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坯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88544发布日期:2019-05-17 20:50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坯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人造水晶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制造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工艺,利用煤气或用天然气对坩埚炉加热,由于煤气或用天然气加热不好控制坩埚炉内的气氛,会导致玻璃颜色不稳定,影响产品品质。也有利用连续电池炉对玻璃进行熔炼的,这种连续电池炉一般只能连续生产单一品种的玻璃制品,换色极为不便,强制换色会导致前一次颜色珠胚的原料残留在下一次生产的颜色珠胚中,导致珠胚大小色差严重,内部有气泡条纹,透射率和折射率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需要生产高档次色着稳定,无气泡无条纹的高档次透明灰色水晶珠胚,首先需要在珠胚原料配方及配比上进行大投入的研究开发外,还需要在生产工艺中调整,以适应生产规格大小换料灵活、小批量、高品质的透明灰色水晶珠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传统珠胚色差严重,内部有气泡条纹,透射率和折射率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中珠胚的配方可保证珠胚具有高折射率和高折射率,电热闭口坩埚炉内气氛稳定,不会使珠胚内部产生气泡条纹、内部澄清、结构稳定、产品相比传统配方及生产方法生产出的珠胚高出多个档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制造方法,该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原料的重量配比为:含铁量5ppm以下的石英砂40~60份、碳酸钠6~17份、碳酸钾0.5-4份、硝酸纳0.5~4份、十水硼砂5-10份、氧化锌8-13份、氧化铝≤5份、方解石≤6份、钛白粉0.5-3份、碳酸钡≤2份、氟硅酸钠0.3-1份、碳酸锂≤4份、氧化铒≤1.5份、氧化钴≤0.2份、氧化镍≤0.5份、氧化锑≤1份。

进一步的,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按重量配比称出后搅拌混合均匀;

s2:将混合均匀的混合料加入到温度为1300-1400摄氏度的电热闭口坩埚炉炉内溶解10小时以上;

s3:将溶解的玻璃溶液冷却保温至1100摄氏度,通过挑料方式送至压型设备,压制出透明灰色水晶珠胚;

s4:将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精磨抛光成型。

进一步的,步骤s1中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为20-200目之间的粉料,搅拌混合时间不低于40分钟。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混合料在电热闭口坩埚炉内溶解的时间为10-15小时。

进一步的,混合料分多次投入电热闭口坩埚炉中,下一次投料前保证已投入的混合料已呈溶解状态。

本发明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制造方法。用稀土氧化物着色的玻璃成为稀土颜色玻璃,稀土颜色玻璃颜色艳丽,着色稳定,一般情况下不受氧化还原气氛的影响,这是由于玻璃在所在的光源波长不同、玻璃对其光吸收也就不同,在不同光源照射下显示出不同颜色。用稀土着色剂与其他着色剂混合使用时,可使玻璃产生许多不同效果的颜色。因为稀土着色剂具有独特的柔和而优美的中间色彩和较高的折射率,这对于提高水晶珠胚的档次,产品的升级换代,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具有一定的意义。本发明中以石英砂、方解石、碳酸钠、碳酸钾作为钠钙玻璃的主要成分;采用氧化钴(蓝色)、氧化镍(灰色)、氧化铒(粉红)按照比例混合着色成灰色;利用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锂、氟硅酸钠实现加速玻璃溶解,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十水硼砂的加入,使助熔效果更加明显;硝酸钠在玻璃熔炼的时候调节氧化气氛;氧化锑起到澄清、去泡作用;氧化锌、钛白粉、碳酸钡、用于提高折射率,氧化铝提高玻璃强度的作用,使产品结构稳定。另外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中,采用电热闭口坩埚炉对玻璃进行熔炼,更换颜色方便,产品不会形成色差,珠胚内部也不会出现气泡条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1生产的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波长透射率图。

图2是本实施例1生产的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光谱图。

图3是本本实施例1生产的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色值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按重量配比称出后搅拌混合均匀;其中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配方(重量比)为:含铁量5ppm以下的石英砂45份、碳酸钠10份、碳酸钾2份、硝酸纳3份、十水硼砂6份、氧化锌11份、氧化铝4份、方解石3份、钛白粉2份、碳酸钡1份、氟硅酸钠0.5份、碳酸锂2份、氧化铒1份、氧化钴0.1份、氧化镍0.3份、氧化锑0.5份。

s2:将混合均匀的混合料加入到温度为1300-1400摄氏度的电热闭口坩埚炉内溶解10小时以上;

s3:将溶解的玻璃溶液冷却保温至1100摄氏度,通过挑料方式送至压型设备,压制出透明灰色水晶珠胚;

s4:将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精磨抛光成型。

步骤s1中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为20-200目之间的粉料,搅拌混合时间不低于40分钟。步骤s2中混合料在电热闭口坩埚炉内溶解的时间为10-15小时。混合料分多次投入电热闭口坩埚炉中,下一次投料前保证已投入的混合料已呈溶解状态。

