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污泥及黄土配制的双孢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94580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类营养土栽培技术,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生活污泥及黄土配制的双孢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可鲜销、罐藏、盐渍。双孢蘑菇的菌丝还作为制药的原料。中国双孢蘑菇栽培最多的有福建、山东、河南、浙江等省。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季节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栽培方式。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lz)为粪草腐生菌,中低温性菇类,子实体生长温度10~24℃,适宜温度14~20℃,双孢蘑菇的人工栽培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统上双孢蘑菇的栽培季节为每年的10月到次年4月,但此季节生产的蘑菇由于量大,价格不高,每公斤多为6-8元。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人们开展双孢蘑菇出菇期在6-9月的反季节栽培技术,此时由于气温高,简易菇棚无法生产,因此,生产出的蘑菇市场价多在每公斤20元以上,是正常生产季的2-3倍,经济效益极为明显。

蘑菇栽培过程中,必备的一个环节就是覆土,蘑菇覆土(通常采用红壤土、草炭土及稻田土等普通泥土)的作用是:1,有利于出菇,只有覆土才能刺激蘑菇菌丝形成原基,然后发育成子实体-蘑菇,没有覆土,就不能出菇。2,有利于保持水分和养分。土壤可以吸蓄一定量的水分和养料,不断提供给蘑菇生长发育。3,可以固定子实体。4,可以降低污染。对于通常使用的普通泥土栽培蘑菇,为了防止感染,每次蘑菇栽培时,均要用新土,新土以用红壤土、草炭土及稻田土为主,红壤土在栽培过程中由于采摘时会沾粘在蘑菇表面,使得蘑菇表面变红,影响卖相与市场价格,所以一些以干菇投放市场为主的产地,并不大量使用,草炭土由于价格较贵,每立方800元左右,每平方覆土要达到约28-30元,所以生产上基本不用,或者也是做为配方材料之一,一般生产者难于接受;而稻田土取完后,破坏农田,所以在一些土地资源紧张的地方,极大了制约了蘑菇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人们有时以其他人工营养土作为蘑菇覆土材料,蘑菇覆土的厚度约为3.5cm,以年生产3.0万平方米的蘑菇生产企业为例,年需要营养土1000-1200立方米,所以营养土的紧缺也是制约蘑菇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文章认为:由于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一定要覆土(原因是其本身的生物学栽培特性决定了其不覆土就不能出菇),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以泥炭(泥炭土)为最佳,其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菇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而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覆土材料大致有五种,即粗细土(如稻田土)、混合土,如草炭土:黄土=1:1(体积比)、河泥砻糠土或细泥砻糠土制作的发酵营养土。其中河泥砻糠土或细泥砻糠土制作的发酵营养土是根据我国目前的蘑菇栽培方式和农村条件研制出来的两种制作简便和有良好覆土效果的覆土材料,这两种覆土材料亦具有较大饱和含水量、较好的持水性和较大的孔隙度,且有适量的有机质,是目前效果较为理想的人造覆土材料。

但还应该看到,由于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一定要覆土(注:没有覆土,就不能出菇,只有覆土才能刺激蘑菇菌丝形成原基,然后发育成子实体,并可以固定子实体,且有利于保持水分和养分等),目前覆土用的大量原材料容易产生杂菌感染,即使是上述效果较为理想的人造覆土材料,消毒后仍然存在严重的农残问题、杂菌感染、重金属含量也常常严重超标、以及消毒工作量大、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然是一项还需要本领域科研技术人员花大量时间精力去研究解决的科研任务。

