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407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或麦秸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20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发展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从此出现了复合材料这一名称。50年代以后,陆续发展了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高强度和高模量纤维。70年代出现了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这些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能与合成树脂、碳、石墨、陶瓷、橡胶等非金属基体或铝、镁、钛等金属基体复合,构成各具特色的复合材料;中以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为主,我国俗称玻璃钢,主要采用聚合物为基体材料,玻璃纤维等为增强材料。玻璃纤维主要功能是:①承受主要负荷;②受制微观裂的扩大;基体材料主要功能是:①固定纤维的位置;②承受压力并将压力传递给纤维,降低纤维承受负荷;③决定负荷材料热、电、化学性能;④闭态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所以,复合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①纤维性能;②基材(树脂)性能;③复合材料中基材于纤维的体积百分比;④ 复合材料中纤维的几何形状与取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强度高、减震性好、耐化学腐蚀等众多机械性能,还具备了绝缘等级高、热导率低、线膨胀系数小、耐高压、耐高温等电气性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述的复合材料由上层和下层组合而成,上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组成:耐碱玻璃纤维80-100份,水泥10-20份、丙烯酸酯共聚乳液10-20份,氢氧化铝5-8份,过氧化苯甲酰叔丁脂1-3份,高效减水剂1-3份、塑化剂1-3份;下层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所述的耐碱玻璃纤维80份,水泥10份、丙烯酸酯共聚乳液10份,氢氧化铝5份,过氧化苯甲酰叔丁脂1份,高效减水剂1份、塑化剂1份。

所述的耐碱玻璃纤维100份,水泥20份、丙烯酸酯共聚乳液20份,氢氧化铝8份,过氧化苯甲酰叔丁脂3份,高效减水剂3份、塑化剂3份。

所述的耐碱玻璃纤维90份,水泥15份、丙烯酸酯共聚乳液15份,氢氧化铝7份,过氧化苯甲酰叔丁脂2份,高效减水剂2份、塑化剂2份。

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占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总体分量的30%-40%。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对原料进行合理配置,材料具有强度高、减震性好、耐化学腐蚀等众多机械性能,还具备了绝缘等级高、热导率低、线膨胀系数小、耐高压、耐高温等电气性能,复合材料抗拉力已达到15000N以上,在浸水后绝缘电阻达到4.9*1020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述的复合材料由上层和下层组合而成,上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组成:所述的耐碱玻璃纤维80份,水泥10份、丙烯酸酯共聚乳液10份,氢氧化铝5份,过氧化苯甲酰叔丁脂1份,高效减水剂1份、塑化剂1份,下层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占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总体分量的30%-40%。

实施例2: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述的复合材料由上层和下层组合而成,上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组成:所述的耐碱玻璃纤维100份,水泥20份、丙烯酸酯共聚乳液20份,氢氧化铝8份,过氧化苯甲酰叔丁脂3份,高效减水剂3份、塑化剂3份,下层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占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总体分量的30%-40%。

实施例3: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所述的复合材料由上层和下层组合而成,上层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组成:所述的耐碱玻璃纤维90份,水泥15份、丙烯酸酯共聚乳液15份,氢氧化铝7份,过氧化苯甲酰叔丁脂2份,高效减水剂2份、塑化剂2份,下层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占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总体分量的30%-40%。

本发明对原料进行合理配置,材料具有强度高、减震性好、耐化学腐蚀等众多机械性能,还具备了绝缘等级高、热导率低、线膨胀系数小、耐高压、耐高温等电气性能,复合材料抗拉力已达到15000N以上,在浸水后绝缘电阻达到4.9*1020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