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5141发布日期:2021-05-19 03:2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臭氧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2.臭氧发生器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的装置。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所以凡是能用到臭氧的场所均需使用臭氧发生器。虽然现代臭氧发生器的效率与传统产品相比已经明显提高,但有90%左右的电能不是用来生成臭氧而是转变成热量,如果这部分热量得不到有效的散失,臭氧发生器放电间隙的温度会持续升高甚至超过设计的运行温度。高温不利于臭氧的产生但利于臭氧的分解,导致臭氧产量和浓度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臭氧发生器热量得不到有效的散失导致臭氧产量下降和浓度下降的问题。
4.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臭氧发生器本体、液冷箱体和挡块,所述臭氧发生器本体位于所述液冷箱体内,所述液冷箱体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液冷箱体的其中一侧面设有可拆卸的挡块,所述液冷箱体的内壁设为空腔,所述液冷箱体一侧外壁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口,另一侧外壁的下方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入水口分别和所述空腔连通设置。
5.优选的,所述液冷箱体相对所述挡块的一面内壁、以及所述挡块位于所述液冷箱体内壁的一面均设有v型槽口,所述v型槽口的开口用于卡设所述臭氧发生器本体的外壁;所述v型槽口的内壁设有防滑纹。
6.优选的,所述出水口与s型管的一端连接,所述s型管竖直设置在所述液冷箱体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侧,所述s型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管与水泵的入液端连接,所述水泵位于所述液冷箱体相对所述挡块的一面外侧壁,所述水泵的出液端与第二连管连接,所述第二连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入水口连接。
7.优选的,所述s型管远离所述液冷箱体的一侧间隔均布有多个散热片;各所述散热片远离所述液冷箱体的一侧设置有风冷风扇,所述风冷风扇远离所述液冷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干燥盒,所述干燥盒内部盛放有干燥剂,干燥剂优选为氯化钙或硅胶干燥剂。
8.优选的,所述液冷箱体的v型槽口内壁对称并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液冷箱体的一端贯穿所述挡块,并延伸至所述挡块的外壁,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挡块外壁的一端分别连接有链轮,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条链接,其中一个所述链轮远离所述挡块的一面设置有转动把手。
9.优选的,所述转轴均设为螺杆,所述挡块贯穿所述转轴的孔设为螺孔,所述螺孔和所述螺杆相互配合设置。
10.优选的,所述转动把手表面设有防滑纹。
11.优选的,所述液冷箱体安装在底盘上,所述底盘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臭氧发生器本体、液冷箱体和挡块,所述臭氧发生器本体位于所述液冷箱体内,所述液冷箱体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液冷箱体的其中一侧面设有可拆卸的挡块,所述液冷箱体的内壁设为空腔,所述液冷箱体一侧外壁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口,另一侧外壁的下方设置有入水口。
13.工作时,所述臭氧发生器本体从液冷箱体的顶部开口处放入液冷箱体的箱体内部,利用所述挡块将所述臭氧发生器本体固定在所述液冷箱体的内部,液冷箱体内的冷却液从入水口流入,经由所述液冷箱体的空腔后,再经过液冷箱体从出水口流出。
14.当臭氧发生器本体发热的时候,利用液冷箱体中流动的冷却液将臭氧发生器本体的温度降低。由此实现了,当臭氧发生器本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利用液冷箱体进行降低,从而减少因高温造成臭氧产量下降和浓度下降的问题。
15.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21.其中,1

