于环形抛光带45进行布置,且套设于支撑轴463上,作为一个整体固定于过渡件462上。直线运动元件461与安装基板41固定连接,且驱动过渡件462相对于环形抛光带45进行相向/相背运动。在直线运动元件461顶靠力的作用下旋转套464始终压紧于环形抛光带45的内侧壁上,与此同时,旋转套464在环形抛光带45的带动下绕其自身中心轴线进行周向旋转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从而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直线运动元件461的运动行程大小以抵消拉伸变形量,以使得环形抛光带45始终保持于合适张紧状态,从而尽可能地较小环形抛光带45在运行过程的跳动量,确保钢管抛光进程的稳定进行,且使得钢管抛光后具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作为上述抛光机构结构的进一步细化,上述直线运动元件461选择为双导杆气缸,其由缸体4611、第一导向杆4612、第二导向杆4613、活塞杆4614以及连接板4615构成。其中,连接板4615与上述过渡件462可拆卸地连接为一体,且同时与第一导向杆4612、第二导向杆4613以及活塞杆4614相连接。且第一导向杆4612、第二导向杆4613对称地布置于活塞杆4614的两侧,从而有效地确保了旋转套464运动的定向性,确保其对环形抛光带45的可靠、稳定顶靠(如图4中所示)。

当然,上述直线运动元件461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优选为直线电机,其动力输出端与过渡件固定连接。这样一来,一方面,从而可使得张紧装置46具有较小的设计体积,利于其在安装基板41进行布置、安装;另一方面,便于对张紧装置46进行组装,使其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不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选用直线电机作为直线运动元件461亦存在有以下问题:即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由于受到旋转套464侧向顶靠力的作用,必然导致直线电机的动子和定子之间的磨损量增大,而反过来还会影响旋转套464相对于环形抛光带45顶靠力的稳定性,不能彻底地消除“跳动”现象。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选用直线电机作为直线运动元件461需认真地进行考量。

出于确保旋转套464相对于支撑轴463进行旋转运动的灵敏性方面考虑,上述张紧装置46还可额外增设有滚珠轴承465,其套设于旋转套464和支撑轴463之间。且滚珠轴承465的数量设置为2,且对称地布置于旋转套464的两端(如图4中所示)。

最后,出于进一步降低旋转套464对环形抛光带45的磨损方面考虑,还可以对其进行结构改进,具体如下:旋转套464优选由钢制本体4641以及覆盖于其外侧的塑胶层4642结合而成(如图5中所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