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赤松茸子实体促转化增产调理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98072发布日期:2022-12-02 16:26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赤松茸子实体促转化增产调理剂,属于真菌生理生化及生态特征,以益生菌、磷酸二氢钾、氨基酸、b族维生素、尿素、二氰胺复合物和微量元素作为赤松茸菌丝营养和促菌丝性转化基质,从而,(1)大大减少赤松茸的生产周期,提高单位面积复种指数;(2)提高原料利用效率,增加赤松茸的产量;(3)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可有效缩短赤松茸出菇的时间,并增加其产量。这样,在有限适宜的出菇时间内,缩短菌丝生长周期,延长出菇时间,从而,增加赤松茸的产量。特别是对林下种植赤松茸效果更为显著。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各种食用菌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在种植食用菌时,存在各种影响食用菌出菇时间、出菇量等诸多难题,有时在种植食用菌时,不仅不按时出菇,在各种出菇条件具备时,还延期、甚至不出菇,严重影响种植者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益。例如

林下种植赤松茸一般的出菇时间需要二至三个月,比常规的赤松茸出菇时间延长了四、五十天以上。

林下种植赤松茸的产量每亩在1000kg以下,而常规的大田种植产量在1500-3000kg之间,有时甚至超过3000kg。

专利申请者经过多年来的试验,在大田种植过程中添加调理剂,增加产量超过20%。同时,可以大大缩短出菇时间。
3.菌丝生长时期主要吸收利用降解后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子实体形成期将更多地利用高分子有机物质降解后的产物,通过研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木质素酶等酶的动态变化规律,掌握赤松茸不同时期对营养的吸收、利用。发现赤松茸在生长过程中存在营养失衡、代谢缺乏动力的情况。从而影响菌丝生长,很难从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对加速子实体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4.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的原基形成和分化、菌柄的伸长、菌盖的增大、担孢子的形成需要提供大量能量。有些子实体的形成则表现出光抑制。但完全光抑制的食用菌种类很少,几乎所有的食用菌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都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是食用菌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环境因子。适宜的co2浓度也是促使菌丝体向子实体生长阶段生理质变的必要环境因素。一般食用菌多为好氧性菌,co2浓度太高会抑制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另外,co2浓度控制子实体菌盖扩展和菌柄伸长的相对比例,过高co2浓度会抑制子实体的正常发育,引起菌柄过长、菌盖退化。故在食用菌栽培中,针对不同菌种给予适合其生长发育的通气量是十分必要的。较高的空气湿度是子实体原基发生和发育必需的环境因素。空气湿度低会使培养基蒸发量大,使培养料大量失水,阻碍子实体的分化或使子实体的生长停止,但同时也可促进营养菌丝向子实体供应养分。
5.外源添加物与食用菌子实体分化发育的关系,因其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缩短出菇期,改善品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 iba、naa、ba、ga等对食用菌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其诱导了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促进有机体的代谢活力,提高并激活了多种酶的活性,增强了菌丝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加速了菌丝生长并促进菌丝扭结,挖掘了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潜力。某些微量元素也是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如果严重缺少某种
微量元素就会导致微量元素缺乏症,从而影响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和子实体的分化、发育。微量元素,如fe、cu、zn、ca等大多是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或是酶的激活剂,对食用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促进效果明显。但是每种微量元素只能按实际需求适量添加,过量反而抑制食用菌子实体的正常发育。
