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砌有耐火炉衬的冶金炉装在一起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4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与砌有耐火炉衬的冶金炉装在一起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与砌有耐火炉衬的冶金炉,特别是炼钢转炉装在一起的装置,在炉的上端为炉口,在距该炉口上方一定距离处装有一烟囱,在二者之间用可镶入的罩将二者相连接。
为了便于砌筑该炉衬,当冶金炉为固定炉底时,全部的炉衬材料必须从炉的上方送入到炉膛内。当冶金炉为活动炉底时,只须将砌筑和密封该炉底连接处所用的材料从炉口的上方送入到炉膛内。
为了便于从炉口输送物料,采用的装置是如美国专利4212453和德国专利1583307中所述那种公知的装置,从侧向来移动或提升位于炉口和烟囱之间的罩。当在炉内砌筑炉衬时,由于从烟囱上落下渣物,例如渣壳等,有砸伤筑炉工人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意外,在烟囱下部的开口处用盖板封住。这是一件笨重和费时的劳动。当移去盖板时,落在盖板上的渣物还会落到新砌筑好的炉膛中。还有,为了砌筑工作的方便,可移动的料台必须靠近炉口,将砌筑所需的材料从厂房天车能达到的区域,通过料台输送到炉口。必须在该料台上装有单独的吊车以向下输送砌筑炉衬所需的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排除和解决该工作的缺点和困难,和提出一种如前述的装置,该装置可保证筑炉工人的不受砸伤危险,和利用该装置可简单而节省时间地将筑炉材料从冶金炉口送入炉膛内。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当移去罩之后,由一个运载装置(它至少装有一个吊车,该吊车可从转炉炉口的侧面向炉口的上方移动)将一容器移入至烟囱与炉口之间的原有空间处,该容器从下方将烟囱盖住,在该容器的底部至少有一个可封闭的开口。
盖住烟囱的容器把烟囱上落下的渣物(例如渣壳)收集起来,当容器移开时使渣物不致落到冶金炉内。可移动的吊车装在运载装置上,当容器就位之后,该吊车即自动到达其工作位置,将放在转炉侧面的炉衬材料送入至炉膛之中。
按照推荐的实施方案,将运载装置设计成可沿导轨移动的构架,在该装置上至少装有一突出于炉口侧面的滚道,滚道上装有吊车。
为了用此简单的构架进行有效的工作,可进一步将其加以改善,将滚道向炉口的两个侧面延伸,并没有两个吊车。
其优点为在两个平行的滚道中,每一个滚道上至少装有一个吊车。
推荐的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容器为漏斗形,其底部处有一孔,该孔可用一滑板阀来关闭,滚道位于靠近漏斗孔的侧面。将容器设计成漏斗形的优点是当开启了漏斗孔之后,就可以方便地将渣物排出。当砌筑活动炉底的冶金炉时,在安装该炉底之前,可用此漏斗通过炉膛将渣物排入渣坑中,当砌筑固定炉底的冶金炉时,运载装置可从侧向移出,将收集起来的渣物排放到输送槽中。
用该装置将砌衬材料输送至冶金炉中央的实施方案,其特征在于容器是用两个相邻安放的漏斗组成,滚道的中心线位于两漏斗之间的、通过炉口垂直中心线的平面上。
其优点为运载装置具有可通过炉口放入炉膛中的工作台,在砌筑固定炉底冶金炉的炉衬时,可无须在上方另行设置台架,即可进行砌筑。
运载装置的优点是具有一观察台,可从冶金炉的炉口处,看到炉膛的内部。
带罩(该罩可沿轨道移动)的装置与运载装置连在一起的优点为运载构架可沿引导着罩的导轨来移动,可与罩相连接,或与运载该罩的移动机构相连接。
参照下列附图,通过三个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为按第一实施方案,转炉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箭头Ⅱ所示方向,转炉装置的侧视图;
图3和图4,和图5和图6各表示类似图1和图2中所示的转炉装置,为另外二种实施方案。
炼钢转炉1,是可绕一水平轴线2倾斜的,当转炉1位于直立位置时,其炉口3位于一固定的烟囱下面。转炉1包括有钢壳5和在其内侧面上的耐火炉衬6。烟囱4的下端距转炉炉口3的垂直距离为7。利用移动机构10,可将罩9移至烟囱4的下端8和转炉1的炉口3之间的位置。机构10可沿位于烟囱4下端8每侧的导轨11来移动。罩9的尺寸要求为应使其一端与转炉1的炉口3接连好,另一端与烟囱4的下端8接连好,使从转炉出来的烟气直接送到烟囱4,而不致污染环境。
沿导轨11(它支承着罩9和其移动机构10)装有运载装置12,可用滚轮13来移动该运载装置12,运载装置12包括有构架14。该构架环绕着烟囱4并靠近该烟囱下端8的下面。在该构架上,垂直立柱16位于角15的连接处,在垂直立柱16上装有滚轮13。在构架14中,装有容器17,容器17为漏斗形状,漏斗的下端有位于中心的孔18,即该孔的垂直中心线19通过炉口3的中心。漏斗的孔18可用滑板阀门20将其闭合该动作可用手轮21来完成。漏斗的上孔22与烟囱4的下端8的尺寸和形状相同。滚道23装在架14上,位于漏斗下孔18的侧方,并靠近该漏斗孔,如图1所示,它位于转炉1的炉口3的上方,向一侧诞伸。
此外,观察台26固定在运载装置12上,当运载装置12位于炉口上方时,从这里可以看到转炉1的内部27。
