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灰煅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21571发布日期:2021-04-27 14:4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灰煅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灰煅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灰煅烧装置。


背景技术:

2.石灰是用石灰石、白云石、白垩、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产物,经900~1100℃煅烧而成,现有技术对石灰的煅烧需要人工进行上下料,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同时工人将原料送至煅烧窑直接进行煅烧,无法将原料均匀分散开,原料堆积,使得只能将部分原料完全煅烧,需要长时间才能将原料充分煅烧,增加了经济成本,煅烧之后再有工人将煅烧之后的成品从煅烧窑中取出,工人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不高,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均匀上料且自动出料的石灰煅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石灰煅烧装置,解决了均匀上料以及自动出料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石灰煅烧装置,包括煅烧窑以及设置在煅烧窑上的输送机构,所述煅烧窑包括外腔以及设置在外腔内部的内腔,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两组平行设置且为环形结构的导向板,两组所述导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为环形结构的引导槽,两组所述导向板之间设置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由第二连接板、推板和两组第一连接板合围形成的环形结构的出料仓,且两组第一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部铰接有第三连接板,两组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安装有与引导槽滑动套接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的插接机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板外壁的l型结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活动套接有l型结构的插接杆,且第二连接板的底部两侧开设有与插接杆对接的插接孔,煅烧窑内部设置有位于引导槽的下方设置有引导轨,引导轨的底部设置有煅烧台。
6.优选的,所述引导槽与第二连接板滑动套接,引导槽包括位于煅烧窑外圈的第一引导槽以及位于煅烧窑内部的第二引导槽和两组第三引导槽,第三引导槽位于第二引导槽的两端且沿第二引导槽对称设置,第三引导槽与第二引导槽和第一引导槽连通,且第三引导槽沿第二引导槽至第一引导槽倾斜向上设置。
7.优选的,所述煅烧窑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内腔和外腔的输送通道,引导槽从输送通道伸出。
8.优选的,所述引导轨包括与第二引导槽平行的第二引导轨,第二引导轨靠近输送通道进料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引导轨,且第一引导轨与相邻的第三引导槽平行设置。
9.优选的,所述煅烧台伸出内腔的一端固定有倾斜向下的出料板,所述出料板的另一端与外腔的内壁固定,且出料板靠近外腔的一端位于输送通道的下方。
10.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第一连接板固定导向柱,且导向柱与引导槽滑动套接,导向柱底部固定有链条,链条的底部连接有与第一引导槽固定连接的链轮,链轮内圈安
装有与引导轨固定连接的转轴,其中一个转轴伸出引导轨的一端安装有电机,链条与引导槽平行设置,且链条为环形结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料仓与输送机构将出料仓中的原料输送至煅烧窑内腔中,并且通过插接杆、引导轨与固定板将第三连接板与推板分离,从而将原料散在煅烧台上进行煅烧;从而将原料充分煅烧,避免原料堆积不能充分煅烧,增加经济成本,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益;在通过出料仓再次进入内腔中,通过推板将已充分煅烧的原料推出煅烧窑,并且将其内放入的新的原料再次散在煅烧台上,进料的同时将煅烧的原料推出,提高了工作效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增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石灰煅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煅烧窑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引导轨的机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煅烧窑;2、内腔;3、外腔;4、煅烧台;4

1、出料板;5、引导轨;6、第二引导槽;7、第三引导槽;8、第一引导槽;9、输送机构;10、出料机构;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3、第三连接板;14、推板;15、引导槽;16、第一引导轨;17、第二引导轨;18、插接杆;19、固定板;20、弹簧;21、插接机构;22、转动机构;23、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