6.大量研究发现有益微生物的存在也可以诱导和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如有人发现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在段木和木屑上不能形成子实体,必须有“香灰菌”的参与才能结实。嗜热放线菌和耐热真菌分解纤维素所产生的维生素有利于双孢蘑菇(agricusbisporus)菌丝的生长,而存在于菌丝周围的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有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的快速定植和扩展,并可促进原基产生。其次覆土可促使双孢蘑菇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这是由于覆土层中致腐假单胞杆菌的作用。双孢蘑菇栽培种培养料的堆制和发酵是获取双孢蘑菇优质高产的关键,这一过程就是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对培养料进行分解、发酵的过程。据报道,在对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40多种细菌在无菌培养料中可诱导子实体的形成。据此提出了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的负调节假说,认为这些细菌的作用与活性炭和自然调节一样,能消除营养菌丝生长期产生的自抑物质,使菌丝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另有报道,固氮菌和高温固氮菌与草菇 [voluariella voluacea(bull.:fr.)sing.]菌丝共生或促生草菇菌丝能在固氮菌菌落上生长,菌丝生长特别浓密、粗壮,还能促进草菇菌丝扭结,促进菇体发育。研究发现种植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 时,对覆土材料进行灭菌以后无子实体分化,而覆以未灭菌土样后有子实体分化,同时还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革兰氏阴性单球菌、革兰氏阴性单杆菌混合群为导致子实体分化的原因。开展有益微生物与食用菌关系的研究,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抑制有害微生物,将大大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0007]
研究食用菌所有的代谢过程都必须有酶的参与,酶与食用菌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密切相关。其实质就是营养成分的变化直接影响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子实体形成时期有3 种多糖分解酶存在。淀粉酶的活性随着原基出现至耳片不断生长而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同时cmc酶和fp酶的活性却在上升。当耳片进入成熟期,淀粉酶的活性又重新上升,而后两者却从缓慢增长到下降。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滑菇(pholiota namekoito ex imai.) 子实体形成期间环境因子对食用菌子实体分化发育的影响温度、光照、湿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对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有较大的影响。不同食用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子实体分化需要较低的温度;不论何种食用菌,其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温度范围都比较窄,其最适温度比菌丝体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低。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子实体的分化和发育。光照既可以刺激真菌发育,也可以抑制真菌发育。有些真菌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不形成子实体。真菌对光照具有“记忆”功能,即使接受的光照极少,也会影响随后它在黑暗环境中的发育。光对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的作用只是体现在菌丝体长成以后,而且光反应信号不会传遍整个菌丝体,因此,光效应是局部的而不是全面的,在amutbmut同型体中,结实时只需1s的光照就足以诱导结实。香菇(lentinula edodes)在黑暗条件下可以产生埋没于培养基内的原基,但这些原基既没有形成明显的色素,又不能发展成气生性原基,仅有那些经光照处理的原基才能形成子实体,且光照刺激子实体形成仅发生在光敏期,在菌丝生长晚期进行光刺激不会形成子实体。
[0008]
近年来,虽然有不少研究报道了各种食用菌子实体发育时表达的一些基因,但有
关子实体发生和发育的生物学过程的信息还十分有限,特别是缺少子实体发育关键基因的证据。我们需要去探索更多子实体发育相关的限制因子,才能精确地调理子实体的发育。
[0009]
环境条件、营养条件中任何一个因子都会影响食用菌子实体的分化、发育,在微观与宏观、基因型与表型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生理生化、营养代谢综合分析研究会更加深入。控制或促进食用菌发育与子实体发生,从生长代谢的角度阐明食用菌发育机理,食用菌高质稳产将成为可能。食用菌发育理论将在提高食用菌产量、改善食用菌品质以及食用菌遗传育种与遗传改良工程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袋栽双孢蘑菇时,于灭过菌的覆土层接种从覆土层中分离到的假单胞菌,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并增加产量。从根霉中制备含有植物激素的产品用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生产上,可以增产100%,并使子实体大小提高49.2%。