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炉余热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73586发布日期:2023-03-15 09:21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淬火炉余热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淬火炉余热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淬火炉是工件淬火前加热的炉子。淬火是把工件放入炉内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的淬火温度并保持一段时同,然后把工件迅速地从炉内取出投入淬液内(油或水)淬火。炉子的热源可以用电及燃料,温度可用热电偶来测量。用电及气体、液体燃料的炉子,可以用仪表自动来控制和调节温度。
3.专利文件(授权公告号为cn 215328271 u)公开了一种淬火炉余热再利用装置,该技术方案将自来水通过储水仓上端的进水口进行添加,启动水泵,在水泵的作用下,对连通装置中的水进行提供动力,使储水仓中的水通过一个连通装置输入到导热管内,而后在加热棒产生的热量作用下进行加热,再由另一个连通装置重新输入到储水仓的型腔内进行储存和使用。
4.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由储水仓向导热管中加入水的过程中,水会由储水仓快速的流入导热管,导热管自身的热量会被水快速的吸收,使得导热管自身的温度以较快的速度降低,然后在加热棒的加热作用下对导热管进行加热,也即对导热管内的水进行加热处理。这样会使得导热管在加水的过程中,前后温差变化较大,在长时间的使用下,会加剧导热管的损耗;同时在利用加热棒对导热管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加热棒是固定安装在导热管的外部,进而加热棒的底部温度会高于其顶部的温度,在加热棒对导热管加热的过程中,导热管的顶部与底部会受热不均,其内部的水也会受热不均,进而会降低其加热效率,增加了加热的时间,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炉余热再利用装置。
6.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7.(1)、现有技术中,导热管在放水和注水的过程中,由于注入的水和导热管的温差较大,进而在水注入导热管后,水会吸收导热管的热量,使得导热管自身的温度会较快的下降,导热管在注水前后温差变化较大,容易加剧导热管的损耗,需要经常更换,提高了余热再利用的成本;
8.(2)、加热棒是固定安装在导热管的外部,进而在加热板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加热棒位于淬火炉的顶部位置,进而会使得加热棒的底部温度大于其顶部的温度,在加热棒对导热管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导热管的顶部与底部会受热不均,导热管内部的水也会受热不均,进而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将其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到指定温度,使用较为不便。
9.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0.一种淬火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淬火炉,所述淬火炉的内腔固定安装有导热管,并且导热管的两端均伸出淬火炉内腔,所述导热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进水管,另一端连通
设置有出水管;
11.所述淬火炉内腔设置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主动环和从动环,所述主动环和从动环均位于淬火炉内腔,并且主动环和从动环分别活动套设在导热管的两端,主动环与从动环之间固定连接,并且主动环和从动环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热件,若干个加热件套设在导热管的外部;
12.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用于驱动主动环转动。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竖直布置,并且进水管的底端与导热管一端连通设置,出水管的顶端与导热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两个连接杆,所述主动环和从动环相对布置,两个连接杆平行布置在淬火炉内,并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主动环和从动环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若干个加热件固定安装在两个连接杆上。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件设置为多个,加热件包括加热环和多个弧形板,所述加热环的顶部外壁和底部外壁均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通孔,两个固定块通过其上的通孔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连接杆上,加热环套设在导热管的外部并与导热管同轴设置;所述加热环的内侧周向阵列固定安装有多个转接块,多个弧形板与多个转接块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弧形板周向阵列的布置在加热环的内侧,并且弧形板固定连接在转接块上,所述导热管位于多个弧形板之间。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板靠近导热管的一侧设置为锯齿状。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加热环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杆。
