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露田云耳栽培的培养基、栽培方法及菌棒排场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876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露田云耳栽培的培养基、栽培方法及菌棒排场结构。



背景技术:

云耳即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也称光木耳,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它滋味鲜美、嫩脆爽口、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明显的保健作用,深受世人喜爱。云耳的生产发展历经了天然野生、原木砍花、段木接种、代料栽培4个阶段。早期的商品来源于采集天然野生的云耳,后来发展为原木砍花法靠自然接种进行生产;20世纪70年代,有关科研部门分离、提纯、培育出云耳纯菌种,并应用到段木接种生产云耳,由于纯种的应用,栽培技术也进行相应改进,使云耳产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单产由平均每棚(约250公斤段木)产云耳0.5公斤左右,提高到1.5公斤;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环境意识的增强,保护林木资源、禁止乱砍滥伐等政策的实施,云耳木资源迅速减少,市场上云耳需求量却日益增大,应用优良菌株进行代料栽培云耳已势在必行。

目前云耳生产模式为将棉籽皮、木屑、农作物秸秆粉碎物、麸皮、生石灰、石膏等装入塑料袋中,经过杀菌、接种、催耳后,将菌袋吊挂在棚室中或者竖立摆放在地面畦床上进行出耳管理,但是云耳栽培中其方法选择、栽培的原料至关重要,且栽培中原料的使用及配比关系、露地菌棒的排放、喷水设施等都显著影响着云耳的产量,目前的棉籽皮、木屑、农作物秸秆粉碎物、麸皮、生石灰、石膏等原料制备的培养基存在产量低,品质差、污染率高等问题,因此,生产云耳的方法亟需得到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露田云耳栽培的培养基、栽培方法及菌棒排场结构,使得菌棒感染率低,出耳时间延长,相对其它栽培方式,云耳产量增加,品质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露田云耳栽培的培养基,原料以重量百分数计,包含如下组分:芒果枝屑35%~45%,茶枝屑25%~35%,杂木屑22.3%~24.3%,麦麸5.5%~7.5%,石膏粉0.05%~0.15%,熟石灰粉0.05%~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采用芒果枝屑,茶枝屑,杂木屑,麦麸,石膏粉及熟石灰粉以特定比例复配制备成培养云耳的培养基,可以有效的降低菌棒感染率,延长出耳时间,相对其它栽培方式,增加云耳产量且提高品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的,所述菌棒培养基的原料,以重量百分数计,还包括如下组分:芒果枝屑40%,茶枝屑30%,杂木屑23%,麦麸6.5%,石膏粉0.1%,熟石灰粉0.1%。经过大量试验表明,本发明用上述栽培培养可以显著提高转化率。

优选的,所述芒果枝屑、所述茶枝屑和所述杂木屑均过10~20目筛,培养基原料颗粒的大小影响着灭菌的效果,颗粒越大,灭菌越困难,颗粒越小,灭菌越容易,但是颗粒太小,影响透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露田云耳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棒的制作:将培养基原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水,使培养基的含水量达到57-60%,装入袋中灭菌后,进行无菌接种;

(2)菌棒刺孔:袋中的菌棒采用刺孔机进行刺孔,刺孔的形状为一字形;优选地,每棒可以开设160个孔。

(3)菌棒排场:9月底至10月中旬,选择收割后的冬闲田,先进行清理平整场地,地面用熟石灰粉喷洒消毒,再进行菌棒的排场。

本发明方法采用了上述用于露田云耳栽培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茶枝中营养丰富,包括木质素、纤维素、茶多酚、多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芒果枝富含糖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为云耳的生长提供了必须的物质;本发明培养基不仅使得云耳的营养物质配比更加均衡且充分利用芒果枝屑、茶枝屑、杂木屑、麦麸、石膏粉及熟石灰粉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云耳产量及转化率,延长出耳时间。该方法用水稻收割后的闲田进行露田云耳栽培,每年农户4月底—9月初进行水稻育种、插秧、田间管理和收割,在7—9月对本发明上述的培养基进行制袋、接种、棚内发菌培养等。水稻收割结束后,利用闲田和闲工,在9月底一10月中旬将菌棒出田排场,10月下旬一4月中旬进行云耳采收和管理,云耳采收结束后,又还田进行水稻种植,高效利用土地。

本发明如上所述菌棒排场结构,进一步,所述露田云耳栽培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催耳,出耳管理,二潮耳的管理,采摘。

本发明如上所述菌棒排场结构,进一步,所述催耳的温度选择在15~20度之间。温度过低,子实体生长缓慢,生长期长;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快,产量低,质量差。

本发明利用冬闲田和闲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通过露田云耳栽培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地的季节性抛荒,经济发展与粮食发展争地矛盾问题,做到循环兼顾,实现粮和食用菌双丰收。

