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51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气体回收装置,尤其涉及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化工行业有一部分含氨带压的混合气尾气,其中氨的体积含量较高,且在混合气中沸点最高。企业一般采用液氨的潜热,初步冷冻,少部分回收后,送燃烧炉作为燃料使用,大大降低了混合气中氨的使用价值,且在回收过程中会增加企业生产系统中的冷冻负荷。有的企业也采用了无动力氨回收,但分离氨后的带压尾气总量太少,不能满足膨胀机组致冷的需要,致使装置氨回收率相对较低。有的企业也试验过引入外源带压尾气F,通过第一换热器后,直接去膨胀机组,但F气体有时会含有少量的水,导致装置后段膨胀机组出口结冰,堵塞管道,装置不能长周期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可以较好地提高带压混合气中的氨的使用价值,降低企业生产系统中的冷冻负荷,提高混合气中氨的回收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涉及有切换阀、膨胀机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分离器、第二分离器和第三分离器组成。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可以将带压混合尾气中的氨气全部回收。为了提高氨的回收率,增加带压尾气的静压能,引入外源带压尾气F,F气体管道,根据F气体介质的实际情况,采取直接接膨胀机组入口,也可以接第二换热器C通道,然后接第二分离器除水,中间设有阀门和法兰加以切换。整套装置都是利用了企业生产系统带压尾气的余压,不消耗任何动力。本实用新型的采取的实施方案是带压混合尾气C,通过第一换热器C通道,出第一换热器接第一分离器入口,出第一分离器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C通道,出第二换热器接第二分离器入口,出第二分离器上侧出口接第三换热器C通道,出第三换热器接第三分离器入口,出第三分离器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高压回气W通道,出第二换热器接膨胀机组、出膨胀机组依次接第三、第二和第一换热器低压回气W通道,然后接企业生产系统。F为带压气体,通过第一换热器后接第二换热器C通道和接膨胀机组进口。第一、第二和第三分离器下侧出口排液管并联一起接第一换热器NH3通道,然后接企业生产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有三级板式换热器,三级分离器和两组并联的膨胀机串接组成。第一换热器包含C通道F通道两种带压进气通道、NH3通道、低压回气W通道和四套换热装置组合而成。第二换热器包含C进气通道、高压回气W通道、低压回气W通道和三套换热装置组合而成。第三换热器包含C进气通道、低压回气W通道和两套换热装置组成。C气体管道接第一换热器C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一换热器接第一分离器入口、出第一分离器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C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二换热器接第二分离器入口、出第二分离器上侧出口接第三换热器C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三换热器接第三分离器入口、出第三分离器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高压回气W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二换热器接膨胀机组进气管道,出进气管道依次接第三、第二和第一换热器的低压回气W通道换热装置,出系统。第一、第二和第三分离器下侧出口接第一换热器NH3通道换热装置,出系统。F气体管道接第一换热器F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一换热器接第二换热器C通道换热装置和膨胀机组进气管道,中间设有阀门和法兰。
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了带压尾气的静压能通过膨胀机组,冷冻回收氨,引入了外源带压尾气,且在结构上采取了第二级分离除水装置,所以可以实现带压尾气的无动力氨回收。不但提高了带压尾气中氨的回收率,且在回收过程中不消耗企业生产系统中的冷冻负荷,装置可以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和操作使用方便。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的实施结构示意图。1-切换阀2-进气管道 3-膨胀机组 4-第一换热器 5-第二换热器 6-第三换热器7-第一分离器 8-第二分离器 9-第三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涉及有切换阀1、进气管道2、膨胀机组3、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第三换热器6、第一分离器7、第二分离器8和第三分离器9组成。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可以将带压混合尾气中的氨气全部回收。为了提高氨的回收率,增加带压尾气的静压能,引入外源带压尾气F,F气体管道,根据F气体介质的实际情况,采取直接接膨胀机入口,也可以接第二换热器5的C通道,然后接第二分离器8除水,中间设有阀门和法兰加以切换。整套装置都是利用了企业生产系统带压尾气的余压,不消耗任何动力。本实用新型的采取的实施方案参照说明书附图加以说明,带压混合尾气C,通过第一换热器4的C通道,出第一换热器4接第一分离器7的入口,出第一分离器7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5的C通道,出第二换热器5接第二分离器8入口,出第二分离器8上侧出口接第三换热器6的C通道,出第三换热器6接第三分离器9入口,出第三分离器9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5的高压回气W通道,出第二换热器5接膨胀机组3、出膨胀机组3依次接第三换热器6、第二换热器5和第一换热器4的低压回气W通道,然后接企业生产系统。