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银树枝超疏水表面的置换反应方法_2

文档序号:9905271阅读:来源:国知局
OmL,揽拌均匀后得到十四 酸浓度为0.3mol/L的溶液B;
[0047] 步骤Ξ、将大小为50mmX25mmX1.5mm的铜基体用水砂纸打磨,W去除铜基体表面 的氧化层,然后将打磨后的铜基体依次用蒸馈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干净,吹干待用;
[0048] 步骤四、将步骤Ξ中吹干后的铜基体放入步骤一中所述溶液A中使之发生置换反 应,时间为20s;
[0049]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铜基体依次用蒸馈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干净,然后将步 骤二中所述溶液B均匀涂抹于冲洗干净后的铜基体表面,惊干,然后用海绵轻擦该表面,得 到具有树枝状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铜基体。
[00加]实施例5
[0051] 步骤一、将2.Og硝酸银晶体溶解至蒸馈水中,定容至lOOmL,揽拌均匀后得到硝酸 银浓度为0.118mol/L的溶液A;
[0052] 步骤二、将3.4?的十四酸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定容至lOOmL,揽拌均匀后得到十四 酸浓度为0.15mol/L的溶液B;;
[0053] 步骤Ξ、将大小为50mmX25mmX1.5mm的铜基体用水砂纸打磨,W去除铜基体表面 的氧化层,然后将打磨后的铜基体依次用蒸馈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干净,吹干待用;
[0054] 步骤四、将步骤Ξ中吹干后的铜基体放入步骤一中所述溶液A中使之发生置换反 应,时间为15s;
[0055]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铜基体依次用蒸馈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干净,然后将步 骤二中所述溶液B均匀涂抹于冲洗干净后的铜基体表面,惊干,然后用海绵轻擦该表面,得 到具有树枝状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铜基体。
[0056] 实施例6
[0057]步骤一、将3.Og硝酸银晶体溶解至蒸馈水中,定容至lOOmL,揽拌均匀后得到硝酸 银浓度为0.177mol/L的溶液A;;
[005引步骤二、将4.56g的十四酸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定容至lOOmL,揽拌均匀后得到十四 酸浓度为0.2mol/L的溶液B;
[0059] 步骤Ξ、将大小为50mmX25mmX1.5mm的铜基体用水砂纸打磨,W去除铜基体表面 的氧化层,然后将打磨后的铜基体依次用蒸馈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干净,吹干待用;
[0060] 步骤四、将步骤Ξ中吹干后的铜基体放入步骤一中所述溶液A中使之发生置换反 应,时间为2s;
[0061]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铜基体依次用蒸馈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干净,然后将步 骤二中所述溶液B均匀涂抹于冲洗干净后的铜基体表面,惊干,然后用海绵轻擦该表面,得 到具有树枝状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铜基体。
[0062] 对本发明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制备的具有树枝状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铜基体进行接 触角检测,结果见下表:
[0063] 表1实施例1-6制备的具有树枝状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铜基体的接触角
[0064]
[0065] 从表1可W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在铜基体上制备超疏水表面,表面的接触角达 到156° W上,极大地降低了液滴与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超疏水表面的 不粘、防污及防腐等性能。而且,实施例6所制备的具有树枝状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铜基体的 接触角为163°,可见本发明的方法虽置换反应时间仅2s,就可达到超疏水,制备方法极其快 速。
[0066] 关于W上实施例,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置换反应方法来制备银树枝超疏 水表面,由于采用的是简单的置换反应来快速制备银树枝的超疏表面,运在本领域技术中 属于重大突破,运是因为,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剧烈,很难控制,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制备 银树枝超疏水表面还面临很大难题,而本发明很好的解决了运样的问题,成功的利用简单 的置换方法、快速地制备出银树枝超疏水表面,同时使获得的超疏水表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0067]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铜基体进行置换反应所利用的溶液A的硝酸银浓度和 反应时间需严格控制,本发明选择适宜的溶液A的硝酸银浓度,具体将硝酸银浓度确定为 0.003mol/L~0.177mol/L,运是因为适宜的硝酸银浓度会影响到置换反应时的剧烈程度, 还会影响到置换在铜基表面上金属银的组织结构,还会最终会影响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效 果,若溶液A的硝酸银浓度过大,则硝酸银很难完全溶解于水中,而且在反应的过程中,会因 为反应过于剧烈而难W控制。若硝酸银溶度过小时,则置换反应很慢,需要花费过长的时 间,难W达到快速制备微纳米银枝晶结构的目的。因此,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研究中,对硝 酸银浓度的范围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选确定,最终确定了溶液A的硝酸银浓度为0.003mol/ L~0.177mol/L,置换反应所需的时间为2~50s,在运样的条件下能够使获得的超疏水表面 具有优异的表面疏水性,通过实验发现,超疏水表面的基底表面上通过本发明的置换反应 方法会生成很多孔桐结构,运些孔桐结构都是由树枝状的微纳结构构成的,而且运些孔桐 结构的粗糖度高,极大地增加了储存空气的能力。该结构与低表面能的十四酸结合,从而实 现了铜基体表面的超疏水性能。