本发明利用水稻冬闲田进行云耳栽培,云耳采集后的菌糠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水稻的化肥使用量,而且减轻了水稻病害,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实现了“食用菌-有机肥-农作物”三位一体为主线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实施水肥一体化的节水灌溉,而且大力发展了循环农业。

本发明方法出耳本着干干湿湿的原则,不仅防止了杂菌的成长,而且使得云耳开片好,菌丝生长健壮,也可以提高了云耳的产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露田云耳栽培方法中使用的菌棒排场结构,该菌棒排场结构布置在闲置的地块上,包括两排铁丝固定桩、喷灌水管、多个支撑杆固定柱及支撑杆,两排所述铁丝固定桩固定在所述地块两端且每排铁丝固定桩之间间隔布置,所述地块两端的铁丝固定桩之间一一对应通过铁丝连接,所述铁丝距离所述地面的距离为25-27厘米;所述喷灌水管上设有喷水孔,其沿着所述铁丝的延伸方向布置且位于铁丝的上方,所述喷灌水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供水装置连通;多个所述支撑杆固定柱与所述铁丝固定桩顶端平齐且沿着铁丝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铁丝的方向垂直布置且与所述支撑杆固定柱上端固定用于支撑铁丝及所述喷灌水管。本发明铁丝上可以间隔布置菌棒。

本发明上述的铁丝固定桩可以为木桩,所述多个支撑杆固定柱可以为毛竹片,也就是说毛竹片露出地面的高度与木桩的高度一致,具体地,毛竹片可以为宽5-6cm,长40cm毛竹片5打桩,所述支撑杆可以为圆柱形小毛竹,其与铁丝方向垂直布置。

本发明如上所述菌棒排场结构,进一步,还包括两根水带安装杆,所述水带安装杆与所述铁丝延伸方向垂直布置且通过铁丝固定桩或者支撑桩安装在铁丝固定桩一侧,所述喷灌水管为喷灌水带,所述喷灌水带固定在两根所述水带安装杆之间。本发明使用喷灌水带时通过水带安装杆固定,使得安装结构更加稳固。本发明上述所述水带安装杆可以为截面为方形的固定条,可以与木桩顶端固定且靠近木桩内侧的位置,也可以是其他可以实现安装喷灌水带的位置。

本发明如上所述菌棒排场结构,进一步,所述每寸喷灌水带上均匀设置5个孔。采用该特征可以实现对菌棒的均匀喷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菌棒排场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其中,1-木桩;2-铁丝;3-固定条;4-喷灌水带;5-毛竹片;6-小毛竹;7-菌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菌种采用的是黑木耳类的桂云3号。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露田云耳栽培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培养基的原料,包含如下组分:芒果枝屑35kg,茶枝屑35kg,杂木屑22.3kg麦麸7.5kg,石膏粉0.05kg,熟石灰粉0.15kg。

其中,在8~9月份可以选用晒干至含水量为20%、无霉变的芒果枝、茶枝和杂木,并粉碎至过20目筛备用。

采用上述培养基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棒的制作:培养基原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使培养基的含水量达到60%,装入袋中,每袋重量为1.5kg,在常压蒸汽100度高温下灭菌32小时,待冷却至常温后,先将接种箱用75%的酒精喷洒消毒25分钟,然后将菌棒送入接种箱,用气雾消毒剂薰30分钟后统一接种,将接种完的的菌棒立即用袋子套好。

(2)菌棒刺孔:袋中的菌棒采用刺孔机进行刺孔,每袋刺孔为160个,孔深1公分,孔的形状为一字形,一字孔比圆孔防雨水的性能更好,并且刺孔口不易风干。

(3)菌棒排场:水稻收割结束后,选择闲田,先用石灰粉消毒地面,再在地面上铺一层农用塑料薄膜,打桩拉线,菌棒进行交错摆放。

参阅附图1,排场时间段为9月底至10月中旬,以10月5日至15日最佳,先将闲田灌水或喷水增湿降温,然后选择4cm*4cm的木桩1分两纵排打入田地里,木桩立地稍有倾斜方向的力,每根长度可以为45厘米,在横向相对的两木桩1之间固定铁丝2,铁丝可以为14号铁丝,铁丝可以通过3厘米的铁定定在木桩上,并保证铁丝2成绷紧状态,使得铁丝2离地面高度在25-27cm之间,在垂直于铁丝2方向且位于铁丝2上方固定有用于固定喷灌水带4的截面为方形的固定条3,固定条3长度可以为160厘米左右,且可以用7厘米长的铁钉固定在木桩上,固定条3与木桩1顶端固定且靠近木桩1内侧的位置,并且在两固定条3之间固定架设沿铁丝2方向的喷灌水带4,每寸喷灌水带4上均匀设置5个孔,此外,选用宽5-6cm,长40cm毛竹片5打桩,露出地面的高度与木桩1的高度一致,在毛竹片5上固定安装直径为2-4cm的圆形小毛竹6,3根小毛竹6将两固定条3之间的场地分为均等的4块,用于支撑铁丝2和喷灌水带4,最后在每块场地内沿铁丝2的方向上交错摆放10根菌棒7,平均在200cm*170cm的地块里可摆60根菌棒7,菌棒可以为直径10厘米,长度43厘米。这样的排场可使云耳每个出耳位置水份均匀,避免水份直接喷到云耳,干湿一致,又能极易做到干干湿湿,品质好,产量高。

