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污混凝土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57506发布日期:2019-07-24 10:2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污混凝土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材料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提高混凝土的抗污能力的抗污混凝土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较常用的混凝土是以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并搅拌而制得的水泥混凝土,广泛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既可以在施工现场制备、使用,也可制成预制品运输到施工现场铺设或安装。目前,制备水泥混凝土及其预制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采用机械压制成型,表面致密性较差,一种采用浇注成型,表面较压制成型的混凝土制品更加致密,但两种方式制备的混凝土及其制品表面均存在较多的毛细孔,污染物易渗入且不易清理干净,最终影响其外观。且水泥混凝土制品耐磨性差、易被腐蚀性物质侵蚀、易泛碱,制备水泥混凝土的部分原材料在混合搅拌过程中溶解于水,伴随着制品表面水分的蒸发,这些溶解的材料也在表面析出或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作用生产白色沉积物。因此,要维持其良好的外观就需要经常对水泥混凝土进行清理维护,防止污染物渗入后难以恢复的情况出现。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556569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防蚀剂及防蚀混凝土,防蚀剂包括粉料和硫化钡,防蚀混凝土为水泥混凝土中掺入防蚀剂制备而成。掺加了防蚀剂的水泥混凝土,削弱了氢氧化钙结晶的膨胀对混凝土的损害,增加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致密度,改善了抗渗性。但该抗渗性能的局限性较大,需要使混凝土中掺入的活化钡离子先与混凝土外界渗入的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惰性稳定的重晶石,才能较好地发挥其抗渗、抗腐蚀作用,不能解决水泥混凝土及其预制品泛碱、以及其表面的毛细孔易被污染物弄脏等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污混凝土制品,其具有抗污性好、易清洁免维护、永不泛碱,制品表面耐磨性和颜色耐久性好的优点。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污混凝土制品的制备方法,其具有方法简单,制品表面保护层完整、无孔,制品防水抗污能力强的优点。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污混凝土制品的用途,其具有防水、耐腐蚀、表面易清洁,减少人工清理的工作量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污混凝土制品,包括基层混凝土和面层,所述面层包括砂浆层和保护层,所述砂浆层位于基层混凝土与保护层之间。所述基层混凝土为水泥混凝土,所述砂浆层为水泥砂浆,所述保护层为含氟涂料,所述含氟涂料由包含聚四氟乙烯树脂、颜料和聚偏二氟乙烯树脂的原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基层、砂浆层和保护层的结构,砂浆层位于基层混凝土与保护层之间,基层混凝土与砂浆层均采用了水泥这种胶凝材料,有利于提高两者之间的粘结、连接作用。在砂浆层表面涂布含氟涂料,砂浆层与含氟涂料之间的有较好的粘附作用,含氟涂料能够直接附着在砂浆层上,不需要喷涂底漆和中漆,有利于减少混凝土制品的加工工序,缩短混凝土制品的制备时间,也有利于提高保护层在混凝土制品表面的附着力,使混凝土制品表面的保护层长久有效。同时,含氟涂料由包含聚四氟乙烯树脂、颜料和聚偏二氟乙烯树脂的原料制成,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色变性和耐氧化性,优良的耐磨性、柔韧性和很高的抗张强度和耐冲击强度,以及优良的耐紫外线和高能辐射性,有利于提高含氟涂料的韧性和耐磨性。由聚四氟乙烯树脂和聚偏二氟乙烯树脂配合组成的含氟涂料与砂浆层有良好的附着力,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制品表面的抗污性,使混凝土制品易于清洁。由基层混凝土、砂浆层和保护层组成的混凝土构件具有不泛碱、耐磨性和颜色耐久性好的优点,能够有效保证水泥混凝土制品表面的美观性。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0~120μ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00~120μm的含氟涂料保护层能够对基层混凝土和砂浆层产生有效的防护作用,且加工制备过程中含氟涂料快速易干,有利于节约成本和缩短混凝土制品的制备时间。