另,众所周知,污泥(sludge)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污泥主要分为生活污水污泥、工业污水污泥、给水污泥、河道清淤污泥、给排水管网污泥等。其中,产量最大、污染程度最高、危害最大和最难处置的当属生活和工业污水污泥,生活污水污泥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城市生活污泥。污泥经发酵处理后可以用于有机肥、制作机砖等,污泥占泥水体积的0.2%-0.6%,以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人均月用水量3吨计,则人年均用水量36吨,年产生污水360万吨,产生污泥7200-21600立方之间,处置污泥、寻找污泥的合理用处,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污泥本身团粒结构差,氨味重,无法直接应用于蘑菇的生产,加入谷壳糠,补充粗纤维,增加了孔隙度,发酵去除氨味,(天然)黄土粘性好,但透气性不好,简单使用无法满足蘑菇栽培中的需要。福建省是蘑菇生产大省,年栽培面积可达1000-2000万平方米,年均用土3.5-7.0万立方,如何不断研制一些能够用于满足蘑菇栽培需要的人工营养土作为绿色无公害的蘑菇覆土材料,以替代现有的蘑菇营养土,以缓解蘑菇生产中的用土紧张,还可以有效部分解决污泥的利用问题,仍然是摆在本领域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生活污泥及黄土配制的双孢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它可以充分利用污泥,并可有效解决双孢蘑菇栽培中用土紧张问题。本发明进一步将营养覆土制备成团粒状,经过厌氧发酵,杀灭了有害病源菌,用作栽培双孢蘑菇营养覆土(即营养土配方),达到蘑菇生产上绿色无公害的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解决过程如下:

利用生活污泥及黄土配制的双孢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污泥发酵

取体积比为5-6:1-2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混合并进行摊晒1-2天;

当含水量为55%-65%时,将混合并摊晒后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建堆发酵;

建堆发酵7-10天后转入发酵槽发酵,当含水量降至40%-45%且污泥中的含氮量降至0.28-0.4%,氨味基本消失后,备用;

b、处理黄土

将天然黄土平铺于水泥地上,进行暴晒,当含水量低于30%时,将暴晒后的黄土打碎,然后将打碎后的黄土平铺,平铺厚度为30-40cm,再按照每立方米天然黄土加入过磷酸钙10-15kg和谷壳糠20-25kg搅拌均匀,即成黄土处理料;

c、制备营养覆土

将发酵过的污泥、黄土处理料、稻草茎段和石灰按照60-80:200-250:20-25:2-5重量配比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建成堆垛;

然后在上述堆垛中按照每重量份的发酵过的污泥加入1.25-2.5份的水,在5-7天后,水完全被吸收后,测定营养覆土的ph值,该混合营养覆土的ph值应在7.5-8.0之间;

如果低于7.5,则要补充石灰水,直到该混合营养覆土的ph值在7.5-8.0之间;

接着(用专业网格铁网)将经上述步骤的物料搓成直径为0.8-1.2厘米的粒状,即成为半成品的营养覆土;

然后再将上述粒状的营养覆土半成品中喷入杀菌剂20-25质量份,即可制成营养覆土成品。

进一步地,在污泥发酵过程中,建堆发酵的次数为3-4次。

进一步地,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所述的建堆高度为1.2-1.5米,宽度1.0-1.2米。

进一步地,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每一次建堆发酵的时间为7-10天。

进一步地,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每一次的建堆发酵时间及建堆高度和宽度与前一次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生活污泥的含水量为85%。

进一步地,所述的稻草茎段的长度为3-5c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吸收水分,制备营养覆土时,堆垛的高度为1.0-1.2米且宽度为1.0-1.2米,堆垛的顶部设有四周比中间高20-25厘米的蓄水槽。

所述的制备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将经上述步骤的营养覆土搓成直径为0.8-1.2厘米的粒状,并按照每重量份的发酵过的污泥喷入0.25-0.42重量份杀菌剂,即可。所述的杀菌剂的主要成分为百菌清或灰霉克星。覆土前要进行营养土的消毒,覆土要掌握在蘑菇菌丝走到培养料80%厚度进行,但由于是颗粒状,所以覆土过程中要注意补细土。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生活污泥加入谷壳糠,补充粗纤维,增加了孔隙度,发酵去除氨味,再加入粘性好的黄土处理料,建堆制成营养覆土,本发明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污泥的利用问题。利用本发明方法制成的蘑菇覆土材料,其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菇单位面积产量比现有技术有大幅提高30%左右,菇品质量稳定,是目前极为理想的人造覆土材料,且原材料极易获取,具有工艺简化、操控容易、制作成本低,有利农田保护、有利环保及避免农残问题和杂菌感染问题,更方便组织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有利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品质,从而实现周年大批量工厂化生产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一)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生活污泥及黄土配制的双孢蘑菇营养覆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污泥发酵

