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除尘式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52031发布日期:2021-11-29 20:39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收除尘式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抛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回收除尘式抛光机。


背景技术:

2.在对金属矿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由于金属矿物很容易出现氧化层,因此需要对金属矿物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现有手段一般是通过采用搅拌机来进行搅拌,使金属矿物在搅拌机内发生相互碰撞摩擦,从而实现抛光效果,然而,在常规的抛光手段中,金属矿物之间相互摩擦碰撞,很容易在搅拌机内积累大量的粉尘颗粒,这些粉尘颗粒积累在内部很难被有效回收利用,并且大量堆积的粉尘颗粒会对后续的抛光加工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工作人员进入内部进行清理,操作十分的困难。
3.针对上述问题,亟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除尘式抛光机,具有有效回收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的优点。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收除尘式抛光机,技术方案如下:
6.包括:
7.筒体,所述筒体为中空设置,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贯通的回收孔,所述筒体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
8.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筒体传动连接,用于提供动力驱动所述筒体转动;
9.底抄,所述底抄以倾斜于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使所述筒体在转动时将物料从所述进料口推向所述出料口;
10.回收罩,所述回收罩罩设在所述筒体上,所述回收罩上连通有吸尘设备。
11.在筒体上开设有贯通的回收孔,将物料投入筒体内,然后由动力部件带动筒体转动,筒体内的物料在底抄的作用下从进料口方向往出料口方向移动,物料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摩擦碰撞从而起到了抛光的效果,同时,物料在摩擦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穿过回收孔逃逸至筒体外并且受到回收罩的限制,回收罩上的吸尘设备将一些质量较小的粉尘颗粒通过管道吸取回收,另一些无法被吸尘设备吸取的尺寸与质量较大的颗粒便会落入至筒体下方,然后就能很方便的进行回收利用。
1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罩侧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回收罩内设置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滑动设置在所述开口上。
1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罩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磁性体。
14.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体呈长条状,所述磁性体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开口的长度方向。
15.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体的上表面与所述开口的下表面平齐设
置。
16.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吸尘设备与所述回收罩之间设置有筛网。
17.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回收罩靠近所述筒体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缓冲层。
18.由上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收除尘式抛光机,在筒体上开设有贯通的回收孔,将物料投入筒体内,然后由动力部件带动筒体转动,筒体内的物料在底抄的作用下从进料口方向往出料口方向移动,物料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摩擦碰撞从而起到了抛光的效果,同时,物料在摩擦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穿过回收孔逃逸至筒体外并且受到回收罩的限制,回收罩上的吸尘设备将一些质量较小的粉尘颗粒通过管道吸取回收,另一些无法被吸尘设备吸取的尺寸与质量较大的颗粒便会落入至筒体下方,然后就能很方便的进行回收利用,因此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回收除尘式抛光机具有有效回收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收除尘式抛光机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收罩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收罩剖视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收除尘式抛光机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收除尘式抛光机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00、筒体;200、动力部件;300、底抄;400、回收罩;500、吸尘设备;600、支撑座;110、回收孔;120、进料口;130、出料口;140、支撑环;210、电机;220、固定齿环;410、筛网;420、开口;430、回收槽;440、支撑板;450、磁性体;460、缓冲层;610、支撑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回收除尘式抛光机,其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28.筒体100,筒体100为中空设置,筒体100上开设有贯通的回收孔110,筒体100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20,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130;