进一步地,所述基层混凝土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5~8份的水、24~28份的水泥、33~36份的细石、0.1~0.5份的混凝土外加剂和30~35份的机制砂;所述细石为粒径5~10mm的石料。所述混凝土外加剂包括200~220份的聚羧酸减水剂、5~15份的柠檬酸、20~25份的葡萄糖酸钠、0.5~1份的三乙醇胺、2.5~5份的硫酸钾和741.6~787.2份的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柠檬酸和葡萄糖酸钠均具有一定的鳌合作用,葡萄糖酸钠还具有优异的缓凝作用,硫酸钾和三乙醇胺均有早强作用,与葡萄糖酸钠配合,有利于提高对基层混凝土的缓凝作用和早期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砂浆层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4~18份的水、20~30份的水泥、10~15份的矿渣、6~8份的重质碳酸钙、0~2份的偏高岭土;32~42份的机制砂、1~2份的聚乙烯醇、0.1~0.2份的酒石酸、0.01~0.02份的三异丙醇胺、1~1.5份的纯丙乳液、1~1.5份的乳胶粉和0.3~0.5%的砂浆外加剂;所述砂浆外加剂包括180~200份的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50~80份的保坍剂、1~1.5份的硫代硫酸钠、5~10份的白糖、15~35份的糊精、10~15份的碳酸钠和647.7~746.4份的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能够在保持砂浆的坍落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拌和用水量,对水泥颗粒具有分散作用,有利于改善砂浆的流动性,保坍剂能够减慢砂浆坍落度的损失速度。其中,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是采用有机硅烷对聚羧酸减水剂进行改性,以提高减水剂的减水率和抗硫酸盐性能。保坍剂包括有机酸类、磷酸盐类和蛋白质类三种,在砂浆外加剂中的保坍剂通常采用有机酸类或磷酸盐类,如柠檬酸钠、丙烯酸或六偏磷酸钠等。白糖和糊精均具有较好的延缓砂浆凝结的作用,糊精和纤维素醚在溶于水后均具有一定的粘性,有利于提高砂浆的保水效果。碳酸钠属于电解质,有利于促进砂浆中水泥等胶凝材料的水化进程,在硫代硫酸钠、碳酸钠、白糖和糊精的配合作用下,有利于改善砂浆的流动性,避免出现部分组分沉底的现象。在面层的砂浆层中,聚乙烯醇具有成膜性,且成膜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砂浆层的抗渗水效果。酒石酸易溶于水,与纯丙乳液配合有利于提高砂浆中各组分之间混合的均匀性。三异丙醇胺具有空间立体的分子结构,具有较强的分散性能,有利于提高砂浆物料的易拌合性,与聚乙烯醇配合,有利于增强砂浆层的成膜效果。而纯丙乳液具有较好的渗透性、润湿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促进砂浆层中各组分之间的混合效果,提高砂浆混合的均匀性。砂浆层中的多种成分相互配合,使得砂浆的流动性好,搅拌后形成的拌合物具有较长的可使用时间,有助于砂浆层中各种材料拌和的均匀性,也有利于提高砂浆层与基层混凝土、砂浆层与保护层之间的粘结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含氟涂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36~45份的聚四氟乙烯树脂、22~28份的颜料、18~25份的聚偏二氟乙烯树脂、8~15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165~185份的溶剂和0.5~3份的助剂;所述溶剂包括尼龙酸甲酯、碳酸乙烯酯和异佛尔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或湿润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颜料为耐高温陶瓷颜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氟乙烯树脂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耐高温,具有突出的不粘性,是极好的防粘材料,抗污易清洁,但与其他物体的表面粘合也较为困难。聚偏二氟乙烯树脂是由偏二氟乙烯单体采用悬浮、乳液或溶液聚合方法合成的,具有优异的机械性、高熔点和高柔韧性,以及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有利于提高含氟涂料的力学性能,使保护层不易被磨花擦伤,有利于保持保护层的完整和美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溶于有机溶剂,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良好的成膜性,化学稳定性和耐候性良好,不会影响涂料的颜色,有利于提高含氟涂料在砂浆层上的粘附性。通过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偏二氟乙烯树脂和聚甲基丙烯酸树脂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含氟涂料的质量效果,使含氟涂料具有良好的抗污性、力学性能,以及与砂浆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含氟涂料采用的溶剂具有较高的沸点,与其他原料混合后粘度适宜,有利于避免影响含氟涂料的流动性,以提高含氟涂料固化后的美观性。