酵母提取物可促进香菇子实体形成,进一步的试验表明,是提取物中的硫胺素起了主要作用。食用菌子实体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食用菌生长发育机制的研究也深入到分子水平,一些与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和特异蛋白得到了分离研究。放线菌发酵的代谢产物s-pi(具有2 个非天然型氨基酸的乙酰五肽)能抑制酸性蛋白酶的活性,缩短香菇、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等子实体形成的天数。从链霉菌提取的福菇肽,可抑制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增强中性蛋白酶的活性,并提高香菇、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和双孢蘑菇的产量。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期间酶活性变化等生理生化代谢活动的研究,为采用物理、化学和有益微生物等手段抑制或增强酶活性来提高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为阐明高等真菌形态分化的机制奠定了生理生化基础,为进一步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其进行研究也有积极意义。食用菌子实体发生的有益微生物诱导作用研究除了光和低温等物理因素外,大量研究发现,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等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以诱导和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嗜热发线菌和耐热真菌分解纤维素所产生的维生素,有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而存在于菌丝周围的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有利于双孢蘑菇菌丝的快速定殖和扩展,并可促进原基产生。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40种细菌(大多数为假单胞菌)在无菌培养料中可以诱导子实体的形成。据此提出了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的负调节假说,认为这些细菌的作用与活性碳和自然调节一样,能消除菌丝营养生长期产生的自抑物质,使菌丝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davidmoore(1998)从生物化学、生理学、细胞学和遗传学角度,较全面地探讨了真菌(菌丝、孢子和子实体)的形态发育机制。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将能更全面地阐明食用菌子实体的发生机制。食用菌育种的遗传规律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随着对开发高品质食用菌新品种迫切需求的增长,提高育种效率正在成为关注重点,研究食用菌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是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路径之一。食用菌栽培生理是食用菌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虽然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极大地推进了食用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进程,但是单纯依靠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并不能够很好地解决食用菌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还是必须在详实而扎实的生理学研究基础之上,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优势。随着这种认识的深化,越来越多人正在关注食用菌生理学研究。通过模拟梯棱羊肚菌外营养袋补给生产模式,建立起一种实验室条件下的外源营养研究模型,为阐明羊肚菌生产方式中的外源营养袋的作用机理提供很好的方法借鉴,也为进一步探讨食用菌营养生理中的“源库流”理论提供了科学思路。碳氮比对广叶绣球菌的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9种碳源和11种氮源对
花脸香蘑菌丝生长过程中的生物量以及漆酶等多种酶活产生影响。3种林木废弃物作为基质栽培肺形侧耳,栽培基质对子实体营养成分及呈味物质产生影响。不同光质光照对香菇子实体农艺性状与质构品质产生一定影响。温度的变化对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也有一定影响。近年来实现了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人工驯化,以及在菌种制备、覆土出菇、品种选育、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0010]
