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混凝土中轻质骨料上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9275发布日期:2018-12-01 00:07阅读:10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混凝土中轻质骨料上浮的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轻骨料混凝土是指采用轻骨料的混凝土,其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特点,并且变形性能良好,弹性模量较低。轻质骨料主要有天然轻骨料(如浮石、凝灰岩、珍珠岩、稻壳(灰)、风积沙等)、人造轻骨料(如页岩陶粒、粘土陶粒、纤维等)、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炉渣、煤矸石、粉煤灰、陶粒、橡胶等)。轻骨料混凝土结合了轻骨料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点,在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较普通混凝土有很大变化,具有轻质、高强、保温和耐火等特点,并且在废料的回收处理方面有重要意义,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轻骨料颗粒重度较小,在集料的拌合以及施工过程中易发生上浮,严重影响了轻骨料混凝土内部均质性,容易使混凝土硬化后产生局部缺陷,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留下隐患,缩短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直接阻碍了轻骨料混凝土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改善混凝土中轻质骨料上浮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善混凝土中轻质骨料上浮的方法,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添加纤维素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纤维素醚的添加质量为轻骨料混凝土中胶凝材料质量的0.07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纤维素醚为粉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胶凝材料为水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在不改变轻骨料混凝土的总水胶比以及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改善轻骨料颗粒在混凝土中的上浮现象。由于本发明未改变轻骨料混凝土的总水胶比以及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因此,采用本发明制成的轻骨料混凝土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实施效果好,有利于其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成品k6-7的外观图;

图2为成品k95的外观图;

图3为成品k6-7的截面扫描图;

图4为成品k95的截面扫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核心是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掺加粉剂状纤维素醚,利用纤维素醚增加拌合料的稠度,在保持轻骨料混凝土中总水胶比不变的条件下,从而改善轻骨料颗粒在混凝土中的上浮现象。

实施例1

(1)按照表1中各组分的配比准确称量取;

表1

(2)将轻骨料集料混凝土各组分材料放入搅拌机搅拌均匀;

(3)材料拌合完成后测量拌合物稠度,进行浇模,试件尺寸为70.7mm×70.7mm×70.7mm;

(4)养护7d后得到成品k6-7,将成品k6-7自中间位置垂直成型上表面切割,观察截面内轻骨料颗粒分布情况。

实施例2

(1)按照表2中各组分的配比准确称量取;

表2

(2)将粉剂纤维素醚与水泥干拌均匀;

(3)将轻骨料集料混凝土各组分材料放入搅拌机搅拌均匀;

(4)材料拌合完成后测量拌合物稠度,进行浇模,试件尺寸为70.7mm×70.7mm×70.7mm;

(5)养护7d后得到成品k95,将成品k95自中间位置垂直成型上表面切割,观察截面内轻骨料颗粒分布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1为成品k6-7的外观图;如图2所示,图2为成品k95的外观图。对比图1和图2,成品k6-7的上表面出现很明显凸起,该凸起为橡胶颗粒大面积悬浮在试件表面造成的,而成品k95的上表面光滑,无明显凸起;这说明,橡胶颗粒在成品k6-7中出现了严重的橡胶上浮。

如图3所示,图3为成品k6-7的截面扫描图;如图4所示,图4为成品k95的截面扫描图。对比图3和图4可以看出,成品k95中的橡胶分布均匀性优于成品k6-7。

在建筑材料中,轻骨料通常有天然轻骨料:浮石、火山渣;工业废料: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珠;人造轻骨料:页岩陶粒、粘土陶粒、膨胀珍珠岩。而在本实施例中,轻骨料采用橡胶颗粒,橡胶颗粒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比常规的轻骨料更易上浮,而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添加纤维素醚能够显著抑制橡胶颗粒上浮;因此,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添加纤维素醚能够显著抑制常规轻骨料上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混凝土中轻质骨料上浮的方法,通过在轻骨料混凝土中添加粉状纤维素醚,纤维素醚的添加质量为轻骨料混凝土中胶凝材料质量的0.075‰。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在不改变轻骨料混凝土的总水胶比以及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改善轻骨料颗粒在混凝土中的上浮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王晓泉;路伟亭;刘长顺;李宝春;窦艳飞;卢俊;庞牧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技术研发日:2018.07.31
技术公布日:2018.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