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95355发布日期:2021-01-08 16:4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随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抗压强度,而是在立足强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混凝土的其他指标的平衡和协调。现有的很多混凝土在成形后,往往会出现渗水甚至漏水的情况。对于渗水和漏水的原因,行业内一般归结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本身存在一些裂缝或者细小通道,在水压等外力下,水缓慢从一面渗到另一面;另一类是由于毛细管效应,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使得水从一面被吸到另一面。由于上述的渗水或者漏水原因的存在,对于建筑等外层使用的混凝土,比如屋顶、外立面、以及厨卫,就会对室内造成损坏,严重影响居住的舒适度;对于一些土木建设需要防水的领域,比如隧道等,更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提升混凝土的防水能力。

申请号为:201410233359.3公开了一种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碳酸锂11-14、硬质碳酸钙25-28、粉煤灰30-40、丙烯酰胺7-9、甲酸钙2-3、无机膨润土30-40、硅酸钠20-25、水泥190-220、粗骨料560-580、细骨料300-330、水适量、助剂20-25。虽然其具有不错的防水能力,但随着人们对于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此类混凝土的品质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增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混凝土防水能力不佳,提供一种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混凝土,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水混凝土,包括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160~180份水泥、20~25份硅酸钠、35~45份粉煤灰、10~15份碳酸钙、25~30份沙子、1~1.5份激发剂、1~3份粘结剂、5~8份玄武岩纤维、8~12份复合填料、100~110份水。

优选的,包括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170份水泥、23份硅酸钠、40份粉煤灰、13份碳酸钙、28份沙子、1.3份激发剂、2份粘结剂、7份玄武岩纤维、10份复合填料、105份水。

进一步的,所述激发剂为木质素磺酸钠。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伊利石粉、海绵钛、氧化铝、二茂铁、硝酸镧、焦磷酸钠共同混合,搅拌均匀后放入到反应釜内;

2)对反应釜内进行抽真空处理,然后进行升温加热反应处理,完成后将物料取出备用;

3)将步骤2)所得的物料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伊利石粉、海绵钛、氧化铝、二茂铁、硝酸镧、焦磷酸钠共同混合时对应的重量比为80~90:10~15:2~3:0.1~0.3:0.1~0.15:1~3。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升温加热反应处理的具体操作是: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650~680℃时,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再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1250~1300℃时,在此条件下处理2~2.5h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升温加热反应处理的具体操作是:先以20~25℃/min的升温速度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650~680℃时,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接着再以30~35℃/min的升温速度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1250~1300℃时,控制此时反应釜内氮气的压力为140~150kpa,并在此条件下保温保压处理2~2.5h即可。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水泥、硅酸钠、粉煤灰、碳酸钙、沙子共同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至均匀后得混合浆液备用;

(2)将激发剂、粘结剂、玄武岩纤维、复合填料共同混合缓慢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混合浆液中,中速搅拌处理20~25min后浇筑,再进行常规养护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中速搅拌处理时控制搅拌的转速为1400~1500rp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混凝土,由水泥、硅酸钠、粉煤灰、碳酸钙、沙子、激发剂、粘结剂、玄武岩纤维、复合填料、水混合制成,其中水泥、硅酸钠、粉煤灰、碳酸钙、沙子、玄武岩纤维等很好的保证了混凝土的强度等品质,为了进一步增强混凝土的防水能力,制备添加了一种复合填料,此复合填料是以伊利石粉为主要成分加工改性而成的,在制备过程中,将其与海绵钛、氧化铝、二茂铁、硝酸镧、焦磷酸钠共同混合,然后进行多段式的加热反应处理,在高温及氮气气氛下,海绵钛在二茂铁、硝酸镧的催化作用下,能够插层或复合于伊利石粉上形成小颗粒的氮化钛,改变了整体的表面结构特性及活性,最终制得的复合填料一方面能够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品质,另一方面又能填补裂缝,优化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减弱毛细管效应,提升了混凝土的防水能力。本发明混凝土具有强度高、防水能力强的特点,且其制备方法简单,各步骤搭配合理,极具推广应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

一种防水混凝土,包括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160份水泥、20份硅酸钠、35份粉煤灰、10份碳酸钙、25份沙子、1份激发剂、1份粘结剂、5份玄武岩纤维、8份复合填料、100份水。

所述激发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所述复合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伊利石粉、海绵钛、氧化铝、二茂铁、硝酸镧、焦磷酸钠共同混合,搅拌均匀后放入到反应釜内;

2)对反应釜内进行抽真空处理,然后进行升温加热反应处理,完成后将物料取出备用;

