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热解法制备VO2(M)纳米粉体及薄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05854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功能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雾热解法制备VO2(M)纳米粉体及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钒是一种具有多种晶体结构的功能材料,近年来研究最多的是二氧化钒M相结构,因为它在68℃具有完全可逆的金属绝缘相转变特性。低温时,M相为单斜晶体结构对红外光具有高透过率;然而高温时,转变为R相为四方晶体结构,对红外光具有高反射效应。同时,相变前后的电阻率也会发生4-5个数量级的变化。
因此,VO2(M)相在智能控温的节能窗和电子器件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节能窗智能玻璃应用领域,夏天时可以阻挡太阳能红外段携带的热量进入室内,冬天取暖时能防止热量扩散到室外,从而节省了降温和取暖的费用。
目前,热裂解法(中国专利CN1321067C)制备VO2(M)纳米粉体:前驱体被粉碎后需要在真空条件下350-500℃发生热解,最终得到产物二氧化钒;喷雾热分解法(美国专利US5427763)需要有H2的还原氛围,才能够得到VO2(M),上述方法对实验气氛要求比较严格;专利CN101391814A其中公开了一步水热合成二氧化钒M相,但是合成周期较长;最近,Zou等人(J.Mater.Chem.A,2013,1,4250)和专利CN102795968A其中公开的在空气中乙二醇氧钒前驱体被热分解可以制备M相二氧化钒,虽然不需要特殊的气氛,但是仍需要油浴或其他方法合成乙二醇氧钒,然后热解得到产物VO2(M),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雾热解法制备VO2(M)纳米粉体及薄膜的方法,本方法不仅不需要苛刻的合成氛围,而且一步合成二氧化钒纳米粉体或薄膜,合成工艺简单,易于批量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雾热解法制备VO2(M)纳米粉体及薄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前驱体溶液:将偏钒酸铵加入到乙二醇溶剂中加热至20~95℃搅拌5~200min,最终形成钒源的摩尔浓度为0.02~1mol/L的前驱体溶液;
(2)喷雾热解法制备VO2(M)纳米粉体及薄膜:将步骤(1)制备的前驱体溶液雾化成小液滴,由载气将所述小液滴喷到180-280℃的基底上,沉积20s~120s,即得到VO2(M)薄膜;沉积200s~1200s收集产物即得到VO2(M)纳米粉体。
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配制:配制溶液时,加热温度高于95℃导致偏钒酸铵与乙二醇提前反应生成乙二醇氧钒沉淀,加热温度低于20℃时,偏钒酸铵又不能溶解在乙二醇溶液中,因此,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配制时其温度为20~95℃。
前驱体溶液雾化为小液滴,以惰性气体为载体喷到基底上,快速化学反应热分解得到M相二氧化钒。喷雾热解法是一种快速制备纳米粉体及薄膜的方法。基底可为玻璃,陶瓷,不锈钢,其它可以耐温基材。衬底可以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
影响产物纯度的因素包括前驱物浓度,基底温度,载体流速,喷嘴到基底距离以及喷涂时间。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偏钒酸铵加入到乙二醇溶剂中加热至50~80℃搅拌。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偏钒酸铵加入到乙二醇溶剂中搅拌30~75min。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载气选自N2或Ar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载气流速为0.05~1.5m3/h。
优选地,还包括掺杂剂,所述掺杂剂的加入量按化学式V1-xWxO2比例加入,其中X=0~0.1,W为掺杂剂。
进一步的,所述掺杂剂选自钼酸、钼酸铵、钼酸钠、钨酸、钨酸铵或钨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用雾化器将步骤(1)制备的前驱体溶液雾化成小液滴,所述雾化器上的喷嘴到基底的距离为8~15cm。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基底选自玻璃、陶瓷或不锈钢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所述方法不仅可以制备纳米粉体,同时可以快速制备二氧化钒M相薄膜;制备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合成周期短,适用于批量化工业生产;而且制备二氧化钒薄膜的方法也可以结合其他提高VO2(M)薄膜的透过率和太阳能调节率的途径,制备出达到实际应用效果的热色智能节能玻璃。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喷雾热解法装置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条件下制备二氧化钒M相纳米粉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条件下制备二氧化钒M相纳米粉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条件下制备二氧化钒M相纳米粉体的X射线衍射图谱;
附图说明:
1、磁控阀门;2、前驱体溶液;3、喷嘴;4、基底;5、加热板;6、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除特别说明,本发明使用的设备和试剂为本技术领域常规市购产品。
本发明喷雾热解法用图1所示的装置来实现:首先打开加热板开关,使加热板5加热,使基底温度加热到指定温度;然后打开磁控阀门1,通气一段时间;最后加入前驱体溶液2,按下按钮6,由载气将前驱体溶液喷到已加热的陶瓷基底4上,同时可以调节喷嘴3到基底的距离以及载气流速,雾化的前驱体会在基底上发生分解,即在基底上得到目标产物。
一种喷雾热解法制备VO2(M)纳米粉体及薄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前驱体溶液:将偏钒酸铵加入到乙二醇溶剂中加热20-120℃搅拌5-200min,最终形成钒源的摩尔浓度为0.02~1mol/L均匀透明的前驱体溶液;
(2)喷雾热解制备VO2(M)纳米粉体:用雾化器将前驱体溶液雾化成小液滴,由载气将小液滴喷到已加热的180-280℃的陶瓷基底上,喷嘴到基底的距离为8-15cm,载气流速为0.05-1.5m3/h,雾化的前驱体会在基底上发生分解,沉积200s-1200s后收集产物即得到VO2(M)纳米粉体;
或喷雾热解制备VO2(M)薄膜:用雾化器将前驱体雾化成小液滴,由载气将小液滴喷到已加热的180-280℃的玻璃基底上,喷嘴到基底的距离为8-15cm,载气流速为0.05-1.5m3/h,雾化的前驱体会在基底上发生分解,沉积20s-120s,即得到VO2(M)薄膜。
实施例1
