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料降解池的自动出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1822发布日期:2018-12-18 21:4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废料降解池的自动出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降解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有机废料降解池的自动出料机构。



背景技术: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畜禽粪便,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采用工程处理技术、农牧循环利用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将其作为资源再利用,以改善卫生条件,优化养殖环境,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现有的循环处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直接施用、堆腐后施用以及微生物菌剂发酵后施用,而采用第三种经微生物菌剂发酵的畜禽粪便制备的有机肥,较非菌剂发酵的有机肥更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抗病性,改善作物品质。

微生物菌剂发酵是将经过选培的有益微生物菌剂加入到装有畜禽粪便的降解池中,通过微生物发酵堆腐,然后定期将干燥后的物料从降解池内取出,但是,由于人工施工不方便,且存在异味,不便于人员操作,故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料降解池的自动出料机构,其具有自动出料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废料降解池的自动出料机构,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沿池体长度方向设置有出料槽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两个用于将物料导入出料槽体内的导料板,所述出料槽体内沿出料槽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出料槽体内壁相贴的出料螺杆,所述出料槽体内一端设置有与出料螺杆连接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池体侧壁贯穿设置有与出料槽体相通的出料口,所述池体内壁位于出料槽体上方设置有挡料机构,所述挡料机构设置有可使物料落入出料槽体的落料口。

优选的,所述挡料机构包括位于导料板与池体内壁之间的两个带轮以及套设于带轮上的挡料带,所述导料板设置有供挡料带穿过的让位口,所述挡料带将出料槽体围绕,所述带轮连接有驱动带轮转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落料口贯穿设置在挡料带上。

优选的,所述落料口为多个,并间隔设置在挡料带上,所述落料口之间的间距大于出料槽体的宽度。

优选的,述导料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出料槽体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导料板位于让位口处设置有夹紧挡料带的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池体一侧位于落料口下方设置有接料箱。

优选的,所述导料板背离物料的一面设置有振动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出料时,第二驱动件带动带轮转动,带轮带动挡料带移动,使挡料带上的落料口移至出料槽体的上方,池体底部的物料沿着导料板滑入出料槽体内,当落料口从出料槽体上方完全移走后,第二驱动件停止转动;第一驱动件开始转动,带动出料螺杆将物料从出料槽体内向出料口方向挤出,物料落在下方的接料箱内,实现了自动出料的效果。

通过设置密封条能够将物料过滤在让位孔处,防止进入池体内部,振动器能够带动导料板振动,使物料更易落入下方出料槽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池体;11、导料板;111、让位口;1111、密封条;112、振动器;12、出料口;2、出料槽体;21、出料螺杆;3、第一驱动件;4、带轮;41、挡料带;411、落料口;42、第二驱动件;5、接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有机废料降解池的自动出料机构,参照图1和2,其包括池体1,池体1的底部沿池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出料槽体2,池体1内设置有两个用于将物料导入出料槽体2内的导料板11,出料槽体2内沿出料槽体2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出料槽体2内壁相贴的出料螺杆21,出料槽体2内一端设置有与出料螺杆21连接的第一驱动件3,第一驱动件3为电机,池体1一端的侧壁贯穿设置有与出料槽体2相通的出料口12,池体1内壁位于出料槽体2上方设置有挡料机构,挡料机构包括位于导料板11与池体1内壁之间的两个带轮4以及套设于带轮4上的挡料带41,挡料带41为弹性的金属薄片,导料板11设置有供挡料带41穿过的让位口111,挡料带41将出料槽体2围绕,带轮4连接有驱动带轮4转动的第二驱动件42,第二驱动件42为电机,挡料带41上贯穿设置有落料口411,落料口411为多个,并间隔设置在挡料带41上,落料口411之间的间距大于出料槽体2的宽度,可用于遮挡物料,带轮4转动过后落料口411移动到出料槽体2上方,物料自动落入出料槽体2内;导料板11的长度大于所述出料槽体2的长度,使挡料带41能够完全将出料槽体2遮盖;导料板11位于让位口111处设置有夹紧挡料带41的密封条1111,能够防止物料进入让位口111内,亦能起到过滤效果。

池体1一侧位于落料口411下方设置有接料箱5,用于容纳物料,导料板11背离物料的一面设置有振动器112,通过振动器112使导料板11振动,便于落料。

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