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量低的速凝剂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947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凝剂及其制作工艺,特别是一种掺量低的速凝剂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地下工程喷射混凝土和某些地面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常常使用速凝剂以加快混凝土的凝结和提高早期强度,减少回弹和塌落。从而缩短施工周期,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常用的速凝剂,有红星一型、711型和煤炭部类型等。国外颇负盛名的产品有:西古尼特(sigunit)和西卡(sika)。这些速凝剂都以铝氧熟料(工业铝酸钠)和纯碱为主要原料。它们不仅对施工人员的眼睛和皮肤带来了严重的腐蚀伤害,而且使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损失了20~40%,严重影响了地下工程的支护质量;它们对混凝土虽有速凝作用,也可提高早期强度,但它们无减水功能,而且往往要增加施工需水量,这就势必增大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带来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掺量低的速凝剂及其制作工艺。本发明速凝剂性能好,掺量低,具有减水功能,从而减少了施工需水量,使得混泥土的强度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掺量低的速凝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硫酸锌1-20份、过氧化氢1-20份、聚合硫酸铝15-25份、钛渣15-35份、钒渣40-50份、纯碱10-40份、水90-110份和糊精1-30份制成。

前述的掺量低的速凝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硫酸锌5-15份、过氧化氢5-15份、聚合硫酸铝18-22份、钛渣18-22份、钒渣43-48份、纯碱20-30份、水91-105份和糊精10-20份制成。

前述的掺量低的速凝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硫酸锌10份、过氧化氢10份、聚合硫酸铝20份、钛渣20份、钒渣45份、纯碱25份和糊精15份制成。

一种前述的掺量低的速凝剂的制作工艺,将硫酸锌、过氧化氢和聚合硫酸铝混合后,加入50-60%的水,混匀后,加热至20-25℃,保温4-5h后,加入剩余原料,混匀后加热至40-45℃,保温0.5-1.5h,再加入剩余量的水,混匀,即得成品。

前述的掺量低的速凝剂的制作工艺,将硫酸锌、过氧化氢和聚合硫酸铝混合后,加入55%的水,混匀后,加热至20-25℃,保温4.5h后,加入剩余原料,混匀后加热至40-45℃,保温1h,再加入剩余量的水,混匀,即得成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性能好的速凝剂主要由硫酸锌、过氧化氢、聚合硫酸铝、钛渣、钒渣、纯碱和糊精制成。制成的速凝剂具有减水功能,从而减少了施工需水量,使得混泥土的强度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料:硫酸锌10kg、过氧化氢10kg、聚合硫酸铝20kg、钛渣20kg、钒渣45kg、纯碱25kg和糊精15kg。

制作工艺:将硫酸锌、过氧化氢和聚合硫酸铝混合后,加入55%的水,混匀后,加热至20-25℃,保温4.5h后,加入剩余原料,混匀后加热至40-45℃,保温1h,再加入剩余量的水,混匀,即得成品。

实施例2:

原料:硫酸锌15kg、过氧化氢15kg、聚合硫酸铝22kg、钛渣22kg、钒渣48kg、纯碱30kg、水105kg和糊精20kg。

制作工艺:将硫酸锌、过氧化氢和聚合硫酸铝混合后,加入55%的水,混匀后,加热至20-25℃,保温4.5h后,加入剩余原料,混匀后加热至40-45℃,保温1h,再加入剩余量的水,混匀,即得成品。

实施例3:

原料:硫酸锌5kg、过氧化氢5kg、聚合硫酸铝18kg、钛渣18kg、钒渣43kg、纯碱20kg、水91kg和糊精10kg。

制作工艺:将硫酸锌、过氧化氢和聚合硫酸铝混合后,加入55%的水,混匀后,加热至20-25℃,保温4.5h后,加入剩余原料,混匀后加热至40-45℃,保温1h,再加入剩余量的水,混匀,即得成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量低的速凝剂及其制作工艺,所述速凝剂主要由硫酸锌、过氧化氢、聚合硫酸铝、钛渣、钒渣、纯碱和糊精制成。制成的速凝剂具有减水功能,从而减少了施工需水量,使得混泥土的强度好。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永玉石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0.30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