分散剂和润湿剂均为涂料常用助剂,有利于改善含氟涂料中不同相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原料在涂料中分散的均匀性。含氟涂料中采用的耐高温陶瓷颜料是陶瓷上实用的颜料的统称,能够经受高温煅烧,有利于避免含氟涂料在加热固化过程中颜料受热被破坏。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污混凝土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质量份数称取砂浆层的原料,将砂浆层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布入模框,面层砂浆层的厚度为1~1.5cm。步骤二:按照质量份数称取基层混凝土的原料,将基层混凝土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布在步骤一中的面层砂浆层上,布满模框,刮平其上表面后加压成型,得到成型件。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成型件在温度为50~60℃、空气湿度为80~90%的环境下养护36~60h,得到半成品。步骤四:对步骤三得到的半成品砂浆层表面进行清理,除去半成品砂浆层表面的浮灰杂质,将清理后的半成品加热至140~160℃保持3~8min,然后冷却至50~60℃,向半成品的砂浆层上喷涂含氟涂料形成保护层,对喷涂含氟涂料的半成品进行阶梯式加热,加热温度为120~280℃,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混凝土制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后将砂浆层和基层混凝土的原料拌和、加压成型,在对基层混凝土及砂浆层进行加压时,下层砂浆层中的水分向基层混凝土中渗入,有利于使基层混凝土更加密实,进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制品的强度。由于基层混凝土的配方中含有缓凝和保水效果的添加剂,基层混凝土的原料在拌和后有较长的可使用时间,即加压成型后,基层混凝土也没有完全变干、固化。这样在基层混凝土上涂布砂浆层时,基层混凝土与砂浆之间有较好的结合作用。基层混凝土与砂浆层养护后进行预热,然后放置冷却再喷涂含氟涂料,再对含氟涂料进行加热固化,提前预热有利于降低基层混凝土和砂浆层的含水量,提高砂浆层上含氟涂料的粘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对基层混凝土及砂浆层的加载压力为780~820t。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的阶梯式加热为加热至120~160℃保持5~10min,继续加热至180~200℃保持5~10min,继续加热至220~260℃保持5~10min,继续加热至260~280℃保持5~10min。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层混凝土和砂浆层在上述加载压力下被压实,有利于避免压力过小降低压实效果。喷涂上含氟涂料后,按照上述温度范围内进行阶梯式加热,使含氟涂料中的聚四氟乙烯熔融流动,形成无孔薄膜,有利于提高含氟涂料与砂浆层之间的结合固化效果。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污混凝土制品的用途,所述抗污混凝土制品用作卫生间墙壁或地面、洗手台、厨房台面或飘窗台。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优异的防水抗污性能的混凝土制品,尤其适合于卫生间、洗手台、厨房台面及飘窗台等易接触到水、污垢和腐蚀性物质的环境,有利于保持这些地方的干净、整洁,也易于清洁。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抗污混凝土制品由基层混凝土、面层砂浆层和保护层组成,含氟涂料附着在面层砂浆层上形成保护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制品的耐磨、抗污性能,使混凝土制品具有易清洁、免维护、永不泛碱,颜色耐久性好的特点。二、本发明的方法,通过采用半湿法制备基层混凝土和面层砂浆层,使面层砂浆中的多余水分进入到基层混凝土中,提高了基层混凝土的强度,相对于普通干法压制的混凝土而言,提高了混凝土制品表面的致密性,减少了含氟涂料的使用量,有效提高了含氟涂料的保护效果。三、通过对基层混凝土和砂浆层静压加压,提高基层混凝土和砂浆层的结合力和密实度,将养护后的半成品预热后再涂布含氟涂料,有利于提高基层混凝土、砂浆层及含氟涂料层之间的结合效果,制得的混凝土制品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路面砖的剖面图。图中,1、基层混凝土;2、砂浆层;3、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含氟涂料的制备例制备例1将2kg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溶解在8L的溶剂内,加入9kg的聚四氟乙烯树脂、4.5kg的聚偏二氟乙烯树脂、0.075kg的分散剂、0.025kg的润湿剂5.5kg的颜料和33.25L的溶剂,搅拌均匀后研磨至细度小于35微米,然后加入0.025kg的增稠剂,搅拌均匀后即得。