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具砂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6037发布日期:2021-01-23 10:52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磨具砂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磨具砂轮。


背景技术:

[0002]
磨具是用以磨削、研磨和抛光的工具,大部分的磨具是用磨料加上结合剂制成的人造磨具,也有用天然矿岩直接加工成的天然磨具,磨具除在机械制造和其他金属加工工业中被广泛采用外,还用于粮食加工、造纸工业和陶瓷、玻璃、石材、塑料、橡胶、木材等非金属材料的加工,磨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安装砂轮进行使用,砂轮起到摩擦的作用,但是传统的磨具砂轮结构单一,当对不同物品进行使用时不能及时的增加磨砂表面积,同时传统的磨具砂轮在使用时不方便及时更换不同规格的砂轮,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具砂轮,通过设置第一滚轮区、第二滚轮区、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t型连接杆、第二t型连接杆、第一磨砂面、第二磨砂面、第一连接板、第三磨砂面、第二矩形口、第三矩形口、第四矩形口、t型螺纹杆、金属螺帽、第一金属杆、第二金属杆、内螺纹和外螺纹解决了磨具砂轮结构单一,当对不同物品进行使用时不能及时的增加磨砂表面积和磨具砂轮在使用时不方便及时更换不同规格的砂轮的问题。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磨具砂轮,包括第一滚轮区和第二滚轮区,所述第一滚轮区和第二滚轮区之间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设置的第一t型连接杆和第二t型连接杆依次贯穿第一滚轮区,所述第一滚轮区和第二滚轮区顶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表面连接有第三磨砂面和第四磨砂面。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内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口,且第一t型连接杆通过第一矩形口贯穿至第一滚轮区内侧,所述第一t型连接杆表面开设有第二矩形口,且第一滚轮区和第二滚轮区之间开设有圆形孔位。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区左侧和第二滚轮区右侧依次开设有第三矩形口和第四矩形口,且第三矩形口与第四矩形口相互贯通,所述第三矩形口和第四矩形口内贯穿的t型螺纹杆尾端连接有金属螺帽。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t型连接杆和第二t型连接杆尾端依次安装有第一磨砂面和第二磨砂面,且第一t型连接杆和第一磨砂面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三磨砂面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开设的第三凹槽与第三磨砂面进行卡接,且第一连接板左右两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金属杆和第二金属杆,所述第一连接板侧面设置的内螺纹与第一金属杆侧面设置的外螺纹进行螺旋连接,且第一金属杆和第二金属杆尾端与第三磨砂
面两侧的凹槽进行抵接。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1]
1、通过设置第一凹槽、第一t型连接杆、第一磨砂面、第二矩形口、第三矩形口、第四矩形口、t型螺纹杆、金属螺帽、第一金属杆、第二金属杆、内螺纹和外螺纹以达到具有快速增加一组磨砂面进行工作的效果,解决了磨具砂轮结构单一,当对不同物品进行使用时不能及时的增加磨砂表面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t型螺纹杆依次贯穿第一滚轮区、第二滚轮区和第一t型连接杆,这样的结构设计保证在不需要增加磨砂表面积时,第一磨砂面处于收缩的状态,当需要增加磨砂表面积时,使用者将t型螺纹杆抽出,对第一t型连接杆施加外力拉出时,将t型螺纹杆插入,此时t型螺纹杆与第一t型连接杆外侧面进行抵接固定,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快速的将第一t型连接杆拉出固定,此时第一磨砂面与第三磨砂面和第四磨砂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起到增加磨砂面的作用,增强实用性。
[0012]
2、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第一金属杆、第二金属杆、内螺纹和外螺纹以达到能将磨砂面进行快速的单独拆卸更换的效果,解决了磨具砂轮在使用时不方便及时更换不同规格的砂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转动第一金属杆,此时内螺纹与外螺纹相互进行螺纹递进,这种螺纹递进的过程中第一金属杆和第二金属杆尾端与第三磨砂面两侧开设的凹槽进行抵接,进行固定,这样的结构设计在需要跟换不同砂轮时,直接将第一金属杆和第二金属杆拧下即可进行局部更换,以此更换不同规格的砂轮来适应不同物件的打磨。
[0013]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剖面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一连接板的结构图。
[0018]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
1、第一滚轮区;2、第二滚轮区;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第一t型连接杆;6、第二t型连接杆;7、第一磨砂面;8、第二磨砂面;9、圆形孔位;10、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12、第三磨砂面;13、第四磨砂面;14、第一矩形口;15、第二矩形口;16、第三矩形口;17、第四矩形口;18、t型螺纹杆;19、金属螺帽;20、第一金属杆;21、第二金属杆;22、第三凹槽;23、内螺纹;24、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磨具砂轮,包括第一滚轮区1和第二滚轮区2,第一
滚轮区1和第二滚轮区2之间形成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将第一磨砂面7隐藏,且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之间设置的第一t型连接杆5和第二t型连接杆6依次贯穿第一滚轮区1,第一滚轮区1和第二滚轮区2顶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且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表面连接有第三磨砂面12和第四磨砂面13,第一凹槽3内侧开设有第一矩形口14,且第一t型连接杆5通过第一矩形口14贯穿至第一滚轮区1内侧,第一t型连接杆5表面开设有第二矩形口15,且第一滚轮区1和第二滚轮区2之间开设有圆形孔位9,第一滚轮区1左侧和第二滚轮区2右侧依次开设有第三矩形口16和第四矩形口17,且第三矩形口16与第四矩形口17相互贯通,第三矩形口16和第四矩形口17内贯穿的t型螺纹杆18尾端连接有金属螺帽19,这样的结构设计使用者直接将t型螺纹杆18拉出后,对第一t型连接杆5施加外力上移后再插入,这样直接就对第一t型连接杆5进行固定,方便第一磨砂面7裸露。
[0022]
第一t型连接杆5和第二t型连接杆6尾端依次安装有第一磨砂面7和第二磨砂面8,且第一t型连接杆5和第一磨砂面7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板10和第三磨砂面12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第一连接板10之间开设的第三凹槽22与第三磨砂面12进行卡接,且第一连接板10左右两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金属杆20和第二金属杆21,第一连接板10侧面设置的内螺纹23与第一金属杆20侧面设置的外螺纹24进行螺旋连接,这种螺纹递进的方式更加稳定,且第一金属杆20和第二金属杆21尾端与第三磨砂面12两侧的凹槽进行抵接,这种连接方式拆卸安装速度较快,使用者直接将第一金属杆20和第二金属杆21拧下即可对第三磨砂面12进行更换规格。
[0023]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三磨砂面12和第四磨砂面13分别对不同的物件进行打磨,当需要增加磨砂面积时,使用者将t型螺纹杆18抽出,此时对第一磨砂面7施加外力,当第一磨砂面7被拉出与第三磨砂面12和第四磨砂面13处在同一水平面时,使用者再一次将t型螺纹杆18插入,将金属螺帽19拧紧,t型螺纹杆18侧面与第一t型连接杆5进行抵接,对第一t型连接杆5抵接固定,此时第一磨砂面7外漏进行磨砂工作,当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磨砂面时,使用者直接拧动第一金属杆20和第二金属杆21,此时第一金属杆20在内螺纹23和外螺纹24的作用下向外侧进行移动,移动后第一金属杆20尾端与第三磨砂面12左侧进行脱离,使用者将另一种规格的磨砂面卡接住,再次将第一金属杆20和第二金属杆21拧紧,即可快速完成局部更换。
[002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5]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