4,一种石灰煅烧装置,包括煅烧窑1以及设置在煅烧窑1上的输送机构9,煅烧窑1包括外腔3以及设置在外腔3内部的内腔2,输送机构9包括两组平行设置且为环形结构的导向板23,两组导向板2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为环形结构的引导槽15,两组导向板23之间设置有出料机构10,出料机构10包括由第二连接板12、推板14和两组第一连接板11合围形成的环形结构的出料仓,且两组第一连接板11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板12底部铰接有第三连接板13,两组第一连接板11相互远离的一侧安装有与引导槽15滑动套接的转动机构22,转动机构22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一连接板11固定连接的插接机构21,插接机构21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1外壁的l型结构固定板19,固定板19活动套接有l型结构的插接杆18,且第三连接板13的底部两侧开设有与插接杆18对接的插接孔,煅烧窑1内部设置有位于引导槽15的下方设置有引导轨5,引导轨5的底部设置有煅烧台4,通过输送机构9、煅烧窑1、转动机构22和插接机构21,将出料仓中的原料充分分散放置在煅烧台4上对其进行煅烧,煅烧结束后出料仓中的推板14将煅烧后的原料推出煅烧窑1,同时将出料仓中另放入的原料洒在煅烧台4上进行煅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将原料充分煅烧,提高了工作效益,增加了经济效益。
20.进一步的,引导槽15与第二连接板12滑动套接,引导槽15包括位于煅烧窑1外圈的
第一引导槽8以及位于煅烧窑1内部的第二引导槽6和两组第三引导槽7,第三引导槽7位于第二引导槽6的两端且沿第二引导槽6对称设置,第三引导槽7与第二引导槽6和第一引导槽8连通,且第三引导槽7沿第二引导槽6至第一引导槽8倾斜向上设置,通过引导槽15对出料仓进行输送,同时通过第一引导槽8将装满石灰的出料仓传送至煅烧窑1的内腔2中,再通过第二引导槽6与第三引导槽7将出料仓输送至煅烧台4,最后再将排出石灰的出料仓运输至煅烧窑1外,自动上料,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1.尤其是,煅烧窑1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内腔2和外腔3的输送通道,引导槽15从输送通道伸出,通过输送通道将原料送至内腔2中煅烧台4上进行煅烧,从而避免了人工上料,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2.值得说明的,引导轨5包括与第二引导槽6平行的第二引导轨17,第二引导轨17靠近输送通道进料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引导轨16,且第一引导轨16与相邻的第三引导槽7平行设置,通过第一引导轨16将第三连接板13打开,从而出料仓沿着引导槽15将石灰洒在煅烧台4上进行煅烧,使得石灰能够分散的放置在煅烧台4上,从而能够对石灰进行充分的煅烧。
23.此外,煅烧台4伸出内腔2的一端固定有倾斜向下的出料板4

1,出料板4

1的另一端与外腔3的内壁固定,且出料板4

1靠近外腔3的一端位于输送通道的下方;通过煅烧台4将石灰放置在上面进行煅烧,煅烧结束之后通过推板14将石灰从煅烧台4推出,沿着出料板4

1推出输送通道,将煅烧好的时候自动推出煅烧窑1,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转动机构22包括与第一连接板11固定导向柱,且导向柱与引导槽15滑动套接,导向柱底部固定有链条,链条的底部连接有与第一引导槽8固定连接的链轮,链轮内圈安装有与引导轨5固定连接的转轴,其中一个转轴伸出引导轨5的一端安装有电机,链条与引导槽15平行设置,且链条为环形结构,通过电机、链轮和转轴带动导向柱沿着引导槽15滑动,从而带动出料仓沿着导向板23滑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4.工作原理:在对原料进行煅烧时,首先将石灰装入出料仓中,再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通过链轮与导向柱带动出料仓沿着引导槽15向煅烧窑1的内部运输,出料仓通过运输通道沿着引导槽15从煅烧窑1的外侧滑动至内腔2中,出料仓进入内腔2之后,沿着第三引导槽7向下运动,同时插接杆18与引导轨5接触,插接杆18与固定板19之间滑动连接第一引导轨16,从而将插接杆18拔出,第三连接板13向下转动,从而与推板14分离,出料仓中的石灰从第三连接板13与推板14之间的缝隙排出至煅烧台4上进行煅烧,出料仓沿这第二引导轨17继续向前滑动,将石灰均匀的洒在煅烧台4上进行煅烧,从而将原料充分煅烧,提高了工作效益,出料仓将仓内石灰完全排出且沿另一组第三引导槽7向上运动,再通过导向板23将出料仓输送至煅烧窑1外,关闭电机,将插接杆18通过插接孔将第三连接板13与推板14重新安装在一起,然后装入原料,重新运输至内腔2中,进入内腔2之后出料仓以同样的方式将石灰洒在煅烧台4上,同时推板14将煅烧台4上已经充分煅烧的原料沿着从煅烧台4至出料板4

1的方向推出煅烧窑1,并且对刚放置在煅烧台4上的石灰进行新一轮的煅烧,提高了工作效益,并且能够将原料完全煅烧,提高了工作质量,且增加了经济效益。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