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聚性混凝土及其配制方法和浇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38155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粘聚性混凝土其配制方法和浇筑方法,是为解决在水中浇筑混凝土使水泥浆在水中或其他流淌物质中不散失而设计的,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地下工程建设,即将进行大规模的海洋建设,即将开始建设的雄安新区建设将建成地上地下两个雄安;拟建的地下雄安,规划将以地面以下-26米和-40米两个层面建设;这些在地下的建设,总要和地下水打交道,在水下浇筑混凝土在所难免;还有,我国在不远的将来,势必要掀起大规模的海洋建设热潮,在海洋中建设少不了要在海水中浇筑混凝土;现有的混凝土由于凝固需要时间,在水中都会使水泥浆凝固前在水中散失,轻则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严重的将会使混凝土在水中无法浇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粘聚性混凝土以及其配制方法和浇筑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粘聚性混凝土,由胶结料、细骨料、粗骨料、液体、增粘剂与外加剂、掺合料组成的;所述胶结料是将高粘聚性混凝土各组份材料粘结在一起形成高粘聚性混凝土的材料,优先推荐采用水泥做胶结料,优选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所述粗骨料是组成高粘聚性混凝土的主要骨架的材料;优先推荐采用粒径5-31.5毫米的连续级配的碎石做粗骨料;含杂质的碎石,尤其是混有石灰渣的碎石禁用;

所述细骨料是填充粗骨料缝隙的材料;优先推荐采用中粗砂作为细骨料;

所述液体是保证胶结料发生胶结作用,且能保证高粘聚性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材料;优先推荐采用可饮用水拌制高粘聚性混凝土;

所述增粘剂是在高粘聚性混凝土成形之前增加骨料粘结能力使之不分散,并能保证胶结料在凝固之前在水中不被散失的材料;优先推荐采用901胶水作为高粘聚性混凝土的增粘剂;

所述外加剂是能改善高粘聚性混凝土性能,掺量不大于胶结料使用量5%的材料;根据所需的改善高粘聚性混凝土性能的要求选择,然后经过试验确定相容性;

所述掺合料是能改善高粘聚性混凝土性能,掺量大于胶结料使用量5%的材料,优先推荐磨细矿渣作为高粘聚性混凝土的掺合料。

一种高粘聚性混凝土的配制方法,是按照填充的原则和方法配制混凝土:

原则上1立方米的高粘聚性混凝土采用1立方米的连续级配的粗骨料;细骨料的用量以填充粗骨料的缝隙为原则,优先推荐砂率在35%-45%之间;液体的用量是保证高粘聚性混凝土的胶结料发生胶结作用,且能保证高粘聚性混凝土工作性能为原则,优先推荐采用可饮用水来拌制高粘聚性混凝土,当高粘聚性混凝土中没有钢筋时进行海洋建设可采用海水拌制高粘聚性混凝土;增粘剂的用量是占液体用量的百分比,以保证高粘聚性混凝土成形之前增加骨料粘结能力使之不分散,并能保证胶结料在凝固之前在水中不被散失为原则,优先推荐采用用水量的5%-15%的901胶水作为高粘聚性混凝土的增粘剂;外加剂的用量是能根据需要合理改善混凝土的某种性能,且掺量不大于胶结料使用量5%为原则,具体由试验确定;掺合料的用量是能根据需要合理改善高粘聚性混凝土的某种性能,且掺量大于胶结料使用量5%为原则;采用粉煤灰作掺合料时,优先推荐掺加量不大于水泥用量的20%,采用磨细矿渣时,掺加量宜为30%-50%;一种高粘聚性混凝土必须按照大流动度混凝土配制,优先推荐塌落度控制在180-220毫米之间。

在一种高粘聚性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所选用的材料经检测试验符合标准要求,保证使用功能;水泥的出厂日期不得超过3个月,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必须合格;配制高粘聚性混凝土前,首先进行各种组份材料的用量计算,初步确定高粘聚性混凝土各种材料的组份,并进行试配;采用制作标准高粘聚性混凝土试块、进行标准养护,并检验混凝土的强度、粘聚性、工作性能满足高粘聚性混凝土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并确定高粘聚性混凝土的配合比。

一种高粘聚性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浇筑混凝土采用辅助装置,优先推荐采用上部是方形料斗,下部是直径为100-150毫米的每节长度为1-2米的串接无缝钢管制作的导管作为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的辅助装置;尽量减少在水中或其他流动性物质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时,高粘聚性混凝土与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的接触面,且不断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具体措施包括:

(1)采用辅助装置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时,使待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的辅助装置穿过水层或其他流动性物质层,直达待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的部位的底部;

(2)高粘聚性混凝土被浇筑到位后自动向外扩展,将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排开;不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则不断排开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使辅助浇筑装置的最下端始终埋在高粘聚性混凝土中;

(3)继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下层新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不断自由扩展,将与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接触的混凝土表面逐步向上抬升,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也随高粘聚性混凝土的浇筑而抬升;