臭氧发生器本体,2

液冷箱体,3

出水口,4

s型管,5

第一连管,6

水泵,7

第二连管,8

入水口,9

散热片,10

风冷风扇,11

干燥盒,12

转轴,13

挡块,14

链轮,15

链条,16

转动把手,17

v型槽口,18

底盘,19

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臭氧发生器本体1、液冷箱体2和挡块13,所述臭氧发生器本体1位于所述液冷箱体2内,所述液冷箱体2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液冷箱体2的其中一侧面设有可拆卸的挡块13,所述液冷箱体2的内壁设为空腔,所述液冷箱体2一侧外壁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口3,另一侧外壁的下方设置有入水口8;所述出水口3和所述入水口8分别和所述空腔连通设置。
2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
25.工作时,所述臭氧发生器本体从液冷箱体的顶部开口处放入液冷箱体的箱体内部,利用所述挡块将所述臭氧发生器本体固定在所述液冷箱体的内部,液冷箱体内的冷却液从入水口流入,经由所述液冷箱体的空腔后,再经过液冷箱体从出水口流出。
26.当臭氧发生器本体发热的时候,利用液冷箱体中流动的冷却液将臭氧发生器本体的温度降低。由此实现了,当臭氧发生器本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利用液冷箱体
进行降低,从而减少因高温造成臭氧产量下降和浓度下降的问题。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箱体2相对所述挡块13的一面内壁、以及所述挡块13位于所述液冷箱体2内壁的一面均设有v型槽口17,所述v型槽口17的开口用于卡设所述臭氧发生器本体1的外壁;所述v型槽口17的内壁设有防滑纹。
2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v型槽口17适用于不同外观形状和尺寸的臭氧发生器本体1进行卡设;v型槽口17内壁设置的防滑纹能使臭氧发生器本体1固定的更加牢固。
2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3与s型管4的一端连接,所述s型管4竖直设置在所述液冷箱体2靠近所述出水口3的一侧,所述s型管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管5与水泵6的入液端连接,所述水泵6位于所述液冷箱体2相对所述挡块13的一面外侧壁,所述水泵6的出液端与第二连管7连接,所述第二连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入水口8连接。
3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冷却液通过出水口3流入s型管4中,再通过第一连管5进入水泵6,通过水泵6将冷却液通过第二连管7送入入水口8。所述s型管4增加了冷却液的注入体积,同时增大了冷却液散热的效率,水泵6为液冷箱体2内注入的冷却液流动提供了动力。进一步提高了液冷箱体2对臭氧发生器本体1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效率。
3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型管4远离所述液冷箱体2的一侧间隔均布有多个散热片9;各所述散热片9远离所述液冷箱体2的一侧设置有风冷风扇10,所述风冷风扇10远离所述液冷箱体2的一侧设置有干燥盒11,所述干燥盒11内部盛放有干燥剂。
3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散热片9将s型管4中冷却液的热量传导出来,通过风冷风扇10将散热片9的温度降低,提高降温效果;干燥盒11可以降低周围空气的水分含量,有利于臭氧的制取,再通过风冷风扇10对干燥盒11中的干燥剂吹风,蒸发水分,提高干燥空气的效率。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箱体2的v型槽口17内壁对称并转动设置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远离所述液冷箱体2的一端贯穿所述挡块13,并延伸至所述挡块13的外壁,所述转轴12位于所述挡块13外壁的一端分别连接有链轮14,所述链轮14之间通过链条15链接,其中一个所述链轮14远离所述挡块13的一面设置有转动把手16。
34.所述转轴12均设为螺杆,所述挡块13贯穿所述转轴12的孔设为螺孔,螺孔和螺杆相互配合设置。
3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通过转动转动把手16,带动链轮14转动,链轮14通过链条15带动另一个对称设置的链轮14转动,两个链轮14带动对称设置的转轴12转动,转轴12与挡块13贯穿转轴12的孔进行配合,带动挡块13前后运动,便于拆卸和固定臭氧发生器本体1。从而实现,当不同尺寸的臭氧发生器本体1在安装至所述液冷箱体2内进行工作时,都能够通过所述挡块的调节进行卡紧的目的。
36.所述挡块的两端与所述液冷箱体的内壁相贴合设置,由此实现所述挡块能够经由螺杆和螺孔在配合过程中卡紧所述臭氧发生器本体的目的。
3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把手16表面设有防滑纹。
3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增加转动把手16表面的摩擦力,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3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箱体2安装在底盘18上,所述底盘18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19。
4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所述滚轮19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在不同位置进行工作时便于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