3)将步骤2)所得的物料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即可。

步骤1)中所述伊利石粉、海绵钛、氧化铝、二茂铁、硝酸镧、焦磷酸钠共同混合时对应的重量比为80:10:2:0.1:0.1:1。

步骤2)中所述升温加热反应处理的具体操作是: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650℃时,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再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1250℃时,在此条件下处理2h即可。

所述升温加热反应处理的具体操作是:先以20℃/min的升温速度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650℃时,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接着再以30℃/min的升温速度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1250℃时,控制此时反应釜内氮气的压力为140kpa,并在此条件下保温保压处理2h即可。

一种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水泥、硅酸钠、粉煤灰、碳酸钙、沙子共同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至均匀后得混合浆液备用;

(2)将激发剂、粘结剂、玄武岩纤维、复合填料共同混合缓慢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混合浆液中,以1400rpm的中速搅拌处理20min后浇筑,再进行常规养护即可。

实施例2

一种防水混凝土,包括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170份水泥、23份硅酸钠、40份粉煤灰、13份碳酸钙、28份沙子、1.3份激发剂、2份粘结剂、7份玄武岩纤维、10份复合填料、105份水。

所述激发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所述复合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伊利石粉、海绵钛、氧化铝、二茂铁、硝酸镧、焦磷酸钠共同混合,搅拌均匀后放入到反应釜内;

2)对反应釜内进行抽真空处理,然后进行升温加热反应处理,完成后将物料取出备用;

3)将步骤2)所得的物料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即可。

步骤1)中所述伊利石粉、海绵钛、氧化铝、二茂铁、硝酸镧、焦磷酸钠共同混合时对应的重量比为85:13:2.5:0.2:0.13:2。

步骤2)中所述升温加热反应处理的具体操作是: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670℃时,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再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1280℃时,在此条件下处理2.3h即可。

所述升温加热反应处理的具体操作是:先以22℃/min的升温速度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665℃时,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接着再以32℃/min的升温速度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1280℃时,控制此时反应釜内氮气的压力为145kpa,并在此条件下保温保压处理2.3h即可。

一种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水泥、硅酸钠、粉煤灰、碳酸钙、沙子共同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至均匀后得混合浆液备用;

(2)将激发剂、粘结剂、玄武岩纤维、复合填料共同混合缓慢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混合浆液中,以1450rpm的中速搅拌处理22min后浇筑,再进行常规养护即可。

实施例3

一种防水混凝土,包括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180份水泥、25份硅酸钠、45份粉煤灰、15份碳酸钙、30份沙子、1.5份激发剂、3份粘结剂、8份玄武岩纤维、12份复合填料、110份水。

所述激发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所述复合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伊利石粉、海绵钛、氧化铝、二茂铁、硝酸镧、焦磷酸钠共同混合,搅拌均匀后放入到反应釜内;

2)对反应釜内进行抽真空处理,然后进行升温加热反应处理,完成后将物料取出备用;

3)将步骤2)所得的物料自然冷却至常温后即可。

步骤1)中所述伊利石粉、海绵钛、氧化铝、二茂铁、硝酸镧、焦磷酸钠共同混合时对应的重量比为90:15:3:0.3:0.15:3。

步骤2)中所述升温加热反应处理的具体操作是: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680℃时,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再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1300℃时,在此条件下处理2.5h即可。

所述升温加热反应处理的具体操作是:先以25℃/min的升温速度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680℃时,向反应釜内通入氮气,接着再以35℃/min的升温速度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升温处理,当反应釜内的温度升至1300℃时,控制此时反应釜内氮气的压力为150kpa,并在此条件下保温保压处理2.5h即可。

一种防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水泥、硅酸钠、粉煤灰、碳酸钙、沙子共同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至均匀后得混合浆液备用;

(2)将激发剂、粘结剂、玄武岩纤维、复合填料共同混合缓慢加入到步骤(1)所得的混合浆液中,以1500rpm的中速搅拌处理25min后浇筑,再进行常规养护即可。

对比实施例1

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在复合填料的制备中,省去了二茂铁、硝酸镧成分的添加使用,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对比实施例2

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在复合填料的制备中,省去了海绵钛成分的添加使用,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对比实施例3

本对比实施例3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用等质量份的未经任何表面处理的市售伊利石粉取代复合填料成分,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对比实施例4

本对比实施例4与实施例3相比,区别仅在于,省去了复合填料成分的使用,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

对比实施例5

申请号为:201410233359.3公开的一种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对比本发明效果,分别参照jc474-2008的标准,及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对上述实施例3、对比实施例1~5对应的混凝土进行性能测试,具体对比数据如下表1所示:

表1

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混凝土表现出了优异的防水性能,其克服了现有混凝土普遍存在的防水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升了混凝土的适用范围和场景,极具市场竞争力。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