取体积比为5-6:1-2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混合并进行摊晒1-2天;当含水量为55%-65%时,将混合并摊晒后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建堆发酵;当含水量降至40%-45%且污泥中的含氮量降至0.28-0.4%后,备用;

b、处理黄土

将天然黄土平铺于水泥地上,进行暴晒,当含水量低于30%时,将暴晒后的黄土打碎,然后将打碎后的黄土平铺,平铺厚度为30-40cm,再按照每立方米天然黄土加入过磷酸钙10-15kg和谷壳糠20-25kg搅拌均匀,即成黄土处理料;

c、制备营养覆土

将发酵过的污泥、黄土处理料、稻草茎段和石灰按照60-80:200-250:20-25:2-5重量配比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建成堆垛,

然后在上述堆垛中按照每重量份的发酵过的污泥加入1.25-2.5份的水,在5-7天后,水完全被吸收后,测定营养覆土的ph值,该混合营养覆土的ph值应在7.5-8.0之间;

如果低于7.5,则要补充石灰水,直到该混合营养覆土的ph值在7.5-8.0之间,即成为营养覆土。

为了使发酵效果更好,在污泥发酵过程中,建堆发酵的次数为3-4次。

为了更好地控制发酵进程,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所述的建堆高度为1.2-1.5米,宽度1.0-1.2米。

为了使发酵效果更好,,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每一次建堆发酵的时间为7-10天。

为了更好地观察发酵进程,在污泥发酵过程中,每一次的建堆发酵时间及建堆高度和宽度与前一次的相同。

所述的生活污泥可以是任意的生活污泥,优选含水量为85%的生活污泥。

所述的稻草茎段可以是任意长度的稻草茎段,优选长度为3-5cm稻草茎段。

为了更好地吸收水分,制备营养覆土时,堆垛的高度为1.0-1.2米且宽度为1.0-1.2米,堆垛的顶部设有四周比中间高20-25厘米的蓄水槽。

所述的制备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将经上述步骤的营养覆土搓成直径为0.8-1.2厘米的粒状,并按照每重量份的发酵过的污泥喷入0.25-0.42重量份杀菌剂,即可。所述的杀菌剂的主要成分为百菌清或灰霉克星。

(二)实施例1

制备污泥:取体积比为5:2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混合并进行摊晒1天;

当含水量为55%时,将混合并摊晒后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送入发酵槽建堆发酵,所述的建堆高度为1.2米且宽度1.0米,建堆发酵7天后转槽发酵3次,转槽后的建堆发酵时间及建堆高度和宽度与前一次的相同;

当含水量降至40%且污泥中的含氮量降至0.28%,氨味基本消失后,备用。

制备黄土处理料:将天然黄土平铺于水泥地上,进行暴晒,当含水量低于30%时,将暴晒后的黄土放入机器打碎,然后将打碎后的黄土平铺,平铺厚度为30cm,再按照每立方米天然黄土加入过磷酸钙10kg和谷壳糠20kg搅拌均匀,即可。

制备营养覆土:将发酵过的污泥60质量份、黄土处理料200质量份、稻草茎段20质量份和石灰2质量份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建堆的高度为1.0米且宽度为1.0米,

然后在建堆的顶部挖成能够蓄水的四周比中间高20厘米的蓄水槽,加入100质量份水,在5天后,水完全被吸收后,测定营养覆土的ph值,该混合营养覆土的ph值应在7.5-8.0之间;

如果低于7.5,则要补充石灰水,直到该混合营养覆土的ph值应到7.5-8.0之间;

接着用专业网格铁网将经上述步骤的物料搓成直径为0.8厘米的粒状,即成为半成品的营养覆土。

然后再在经上述步骤的粒状的半成品营养覆土中喷入杀菌剂20质量份,即可制成。所述的杀菌剂的主要成分为百菌清或灰霉克星。覆土前要进行营养土的消毒,覆土要掌握在蘑菇菌丝走到培养料80%厚度进行,但由于是颗粒状,所以覆土过程中要注意补细土。

所述的稻草茎段的长度为3cm。

采用本配方的菇单位面积产量比现有技术可大幅提高20%左右。

实施例2

制备污泥:取体积比为6:1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混合并进行摊晒2天;

当含水量为65%时,将混合并摊晒后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送入发酵槽建堆发酵,所述的建堆高度为1.5米且宽度1.2米,建堆发酵7-10天后转槽发酵4次,转槽后的建堆发酵时间及建堆高度和宽度与前一次的相同;