本制备例采用的分散剂为BYK-180,润湿剂采用GSK-588,颜料采用铬锡红、钴蓝和锌钛黄三者按照0.6:2:0.5混合的混合物,溶剂为尼龙酸甲酯。制备例2将3kg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溶解在8L的溶剂内,加入9kg的聚四氟乙烯树脂、5kg的聚偏二氟乙烯树脂、0.4kg的分散剂、0.12kg的润湿剂5.6kg的颜料和29L的溶剂,搅拌均匀后研磨至细度小于35微米,然后加入0.08kg的增稠剂,搅拌均匀后即得。本制备例采用的分散剂为BYK-180,润湿剂采用GSK-588,颜料采用铬锡红、钴蓝和镉黄三者按照0.6:2:0.4混合的混合物,溶剂为异佛尔酮。制备例3将3.3kg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溶解在12L的溶剂内,加入12kg的聚四氟乙烯树脂、6.6kg的聚偏二氟乙烯树脂、0.36kg的分散剂、0.15kg的润湿剂7.5kg的颜料和40.5L的溶剂,搅拌均匀后研磨至细度小于35微米,然后加入0.09kg的增稠剂,搅拌均匀后即得。本制备例采用的分散剂为BYK-180,润湿剂采用GSK-588,颜料采用钴青、钴蓝和镉黄三者按照3:0.8:0.4混合的混合物,溶剂为异佛尔酮。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污混凝土制品,包括基层混凝土1和面层,面层包括砂浆层2和保护层3,其中,砂浆层2位于基层混凝土1与保护层3之间。基层混凝土1与砂浆层2的组分配方如表1和表2所示,保护层3采用制备例1制得的含氟涂料。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抗污混凝土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照表2的用量配方称取砂浆层2的原料,先将先将水与硫代硫酸钠、白糖、糊精、碳酸钠混合溶解后,加入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和保坍剂混合搅拌均匀,充分搅拌后得到砂浆外加剂。按照表2的用量配方称取砂浆外加剂,并将其与砂浆层2的其他原料水、水泥、矿渣、重质碳酸钙、机制砂、聚乙烯醇、酒石酸、三异丙醇胺、纯丙乳液与乳胶粉混合搅拌均匀,将其布入600*900的模框内,涂布厚度为1.5cm。步骤二:按照表1的用量配方称取基层混凝土1的原料,先将水与柠檬酸、葡萄糖酸钠、硫酸钾混合溶解后,加入聚羧酸减水剂和三乙醇胺,混合均匀,充分搅拌后得到混凝土外加剂。按照表1的用量配方称取混凝土外加剂,并将其与基层混凝土1的其他原料水、水泥、细石和机制砂混合,搅拌均匀后,布在步骤一中的面层砂浆层上,布满模框,并将模框的上表面刮平,静压加压成型,加载压力为780t。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得的成型件在温度为51±1℃、空气湿度为80±1%的环境下养护60h,得到半成品。步骤四:对步骤三得到的半成品砂浆层2表面进行清理,扫除半成品砂浆层2表面的浮灰杂质,将清理后的半成品加热至141±1℃,保持8min,然后冷却至50℃,向冷却后的半成品的砂浆层2表面喷涂含氟涂料,喷涂厚度为100μm。对喷涂有含氟涂料的半成品进行阶梯式加热,加热过程为升温至121±1℃保持10min,继续加热至181±1℃保持10min,继续加热至220±1℃保持10min,继续加热至261±1℃保持10min,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混凝土制品。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基层混凝土1和砂浆层2材料采用配方如表1和表2所示,保护层3采用制备例2制得的含氟涂料,且步骤一中面层砂浆层2的厚度为1cm,步骤二中静压加载压力为820t,步骤三中的养护条件为59±1℃、空气湿度89±1%,养护时间为36h。步骤四中将清理后的半成品加热至159±1℃保持3min,然后冷却至60℃,含氟涂料的喷涂厚度为120μm,喷涂后的加热过程为升温至159±1℃保持5min,继续加热至199±1℃保持5min,继续加热至259±1℃保持5min,继续加热至279±1℃保持5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基层混凝土1和砂浆层2材料采用配方如表1和表2所示,保护层3采用制备例3制得的含氟涂料,且步骤一中面层砂浆层2的厚度为1.2cm,步骤二中静压加载压力为800t,步骤三中的养护条件为55±1℃、空气湿度85±1%,养护时间为48h。步骤四中将清理后的半成品加热至150±1℃保持5min,然后冷却至55℃,含氟涂料的喷涂厚度为110μm,喷涂后的加热过程为升温至140±1℃保持8min,继续加热至190±1℃保持8min,继续加热至240±1℃保持8min,继续加热至270±1℃保持8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实施例4-6实施例4-6与实施例3的区别主要在于:其混凝土制品的基层混凝土1和砂浆层2材料采用配方如表1和表2所示,其混凝土制品的保护层3采用制备例3制得的含氟涂料。表1实施例1-6中基层混凝土1及混凝土外加剂的组分配方在表1中采用的水泥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细石在9.5mm的筛网通过率为100%,在4.75mm筛网的通过率为0,其他原料均为普通市售产品。