(4)催耳:催耳的温度选择在15~23度之间,先喷洒em菌或菌王,停止喷水2天,2天后早晚温度低时喷水,上午5~9时和下午5~7时喷水,每次10分钟,然后停喷半小时;雨天不喷水,中午高温不喷水,阴天少喷水,25~30天即可形成耳基。

(5)出耳管理:

a.耳基形成期:保持耳场湿度,空气新鲜,加大昼夜温差,避免菌袋划口处干燥和缺氧。

b.子实体分化期:从珊瑚状耳基到长出小耳芽时,这个时期主要是保持耳场湿度,要轻喷、微喷、连续间歇微喷不超过6天,要停水晒袋3天,要本着干干湿湿的原则。

c.子实体生长期:此时划口处已彻底被子实体封住,这时就可以逐渐加大喷水量,每天少量多次,保持耳片边缘不干枯,连续喷水7天,停水晒袋3天,本着干就干透长菌丝,湿就湿透长木耳的原则,既可以防病防虫,又不长杂菌,并且云耳开片好,菌丝生长也很健壮。

(6)二潮耳的管理:一潮云耳采收完毕后,云耳休养生息一段时间,次年3~4月份进行二潮耳的管理,连续浇水8天后停水晒袋7天,反复如此,雨水多的春天,不用人工浇水,依靠自然降水。

(7)采摘:当云耳直径长到3-5cm时进行采摘,采用自然晾晒方式,当耳片全部变硬后,装袋入库。

云耳采集后的菌糠还田,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减少了水稻的化肥使用量,而且减轻了水稻病害,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实现了“食用菌-有机肥-农作物”三位一体为主线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本发明由于茶枝中营养丰富,包括木质素、纤维素、茶多酚、多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并且芒果枝富含糖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使得以芒果枝和茶枝为原料生产出的云耳的营养成分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本发明云耳栽培方法中结合菌棒排场结构的布置方式既能充分的利用田地,又不会互相干扰,出耳本着干干湿湿的原则,不仅防止了杂菌的成长,而且提高了云耳的产量,由每棒培养基(含干原料700g)产干云耳50g,提高到65g。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露田云耳栽培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培养基的原料包含如下组分:芒果枝屑45kg,茶枝屑25kg,杂木屑24.3kg,麦麸5.5kg,石膏粉0.15kg,熟石灰粉0.05kg。

其中,在8~9月份选用晒干至含水量为18%、无霉变的芒果枝、茶枝和杂木,并粉碎至过10目筛备用。

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菌棒的制作:培养基原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使培养基的含水量达到57%,装入袋中,每袋重量为1.5kg,在常压蒸汽100度高温下灭菌28小时,待冷却至常温后,先将接种箱用75%的酒精喷洒消毒15分钟,然后将菌棒送入接种箱用消毒剂消毒30分钟后,统一接种,将接种完的的菌棒立即用袋子套好。

(2)菌棒刺孔:袋中的菌棒采用刺孔机进行刺孔,每袋刺孔为160个,孔深0.5公分,孔的形状为一字形。

一字孔比圆孔防雨水的性能更好,并且刺孔口不易风干。

(3)菌棒排场:水稻收割结束后,选择闲田,先用石灰粉消毒地面,再在地面上铺一层农用塑料薄膜,打桩拉线,菌棒进行交错摆放。

参阅附图1,菌棒排场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4)催耳:所述催耳的温度选择在15~20度之间,先喷洒em菌或菌王,停止喷水1天,1天后早晚温度低时喷水,上午5时和下午7时喷水,每次5分钟,然后停喷半小时;雨天不喷水,中午高温不喷水,阴天少喷水,25~30天即可形成耳基。

(5)出耳管理:

a.耳基形成期:这个时期主要是保持耳场湿度,空气新鲜,加大昼夜温差,不能让菌袋划口处干燥和缺氧。

b.子实体分化期:从珊瑚状耳基到长出小耳芽时,这个时期主要是保持耳场湿度,要轻喷、微喷、连续间歇微喷不超过6天,要停水晒袋3天,要本着干干湿湿的原则。

c.子实体生长期:此时划口处已彻底被子实体封住,这时就可以逐渐加大喷水量,每天少量多次,保持耳片边缘不干枯,连续喷水6天,停水晒袋2天,本着干就干透长菌丝,湿就湿透长木耳的原则。