(1)配置0.2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到20℃搅拌200min,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陶瓷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24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8cm,载气N2流速为0.36m3/h,喷涂时间300s,即得到VO2(M)纳米粉体。
图2所示为该条件下制备产物的XRD,表明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钒为M相。
实施例2
(1)配置1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到80℃搅拌30min,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陶瓷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26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15cm,载气Ar流速为1.2m3/h,喷涂时间1200s,即得到VO2(M)纳米粉体。
图3所示为该条件下制备产物的XRD,表明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钒为M相。
实施例3
(1)配置0.5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95℃搅拌5min,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陶瓷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28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10cm,载气N2流速为0.05m3/h,喷涂时间720s,即得到VO2(M)纳米粉体。
图4所示为该条件下制备产物的XRD,表明该方法制备的二氧化钒为M相。
实施例4
(1)配置0.02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75℃搅拌45min,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载玻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18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8cm,载气N2流速为1.5m3/h,喷涂时间120s,即得到VO2(M)薄膜。
实施例5
(1)配置0.1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80℃搅拌30min,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载玻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18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8cm,载气N2流速为0.8m3/h,喷涂时间45s,即得到VO2(M)薄膜。
实施例6
(1)配置0.15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50℃搅拌75min,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载玻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26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10cm,载气流速为1.2m3/h,喷涂时间20s,即得到VO2(M)薄膜。
实施例7
(1)配置0.2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80℃搅拌30min,再按V0.985W0.015O2中的V/W摩尔比加入钨酸铵,继续搅拌30min,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陶瓷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26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15cm,载气N2流速为0.9m3/h,喷涂600s,即得到掺杂W的VO2(M)纳米粉体。
实施例8
(1)配置0.2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80℃搅拌30min,再按V0.9Mo0.1O2中的V/Mo摩尔比加入钼酸,继续搅拌30min,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载玻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28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10cm,载气N2流速为1.0m3/h,喷涂30s,即得到掺杂Mo的VO2(M)薄膜。
实施例9
(1)配置0.2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80℃搅拌30min,再按V0.95Mo0.05O2中的V/Mo摩尔比加入钼酸铵,继续搅拌30min,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载玻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28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10cm,载气N2流速为1.0m3/h,喷涂600s,即得到掺杂Mo的VO2(M)纳米粉体。
实施例10
(1)配置0.2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80℃搅拌30min,再按V0.97Mo0.03O2中的V/Mo摩尔比加入钼酸钠,继续搅拌30min,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载玻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28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10cm,载气N2流速为1.0m3/h,喷涂600s,即得到掺杂Mo的VO2(M)纳米粉体。
实施例11
(1)配置0.2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80℃搅拌30min,再按V0.99W0.01O2中的V/W摩尔比加入钨酸钠,继续搅拌30min,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载玻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28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10cm,载气N2流速为1.0m3/h,喷涂30s,即得到掺杂W的VO2(M)薄膜。
实施例12
(1)配置0.2mol/L偏钒酸铵的乙二醇溶液加热80℃搅拌30min,再按V0.975Mo0.025O2中的V/Mo摩尔比加入钨酸,继续搅拌30min,冷却到室温得到透明的前驱体溶液;(2)用载玻片作为基底,使用电热恒温加热板加热到280℃;(3)雾化器喷嘴到基底的距离调为10cm,载气N2流速为1.0m3/h,喷涂600s,即得到掺杂W的VO2(M)纳米粉体。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