29.动力部件200,动力部件200与筒体100传动连接,用于提供动力驱动筒体100转动;
30.底抄300,底抄300以倾斜于筒体100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筒体100的内壁,使筒体100在转动时将物料从进料口120推向出料口130;其中,底抄300是呈板状刚体,跟随筒体100一
起转动,用来将物料捞起,当底抄300旋转至一定位置后,物料在重力作用下会下落,将底抄300设置成倾斜状可以引导物料移动。
31.回收罩400,回收罩400罩设在筒体100上,回收罩400上连通有吸尘设备500。吸尘设备500可以是抽风机。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筒体100上开设有贯通的回收孔110,将物料投入筒体100内,然后由动力部件200带动筒体100转动,筒体100内的物料在底抄300的作用下从进料口120方向往出料口130方向移动,物料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摩擦碰撞从而起到了抛光的效果,同时,物料在摩擦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穿过回收孔110逃逸至筒体100外并且受到回收罩400的限制,回收罩400上的吸尘设备500将一些质量较小的粉尘颗粒通过管道吸取回收,另一些无法被吸尘设备500吸取的尺寸与质量较大的颗粒便会落入至筒体100下方,然后就能很方便的进行回收利用。
33.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回收罩400侧面设置有开口420,回收罩400内设置有回收槽430,回收槽430滑动设置在开口420上。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些尺寸或质量较大的粉尘颗粒以及碎料无法被吸尘设备500吸取,在其自重下落入至回收槽430内,通过在回收罩400的侧面设置开口420,回收槽430可以在开口420上滑动,当回收槽430内装载有一定量的碎料以及粉尘后,通过将回收槽430抽出至回收罩400,可以快速对碎料以及粉尘进行回收利用。
35.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回收罩400底部设置有支撑板440,支撑板440上设置有磁性体450。其中,回收槽430设置在磁性体450上,磁性体450可以是磁铁。
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磁性体450来将部分具有磁吸性质的矿物物料吸附在回收槽430上,例如在抛光铁矿物料时,通过设置有磁性体450可以将绝大部分的碎料以及粉尘颗粒吸附在回收槽430上,然后通过回收槽430进行回收再利用。
37.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磁性体450呈长条状,磁性体45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开口420的长度方向。磁性体450的上表面与开口420的下表面平齐设置。
3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磁性体450对回收槽430进行支撑,并且,磁性体450的长度方向为回收槽430的移动方向,因此可以便于回收槽430的抽拉和推送,其中,回收槽430采用非磁性物质制成,例如橡胶、木头、塑料等。
39.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吸尘设备500与回收罩400之间设置有筛网410。
4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筛网410进行筛选,使吸尘设备500只能吸取一些小尺寸、重量轻的粉尘颗粒,一方面可以防止管道以及吸尘设备500堵塞,另一方面使一些大尺寸或质量较大的粉尘以及碎料可以落入至回收槽430内进行回收。
41.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回收罩400靠近筒体100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缓冲层460。缓冲层460可以是橡胶、海绵或其它具有柔性或弹性的材料制成。
4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筒体100进行转动时,整体设备会发生振动,筒体100振动之后就会有可能与回收罩400发生碰撞从而制造出噪音,因此,在回收罩400靠近筒体100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缓冲层460用来减缓振动,并且减少噪音,一方面可以提高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噪声,保持较好的生产环境。
43.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动力部件200包括电机210以及固定齿环220,固定齿环220套设在筒体100的外筒壁上,电机210的输出轴连接有齿轮,齿轮与固定齿环220
相互啮合设置,进而使电机210提供动力驱动筒体100转动。其中,固定齿环220设置在回收罩400外。
4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齿环220设置在回收罩400外,使电机210在回收罩400外驱动筒体100转动,可以防止粉尘碎屑对电机210造成损坏。
45.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座600,支撑座600上转动设置有支撑滚轮610,筒体100的外筒壁上套设有支撑环140,支撑滚轮610与支撑环140滚动接触用于支撑筒体100。
4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座600以及支撑滚轮610来对筒体100进行支撑,并且,筒体100上通过设置支撑环140来与支撑滚轮610进行滚动接触,从而减少摩擦,在保证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减少摩擦带来的损耗,进而提高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47.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座600与支撑环140对应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座600以及支撑环140对称设置在固定齿环220的两侧。具体的,支撑座600与支撑环140可以分别设置有两个。
4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多个支撑座600与支撑环140对筒体100进行支撑可以有效的分散受力,同时,将多个支撑座600以及支撑环140对称设置在固定齿环220的两侧,可以使筒体100两侧的受力均衡,有利于保持筒体100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