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6304发布日期:2019-08-17 01:37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浇注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浇注料又称耐火浇注料,是一种由耐火物料加入一定量结合剂制成的粒状和粉状材料,具有较高流动性,以浇注方式成型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同其他不定形耐火材料相比,结合剂和水分含量较高,流动性较好,故而浇注料应用范围较广,可根据使用条件对所用材质和结合剂加以选择,既可直接浇注成衬体使用,又可用浇注或震实方法制成预制块使用。

但是现有的浇注料在制作过程中搅拌机的内部清理不充分,容易对下次的搅拌造成影响,浇注料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余料不能进行回收,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搅拌机的内部清理不充分和浇注料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余料不能进行回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破碎处理,将大块装的原料投入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同时将破碎后的原料进行中碎和细碎,其设备为锥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和干碾机,经过破碎和粉碎处理得到粉状耐火原料;

s2、筛分处理,将粉碎后的耐火原料投入到筛分装置内,筛分装置对其进行筛分,将耐火原料按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粒径的颗粒原料,筛分装置分为固定斜筛装置和电磁振动筛,制得颗粒状耐火原料;

s3、细磨处理,将筛分后的颗粒原料投入到研磨装置中,研磨装置对其进行研磨,研磨装置分为球磨机、管磨机和振动磨机,制得粒径更加小的粉状耐火原料;

s4、预混合,将外加物、外加剂、粉状耐火原料和颗粒状耐火原料投入到混合罐中进行预先混合,同时通过搅拌装置对混合罐内的原料进行初步搅拌,制得初级混合料;

s5、原料搅拌,将初级混合料通过输送机输送到搅拌机内,搅拌机对初级混合料进行二次搅拌处理,通过二次搅拌处理制得混合效果较好的混合料;

s6、原料输送,搅拌后的混合料输送到分装机中再分装,分装后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至储存装置内,也可以从搅拌机的出料口直接分装成袋,再通过推车推送至储存装置内;

s7、废料处理,通过水泵将清洗箱内的水和清洗液抽出,同时将喷洒头对准搅拌机的进料口,通过连接管和喷洒头向搅拌机的内部喷洒水和清洗液,能够将搅拌机内壁残留的余料和污渍进行冲洗,通过清洗装置对搅拌机内部进行清洗,能够保证搅拌机内部的清洗,避免对下次的搅拌造成影响,清洗完毕后将清洗装置进行收纳;

s8、余料回收利用,将回收管连接到搅拌机的出料口,将输送管连接到搅拌机的进料口,通过清洗装置清洗后的清洗液、水和余料通过回收管回收到回收箱内,回收箱内的处理装置对混合溶液进行处理,除去水和清洗液得到纯净的耐火原料,再通过输送管将余料输送至搅拌机内,可以实现余料的回收利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所述鄂式破碎机的进料口大小有两种,所述锥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和干碾机均由电动机带动工作。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所述振动筛的输入端连接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与振动筛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研磨装置连接有吹风机构,吹风机构包括风机、吹风管和导向罩,导向罩为一端端口大另一端端口小的金属构件。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预混合的时间为十分钟到二十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搅拌机由搅拌罐、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组成,所述搅拌罐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外表面均连接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输送装置由传动机构和带轮机构组成,所述传动机构和带轮机构之间设置有减速器。

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所述喷洒头的外表面均匀的分布有多个喷洒口,所述连接管与清洗箱之间连接有悬挂装置,悬挂装置用于对连接管进行收纳。

优选的,所述步骤s8中所述回收管与出料口之间和输送管与进料口均连接有法兰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增加的废料清理步骤,能够对搅拌机的内部进行清理,从而能够保证搅拌机的内部清洁,避免对下次的搅拌造成影响,

通过增加的余料回收利用步骤,能够对搅拌机内残留的耐火原料进行回收利用,从而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对原料进行充分的利用。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的废料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的余料回收利用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破碎处理,将大块装的原料投入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同时将破碎后的原料进行中碎和细碎,其设备为锥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和干碾机,经过破碎和粉碎处理得到粉状耐火原料;

s2、筛分处理,将粉碎后的耐火原料投入到筛分装置内,筛分装置对其进行筛分,将耐火原料按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粒径的颗粒原料,筛分装置分为固定斜筛装置和电磁振动筛,制得颗粒状耐火原料;

s3、细磨处理,将筛分后的颗粒原料投入到研磨装置中,研磨装置对其进行研磨,研磨装置分为球磨机、管磨机和振动磨机,制得粒径更加小的粉状耐火原料;

