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桥梁承台及墩柱的自动化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1160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用于桥梁承台及墩柱的自动化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养护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承台及墩柱的自动化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桥梁工程施工中,承台及墩柱浇筑结束后进行养护是桥梁建设项目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主要是让混凝土处在适宜的环境下,要能方便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能对混凝土出现裂缝的迹象及时作出应对的措施,防止裂缝问题的出现。一般正常的养护是当混凝土终凝后,每天由专人负责洒水,但是混凝土本身的温度、湿度、硬度等原因会产生裂缝之外,施工人员对混凝土表面的保养工作做的不到位、不及时导致其表面的水分蒸发过快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水分补充,也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因为缺水而出现干裂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 105133502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承台及墩柱的养护装置,包括储水容器、进水开关、控制开关、出水开关和养护喷水管;储水容器为气密容器,储水容器的上部设有与压力水源连通的进水管道与进水开关,储水容器的顶部设有与大气相通的控制管道和控制开关,储水容器下部设有与养护喷水管连接的出水开关;储水容器置于桥梁墩柱的顶面,养护喷水管环绕在桥梁墩柱顶面的四周,养护喷水管沿长度均布复数个喷水孔。通过环形的养护喷水管,能够均匀、持续地喷洒桥梁墩柱的整个顶面,相比较人工浇水养护节省了用水量,但是此方案仍然存在人力资源需求大的问题,无法实现全自动化控制,很难实现24小时不间断养护或定时养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承台及墩柱的自动化养护系统,使桥梁承台及墩柱混凝土养护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实现养护过程的全自动化控制,以满足对桥梁承台及墩柱的质量把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桥梁承台及墩柱的自动化养护系统,包括水箱、若干设于水箱底部的喷淋机构、与水箱相连通的进水管道及设于进水管道供水点一端的供水泵,所述水箱内靠近喷淋机构一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水箱隔断为储水容置腔和出水引流腔,所述隔板中心位置设有一竖管连通储水容置腔和出水引流腔,所述出水引流腔与喷淋机构相贯通,所述竖管的上方设有流量调节机构,所述流量调节机构固定于所述水箱内壁。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克服传统桥梁墩柱养护自动化程度低、难以周期性养护和耗费人力的缺点,隔板分隔出的储水容置腔和出水引流腔便于养护时的储水与引流,流量调节机构的安装可以大大节省养护过程中使用的水资源。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塑料水管和莲蓬头,所述塑料水管分置于水箱底部外周,相应的所述莲蓬头安置于所述塑料水管出水口一端。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利用水的重力,可使莲蓬头均匀、持续的大面积喷水。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调节机构包括架设于水箱内壁上的支撑架、固定于支撑架内的防水液压泵,所述防水液压泵下端传动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与竖管两者的中心轴线相重合,防水液压泵可控制传动杆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防水液压泵上端设有液压管道并延伸至水箱外,所述液压管道位于水箱外的一端设有液压阀。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液压泵的传动准确可靠,能精确把握竖管与传动杆的间距,外界环境变化对传动影响小。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阀上设有时序控制器,所述液压阀与时序控制器相电连。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时序控制器可实现全自动化桥梁承台的养护喷淋,根据初期的养护效果、塑料水管的管径大小和天气因素等,调整时序控制器的时间间隔,进一步做到节约用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调节机构还包括设于传动杆底部的锥形头,所述锥形头为圆锥体,且其底面与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锥形头斜切面与竖管相匹配。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调节锥形头斜切面与竖管的间隙距离,从而限定水流量,实现同时匀速大面积的进行喷水养护。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头的底面直径与竖管内径大小相等。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锥形头完全抵接置于竖管内时,水流量为零。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头周壁包覆有一层橡胶套。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变锥形头与竖管之间的硬性接触为弹性接触,保护两者不受损坏,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漏水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表面设有最低水位检测器,所述水箱顶部内侧壁上设有最高水位检测器,所述最低水位检测器和所述最高水位检测器内均设有无线传输模块。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时刻检测水箱内的储水量,实现进水时的全自动化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喷淋机构完成均匀大面积的喷淋养护,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节约水资源的优点;

2、通过流量调节机构的调节能力,使桥梁承台及墩柱混凝土养护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以满足对桥梁承台及墩柱的质量把控;

3、通过时序控制器、最低水位检测器和最高水位检测器实现进水、养护过程的全自动化以及养护时间和周期可控,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绿色节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桥梁承台及墩柱的自动化养护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水箱部分沿B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显示流量调节机构与竖管的位置关系。

