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水泥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0111发布日期:2018-11-14 01:3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泥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水泥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水泥生产线是生产水泥的一系列设备组成的水泥设备生产线。主要由破碎及预均化、生料制备均化、预热分解、水泥熟料的烧成、水泥粉磨包装等过程构成。水泥生产线的噪音、粉尘污染一直是该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其扬尘、噪音、振动难以隔绝,而现有的解决措施改善噪音、粉尘污染效果有限,仅仅是通过对某一污染源产生的装置提出局部的改进措施,而未从其生产线整体方案中进行考虑;此外,水泥生产线占地面积大,土地利用成本较高,地面建筑物较多且较高,工业污染标志明显,与城乡建设规划周边环境不协调,选址范围较小,难以实现就近供料,还增加了能耗和成本,不利于节能减排及降低企业能耗;还需考虑主体设备过高所带来的防地震、风速、下陷等不可抗拒的问题,从而导致各装置的形状、容积有限,极大的制约了水泥生产线的产能和地域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打破传统技术偏见,提供一种封闭式水泥生产系统,通过改进布局结构、位置、流程和形式,以解决前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封闭式水泥生产系统,它按生产工艺顺序排列依次由调配料站、旋风预热装置、烘干机、第一输送机、给料装置、破碎机、磨粉机、选粉机、第二输送机、水泥库构成;所述调配料站、旋风预热装置、烘干机、第一输送机、给料装置、破碎机、磨粉机及选粉机均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一地坑内;所述调配料站靠近地坑顶面设置,与旋风预热装置上下对应布置,且两者靠支撑架支撑于地坑底面上;所述水泥库布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输送机输入端位于第一地坑内,输出端高于水泥库顶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机包括第一水平输送机和第一垂直输送机,所述第一水平输送机的一端与第一破碎机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垂直输送机与给料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输送机采用刮板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一垂直输送机采用斗提机。

进一步,所述第二输送机包括第二水平输送机和第二垂直输送机,所述第二水平输送机的一端与选粉机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垂直输送机与水泥库连接,所述第二水平输送机采用螺旋送料机或空气输送斜槽,所述第二垂直输送机采用斗提机。

进一步,所述破碎机采用颚式破碎机。

进一步,所述水泥库包括有呈矩阵式排列的多个水泥仓,多个水泥仓分别与第二输送机输出端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选粉机采用旋风式选粉机。

进一步,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二地坑内的除尘装置,所述第二地坑与第一地坑相邻设置,所述除尘装置为布袋除尘器,与第一地坑和第一地坑内的选粉机和旋风预热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地坑、第二地坑顶面均盖有封盖,所述封盖上留有检修口、通风换气口及物料投入口,所述物料投入口与调配料站的入料口相通,所第二输送机伸出所述封盖。

进一步,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布置在地面上的电控室,通过其内设置的中控装置与所述调配料站、旋风预热装置、烘干机、第一输送机、给料装置、破碎机、磨粉机、选粉机、第二输送机、水泥库及除尘装置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主体设备移至地下,使得该主体设备有助于地坑形成坚固的封闭空间,既利于粉尘收集,又能消除低频振动,降低噪声污染,实现了粉尘及噪音等污染源的集中和有效控制。

2、本实用新型具体整体技术含量高、地域适应强、高效环保、大容量的特性,极大的提高了水泥生产线的工作效率,其产能可提升20%-30%;同时,可根据地形、地貌、地址、山势等条件,对输送机的输送位置、方向、长度、高度等进行适应性调整,有利于增强该系统的适用性。

