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51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的制造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
背景技术
能源在国民经济和人类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自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以来,人类承受着常规能源告急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我国目前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能源是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重点领域之一,中国将在未来15年内把发展能源和水资源、环境等11个重点领域的技术放在优先位置,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未来15年,中国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经济、高效、清洁利用和新型能源开发。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分布式供能技术等将是今后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如何积极开发“新能源”,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发展提出重大挑战。
燃料是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常用的燃料资源大多数是不可再生的,都呈现出短缺的趋势,从石油、煤碳的价格的上涨也可以看出这点,有一些可再生的燃料不是生产成本太高,就是最终产品使用的安全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如乙醇、氢、光电等,导致其前景并不乐观,水和碳是常用且十分丰富的资源,但现在没有一种利用水和碳来生产成本低,安全性好,实用性强,能取代现有多种常用燃料的新型燃料制造设备。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其目的是解决现有的不可再生的燃料资源短缺、造价高,而部分可制造燃料成本高,制得的燃料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不好,而现在没有一种利用水和碳制造新型燃料的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主要包括发生器、储存器、压缩机、水浓缩室和冷却室;发生器内的碳电极与直流电源连接,发生器的输出管路经储存器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的输出与水浓缩室连通,水浓缩室、压缩机和冷却室与电源连接。
发生器内部形成容器状,其内装有水,设置在水下的碳电极为两个,分别通过交流负载箱与其输出的直流电源连接。
水浓缩室下端设有两个电源口,一个电源口与电源连接,另一电源口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却室连接,在水浓缩室的两电源口上并联有一根带开关的导线,冷却室通过一根导线直接与电源连接。
水浓缩室内设有升降电机支撑座,升降电机支撑座上设有升降电机,水浓缩室底部设有与内部升降电机连接的电源口,水浓缩室上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压力表和出气口,水浓缩室上端设有升降活塞。
压缩机与冷却室的连接导线上设有电流表和电压表。
3、优点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的不可再生的燃料资源短缺、造价高,而部分可制造燃料成本高,制得的燃料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不好,而现在没有一种利用水和碳制造新型燃料的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雷电摩擦原理在碳棒之间分裂水分子,并进行氢碳组合,然后通过压缩分流转化为具有驱动力的燃料,其燃料具有廉价、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原料来源广泛和安全;可减少燃料动力机组所产生氢氧化合物的污染,同时也可以减少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本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仅为汽油的1/3,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比汽油降低79%,碳氢化合物比汽油降低99%。本燃料用于工业切割金属,速度快,切口质量好,金属板不变形,超作方便,价格低,无污染。可以取代现实所用的常规驱动燃料。
本实用新型设备是经过长期研究,已在国外进行了试制、测试,在中国进行了系统设计、采取了部件的全部配制反馈的传感器及电脑的中心控制系统完成了设备系统制造。本实用新型设备是当今世界首创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备各部件连接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浓缩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利用雷电摩擦原理在碳棒之间分离水分子,发生器内部的碳电极,接通电源后,电极在水下产生电弧,其弧光温度高达5000~7000华氏温度(相当于2760~3871℃)。电弧使水分离成氢和氧,氧与电极中的碳结合,结果生成氢碳单氧可燃气体。然后通过压缩机分流转化,水浓缩室回收后成为具有驱动力的燃料,其燃料具有廉价、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原料来源广泛和安全,其燃料功能可取代现在所用的驱动燃料。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该设备主要包括发生器5、储存器6、压缩机7、水浓缩室4和冷却室10;发生器5内部形成容器状,其内装有水,设置在水下的碳电极为两个,分别通过交流负载箱3与其输出的直流电源连接,发生器5的输出管路经储存器6与压缩机7连通,压缩机7的输出与水浓缩室7连通,水浓缩室4、压缩机7和冷却室10与电源2连接。水浓缩室4下端设有两个电源口,一个电源口与电源2连接,另一电源口分别与压缩机7和冷却室10连接,在水浓缩室4的两电源口上并联有一根带开关1的导线,冷却室10通过一根导线直接与电源2连接,压缩机7与冷却室10的连接导线上设有电流表8和电压表9。如图2所示,水浓缩室4内设有升降电机支撑座13,升降电机支撑座13上设有升降电机,水浓缩室4底部设有与内部升降电机连接的电源口11,水浓缩室4上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压力表12和出气口15,水浓缩室4上端设有升降活塞14。
本实用新型发生器内部的碳电极,接通电源后,电极在水下产生电弧,其弧光温度高达5000~7000华氏温度(相当于2760~3871℃),利用雷电摩擦原理在碳棒之间分离水分子,电弧使水分离成氢和氧,氧与电极中的碳结合,结果生成氢碳单氧可燃气体。然后通过压缩机分流转化,水浓缩室回收后成为具有驱动力的燃料,得到燃料的基本成份氢H246%,碳CO38%,氧O28%,其他(C2H2、CH、非化石气体)8%,它可以取代现在使用的各种燃料。
权利要求1.一种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主要包括发生器(5)、储存器(6)、压缩机(7)、水浓缩室(4)和冷却室(10);发生器(5)内的碳电极与直流电源连接,发生器(5)的输出管路经储存器(6)与压缩机(7)连通,压缩机(7)的输出与水浓缩室(4)连通,水浓缩室(4)、压缩机(7)和冷却室(10)与电源(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发生器(5)内部形成容器状,其内装有水,设置在水下的碳电极为两个,分别通过交流负载箱(3)与交流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水浓缩室(4)下端设有两个电源口,一个电源口与电源(2)连接,另一电源口分别与压缩机(7)和冷却室(10)连接,在水浓缩室(7)的两电源口上并联有一根带开关(1)的导线,冷却室(10)通过一根导线直接与电源(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水浓缩室(4)内设有升降电机支撑座(13),升降电机支撑座(13)上设有升降电机,水浓缩室(4)底部设有与内部升降电机连接的电源口(11),水浓缩室(4)上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压力表(12)和出气口(15),水浓缩室(4)上端设有升降活塞(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压缩机(7)与冷却室(10)的连接导线上设有电流表(8)和电压表(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造氢碳单氧动力燃料的设备,该设备主要包括发生器、储存器、压缩机、水浓缩室和冷却室;发生器内的碳电极与直流电源连接,发生器的输出管路经储存器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的输出与水浓缩室连通,水浓缩室、压缩机和冷却室与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很好地解决现有的不可再生的燃料资源短缺、造价高,而部分可制造燃料成本高,制得的燃料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不好,而现在没有一种利用水和碳制造新型燃料的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用它制得的燃料成本低、清洁、应用范围广,可取代现在所使用的常规燃料。
文档编号C01B3/02GK2871501SQ20062008931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1日
发明者邢亚萍, 张忠深, 罗伯特·摩根 申请人:邢亚萍, 张忠深, 罗伯特·摩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