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25238发布日期:2019-12-04 01:01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保温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及其制备方法,更涉及到所述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建筑推广应用工作的深入,分户楼板必须采取保温措施才能达到建筑节能65%的基本门槛要求。目前分户楼板保温层用材料有无机保温砂浆、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泡沫混凝土、苯板、复合硅酸盐板、全轻混凝土。这些保温层材料都是用在分户楼板结构层上面,故要求达到一定抗压强度。但是,前面五种材料保温层强度低,要求在其表面做一层抗裂层(设耐碱玻纤网格布或钢丝网)和保护层(通常用细石混凝土),这样一是施工工序复杂,二是保护层与保温层材性差异较大,容易空鼓开裂;当建筑地面保温层采用的全轻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lc15级时,保温层与面层之间可不设水泥混凝土保护层,但因全轻混凝土保温性能差厚度较大,且其在分户楼板上面施工受前序工序影响制约和它的施工和养护严重影响制约后续工序。

轻质石膏,是由石膏和轻集料为主要原材料配制而成的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000kg/m3的抹灰石膏。与保温层设在分户楼板结构层上面比较,当轻质石膏用于顶棚上(即分户楼板结构层下面)时,可降低对保温层强度要求、简化施工工序,且减少受前序工序制约和减少对后续工序制约,且施工工艺简单。因此,轻质石膏用于顶棚(即分户楼板结构层下面)是分户楼板保温的一种很好选择。但是轻质石膏用于顶棚存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顶棚施工易流挂,由于用于顶棚即在结构板下面,重力作用尤为显著。二是初粘性与工作性的矛盾,一般来说初粘性越好则工作性越差特别是可操作时间越短。三是粘结强度与密度的矛盾,一般来说粘结强度越高,密度越大,从而导热系数越大,保温隔热性能越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顶棚的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和自重小的轻质石膏,更提供轻质石膏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所述轻质石膏的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建筑石膏100份,玻化微珠25~35份,水75~85份,抗流挂触变剂0.2~0.5份,胶粘剂0.2~0.6份,保水剂0.2~0.5份,减水剂0.3~0.9份,缓凝剂0.2~0.5份。

进一步,所述轻质石膏的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建筑石膏100份,玻化微珠30份,水75份,抗流挂触变剂0.3份,胶粘剂0.3份,保水剂0.4份,减水剂0.5份,缓凝剂0.2份。

进一步,所述建筑石膏粒径均小于80μm。

进一步,所述建筑石膏按粒径大小的质量占比为15μm:15μm~45μm:45μm~80μm=40:35:25。

进一步,所述玻化微珠粒径大小为80μm~250μm。

进一步,所述玻化微珠按粒径大小的质量占比为80μm~180μm:180μm~250μm=16:9。

进一步,所述抗流挂触变剂为6650r高性能酰胺蜡微粉;所述胶粘剂为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合物;所述保水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所述减水剂为磺化三聚氢胺系减水剂;所述缓凝剂为柠檬酸与骨胶蛋白质按质量比1:2混合而成。

2.一种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的制备方法,将按质量份数计的建筑石膏100份,玻化微珠25~35份,抗流挂触变剂0.2~0.5份,胶粘剂0.2~0.6份,保水剂0.2~0.5份,减水剂0.3~0.9份,缓凝剂0.2~0.5份加水75~85份搅拌均匀,即可得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

进一步,所述建筑石膏粒径均小于80μm。

进一步,所述建筑石膏按粒径大小的质量占比为15μm:15μm~45μm:45μm~80μm=40:35:25。

进一步,所述玻化微珠粒径大小为80μm~250μm。

进一步,所述玻化微珠按粒径大小的质量占比为80μm~180μm:180μm~250μm=16:9。

进一步,所述抗流挂触变剂为6650r高性能酰胺蜡微粉;所述胶粘剂为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合物;所述保水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所述减水剂为磺化三聚氢胺系减水剂;所述缓凝剂为柠檬酸与骨胶蛋白质按质量比1:2混合而成。

