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体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452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流体淬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流体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不溶性硫磺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汽相法和液相法。目前,大多数企业都采用汽相法工艺进行生产,从技术层面上看,汽相法生产不溶性硫磺的生产工艺较为成熟,但汽相法生产工艺存在设备投资大、能耗高,易燃易爆等缺陷,制约了不溶性硫磺生产的发展。液相法生产不溶性硫磺的生产工艺,操作安全,能耗相对较低,获得的产品流动性好。是不溶性硫磺生产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液相法工艺基本上是倾注或者滴入式,生成的不溶性硫磺粗品成块状,由于聚合和冷却不充分,转化率较低。直接获取的不溶性硫磺粗品含量低,固化后产品不容易粉碎。文献《高含量不溶性硫磺生产工艺》的新突破,化工时刊,38-49页,第5期,1999 年,陆军,记载了一种“二流式”喷嘴结构。使用时二硫化碳从中心进入,通过环形通道成膜状流出,硫蒸汽从切向进入,通过螺旋形导流槽,形成一定旋转角,在出口处和二硫化碳液膜形成直角汇合。硫蒸汽和二硫化碳的充分接触需要在额外的容器中进行。上述生产工艺中的“二流式”喷嘴结构虽然解决了倾注或者滴入式工艺生产不溶性硫磺的问题,但是硫蒸汽和二硫化碳的充分接触需要在额外的容器中进行,使得生产工序复杂并且生产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液相法生产不溶性硫磺的双流体淬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工序复杂并且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流体淬火装置,包括固化分散部, 具有固化分散腔;第一流体引入管,与固化分散腔连通,第一流体引入管伸入固化分散腔的端部连接有雾化喷头;第二流体引入管,与固化分散腔连通;混合负压部,具有与固化分散腔连通的混合负压腔。进一步地,第一流体引入管和雾化喷头之间设有直径逐渐减小的收缩加速管。进一步地,固化分散部具有位于第一流体引入管的雾化喷头与混合负压部之间的收缩颈部。进一步地,固化分散腔的中心线和混合负压腔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地,第一流体引入管沿固化分散腔的中心线连接到固化分散部上,第二流体引入管在沿固化分散腔的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上逐渐靠近并连接到固化分散部的侧壁上。进一步地,第二流体引入管的中心线与第一流体引入管的中心线的相交点位于固化分散腔内。[0013]进一步地,雾化喷头位于该相交点的下游方向。进一步地,第二流体引入管的中心线和第一流体引入管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偏置夹角,偏置夹角在25°至75°的范围内。进一步地,收缩加速管的全部或者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固化分散腔内。进一步地,固化分散部、收缩颈部和混合负压部的截面均呈圆形。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双流体淬火装置包括固化分散部、第一流体引入管、雾化喷头、第二流体引入管以及混合负压部。上述结构的连接关系如下固化分散部具有固化分散腔,第一流体引入管与固化分散腔连通,第一流体引入管伸入固化分散腔的端部连接有雾化喷头,第二流体引入管与固化分散腔连通,混合负压部具有与固化分散腔连通的混合负压腔。该双流体淬火装置使用时,熔融的硫磺从第一流体引入管进入,并在雾化喷头处雾化后喷出,同时,二硫化碳从第二流体引入管进入,雾化后的硫磺和二硫化碳在固化分散腔内混合,并且混合物在固化分散腔内产生短暂的停留后进入混合负压腔,短暂的停留达到分散均勻,不易结块的效果,这样,完成了液态硫磺的淬火、固化和分散,形成的混合物从混合负压腔再进入其他设备中进行后续处理。使用该双流体淬火装置生产不溶性硫磺,能减少粉碎的步骤,缩短生产时间。同时,易于连续化。既节约人工、又能降低能耗,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可整体降低生产成本。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流体淬火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双流体淬火装置的雾化喷头的剖视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图1的双流体淬火装置的雾化喷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流体淬火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双流体淬火装置包括固化分散部、第一流体引入管1、雾化喷头3、第二流体引入管7以及混合负压部。上述结构的连接关系如下固化分散部具有固化分散腔6,第一流体引入管1与固化分散腔6连通,第一流体引入管1伸入固化分散腔 6的端部连接有雾化喷头3,第二流体引入管7与固化分散腔6连通,混合负压部具有与固化分散腔连通的混合负压腔4。本实施例的双流体淬火装置使用时,熔融的硫磺从第一流体引入管1进入,并在雾化喷头3处雾化后喷出,同时,二硫化碳从第二流体引入管7进入,雾化后的硫磺和二硫化碳在固化分散腔6内混合,并且混合物在固化分散腔6内产生短暂的停留后进入混合负压腔4,短暂的停留达到分散均勻,不易结块的效果,这样,完成了液态硫磺的淬火、固化和分散,形成的混合物从混合负压腔4再进入其他设备中进行后续处理。高温硫磺与低温溶剂在泵的强压推动下,形成的不溶性硫磺悬浮液还来不及聚集就被强行推进过滤干燥罐中,普通硫磺在运动中被溶剂溶解,剩下的硫磺细粒,则是目的半成品产品——不溶性硫磺。本实施例的双流体淬火装置直接获取的不溶性硫磺含量可达 85%以上。使用本实施例的双流体淬火装置生产不溶性硫磺,能减少粉碎的步骤,缩短生产时间。同时,易于连续化。既节约人工、又能降低能耗,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可整体降低生产成本。结合参见图2至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优选地,雾化喷头3采用扇形雾化喷头,该雾化喷头的一端具有用于与第一流体引入管1连接的外螺纹31,雾化喷头3的另一端具有 V形槽32,该雾化喷头的喷嘴为贯穿的小孔33,位于中央,喷嘴处的高速液体,在该V形槽 32的引导下,使喷出的液体呈扇形分布。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流体引入管1和雾化喷头3之间设有直径逐渐减小的收缩加速管2。