既可以防病防虫,又不长杂菌,并且云耳开片好,菌丝生长也很健壮。

(6)二潮耳的管理:二潮云耳更应注重干干湿湿,连续浇水7天后停水晒袋6天,反复如此,雨水多的春天,不用人工浇水,依靠自然降水。

(7)采摘:当云耳直径长到3-5cm时进行采摘,采用自然晾晒方式,当耳片全部变硬后,装袋入库。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露田云耳栽培的培养基及栽培方法:

培养基的原料包含如下组分:芒果枝屑40kg,茶枝屑30kg,杂木屑23.3kg,麦麸6.5kg,石膏粉0.1kg,熟石灰粉0.1kg。

其中,在8~9月份选用晒干至含水量为19%、无霉变的芒果枝、茶枝和杂木,并粉碎至过15目筛备用。

(1)菌棒的制作:将步骤(1)中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水,使培养基的含水量达到58%,装入袋中,每袋重量为1.45kg,在常压蒸汽100度高温下灭菌30小时,待冷却至常温后,先将接种箱用75%的酒精喷洒消毒10分钟,然后将菌棒送入接种箱后,用消毒剂消毒30分钟,统一接种,将接种完的的菌棒立即用袋子套好。

(2)菌棒刺孔:袋中的菌棒采用刺孔机进行刺孔,每袋刺孔为160个,孔深0.8公分,孔的形状为一字形。

一字孔比圆孔防雨水的性能更好,并且刺孔口不易风干。

(3)菌棒排场:水稻收割结束后,选择闲田,先用石灰粉消毒地面,再在地面上铺一层农用塑料薄膜,打桩拉线,菌棒进行交错摆放。

参阅附图1,菌棒排场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4)催耳:所述催耳的温度选择在15~23度之间,先喷洒em菌或菌王,停止喷水2天,2天后早晚温度低时喷水,上午9时和下午5时喷水,每次8分钟,然后停喷半小时;雨天不喷水,中午高温不喷水,阴天少喷水,25~30天即可形成耳基。

(5)出耳管理:

a.耳基形成期:保持耳场湿度,空气新鲜,加大昼夜温差,避免菌袋划口处干燥和缺氧。

b.子实体分化期:从珊瑚状耳基到长出小耳芽时,这个时期主要是保持耳场湿度,要轻喷、微喷、连续间歇微喷不超过6天,要停水晒袋3天,要本着干干湿湿的原则。

c.子实体生长期:此时划口处已彻底被子实体封住,这时就可以逐渐加大喷水量,每天少量多次,保持耳片边缘不干枯,连续喷水7天,停水晒袋3天,本着干就干透长菌丝,湿就湿透长木耳的原则。

既可以防病防虫,又不长杂菌,并且云耳开片好,菌丝生长也很健壮。

(6)二潮耳的管理:二潮木耳更应注重干干湿湿,连续浇水8天后停水晒袋7天,反复如此,雨水多的春天,不用人工浇水,依靠自然降水。

(7)采摘:当云耳直径长到3-5cm时进行采摘,采用自然晾晒方式,当耳片全部变硬后,装袋入库。

对比例1:

培养基的原料由如下组分组成:茶枝屑70kg,杂木屑23.3kg,麦麸6.5kg,石膏粉0.1kg,熟石灰粉0.1kg。采用该培养基栽培云耳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也就是具体是使用该培养基替换了实施例1中栽培方法中的培养基。

对比例2:

培养基的原料以重量百分数计,包含如下组分:芒果枝屑70kg,杂木屑23.3kg,麦麸6.5kg,石膏粉0.1kg,熟石灰粉0.1kg。采用该培养基栽培云耳的方法同对比例1。

对比例3:

培养基的原料以重量百分数计,包含如下组分:杂木屑93.3kg,麦麸6.5kg,石膏粉0.1kg,熟石灰粉0.1kg。采用该培养基栽培云耳的方法同对比例1。

下表1为实施例1-3与对比例1-3中栽培的云耳各参数对比表:

表1:实施例1-3与对比例1-3栽培的云耳各参数对比表

通过表1可以得出:利用本发明进行云耳的栽培,使得菌棒感染率低,出耳时间延长,相对其它栽培方式,云耳产量增加,品质提高。

对比例4:

采用实施例3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分别栽培云耳、玉木耳与榆黄蘑。

表2:云耳、玉木耳与榆黄蘑栽培结果对照表

根据表2可看出,实施例3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只适用于云耳的栽培,不适用于玉木耳和榆黄蘑等其他菌类的栽培。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