(4)当与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接触的高粘聚性混凝土表面达到一定高度后,在高粘聚性混凝土的自重压力下,底部的新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不再扩展流淌时,将辅助浇筑装置垂直向上提升,提升速度不宜过快,以新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能发生自由流淌为宜,要始终保持辅助浇筑装置的下端在已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中;辅助浇筑装置的下端不发生横向移动;

(5)水下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后,撤除辅助浇筑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高粘聚性混凝土可以用于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高粘聚性混凝土不会因为被水浸泡或其他流动性物质使胶结料散失的现象发生,尤其适用于海洋建设施工或其他流动性物质中浇筑混凝土施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某地下连续墙工程深50米,墙厚1米,是地下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为方便施工,将地下连续墙划分为长度为6.5米的单元槽段开挖,单元槽段土方开挖时为防止塌方采用泥浆护壁,钢筋笼下在护壁泥浆中,混凝土也在可流动的护壁泥浆中浇筑;为保证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采用高粘聚性混凝土浇筑,具体做法是:

高粘聚性混凝土选用的材料,包括胶结料、细骨料、粗骨料、液体、增粘剂与外加剂、掺合料;采用水泥硅酸盐水泥做胶结料,粒径5-31.5毫米的连续级配的碎石做粗骨料,模数2.3-3.3的中粗砂作为细骨料,采用可饮用水拌制高粘聚性混凝土,采用901胶作为增粘剂,采用既减水又缓凝的木钙为外加剂,掺量为胶结料与掺合料之和的2.5%;用比表面积为450-550m2/kg的磨细矿渣作掺合料。

高粘聚性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901胶:木钙:磨细矿渣=230:579:1015:200:20:11.5:230

高粘聚性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浇筑混凝土采用上部是方形料斗,下部是直径为125毫米的每节长度为1-2米的串接无缝钢管制作的导管作为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的辅助装置;尽量减少在水中或其他流动性物质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时,高粘聚性混凝土与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的接触面,且不断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具体措施包括:

(1)采用辅助装置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时,使待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的辅助装置穿过水层或其他流动性物质层,直达待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的部位的底部;

(2)高粘聚性混凝土被浇筑到位后自动向外扩展,将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排开;不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则不断排开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使辅助浇筑装置的最下端始终埋在高粘聚性混凝土中;

(3)继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下层新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不断自由扩展,将与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接触的混凝土表面逐步向上抬升,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也随高粘聚性混凝土的浇筑而抬升;

(4)当与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接触的高粘聚性混凝土表面达到一定高度后,在高粘聚性混凝土的自重压力下,底部的新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不再扩展流淌时,将辅助浇筑装置垂直向上提升,提升速度不宜过快,以新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能发生自由流淌为宜,要始终保持辅助浇筑装置的下端在已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中;辅助浇筑装置的下端不发生横向移动;

(5)水下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后,撤除辅助浇筑装置。

实施例2

某地下管廊工程底板标高为-10米,高4米,地下水位为-1.5米;管廊基础在水中浇筑混凝土,采用高粘聚性混凝土浇筑,具体做法是:

高粘聚性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做胶结料,粒径5-31.5毫米的连续级配的碎石做粗骨料,模数2.5-3.5的中粗砂作为细骨料,采用可饮用水拌制高粘聚性混凝土,采用801胶作为增粘剂,采用高效减水剂为外加剂,减水剂掺量为胶结料与掺合料之和的1.5%;用比表面积为450-550m2/kg的磨细矿渣作掺合料。

高粘聚性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901胶:木钙:磨细矿渣=263:632:1113:212:22:7.74:265。

高粘聚性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浇筑混凝土采用上部是方形料斗,下部是直径为120毫米的每节长度为1.5米的串接无缝钢管制作的导管作为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的辅助装置;尽量减少在水中或其他流动性物质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时,高粘聚性混凝土与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的接触面,且不断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具体措施包括:

(1)采用辅助装置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时,使待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的辅助装置穿过水层或其他流动性物质层,直达待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的部位的底部;

(2)高粘聚性混凝土被浇筑到位后自动向外扩展,将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排开;不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则不断排开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使辅助浇筑装置的最下端始终埋在高粘聚性混凝土中;

(3)继续浇筑高粘聚性混凝土,下层新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不断自由扩展,将与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接触的混凝土表面逐步向上抬升,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也随高粘聚性混凝土的浇筑而抬升;

(4)当与水或其他流动性物质接触的高粘聚性混凝土表面达到一定高度后,在高粘聚性混凝土的自重压力下,底部的新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不再扩展流淌时,将辅助浇筑装置垂直向上提升,提升速度不宜过快,以新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能发生自由流淌为宜,要始终保持辅助浇筑装置的下端在已浇筑的高粘聚性混凝土中;辅助浇筑装置的下端不发生横向移动;

(5)水下混凝土全部浇筑完成后,撤除辅助浇筑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