F为带压气体,通过第一换热器4后接第二换热器5的C通道和接膨胀机组3的进口。第一分离器7、第二分离器8和第三分离器9下侧出口排液管并联一起接第一换热器4的NH3通道,然后接企业生产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有三级板式换热器,三级分离器和两组并联的膨胀机串接组成。第一换热器4包含有C通道和F通道两种带压进气通道、NH3通道、低压回气W通道和四套换热装置组合而成。第二换热器包含C进气通道、高压回气W通道、低压回气W通道和三套换热装置组合而成。第三换热器6包含有进气用的C通道、低压回气W通道和两套换热装置组成。C气体管道接第一换热器4的C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一换热器4接第一分离器7入口、出第一分离器7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5的C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二换热器5接第二分离器8的入口、出第二分离器上8侧出口接第三换热器6的C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三换热器6接第三分离器9的入口、出第三分离器9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5高压回气W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二换热器5接膨胀机组3的进气管道2,出进气管道2依次接第三换热器6、第二换热器5和第一换热器4的低压回气W通道换热装置,出系统。第一分离器7、第二分离器8和第三分离器9下侧出口接第一换热器4的NH3通道换热装置,出系统。F气体管道接第一换热器4的F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一换热器4接第二换热器5的C通道换热装置和膨胀机组3的进气管道2,中间设有阀门和法兰。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了带压尾气的静压能通过膨胀机组,冷冻回收氨,引入了外源带压尾气,且在结构上采取了第二级分离除水装置,所以可以实现带压尾气的无动力氨回收。不但提高了带压尾气中氨的回收率,且在回收过程中不消耗企业生产系统中的冷冻负荷,装置可以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和操作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包括有三级板式换热器、三级分离器和两组并联的膨胀机串接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换热器(4)包含有C通道和F通道两种带压进气通道、NH3通道、低压回气W通道和四套换热装置组合而成;第二换热器包含C进气通道、高压回气W通道、低压回气W通道和三套换热装置组合而成;第三换热器(6)包含有进气用的C通道、低压回气W通道和两套换热装置组成;C气体管道接第一换热器(4)的C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一换热器(4)接第一分离器(7)入口、出第一分离器(7)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5)的C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二换热器(5)接第二分离器(8)的入口、出第二分离器(8)上侧出口接第三换热器(6)的C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三换热器(6)接第三分离器(9)的入口、出第三分离器(9)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5)高压回气W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二换热器(5)接膨胀机组(3)的进气管道(2),出进气管道(2)依次接第三换热器(6)、第二换热器(5)和第一换热器(4)的低压回气W通道换热装置,出系统;第一分离器(7)、第二分离器(8)和第三分离器(9)下侧出口接第一换热器(4)的NH3通道换热装置,出系统;F气体管道接第一换热器(4)的F通道换热装置,出第一换热器(4)接第二换热器(5)的C通道换热装置和膨胀机组(3)的进气管道(2),中间设有阀门和法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F气体管道通过第一换热器(4)后,接第二换热器(5)的C通道和膨胀机组(3)的进气管道(2),中间设有阀门和法兰。
专利摘要带压尾气无动力氨回收装置,涉及有切换阀、膨胀机组、进气管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分离器、第二分离器和第三分离器组成。带压混合尾气C,通过第一换热器C通道,出第一换热器接第一分离器入口,出第一分离器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C通道,出第二换热器接第二分离器入口,出第二分离器上侧出口接第三换热器C通道,出第三换热器接第三分离器入口,出第三分离器上侧出口接第二换热器高压回气W通道,出第二换热器接膨胀机组、出膨胀机组依次接第三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的低压回气W通道,然后接企业生产系统。本实用新型有三级板式换热器,三级分离器和两组并联的膨胀机串接组成,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和操作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C01C1/00GK2918385SQ20062008700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5日
发明者吴启, 任传岭 申请人:吴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