图中:1、水箱;11、隔板;12、储水容置腔;13、出水引流腔;14、竖管;2、喷淋机构;21、塑料水管;22、莲蓬头;3、进水管道;4、供水泵;5、流量调节机构;51、支撑架;52、防水液压泵;53、液压管道;54、液压阀;55、时序控制器;56、传动杆;57、锥形头;58、橡胶套;6、最低水位检测器;7、最高水位检测器;8、无线传输模块;9、涵水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用于桥梁承台及墩柱的自动化养护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水箱1、喷淋机构2、进水管道3和供水泵4,在承台或墩柱浇筑完成达到终凝后,用汽车吊将水箱1吊放在墩柱支座的预埋钢筋处,水箱1的底部装有若干喷淋机构2,在桥梁的养护工作中持续喷水,防止混凝土因缺水而出现干裂的现象,进水管道3安装在水箱1一侧,进水管道3供水点的一端置有供水泵4,供水泵4为喷淋机构2持续供水。

如图1和图2所示,喷淋机构2包括塑料水管21和与塑料水管21连接的莲蓬头22,本实施例中,在水箱1的四个侧壁底部均装备一塑料水管21,相配备的莲蓬头22安在塑料水管21出水口的一端,利用水的重力,可使莲蓬头22持续大面积的喷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水箱1内靠近喷淋机构2的一侧焊有隔板11,隔板11将整个水箱1分隔为储水容置腔12和出水引流腔13,隔板11中心位置设有一竖管14连通储水容置腔12和出水引流腔13,塑料水管21与出水引流腔13相贯通,便于养护桥梁及墩柱时的储水与引流。如图2和图3所示,竖管14的上方设置一流量调节机构5,流量调节机构5包括支撑架51、防水液压泵52、液压管道53和液压阀54,支撑架51架设于水箱1中部内壁上,用于固定防水液压泵52,防水液压泵52下端传动连接有传动杆56,传动杆56与竖管14两者的中心轴线相重合,防水液压泵52可控制传动杆56竖直方向移动,防水液压泵52上端连接有液压管道53,并延伸至水箱1外,液压管道53位于水箱1外的一端设有液压阀54用于控制防水液压泵52的运作。在液压阀54和水箱1的连接处还电连有时序控制器55,通过时序控制器55可实现全自动化桥梁承台的养护喷淋,只需要将时序控制器55的间隔设置完毕,就能够根据设计好的时间间隔连续供水,对桥梁承台或墩柱进行养护,同时,根据初期的养护效果、塑料水管21的管径大小和天气因素等,调整时间间隔,进一步做到节约用水量。

如图3所示,流量调节机构5还包括设于传动杆56底部的锥形头57,锥形头57斜切面与竖管14相匹配,锥形头57底面直径与竖管14内径大小相等,且当锥形头57完全抵接置于竖管14内,水流量为零,因此,通过控制防水液压泵52来调节锥形头57与竖管14的间距,从而限定水流量。如图2和图3所示,相比较于四个塑料水管21增设人工调节流量的阀门,此结构简单易实现自动化管理,可通过调节出水引流腔13的出水量调节塑料水管21的流量大小,实现喷淋机构2匀速大面积的喷水养护。在此实施例中,为了保护锥形头57、竖管14接触不受损坏,在锥形头57周壁包覆一层橡胶套58,变硬性接触为弹性接触,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漏水的现象。

如图2和图3所示,竖管14超出隔板11的凸沿部分安置有最低水位检测器6,所述水箱1靠近顶箱盖的一端安置有最高水位检测器7,最低水位检测器6和所述最高水位检测器7内均装有无线传输模块8。当最低水位检测器6检测出水面低于最低水位时,无线传输模块8将这一信号传输到工作人员处,开启供水泵4对水箱1注水;当最高水位检测器7检测处水面高于最高注水位时,继而将监测信号传输给工作人员,关闭供水泵4停止注水。

如图1所示,桥梁承台的表面覆盖有涵水保护层9,本实施例中采用晴纶绵作为涵水保护层9,亦可采用其他具有足够吸水性、保水性和柔软性的材料,如海绵等,目的是先把外部水分逐渐吸收,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逐渐释放,从而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

工作过程:将水箱1根据桥梁承台或墩柱的尺寸连接好后,将进水管道3与水源连接,当水面低于最低水位时,开启供水泵4对水箱1注水,当水面高于最高注水位时,关闭供水泵4停止注水;然后根据养护要求,设置时序控制器55的间隔,自动开关防水液压泵52,调节锥形头57与竖管14的间距控制流量大小,最后经由莲蓬头22均匀喷洒至整个平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