1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轴,转轴转动安装在进水管上,并且其一端伸进进水管内,转轴位于进水管的一端固定套设有安装套,安装套的外圆周周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叶片;转轴远离进水管的一端伸进淬火炉的内腔,并且该端与主动环之间传动连接。
1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位于淬火炉的一端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主动环上固定套设有齿环,并且齿环与齿轮啮合传动。
2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叶片位于进水管的轴向位置。
2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固定安装在淬火炉外部,并且储水箱上连通设置有供水管,供水管与进水管的顶端连通设置;所述储水箱顶部开设有加水口,加水口上堵塞有密封塞。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3.1、通过加热组件和传动组件的设置,在进水管向导热管注水的过程中,传动组件中的多个叶片会在水的驱使下转动,进而多个叶片的转动可以带动转轴和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可以带动齿环转动,进而齿环可以带动主动环、从动环和多个加热件转动,多个加热件的转动可以对正在注水的导热管进行加热处理,使得导热管在注水前后温差不大,减小了导热管的损耗,降低了余热再利用的成本;
24.2、通过在进水管内注水可以驱动多个加热件的转动,多个加热件可以对淬火炉内腔吸收的热量均匀的传递给导热管,也即加热件上的加热环和多个弧形板可以对导热管进
行均匀加热,也即会对导热管内部的水进行均匀预热,保证导热管内部的水均匀受热,在较短的时间即可将水加热到指定温度,使用方便;
25.3、通过将弧形板朝向导热管的一侧设置为锯齿状,在弧形板该侧朝向导热管的基础上,使得该锯齿状的一侧朝向导热管的面积变大,可以对导热管进行良好的热量传递,进一步的提高了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未设置加热组件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1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发明中的加热组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发明中的加热环与两个连接杆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33.图7是本发明中的加热环与两个连接杆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34.图8是本发明中的加热环与导热管位置关系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本发明中的加热环与导热管位置关系正视结构示意图一;
36.图10是本发明中的加热环与导热管位置关系正视结构示意图二;
37.图11是本发明中的叶片与进水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38.图12是本发明中的叶片与转轴整体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淬火炉;2、导热管;3、进水管;4、加热组件;5、主动环;6、从动环;7、加热件;71、加热环;72、弧形板;73、固定块;74、转接块;8、传动组件;9、阀门;10、连接杆;11、导热杆;12、转轴;13、安装套;14、叶片;15、齿轮;16、齿环;17、储水箱;18、供水管;19、密封塞;20、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如图1-图12所示,一种淬火炉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具有内腔的淬火炉1,在淬火炉1内腔的适当位置固定安装有导热管2,导热管2为现有技术中具有耐高温性能以及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材料制成,安装时使导热管2的两端均伸出淬火炉1内腔,此时导热管2贯穿淬火炉1的位置设置耐高温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防止淬火炉1内腔的热量外泄,在导热管2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20。同时在淬火炉1内腔设置有加热组件4,加热组件4用于对导热管2进行加热处理,在进水管3上设置有传动组件8,在进水管3向导热管2内部进行注水时,可以利用传动组件8驱动加热组件4在淬火炉1内腔转动,进而驱使加热组件4对导热管2进行周向加热,使导热管2受热均匀,加热效果好。当进水管3向导热管2内注水的过程中,水在进水管3内的流动可以带动传动组件8工作,进而传动组件8可以带动加热组
件4转动,加热组件4可以对进水的导热管2进行周向均匀的预热处理,缩小导热管2在注水前后的温差,降低导热管2的使用损耗;同时加热组件4可以对导热管2内的水进行快速加热,提高了对淬火炉1的余热利用效率。