表2实施例1-6中砂浆层2及砂浆外加剂的组分配方在表2中采用的水泥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硅烷改性聚羧酸减水剂为巴斯夫减水剂2651F,保坍剂为家美乐素的聚羧酸保坍剂,其他原料均为普通市售产品。对比例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对比例的混凝土制品不包含保护层,即面层砂浆层的上表面不涂布含氟涂料。对比例2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对比例采用的砂浆层配方为15kg的水、50kg的水泥、25kg的矿渣、2kg的偏高岭土、74kg的机制砂、3kg的聚乙烯醇、0.3kg的酒石酸、0.03kg的三异丙醇胺、2.5kg的纯丙乳液、2.5kg的乳胶粉和0.8kg的砂浆外加剂,本对比例采用的砂浆外加剂与实施例3相同。本对比例采用的基层混凝土配方为13kg的水、30kg的水泥、9kg的矿渣、70kg的细石、78kg的机制砂和0.6kg的混凝土外加剂,本对比例采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与实施例3相同。性能检测基本性能试验:观察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混凝土制品,并按照《混凝土路面砖》(GB/T28635-2012)的标准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产品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耐磨性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表3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产品的检测结果组别外观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耐磨度实施例一保护层色彩均匀一致46.24.62.7实施例二保护层色彩均匀一致45.64.82.5实施例三保护层色彩均匀一致54.95.63.1实施例四保护层色彩均匀一致52.55.43.0实施例五保护层色彩均匀一致51.75.33.0实施例六保护层色彩均匀一致49.85.22.9对比例一面层无颜色差别54.35.21.6对比例二保护层颜色不均匀43.44.42.3由表3可见,本发明各实施例制备的混凝土制品的保护层3耐磨度明显优于对比例,可见在面层涂布含氟涂料有利于提高其表面的耐磨度。对比例一没有涂布含氟涂料的混凝土制品,其面层耐磨度较低,大大增加了使面层砂浆层达到混凝土路面砖的标准要求的难度,混凝土表面极易出现刮擦的痕迹,难以维持其美观度。对比例二采用干法制备混凝土基层1和砂浆层2,其涂覆的含氟涂料在面层上分布不均匀,涂覆后的混凝土制品耐磨性也较各实施例略差。抗污性能试验:分别向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混凝土制品表面(带保护层的混凝土制品表面特指其保护层3表面,不带保护层的混凝土制品表面特指砂浆层2表面)滴加油滴和墨水,将滴加有油滴或墨水的混凝土制品分别静置6h和12h后,用水冲洗混凝土制品表面,观察混凝土制品表面的冲洗效果,观察结果如表4所示。表4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产品的抗污观察结果由表4可见,本发明各实施例制备的混凝土制品有良好的抗污性能,油墨或油滴在含氟涂料层表面停留6~12h后,仍能轻易冲洗干净,使混凝土制品表面无任何痕迹残留。对比例一未涂覆含氟涂料的混凝土制品,在滴加油墨或油滴后均出现渗入现象,用大量水冲洗后仍有部分油墨或油滴残留在混凝土制品的面层,且油墨或油滴在混凝土制品表面停留的时间越长,痕迹残留越明显。对比例二制备的混凝土制品,在滴加油墨后的较短时间内,有较好的抗污效果,但滴加油滴、或当油墨或油滴在混凝土制品表面停留较长时间后,仍会出现油墨或油污的残留,证明改变混凝土基层和面层的配方及制备方法,会影响含氟涂料对混凝土制品表面的保护作用,易导致混凝土制品表面的抗污性能下降。抗泛碱实验: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混凝土制品置于水中,使混凝土制品厚度的2/3浸没在水中(混凝土制品的面层位于基层上方),将浸水的混凝土制品置于室外放置2个月,观察混凝土表面的泛碱情况,观察结果如表5所示。表5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抗泛碱观察结果组别观察结果实施例一表面平整、无变化,含氟涂料层与面层紧密结合,无泛碱现象实施例二表面平整、无变化,含氟涂料层与面层紧密结合,无泛碱现象实施例三表面平整、无变化,含氟涂料层与面层紧密结合,无泛碱现象实施例四表面平整、无变化,含氟涂料层与面层紧密结合,无泛碱现象实施例五表面平整、无变化,含氟涂料层与面层紧密结合,无泛碱现象实施例六表面平整、无变化,含氟涂料层与面层紧密结合,无泛碱现象对比例一面层有较多白霜析出对比例二含氟涂料层有脱落,表面局部泛白由表5可见,本发明各实施例制得的混凝土制品有良好的抗泛碱性能,将其下半部分完全浸泡在水中,并置于室外放置两个月仍无任何泛碱现象,不影响混凝土制品质量和美观度,经久耐用。对比例一制得的混凝土制品泛碱严重,其面层砂浆层出现了较多白霜,证明其内部水解反应及氢氧化物析出现象严重,在高湿度环境下极易泛碱。对比例二制得的混凝土制品泛碱现象不严重,但表面孔隙较多,面层强度较低,较易随面层砂浆的脱落而脱落,证明其在长期使用后仍会出现泛碱现象,易出现质量问题。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