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套筒的翻新方法和翻新的压铸套筒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53976阅读:来源:国知局
11热拆除旧的内筒12(工序SI),在外筒11的外周面(2个圆环状保持面lie、Ilf)形成喷镀层或堆焊层8 (工序S2),在外筒11内热套新内筒12(工序S3),将外筒11的喷镀层或堆焊层8加工(磨削)成圆筒状外形(工序S4)。因为外筒11通过喷镀或堆焊被加热,所以,在新内筒12的热套前形成喷镀层或堆焊层8的方法为宜。如上述,也可以由图11的工序将扩径层替代为镀层。
[0077](C)翻新的全部工序
[0078]在本发明的翻新方法中,在图13所示的第一方法(图示的例子中作为扩径层8使用镀层。)、和图14所示的第二方法(图示的例中作为扩径层8使用喷镀层或堆焊层。)。无论哪种情况,翻新的全部工序都包括本发明中非必须的工序,另外上述工序以外的工序也可以改变顺序。因此,图13和图14所示的工序并非全部必须,另外其顺序也没有限定。
[0079](I)第一方法例
[0080](a)第一次翻新的情况
[0081]图12表示新组装的(没有翻新)套筒I。在未翻新的套筒I中,在外筒11的圆环状保持面IleUlf没有形成扩径层8。若陶瓷制内筒11的消耗的程度达到既定的水平,则首先从外筒11上拆下后端环构件3 (工序SI)。接着,只将前端环构件2加热到300?4000C的温度,从外筒11上热拆除前端环构件2 (工序S2)。再将套筒I加热到550?700°C的温度,从外筒11上热拆除内筒12后(工序S3),以相同的温度在外筒11中热套新内筒12(工序S4)。因为旧内筒12的热拆除和新内筒12的热套可以是相同的温度,所以能够连续地进行。还有,若在利用辐射热的加热装置中放入套筒1,则从套筒的外侧先开始升温,因此也可以连续地进行前端环构件2的热拆除和内筒12的热拆除。根据需要进行使内筒12和外筒11的端面相符的加工。
[0082]在形成镀层8之前,将外筒11的2个圆环状保持面IleUlf磨削成圆筒状外形(工序S5)。由此圆环状保持面IleUlf的正圆度变小,因此能够使镀层8的厚度达到所需最小限度。在磨削成圆筒状外形的2个圆环状保持面lie、Ilf上形成镀层8 (工序S6)。镀层8以将组装的套筒I浸渍在镀浴中的状态进行,因此必须遮蔽镀敷以外的部分。遮蔽例如能够使用遮蔽胶带。
[0083]镀层8优选为Cr镀层或Ni镀层。Cr镀层能够通过如下步骤形成:(I)用聚氯乙烯(匕' 二一;P)胶带、铝带等遮蔽需要镀Cr以外的部分;(2)对表面进行脱脂;(3)浸渍于镀浴而进行蚀刻,使表面活化;(4)进行电镀Cr ;最后(5)清洗和干燥。另外,Ni镀层能够由化学镀Ni法或电镀Ni法形成。化学镀镍法中不进行通电,利用因镀浴中所含的还原剂的氧化而释放的电子,使Ni皮膜析出。除此以外可以与镀Cr法相同。
[0084]在外筒11的前端部Ila热套前端环构件2 (工序S7)。前端环构件2也可以使用热拆下的,但也可以使用新的。无论如何,都是将热套的前端环构件2的前端面,以与压铸机一致的方式切削加工成既定的尺寸(工序S8)。
[0085]用螺钉51、51将前端环构件2拧接在外筒11的环状凸缘部Ilc上(工序S9)。由此,即使向套筒I供给熔液而前端环构件2被加热,也能够防止偏移。
[0086]对于热套在外筒11中的内筒12和前端环构件2的内面进行磨削加工至同一平面(工序S10)。由此,冲头能够在套筒I内顺畅地滑动。
[0087]因为热套有新内筒12的外筒11的外周面稍微变形,所以圆环状保持面IleUlf的正圆度也恶化。若圆环状保持面IleUlf没有达到十分正圆,则不能牢固地固定在压铸机的保持构件上,因此在运转中发生游隙。因此,将形成于热套有新内筒12的外筒11的圆环状保持面IleUlf上的镀层8加工成圆筒状外形(工序Sll)。加工中,例如能够使用切肖IJ、磨削或研磨。以下的例子中使用磨削时,当然不是限定性的,也可以使用切削或研磨。若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镀层8的形成和加工,则即使经过一次翻新而外径有所减少,其程度也非常小,因此,截止到外筒11的尺寸与压铸机的保持构件的尺寸不相符的翻新次数能够显著增多。
[0088]最后,用螺钉31在外筒11的后端面Ilb固定后端环构件3(工序S12)。
[0089](b)第二次以后的翻新的情况
[0090]再次翻新经过了翻新的套筒I时,在外筒11的2个圆环状保持面IleUlf上已经设有扩径层(镀层)8。若有镀层8,则要在其上再形成镀层,密接性也不充分。因此,以如下方式变更工序S5和S6,S卩,除去旧的镀层8,并且将基础的圆环状保持面lie、Ilf磨削圆筒状外形,接着在作为露出的圆筒状外形的2个圆环状保持面IleUlf上形成新的镀层8。其以外的工序可以与第一次翻新的情况相同。