当含水量降至45%且污泥中的含氮量降至0.4%,氨味基本消失后,备用。

制备黄土处理料:将天然黄土平铺于水泥地上,进行暴晒,当含水量低于30%时,将暴晒后的黄土放入机器打碎,然后将打碎后的黄土平铺,平铺厚度为40cm,再按照每立方米天然黄土加入过磷酸钙15kg和谷壳糠25kg搅拌均匀,即可。

制备营养覆土:将发酵过的污泥80质量份、黄土处理料250质量份、稻草茎段25质量份和石灰5质量份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建堆的高度为1.2米且宽度为1.2米,

然后在建堆的顶部挖成能够蓄水的四周比中间高25厘米的蓄水槽,加入150质量份水,在7天后,水完全被吸收后,测定营养覆土的ph值,该混合营养覆土的ph值应在7.5-8.0之间;

如果低于7.5,则要补充石灰水,直到该混合营养覆土的ph值应到7.5-8.0之间;

接着用专业网格铁网将经上述步骤的物料搓成直径为1.2厘米的粒状,即成为半成品的营养覆土。

然后再在经上述步骤的粒状的半成品营养覆土中喷入杀菌剂25质量份,即可制成。所述的杀菌剂的主要成分为百菌清或灰霉克星。覆土前要进行营养土的消毒,覆土要掌握在蘑菇菌丝走到培养料80%厚度进行,但由于是颗粒状,所以覆土过程中要注意补细土。

所述的稻草茎段的长度为4cm,采用本配方的菇单位面积产量比现有技术可大幅提高30%左右。

实施例3

制备污泥:取体积比为6:2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混合并进行摊晒1.5天;

当含水量为60%时,将混合并摊晒后的生活污泥和谷壳糠送入发酵槽建堆发酵,所述的建堆高度为1.3米且宽度1.1米,建堆发酵8天后转槽发酵3次,转槽后的建堆发酵时间及建堆高度和宽度与前一次的相同;

当含水量降至43%且污泥中的含氮量降至0.36%,氨味基本消失后,备用。

制备黄土处理料:将天然黄土平铺于水泥地上,进行暴晒,当含水量低于30%时,将暴晒后的黄土放入机器打碎,然后将打碎后的黄土平铺,平铺厚度为35cm,再按照每立方米天然黄土加入过磷酸钙12kg和谷壳糠22kg搅拌均匀,即可。

制备营养覆土:将发酵过的污泥70质量份、黄土处理料220质量份、稻草茎段22质量份和石灰3质量份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建堆,建堆的高度为1.1米且宽度为1.1米,

然后在建堆的顶部挖成能够蓄水的四周比中间高20-25厘米的蓄水槽,加入120质量份水,在6天后,水完全被吸收后,测定营养覆土的ph值,该混合营养覆土的ph值应在7.5-8.0之间;

如果低于7.5,则要补充石灰水,直到该混合营养覆土的ph值应到7.5-8.0之间;

接着用专业网格铁网将经上述步骤的物料搓成直径为1.0厘米的粒状,即成为半成品的营养覆土。

然后再在经上述步骤的粒状的半成品营养覆土中喷入杀菌剂22质量份,即可制成。所述的杀菌剂的主要成分为百菌清或灰霉克星。覆土前要进行营养土的消毒,覆土要掌握在蘑菇菌丝走到培养料80%厚度进行,但由于是颗粒状,所以覆土过程中要注意补细土。

所述的稻草茎段是长度为4cm的稻草茎段。

采用本配方的菇单位面积产量比现有技术可大幅提高35%左右。

表1:采用不同覆土材料种植双孢蘑菇的比较(成本、制作难度、栽培产量、饱和含水量、持水性、孔隙度、菇单位面积产量和有机质的情况比较)

讨论:如表1所示,本发明覆土比传统的泥炭土、稻田土和黄土制作更容易、成本低、可再利用且产量高。而传统的泥炭土、稻田土和黄土要不是制作困难,要不就是成本高,都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表1所示,本发明的覆土饱和含水量大、持水性好、孔隙度大、还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菇单位面积产量比现有技术可大幅提高30%左右,菇品质量稳定,是目前极为理想的人造覆土材料,且原材料极易获取,具有工艺简化、操控容易、制作成本低,有利农田保护、有利环保及避免农残问题和杂菌感染问题,更方便组织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有利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品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