本实施例中以石英砂、方解石、碳酸钠、碳酸钾作为钠钙玻璃的主要成分;采用氧化钴(蓝色)、氧化镍(灰色)、氧化铒(粉红)按照比例混合着色成灰色;利用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锂、氟硅酸钠实现加速玻璃溶解,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十水硼砂的加入,使助熔效果更加明显;硝酸钠在玻璃熔炼的时候调节氧化气氛;氧化锑起到澄清、去泡作用;氧化锌、钛白粉、碳酸钡、用于提高折射率,氧化铝提高玻璃强度的作用,使产品结构稳定。同时,本实施例摒弃了传统水晶珠胚生产工艺中利用煤气或用天然气对坩埚炉加热的方式,而采用电热闭口坩埚炉对混合料进行溶解,可以保证电热闭口坩埚炉内气氛稳定,从而使产品颜色稳定、品质提升。另外本实施例摒弃了传统工艺中利用连续电池炉对混合料溶解的工艺,虽然降低了产能,但是能极大的提高产品的品质,也解决了生产产品的换色问题,前一次颜色珠胚的原料不会残留在下一次生产的颜色珠胚中。生产出来的透明灰色水晶珠胚无色差,内部清澈透明,质地均匀,具有高透射率和折射率,产品相比传统水晶珠胚提高多个档次,产品的波长图、光谱图、色值坐标图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实施例2

一种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按重量配比称出后搅拌混合均匀;其中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配方(重量比)为:含铁量5ppm以下的石英砂50份、碳酸钠7份、碳酸钾3份、硝酸纳1份、十水硼砂9份、氧化锌10份、氧化铝2份、方解石5份、钛白粉1份、碳酸钡1.5份、氟硅酸钠1.5份、碳酸锂3份、氧化铒1.2份、氧化钴0.1份、氧化镍0.2份、氧化锑0.8份。

s2:将混合均匀的混合料加入到温度为1300-1400摄氏度的电热闭口坩埚炉内溶解10小时以上;

s3:将溶解的玻璃溶液冷却保温至1100摄氏度,通过挑料方式送至压型设备,压制出透明灰色水晶珠胚;

s4:将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精磨抛光成型。

步骤s1中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为20-200目之间的粉料,搅拌混合时间不低于40分钟。步骤s2中混合料在电热闭口坩埚炉内溶解的时间为10-15小时。混合料分多次投入电热闭口坩埚炉中,下一次投料前保证已投入的混合料已呈溶解状态。

实施例3

一种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按重量配比称出后搅拌混合均匀;其中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配方(重量比)为:含铁量5ppm以下的石英砂42份、碳酸钠16份、碳酸钾1.5份、硝酸纳2份、十水硼砂7份、氧化锌9份、氧化铝15份、方解石26份、钛白粉2份、碳酸钡1.8份、氟硅酸钠0.9份、碳酸锂1份、氧化铒1.4份、氧化钴0.2份、氧化镍0.3份、氧化锑0.3份。

s2:将混合均匀的混合料加入到温度为1300-1400摄氏度的电热闭口坩埚炉内溶解10小时以上;

s3:将溶解的玻璃溶液冷却保温至1100摄氏度,通过挑料方式送至压型设备,压制出透明灰色水晶珠胚;

s4:将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精磨抛光成型。

步骤s1中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为20-200目之间的粉料,搅拌混合时间不低于40分钟。步骤s2中混合料在电热闭口坩埚炉内溶解的时间为10-15小时。混合料分多次投入电热闭口坩埚炉中,下一次投料前保证已投入的混合料已呈溶解状态。

实施例4

一种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稀土着色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按重量配比称出后搅拌混合均匀;其中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配方(重量比)为:含铁量5ppm以下的石英砂42份、碳酸钠13份、碳酸钾2份、硝酸纳3份、十水硼砂6份、氧化锌7份、氧化铝2份、方解石2份、钛白粉0.8份、碳酸钡1.1份、氟硅酸钠0.4份、碳酸锂0.2份、氧化铒1.1份、氧化钴0.12份、氧化镍0.4份、氧化锑0.8份。

s2:将混合均匀的混合料加入到温度为1300-1400摄氏度的电热闭口坩埚炉内溶解10小时以上;

s3:将溶解的玻璃溶液冷却保温至1100摄氏度,通过挑料方式送至压型设备,压制出透明灰色水晶珠胚;

s4:将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精磨抛光成型。

步骤s1中透明灰色水晶珠胚的原料为20-200目之间的粉料,搅拌混合时间不低于40分钟。步骤s2中混合料在电热闭口坩埚炉内溶解的时间为10-15小时。混合料分多次投入电热闭口坩埚炉中,下一次投料前保证已投入的混合料已呈溶解状态。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揭示,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