s4、预混合,将外加物、外加剂、粉状耐火原料和颗粒状耐火原料投入到混合罐中进行预先混合,同时通过搅拌装置对混合罐内的原料进行初步搅拌,制得初级混合料;

s5、原料搅拌,将初级混合料通过输送机输送到搅拌机内,搅拌机对初级混合料进行二次搅拌处理,通过二次搅拌处理制得混合效果较好的混合料;

s6、原料输送,搅拌后的混合料输送到分装机中再分装,分装后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至储存装置内,也可以从搅拌机的出料口直接分装成袋,再通过推车推送至储存装置内;

s7、废料处理,通过水泵将清洗箱内的水和清洗液抽出,同时将喷洒头对准搅拌机的进料口,通过连接管和喷洒头向搅拌机的内部喷洒水和清洗液,能够将搅拌机内壁残留的余料和污渍进行冲洗,通过清洗装置对搅拌机内部进行清洗,能够保证搅拌机内部的清洗,避免对下次的搅拌造成影响,清洗完毕后将清洗装置进行收纳;

s8、余料回收利用,将回收管连接到搅拌机的出料口,将输送管连接到搅拌机的进料口,通过清洗装置清洗后的清洗液、水和余料通过回收管回收到回收箱内,回收箱内的处理装置对混合溶液进行处理,除去水和清洗液得到纯净的耐火原料,再通过输送管将余料输送至搅拌机内,可以实现余料的回收利用。

如图1所述的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所述步骤s1中的所述鄂式破碎机的进料口大小有两种,所述锥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和干碾机均由电动机带动工作。

如图1所述的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所述步骤s2中所述振动筛的输入端连接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与振动筛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

如图1所述的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所述步骤s3中研磨装置连接有吹风机构,吹风机构包括风机、吹风管和导向罩,导向罩为一端端口大另一端端口小的金属构件。

如图1所述的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所述步骤s4中预混合的时间为十分钟到二十分钟。

如图1所述的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所述步骤s5中搅拌机由搅拌罐、搅拌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组成,所述搅拌罐的外表面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外表面均连接有控制阀。

如图1所述的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所述步骤s6中输送装置由传动机构和带轮机构组成,所述传动机构和带轮机构之间设置有减速器。

如图2所述的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所述步骤s7中所述喷洒头的外表面均匀的分布有多个喷洒口,所述连接管与清洗箱之间连接有悬挂装置,悬挂装置用于对连接管进行收纳。

如图3所述的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所述步骤s8中所述回收管与出料口之间和输送管与进料口均连接有法兰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一种轻质隔热耐火浇注料的制作工艺,在使用时,将大块装的原料投入颚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同时将破碎后的原料通过干碾机进行中碎和细碎,经过破碎和粉碎处理得到粉状耐火原料,将粉碎后的耐火原料投入到筛分装置内,筛分装置对其进行筛分,将耐火原料按颗粒大小分成不同粒径的颗粒原料,制得颗粒状耐火原料,将筛分后的颗粒原料投入到研磨装置中,研磨装置对其进行研磨,制得粒径更加小的粉状耐火原料,将外加物、外加剂、粉状耐火原料和颗粒状耐火原料投入到混合罐中进行预先混合,同时通过搅拌装置对混合罐内的原料进行初步搅拌,制得初级混合料,将初级混合料通过输送机输送到搅拌机内,搅拌机对初级混合料进行二次搅拌处理,通过二次搅拌处理制得混合效果较好的混合料,搅拌后的混合料输送到分装机中再分装,分装后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至储存装置内,通过水泵将清洗箱内的水和清洗液抽出,同时将喷洒头对准搅拌机的进料口,通过连接管和喷洒头向搅拌机的内部喷洒水和清洗液,能够将搅拌机内壁残留的余料和污渍进行冲洗,通过清洗装置对搅拌机内部进行清洗,能够保证搅拌机内部的清洗,避免对下次的搅拌造成影响,清洗完毕后将清洗装置进行收纳,将回收管连接到搅拌机的出料口,将输送管连接到搅拌机的进料口,通过清洗装置清洗后的清洗液、水和余料通过回收管回收到回收箱内,回收箱内的处理装置对混合溶液进行处理,除去水和清洗液得到纯净的耐火原料,再通过输送管将余料输送至搅拌机内,可以实现余料的回收利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