3.以上任意一种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在顶棚保温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在于:一是将现有分户楼板上面保温改为顶棚保温(分户楼板下面保温),解决了分户楼板上面保温要求强度较高,施工工序复杂、容易空鼓开裂、其施工和养护受前序工序制约和制约后续工序等问题;二是解决了顶棚保温易流挂、初粘性与工作性矛盾、粘结强度与保温性矛盾;三是本发明采用是石膏基材料,石膏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环境负荷小的绿色建筑材料。

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主要是整体上将建筑石膏胶凝材料和玻化微珠轻集料进行颗粒级配优化,实现了混合料中粗细颗粒逐级有序填充,达到密实堆积状态,从而大幅改善轻质石膏的均质性、抗流挂性、涂刮性等工作性能;其次,颗粒级配优化后的硬化体表面较为致密,可有效增加与顶棚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粘接力;最终,在颗粒级配优化基础上,采用外加剂进一步改善轻质石膏的物理力学性能:酰胺蜡微粉增加浆体的稠度、触变性以及抗流挂性;可再分散乳胶粉进一步显著提高基体的粘接强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有效改善了轻质石膏的保水性;磺化三聚氢胺系减水剂大幅降低水膏比,对增加强度十分有利;复配的缓凝剂既保证了施工的可操作时间,同时有效减小强度的损失。

总之本发明采用整体上颗粒级配优化以及外加剂等复合手段配制出的轻质石膏,相比仅靠外加剂单一手段配制的普通轻质石膏,既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较高的粘接强度,因此非常适宜顶棚施工,同时又拥有优异的保温性,大幅降低了建筑物运行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且本发明的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能充分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

一种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所用原料及其质量如下:

其中:

建筑石膏粒径均小于80μm,且粒径<15μm的质量为40kg、粒径分布在15μm~45μm的质量为35kg、粒径分布在45μm~80μm的质量为25kg;即粒径分布在<15μm、15μm~45μm、45μm~80μm三个区间的质量占比分别为40:35:25;

玻化微珠粒径大小为80μm~250μm,且粒径分布在80μm~180μm的质量为16kg、粒径分布在180μm~250μm的质量为9kg;即二个区间的质量占比分别为16:9;

水采用普通自来水;

抗流挂触变剂为6650r高性能酰胺蜡微粉;

胶粘剂为乙酸乙烯酯-乙烯共聚合物可再分散乳胶粉;白色粉末状,粒径0.2~2μm,不挥发物含量≥98%,拉伸强度5.6mpa;

保水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白色粉末状,粒径<180μm,15万粘度;

减水剂为粉末状磺化三聚氰胺系减水剂;

缓凝剂为柠檬酸与骨胶蛋白质按质量比1:2混合而成。

制备方法:将所有原材料按配比加水搅拌均匀,即可得抗流挂轻质石膏。

实施例2

一种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所用原料及其质量如下:

上述原料的规格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一种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所用原料及其质量如下:

上述原料的规格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一种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所用原料及其质量如下:

上述原料的规格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一种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所用原料及其质量如下:

上述原料的规格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一种顶棚用抗流挂轻质石膏,所用原料及其质量如下:

上述原料的规格及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为了确定本发明轻质石膏的性能,发明人对实施例1-6的产品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测试,测试平均值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6顶棚用轻质石膏物理力学性能

本发明在于整体上将建筑石膏胶凝材料和玻化微珠轻集料进行颗粒级配优化,实现了混合料中粗细颗粒逐级有序填充,达到密实堆积状态,从而大幅改善轻质石膏的均质性、抗流挂性、涂刮性等工作性能;另外,颗粒级配优化后的硬化体表面较为致密,可有效增加与顶棚基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粘接力;最终,在颗粒级配优化基础上,采用外加剂进一步改善轻质石膏的物理力学性能:酰胺蜡微粉增加浆体的稠度、触变性以及抗流挂性;可再分散乳胶粉显著提高基体的粘接强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有效改善了轻质石膏的保水性;磺化三聚氢胺系减水剂大幅降低水膏比,对增加强度十分有利;复配的缓凝剂既保证了施工的可操作时间,同时有效减小强度的损失。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轻质石膏具有良好的施工性和粘接强度,特别适宜应用于顶棚,同时导热系数较小,因此保温效果将得到显著改善,大幅降低建筑物的运行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所以本发明的顶棚用轻质石膏能充分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使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