[0068] 与直接浸泡相比,本发明利用溶液B涂抹再擦拭的优势在于:利用溶液B涂抹后再 擦拭可W将表面多余的没有与基底结构反应的溶液B物质去除,W便在形成超疏表面的最 外层就是反应形成的低表面能,从而可W使膜的牢固度和润湿性达到持久的稳定。
[006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70] 1、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制备时间短,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本发明可W同时制 备出多个铜基板的超疏表面,比采用其他方法(如电化学)更加经济,方便,快捷,同时既没 有利用电源也没有利用价格昂贵的氣硅烷进行修饰;另外,采用含有硝酸银的蒸馈水溶液 与铜基板发生置换反应,成功地制备出银树枝结构的超疏水表面,还属首创,值得推广应 用。
[0071] 2、本发明宽化了十四酸浓度范围,采用海绵轻擦后即可得到分布均匀的超疏水表 面,重复性极大提高,易于实现大尺度的低成本的工业化生产要求。
[0072] 3、本发明的方法比同类的电化学方法更加快速,置换反应2~50s即可。
[0073] 4、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在铜基体上制备的银树枝结构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可达 156° W上,并且在常规条件下放置一年后超疏水性能保持稳定。
[0074] W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 技术实质对W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W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 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制备银树枝超疏水表面的置换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硝酸银晶体溶解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A;所述溶液A中硝酸银的 浓度为〇 · 〇〇3mol/L~0 · 177mol/L; 步骤二、将十四酸溶解于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B;所述溶液B中十四酸的浓 度为0 · 05mol/L~0 · 3mol/L; 步骤三、将铜基体去除表面的氧化层,然后将铜基体依次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干 净,吹干待用;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吹干后的铜基体放入步骤一中所述溶液A中使之发生置换反应,时 间为2~50s;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得到的铜基体依次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干净,然后将步骤二 中所述溶液B均匀涂抹于冲洗干净后的铜基体表面,晾干,然后用海绵轻擦该表面,得到具 有树枝状结构超疏水表面的铜基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银树枝超疏水表面的置换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一中所述溶液A中硝酸银的浓度为0.05mol/L。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银树枝超疏水表面的置换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二中所述溶液B中十四酸的浓度为0. lmo 1 /L。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银树枝超疏水表面的置换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四中所述置换反应的时间为5s。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银树枝超疏水表面的置换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三中所述将铜基体去除表面的氧化层是利用水砂纸打磨铜基体表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银树枝超疏水表面的置换反应方法,该方法为:一、将硝酸银晶体溶解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溶液A;二、将十四酸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得到溶液B;三、将铜基体去除表面的氧化层,然后依次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干净,吹干待用;四、将铜基板浸入溶液A中发生置换反应;五、步骤四中得到的铜基体依次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冲洗干净,然后将溶液B均匀涂抹于中洗干净后的铜基体表面,晾干,然后用海绵轻擦该表面,即得。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在铜基体上制备的超疏水表面,接触角可达156°以上,并且在常规条件下放置一年后超疏水性能保持稳定。
【IPC分类】C23C18/16
【公开号】CN105671523
【申请号】CN201610052942
【发明人】郝丽梅, 闫小乐, 庞绍芳, 解忧, 左瑜杰
【申请人】西安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