一般地,食用菌菌丝的生物活性在生长最旺盛时正是它的青、壮年时期,菌丝分布均匀,营养条件好,代谢废物少,细胞内营养物质积累充足,生命力旺盛。菌丝长满后,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菌丝逐渐老化,如果不及时进行外界环境的刺激,进行调理转化,就会失去最佳时期,轻则减产、品质低下,重则颗粒无收。同时,考虑到营养消耗增加,出菇营养不足,大大减少单位原料的出菇率。提高菌丝的转化速度,缩短营养生长、延长生殖生长时间,是我们生产食用菌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使用本发明产品,可以有效调节菌丝生长,平衡营养成分,提高菌丝生物活性,加快菌丝转化,从而有效减少菌丝生长期,延长出菇时间,提高出菇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本发明人的研究成果,提供一种赤松茸促转化增产调理剂,能高效、快速提高赤松茸菌丝转化速度,缩短赤松茸菌丝生长周期,延长赤松茸出菇时间,并通过对赤松茸的营养平衡的调理及高分子有机质的快速降解、代谢,给赤松茸提供适宜的营养和生态环境。使赤松茸栽培技术有一个更大地进步。
[0012]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所述赤松茸促转化增产调理剂主要是通过在长满菌丝的培养原料中加入营养调理剂,加快赤松茸菌丝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随着营养条件的改善、限制性代谢产物的补充和积累,大大促进了赤松茸出菇能力,同时,随着赤松茸代谢水平的提高,降解有机质的速度和效率加快,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其主要成份为益生菌剂、磷酸二氢钾、氨基酸、b族维生素、尿素、二氰胺复合物和微量元素,含量比例分别为0.01∶0.1∶2.5∶0.01∶ 0.37∶2∶0.01。所述无机盐磷酸二氢钾、氨基酸、b族维生素、尿素、二氰胺复合物为营养和生理调理剂,通过营养和生理调理剂的辅助营养和辅助生理生化调理作用,改善赤松茸菌丝的营养结构和生理生化过程组织需求,为菌丝正常生长及向菌丝生殖生长转化提供高效刺激作用和动力保障;所述益生菌剂的作用有1、赤松茸生长过程中,帮助赤松茸对基质高分子的降解;2、拮抗有害微生物的入侵,保护赤松茸的生态环境,减少营养损失;3、其代谢产物可以高效补充赤松茸营养代谢及促进赤松茸子实体的生长。所述微量元素的作用主要是为赤松茸提供代谢过程的激活剂、合成营养的重要成分和转化过程的组成部分。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大大减少出菇时间:由于本调理剂可以促进赤松茸生殖生长,从而起到加快赤松茸出菇的作用;(2)提高原料利用效率,本调理剂可以高效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赤松茸更彻底地降解了基质,从而增加其产量;(3)提高赤松茸成品菇的商品性:由于对赤松茸的营养和限制性因子的调理,保障了赤松茸对营养的正常吸收和代谢,显著提升了赤松茸的商品性;(4)为赤松茸的栽培提供了安全保障,对推动赤松茸种植的发展有积极意义;(5)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5]
所述赤松茸促转化调理剂是在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对赤松茸营养和代谢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来对赤松茸进行辅助营养、辅助代谢和生理生化调理,改善赤松茸菌丝的营养组分、生理生化过程组织需求,加快营养菌丝向生殖菌丝的转化,为子实体的正常生长提供营养保障,从而高效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
[0016]
所述赤松茸增产调理剂是通过高效降解有机基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在原有降解基础上,大大提高了降解有机基料的程度和效率,并通过赤松茸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大大提高了赤松茸的产量。
[0017]
在以下实施例中,使用方法为:稀释50倍后,直接喷洒在赤松茸生长基料的垄上即可,浓度剂量标准为50.0-100.0ml/m2。
[0018]
赤松茸促转化调理剂的应用实施例1:
[0019]
赤松茸大田或林下栽培应用
[0020]
赤松茸种植后30天左右,将调理剂稀释50倍后,直接喷洒在赤松茸生长基料的垄上,浓度剂量标准为50.0-100.0ml/m2。
[0021]
使用效果:赤松茸种植后30天左右,将该调理剂稀释后,直接喷至赤松茸生长的垄上。之后2-3天即可发现菌丝生长活跃,已开始转化。喷大水一次,即可出菇。调理剂的加入提高了菌丝的生物活性、加快了菌丝的转化,一方面,促进菌丝生长,节省发菌时间;另一方面,高效促进了菌丝的发育,由生长菌丝快速向生育菌丝的转化,大大缩短出菇时间;同时,由于调理剂的加入,改善了赤松茸的营养结构、丰富了赤松茸的营养需求,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很大程度提升了赤松茸的品质。
[0022]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23]
1、有效促进菌丝快速生长,减少食用菌的发菌时间,节省食用菌的生产时间,提高单位面积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0024]
2、提升基料降解速度、降解程度,提高其单位原料的利用率,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0025]
3、加快生长菌丝向生殖菌丝的转化,缩短种植周期,延长出菇时间,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0026]
4、改善赤松茸营养和生态环境,增加出菇率,增加产品的产量和商品性,减少生产成本,同时,保障了赤松茸的生长环境健康、稳定;
[0027]
5、为安全、高效种植赤松茸提供的重要保障。对推动赤松茸的种植有积极意义;
[0028]
6、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作用效果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