熔融的硫磺在该收缩加速管2中通过后流动速度会加快,进而增强雾化效果。 优选地,收缩加速管2的全部或者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固化分散腔6内。优选地,固化分散部具有位于第一流体引入管1的雾化喷头3与混合负压部之间的收缩颈部5。该收缩颈部5可以加速雾化后的硫磺和二硫化碳的混合物进入混合负压腔 4的速度,增长了混合物的停留时间,使得分散均勻的效果更佳。优选地,固化分散腔6的中心线和混合负压腔4的中心线重合。本实施例的双流体淬火装置采用水平或者立式安装,也可采用倾斜式安装。第一流体引入管1和固化分散部按前后水平或者上下垂直也或者倾斜布置,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流体引入管1沿固化分散腔6的中心线连接到固化分散部上,这样,使得硫磺与二硫化碳更容易混合均勻。第二流体引入管7在沿固化分散腔6的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上逐渐靠近并连接到固化分散部的侧壁上,即第二流体引入管7朝向第一流体引入管1偏置,该偏置设置的作用在于增强二硫化碳与硫磺流速方向的一致性,减缓两种流体在分散腔6中的停留时间。优选地,第二流体引入管7的中心线和第一流体引入管1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偏置夹角θ,偏置夹角θ在25°至75°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地,偏置夹角θ为45°。优选地,第二流体引入管7的中心线与第一流体引入管1的中心线的相交点位于固化分散腔6内,并且,雾化喷头3位于该相交点的下游方向。这样,使硫磺液体可以瞬间被二硫化碳液体包围,以便于上述两者的高效混合,从而完成淬火工序。固化分散部、收缩颈部5、混合负压部以及第一流体引入管1和第二流体引入管7 的截面可以为各种形状,为了便于加工以及减小液体流动中的阻力,优选地,固化分散部、 收缩颈部5、混合负压部以及第一流体引入管1和第二流体引入管7均呈圆形。双流体淬火装置的外壳可以采用电热丝缠绕外用保温材料保温处理,以使温度控制均勻,恒定。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流体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化分散部,具有固化分散腔(6);第一流体引入管(1),与所述固化分散腔(6)连通,所述第一流体引入管(1)伸入所述固化分散腔(6)的端部连接有雾化喷头(3);第二流体引入管(7),与所述固化分散腔(6)连通;混合负压部,具有与所述固化分散腔(6)连通的混合负压腔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体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引入管(1)和所述雾化喷头( 之间设有直径逐渐减小的收缩加速管O)。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流体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分散部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流体引入管(1)的雾化喷头(3)与所述混合负压部之间的收缩颈部(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流体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分散腔(6)的中心线和所述混合负压腔(4)的中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流体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引入管(1)沿所述固化分散腔(6)的中心线连接到所述固化分散部上,所述第二流体引入管(7)在沿所述固化分散腔(6)的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上逐渐靠近并连接到所述固化分散部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流体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引入管(7)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流体引入管(1)的中心线的相交点位于所述固化分散腔(6)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流体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C3)位于该相交点的下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流体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引入管(7)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流体引入管(1)的中心线之间形成偏置夹角(θ ),所述偏置夹角(θ )在 25°至75°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流体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加速管( 的全部或者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固化分散腔(6)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流体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分散部、收缩颈部 (5)和混合负压部的截面均呈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流体淬火装置,包括固化分散部,具有固化分散腔(6);第一流体引入管(1),与固化分散腔(6)连通,第一流体引入管(1)伸入固化分散腔(6)的端部连接有雾化喷头(3);第二流体引入管(7),与固化分散腔(6)连通;混合负压部,具有与固化分散腔(6)连通的混合负压腔(4)。本实用新型的双流体淬火装置结构简单,可在短时间内实现液态硫磺与溶剂的高效混合,瞬间完成淬火、固化、分散或粉碎等工序,直接获取的不溶性硫磺含量可达85%以上。使用该装置生产不溶性硫磺,能缩短生产时间、易于连续化。既节约人工、又能降低能耗,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可整体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C01B17/12GK202322379SQ2011203961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王德柱, 王鲁新, 陈新民 申请人: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