[0091](2)第二方法例
[0092](a)第一次翻新的情况
[0093]如上述,由于喷镀或堆焊,外筒11被加热,因此如图14的流程图所示,在扩径层8的形成(工序S5)之后,在外筒11中热套新内筒12(工序S6)。喷镀的情况下,必须遮蔽喷镀以外的部分。堆焊的情况下,不一定要遮蔽,但也可以遮蔽堆焊以外的部分。遮蔽能够使用例如遮蔽胶带。但是,堆焊层与镀层相比,因为成膜速度快并能够形成得厚,所以不必事先将圆环状保持面lie、Ilf磨削成圆筒状外形(也可以省略工序S4)。关于其他的工序可以与第一例相同。
[0094](b)第二次以后的翻新的情况
[0095]与镀层不同,新的喷镀层或堆焊层与旧的喷镀层或堆焊层密接良好,以工序S4磨削外筒11的2个圆环状保持面IleUlf时,不需要完全除去旧的喷镀层或堆焊层。关于其他的工序,可以与第一例相同。
[0096](3)第三方法例
[0097]在第二次以降的翻新中,作为扩径层8使用镀层的情况、和使用喷镀层或堆焊层情况也可以加以组合。具体来说,(a)在要翻新的套筒I的外筒11形成有镀层时,也可以在除去镀层之后再次形成镀层,但也可以形成喷镀层或堆焊层,另外(b)在要翻新的套筒I的外筒11形成有喷镀层或堆焊层时,可以在磨削圆环状保持面lie、Ilf之后再次形成喷镀层或堆焊层,但也可以形成镀层。若组合使用镀层和喷镀层或堆焊层,则圆环状保持面lie、Ilf因磨削而变低时,能够通过喷镀或堆焊来加高,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多翻新次数。
[0098](4)变更例
[0099]无论扩径层8是镀层、喷镀层和堆焊层的哪一种,图5?图9所示的第二?第六例的压铸用套筒的情况,随着变更也相应变更工序。
[0100](a)第二例的压铸用套筒(图5)的情况
[0101]因为在外筒11的前端部Ila也形成扩径层9,所以在圆环状保持面IleUlf形成扩径层8时也形成扩径层9即可。
[0102](b)第三例的压铸用套筒(图6)的情况
[0103]由螺钉51、51将前端环构件2拧接在环状凸缘部Ilc的工序,变更成由螺钉52将其固定在外筒11上的工序即可。
[0104](c)第四例的压铸用套筒(图7)的情况
[0105]在外筒11的前端部Ila也形成扩径层9,并且由螺钉52将前端环构件2固定在外筒11上即可。
[0106](d)第五例的压铸用套筒(图8)的情况
[0107]因为在外筒11光滑的外周面形成2个扩径层8,所以使用没有环状凸缘部Ilc的外筒11即可。
[0108](e)第六例的压铸用套筒(图9)的情况
[0109]在没有环状凸缘部Ilc的外筒11的整个外周面形成I个扩径层8即可。
[0110]通过以下的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其限定。
[0111]实施例1
[0112]对于图1所示构造的套筒I装配在合模力350吨的横式压铸机的注射装置上,用于铝合金的压铸成形,直至内筒12消耗至更换水平。外筒11在室温?300°C下的杨氏模量为150GPa,所述套筒I由N1:32.6质量%、Co:14.9质量%、Al:0.8质量%、和T1:2.3质量%、余量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金属原料粉末烧结而成高强度低热膨胀性金属(从20°C至300°C的平均热膨胀系数:3.6X10 6/°C,从20°C至600°C的平均热膨胀系数:9.5X10 6/°C,及20°C?500°C的温度下的抗拉强度:735?1205MPa)所构成的外筒11 (夕卜径130mm,内径90mm,长度400mm,无扩径层);和对于Si3N4:87质量%、Y 203:6质量%、A1 203:4质量%、及AlN:3质量%的组成的粉末进行烧结的塞隆陶瓷制的内筒12 (外径90mm,内径60mm,长度400mm);和由热工具钢构成的前端环构件2和后端环构件3所构成。
[0113]为了翻新内筒12所消耗的套筒1,遵循图13所示的流程图,首先从外筒11取下后端环构件3 (工序SI)后,只将前端环构件2加热至400°C的温度,从外筒11上热拆除前端环构件2 (工序S2)。再将套筒I加热至700°C的温度,从外筒11上热拆除内筒12(工序S3),立即以同温度在外筒11中热套新内筒12(工序S4)。还有,磨削内筒12的两端部而使之与外筒的面相符。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