42.如图5-图8所示,上述中的加热组件4包括主动环5、从动环6和两个连接杆10,主动环5和从动环6均位于淬火炉1内腔,并且主动环5和从动环6分别活动套设在导热管2的两端,同时主动环5和从动环6之间固定连接,具体的,将主动环5和从动环6相对布置,两个连接杆10平行布置在淬火炉1内,并且连接杆10的两端分别与主动环5和从动环6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在主动环5和从动环6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加热件7,若干个加热件7用于对导热管2进行加热。如图1所示,当加热组件4设置在淬火炉1内腔时,若干个加热件7会套设在导热管2的外部,具体的,若干个加热件7固定安装在两个连接杆10上。若干个加热件7在吸收淬火炉1内腔热量后,会对导热管2进行周向均匀的加热处理,在导热管2自身受到淬火炉1内腔加热以及加热件7加热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对导热管2的导热效果,缩短了导热管2内部水加热到指定温度所需的时间。
43.如图9-图10所示,进一步的,将加热件7设置为多个,并且加热件7包括加热环71和多个弧形板72,加热环71的顶部外壁和底部外壁均设置有固定块73,固定块73上开设有通孔,两个固定块73通过其上的通孔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连接杆10上,加热环71套设在导热管2的外部并与导热管2同轴设置;加热环71的内侧周向阵列固定安装有多个转接块74,多个弧形板72与多个转接块74一一对应设置,多个弧形板72周向阵列的布置在加热环71的内侧,并且弧形板72固定连接在转接块74上,当加热组件4设置在淬火炉1内腔时,导热管2会位于多个弧形板72之间,加热环71和弧形板72均采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制成,进而在弧形板72吸收淬火炉内腔热量后,可以周向均匀的向导热管2上传递。
44.当然,为了可以使弧形板72更好的对导热管2进行均匀加热,可以设置弧形板72靠近导热管2一侧为锯齿状,进而该锯齿状的一侧朝向导热管2的面积较大,可以对导热管2进行良好的热量传递;也可以在任意相邻两个加热环71之间固定连接多个导热杆11,多个导热杆11可以使多个加热环71之间具有同样的热量,进而可以将热量均匀的向导热管2进行传递。
45.如图1-图5和图12所示,上述中传动组件8包括转轴12,转轴12转动安装在进水管3上,并且转轴12的一端延伸进进水管3内,并且在该端上固定套设有安装套13,在安装套13的外圆周上周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叶片14,当进水管3内的水流向导热管2内时,水流可以驱动多个叶片14转动,进而带动转轴12转动;转轴12的另一端延伸进淬火炉1内腔,并且该端与加热组件4中的主动环5传动连接,具体的,在转轴12位于淬火炉1的一端固定套设有齿轮15,主动环5上固定套设有齿环16,并且齿环16与齿轮15啮合传动。当进水管3有水流向导热管2时,在水流对多个叶片14的作用下,多个叶片14会带动转轴12转动,进而齿轮15也会转动,齿轮15的转动会带动与其啮合的齿环16转动,由于主动环5和从动环6是活动套设在导热管2上的,进而齿环16的转动可以带动主动环5和从动环6转动,也即会带动多个加热环71转动。在通过进水管3向导热管2注水时,进入导热管2内的水会迅速吸收导热管2的热量,此时导热管2的温度会以较快的速度降低,但是水由进水管3向导热管2流动的过程中,水会驱动主动环5和从动环6转动,进而多个加热环71会被带动转动,多个加热环71在非转动状态下已经吸收了淬火炉1内腔较高的热量,进而在多个加热环71转动过程中,加热环71内侧的
多个弧形板72会对导热管2外部进行周向的预热处理,使得导热管2的外部在注水前后的温差不会太大,此举可以减小了导热管2的损耗,同时由于加热环71和其内侧的多个弧形板72在注水过程中会在导热管2外部转动,使得加热环71和多个弧形板72的位置始终均匀变化,进而加热环71和多个弧形板72可以均匀的受到淬火炉1内腔余热的加热,也即可以使导热管2内的水进一步的均匀受热,缩短了水加热到指定温度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淬火炉1余热的利用效率。
46.如图11所示,为了防止进水管3内的水流向导热管2过程中,对安装套13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导致转轴12的转动效果不佳,将叶片14设置在位于进水管3的轴向位置,也即从图11所示状态看,叶片14与进水管3的截面圆为偏心设置,进而在进水管3内的水流动过程中,水会冲击14叶片,驱使多个叶片14转动,也即使得多个叶片14可以更顺畅的带动转轴12转动。
47.如图1-图2所示,将进水管3和出水管20均竖直布置,并且进水管3的底端与导热管2一端连通设置,出水管20的顶端与导热管2的另一端连通设置,进水管3和出水管20上均设置有阀门9。为了对导热管2内注水方便,在淬火炉1的外部设置有储水箱17,储水箱17上连通设置有供水管18,将供水管18与进水管3的顶端连通设置,可以在储水箱17上设置水泵(图中未示出),水泵用于将储水箱17内的水输送至进水管3。同时为了便于向储水箱17内加水以及清洁储水箱17内壁长时间使用产生的水垢,在储水箱17的顶部开设加水口,在不需要加水时,加水口上堵塞有密封塞19,当需要加水或清洁水垢时,可以拔出密封塞19,通过加水口进行注水或者注入水垢清洁剂。
4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若在此状态下,导热管2内的水通过出水管20放出,此时需要储水箱17向进水管3供给水,在储水箱17内的水向进水管3流动的过程中,水的流动会带动多个叶片14转动,进而在多个叶片14的转动下会带动转轴12和齿轮15转动,齿轮15的转动会带动与其啮合的齿环16转动,齿环16的转动会带动主动环5和从动环6转动,进而在由进水管3向导热管2注水的过程中,主动环5和从动环6会在导热管2的外部转动,主动环5和从动环6的转动会带动多个加热环71转动,加热环71可以对导热管2进行初步的加热处理,同时加热环71的转动可以带动其上多个弧形板72转动,多个弧形板72的转动可以对导热管2进行进一步的加热处理,通过加热环71和多个弧形板72对导热管2的加热,可以对导热管2进行预热处理,防止导热管2注水前后温差较大,加剧导热管2自身的损耗,同时加热环71和多个弧形板72也会对导热管2内的水进行均匀加热,缩短了导热管2内部的水加热到指定温度所需的时间。
49.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