为了不另行设置驱动装置来驱动该运载装置,将运载装置用如图所示的接合器28与可移动的罩9相连。当利用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将罩9驱动而离开了转炉1的炉口3时,运载装置12与漏斗17和吊车24一起,即自动进入如图1和图2所示的工作位置。
图1中滚道23的延长部分29是用虚线表示的,沿该滚道23可装有两个吊车24,24从炉1的侧面向上方移动。该实施方案是具有优越性的,特别是对固定炉底的炉,只能从上方进料来砌筑炉衬时就更为有利。对活动炉底的炉(这种类型的炉最好从下面进料来砌筑炉衬),只需一个吊车24把必须从上方送入的砌筑和密封用的耐火材料(砌筑和密封位于炉底和炉壳体之间的连接部位)送至炉膛27之中即可。
按图3和图4中以述的实施方案,该容器包括有两个相邻布置的漏斗17,17′,漏斗上部的孔22,22′与烟囱4的下端8相连接。漏斗17,17′与平面30对称,该平面30是通过烟囱4和炉口3的垂直中心线19的,并与导轨11平行的平面。位于漏斗17,17′之间的吊车24的滚道23,距炉口3的距离越大越好,即滚道应尽可能地靠近烟囱4的下端8。滚道23的中心线位于平面30上,该平面为通过炉口3的垂直中心线19的平面,这样,吊车24才可能恰好位于炉1的炉口3上方的中心位置上,在该位置,就是较大的料架也能很容易地放入该炉1的炉膛中。
按图5和图6中所示的实施方案,在位于中央的漏斗17的两旁,各有一个滚道23,23′,每个滚道上均装有吊车24,24′。在运载装置12,附加装有一工作台32,该工作台是用缆绳绞车31来拖动使其起升和降落的,可利用工作台的侧面凸出部分33将工作台固定在炉1的炉膛27内。驱动马达34用来提升和降落该工作台32,驱动马达与卷筒36相连,经绞接轴35将缆绳绞车31的缆绳缠绕在卷筒36上。
采用如图3和图4及图5和图6中所示出的实施方案时,同样也可将滚道向炉口的两个侧方延伸,这样,即可在一个滚道上装有两个吊车。
权利要求
1.与砌有耐火炉衬的冶金炉特别是炼钢转炉(1)装在一起的装置,在其上端具有炉口(3)和[位于炉口(3)上方距离为(7)]的烟囱(4),用可镶入在炉口(3)和烟囱(4)之间的罩(9)将二者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当移去罩(9)之后,一个从下方盖住烟囱(4)的容器(17,17′)被运载装置(12)移至位于炉口(3)和烟囱(4)之间的该空出位置,该容器至少有一个可关闭的底部开口(18,18′),该运载装置(12)至少装有一个可从炉(1)的炉口(3)的侧面向炉(1)的炉口(3)的上方移动的吊车(24,24′)。
2.按权利要求
1的装置,其特征是运载装置(12)为一可沿导轨(11)移动的构架(14),在构架上,至少装有一个突出于炉(1)的炉口(3)侧面的一个滚道(23,23′),滚道上装有吊车(24,24′)。
3.按权利要求
1或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滚道(23)向炉(1)的炉口(3)的两侧方向伸延,该滚道上装有两个吊车(24,24′)。
4.按权利要求
1至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平行的滚道(23,23′),每个滚道上至少装有一个吊车(24,24′)。
5.按权利要求
1至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为漏斗(17)形状,并包括有一漏斗孔(18),该孔位于炉口(3)上方的中心,并可用滑板阀(20)将其关闭,滚道(23)靠近漏斗孔(18)的一侧。
6.按权利要求
1至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是二个相邻布置的漏斗(17,17′)滚道(23)的中心线位于漏斗(17,17′)之间通过炉口(3)的垂直轴线(19)的平面(30)上。
7.按权利要求
1至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载装置(12)带有工作台(32),通过炉口(3)可将该工作台送入炉(1)内。
8.按权利要求
1至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载装(12)带有观察台(26)。
9.按权利要求
1至8的装置,包括一可沿导轨(11)移动的罩(9),其特征在于运载装置(12)可沿引导罩(9)的导轨(11)移动,并可与罩(9)相连接或可与连在该罩(9)上的移动装置(10)相连接。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关于与砌有耐火炉衬的冶金炉装在一起的装置。该炉的上端有炉口,离炉口上面一段距离有烟囱,中间可放一个罩。为了提供一种装置以保护筑炉工人不被砸伤和把炉衬材料简捷地送入炉膛,把炉口和烟囱之间的罩移去,在此空间放入一个底部至少有一个可关闭开口的容器,从下方盖住烟囱。移动该容器的运载装置至少装有一个吊车,吊车可以从炉口的侧面移动到炉口的上方。
文档编号C21B7/00GK85101947SQ85101947
公开日198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弗里德里克, 莱默 申请人:奥地利福斯特-阿尔贝斯股份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