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99422发布日期:2018-11-02 21:1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建设中,大多路面或者坡面都采用石板材、水泥方砖、管渠等以硬化路面,虽然硬化的路面和坡面整齐耐用,但是缺乏呼吸性、吸收热量和渗透雨水的能力。因此带来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诸如下雨时节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被阻断,地下水位难以回升,随着雨水的流失,城市地表干燥加剧,容易形成“热岛效应”,加重城市扬尘污染;另一方面,降雨量大,城市排水不通畅,容易造成城市水灾,造成交通堵塞等严重的后果,对于河道两岸的坡面来说,硬化的护坡结构和材料会造成河水不流畅,难以入渗,流速减缓造成河内生态的恶化,对周围的动植物有着严重的影响。再次,硬化的路面和坡面色彩比较单一,不利于多元化的景观生态建设。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生态环保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贯通孔隙来满足透水性的要求,因此在配制时除了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外,还要通过配合比设计和制备工艺以及添加剂来达到保证强度和孔隙率的目的。因此,透水混凝土是一种既满足路面性能,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路面坡面协调材料,对于改善地表热量平衡,增强地表上下水流通,缓解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的大对数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繁杂,不利于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活性炭加入,增加混凝土的透水、渗水功能,从而增加混凝土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水混凝土。具体地,所述透水混凝土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所述透水混凝土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水泥6~15份、骨料30~45份、生物质炭0.8~1.5份、着色剂0.8~1.5份、减水剂0.1~0.5份以及水2~4份。

优选地,所述透水混凝土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水泥8~12份、骨料35~40份、生物质炭1.1~1.3份、着色剂1.1~1.3份、减水剂0.2~0.4份以及水2~3份。

优选地,所述透水混凝土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水泥10份、骨料38份、生物质炭1.2份、着色剂1.2份、减水剂0.3份以及水2.7份。

优选地,所述水泥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优选地,所述骨料粒径为5~25mm的单粒级碎石。

优选地,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减水剂和水搅拌10~20min充分混合,以喷淋方式喷洒至骨料表面,制得混合骨料;

步骤二、将水泥、生物质炭和着色剂搅拌30~40min充分混合,制得混合剂;

步骤三、将混合剂与混合骨料充分搅拌,制得透水混凝土。

优选地,将所述步骤一中减水剂和水混合后分层次均匀喷洒于所述骨料表面。

优选地,所述混合骨料为充分湿润且没有水滴流出状态。

优选地,所述透水混凝土为混合剂与混合骨料相互包裹且没有流状浆体流出状态。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透水混凝土通过混合剂与混合骨料相互配合,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从而增强了透水混凝土的通气性和渗水性,能够在雨天及时地吸水、蓄水和渗水的同时过滤和吸附径流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并且能够吸附环境中的噪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地表硬化、生态边坡破坏、大气循环不畅、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其次,本发明的透水混凝土性能较高,颜色丰富,能够适应各种市政工程、园林景观和生态道路等,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0.3份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和2.7份水搅拌15min充分混合,分层次均匀喷洒于38份粒径为20mm的单粒级碎石表面,制得混合骨料(以骨料表面充分湿润而没有水滴流出为宜);

步骤二、将10份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1.2份生物质炭和1.2份着色剂搅拌40min充分混合,制得混合剂;

步骤三、将混合剂与混合骨料充分搅拌,制得透水混凝土(以浆体均匀充分的包住骨料,而没有流状的浆体流下为宜)。

步骤四、对施工后的所述透水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洒水覆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0.5份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和2份水搅拌18min充分混合,分层次均匀喷洒于35份粒径为5mm的单粒级碎石表面,制得混合骨料(以骨料表面充分湿润而没有水滴流出为宜);

步骤二、将8份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1.1份生物质炭和1.5份着色剂搅拌30min充分混合,制得混合剂;

步骤三、将混合剂与混合骨料充分搅拌,制得透水混凝土(以浆体均匀充分的包住骨料,而没有流状的浆体流下为宜)。

步骤四、对施工后的所述透水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洒水覆盖。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0.1份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和3份水搅拌10min充分混合,分层次均匀喷洒于45份粒径为8mm的单粒级碎石表面,制得混合骨料(以骨料表面充分湿润而没有水滴流出为宜);

步骤二、将15份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0.8份生物质炭和1.3份着色剂搅拌36min充分混合,制得混合剂;

步骤三、将混合剂与混合骨料充分搅拌,制得透水混凝土(以浆体均匀充分的包住骨料,而没有流状的浆体流下为宜)。

步骤四、对施工后的所述透水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洒水覆盖。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0.4份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和4份水搅拌14min充分混合,分层次均匀喷洒于30份粒径为25mm的单粒级碎石表面,制得混合骨料(以骨料表面充分湿润而没有水滴流出为宜);

步骤二、将12份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1.5份生物质炭和0.8份着色剂搅拌38min充分混合,制得混合剂;

步骤三、将混合剂与混合骨料充分搅拌,制得透水混凝土(以浆体均匀充分的包住骨料,而没有流状的浆体流下为宜)。

步骤四、对施工后的所述透水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洒水覆盖。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一、将0.2份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和2份水搅拌20min充分混合,分层次均匀喷洒于40份粒径为13mm的单粒级碎石表面,制得混合骨料(以骨料表面充分湿润而没有水滴流出为宜);

步骤二、将6份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1.3份生物质炭和1.1份着色剂搅拌34min充分混合,制得混合剂;

步骤三、将混合剂与混合骨料充分搅拌,制得透水混凝土(以浆体均匀充分的包住骨料,而没有流状的浆体流下为宜)。

步骤四、对施工后的所述透水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洒水覆盖。

将实施例1~5中的各组分配比和方法制备的透水混凝土,根据gb/t16925-1997《混凝土及其制品耐磨性试验方法》进行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透水系数进行检测,其结果见表1。

表1为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透水混凝土各项技术指标

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平均为4.2mm/s,强度均超过25mpa以上,具有高强度和高透水性和良好的通气性,能够在雨天及时地吸水、蓄水和渗水;其次,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通过加入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吸附雨水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硝酸盐等)和噪音,解决大气循环、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保持和净化自然生态环境;最后,本实施例的透水混凝土颜色丰富,能够适应各种市政工程、园林景观和生态道路等,有着独特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