总的说来,主体设备下沉低于物料堆场,实现物不需提升,缩短物料传送距离,结构紧凑化,减少物料输送成本,提高输送速度;且地下空间,占地面积大幅度缩小,节省了土地使用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地面建筑设施的数量和高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避开与城乡建设规划冲突,扩大可选址建站的范围,缩短与用料工地的距离,实现就近建站供料,确保周边工地的及时供料。而密封式地坑彻底封闭主体设备和物料传送,彻底解决粉尘、噪声、震动等环保痼疾。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生产系统工艺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调配料站,2-旋风预热装置,3-烘干机,4-第一水平输送机,5-第一垂直输送机,6-给料装置,7-破碎机,8-磨粉机,9-选粉机,10-第二水平输送机,11-第二垂直输送机,12-水泥库,13-第一地坑,14-第二地坑,15-除尘装置,16-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封闭式水泥生产系统,它按生产工艺顺序排列依次由调配料站1、旋风预热装置2、烘干机3、第一输送机、给料装置6、破碎机7、磨粉机8、选粉机9、第二输送机、水泥库12构成;所述调配料站1、旋风预热装置2、烘干机3、第一输送机、给料装置6、破碎机7、磨粉机8及选粉机9均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一地坑13内;所述调配料站1靠近地坑13顶面设置,与旋风预热装置2上下对应布置,且两者靠支撑架17支撑于地坑13底面上;所述水泥库12布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输送机输入端位于第一地坑13内,输出端高于水泥库12顶面;所述调配料站1用于将预均化(破碎)后的原料分类存储、混合形成生料,该原料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所述旋风预热装置2用于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其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烘干机长度,同时使烘干机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烘干机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所述第一输送机包括第一水平输送机4和第一垂直输送机5,所述第一水平输送机4的一端与烘干机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垂直输送机5与给料装置6的入料口连接;所述第二输送机包括第二水平输送机10和第二垂直输送机11,所述第二水平输送机10的一端与选粉机9的出料口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垂直输送机11与水泥库12的入料口连接。

生产时,原料经调配料站1混合后形成生料,进入到旋风预热装置2内进行预热分解,接着生料输入至烘干机3进行熟料的烧成,烧成后的熟料由第一输送机进入到给料装置6内后输入至破碎机7进行破碎均化,均化后的熟料输入到磨粉机8进行磨粉后经过选粉机9得到水泥(产品),最后水泥在第二输送机的作用下进入到水泥库12内存储,以待外运。通过采用独立的破碎工序,使水泥颗粒度提前得到良好的均化效果。通过在地下完成送料及破碎,降低了外部噪声污染,另外,由于各部分均为地下作业,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可封闭回收处理,进一步降低了外界的粉尘污染。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并不是唯一的结构,它是为了节约占地面积而考虑的最优方案,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如直接使用倾斜布置的斜式输送机也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水平输送机4可以是刮板输送机,也可以是带式输送机;第一垂直输送机5是斗提机;第二水平输送机10可以是螺旋送料机,也可以是空气输送斜槽;第二垂直输送机11是斗提机;破碎机7是颚式破碎机;选粉机9是旋风式选粉机。

本实施例中的水泥库12包括有呈矩阵式排列的多个水泥仓(未标记),多个水泥仓分别与第二输送机的第二垂直输送机11的输出端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水泥库12也可以布置在第一地坑13内,只需在多个水泥仓的底部配置气力输送装置(未画出)通过管路与外界运输料罐车连接即可。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二输送机的第二垂直输送机11的竖直高度,另一方面,水泥仓的形状、尺寸可不过多的受地面条件的限制,即其设置在地下后,其形成可以是任意结构,而尺寸均可增大。优选的,水泥仓的内壁涂有陶瓷层,外壁涂有防腐层;所述第一地坑13在与水泥仓外壁相接触的内壁上设有防水层。这样可保证水泥仓在地面下为其内的水泥提供一个良好的干燥环境,利于后续的水泥输送。

本实施例中的工艺布置还包括布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二地坑14内的除尘装置15,所述第二地坑14与第一地坑13相邻设置,所述除尘装置15为布袋除尘器,通过管道(未画出)与第一地坑13和第一地坑13内的选粉机9和旋风预热装置2相连接。这样,可收集选粉机9和旋风预热装置2在选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从而降低第一地坑13内的粉尘浓度;同时,还可以对整个第一地坑13内的空气进行降尘净化。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地坑13、第二地坑14顶面均盖有封盖16,所述封盖16上留有检修口(未画出)、通风换气口(未画出)及物料投入口(未画出),所述物料投入口与调配料站1的入料口相通,所第二输送机的第二垂直输送机11伸出所述封盖16。

本实施例中的工艺布置还包括布置在地面上的电控室(未画出),通过其内设置的中控装置与所述调配料站1、旋风预热装置2、烘干机3、第一水平输送机4、第一垂直输送机5、给料装置6、破碎机7、磨粉机8、选粉机9、第二水平输送机10、第二垂直输送机11、水泥库12及除尘装置15电连接。这样,操作人员无需进入第一地坑13和第二地坑14内,即可通过设置在第一地坑13和第二地坑14内的监控装置及地面上的中控装置共同控制下方作业,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