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品质的钢化玻璃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34510发布日期:2022-05-07 13:2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高品质的钢化玻璃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钢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提高品质的钢化玻璃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广泛应用玻璃的各个领域对玻璃制品的轻质、高强、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玻璃钢化技术随之而产生并迅速发展。物理钢化法是目前广为采用的一种生产钢化玻璃的方法,是把玻璃放在加热炉中加热到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然后出炉,向玻璃两面吹风进行快速冷却,因此玻璃需要一次经过加热炉和冷却模块后才能加工成型。在玻璃冷却的过程中,吹到玻璃表面的冷却风的质量非常重要,但是现有的冷却风栅和送风模块难以控制冷却风风压,导致难以控制吹到玻璃表面的冷却风的质量,从而降低了成品玻璃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提高品质的钢化玻璃生产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化玻璃生产系统的冷却风栅和送风模块难以控制冷却风风压,降低了成品玻璃的品质的问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提高品质的钢化玻璃生产系统,包括上片台、加热炉、冷却风栅模块、下片台、输送辊道和送风模块,所述输送辊道依次穿过所述上片台、加热炉、冷却风栅模块和下片台;所述冷却风栅模块包括上风栅、下风栅和第一升降组件,所述输送辊道设置于所述上风栅和所述下风栅之间,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所述上风栅和下风栅同时向靠近所述输送辊道的方向运动或同时向远离所述输送辊道的方向运动;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集风箱、单风机组件和串联风机组件,所述单风机组件为单个独立风机,所述串联风机组件由多个独立风机串联组成;所述集风箱包括箱体、第一进风管、第二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集风腔和第二集风腔,所述第一集风腔和所述第二集风腔之间设有闸板阀,所述闸板阀的启闭控制所述第一集风腔和所述第二集风腔的连通或关闭;所述第一集风腔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一进风管与所述串联风机组件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一集风腔的前端通过所述出风管与所述上风栅的进风部和/或所述下风栅的进风部连接;所述第二集风腔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二进风管与所述单风机组件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集风腔的前端通过所述出风管与所述上风栅的进风部和/或所述下风栅的进风部连接。
5.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万向节、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万向节和第二拉杆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拉杆与所述冷却风栅模块的机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与所述上风栅和/或所述下风栅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风栅模块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轨部和滑动部,所述导轨部固定于所述机架,所述滑动部固定于所述上风栅和/或所述下风栅,所述滑动部和所述导轨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
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长度方向。
6.可选地,所述闸板阀包括连接管道、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闸板和第二闸板;所述连接管道安装于所述第一集风腔和所述第二集风腔之间的隔板,所述第一集风腔和所述第二集风腔通过所述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管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第一闸板的后端穿过所述连接管道的前侧壁插入所述连接管道内,所述第二闸板的前端穿过所述连接管道的后侧壁插入所述连接管道内,所述第一闸板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闸板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第一闸板前后运动,所述第二气缸带动所述第二闸板前后运动,所述第二闸板和所述第一闸板左右相隔排列,所述第一闸板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一闸板完全盖合所述连接管道,所述第二闸板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二闸板盖合所述连接管道的部分区域。
7.具体地,所述第一闸板的后端的端部边缘为朝所述连接管道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圆弧形;所述第二闸板的前端的端部边缘与所述第一闸板的后端的端部边缘为相互密闭配合的弧形曲面;所述闸板阀还包括多个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内设有导向槽,多个所述导向板两两一组且对称地分别安装于所述隔板的前后两侧,并且所述导向板分布于所述连接管道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闸板和所述第二闸板沿对应的所述导向板的导向槽滑动。
8.优选的,所述第一集风腔的前端和第二集风腔的前端均连通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出风管,所述第一集风腔通过所述出风管向所述上风栅和/或所述下风栅的通过段送风,所述第二集风腔通过所述出风管向所述上风栅和/或所述下风栅的冷却段送风;所述第一集风腔的前端和第二集风腔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出风调节装置,所述出风调节装置包括升降装置和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升降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挡风板上下移动,上下移动时所述挡风板遮挡一排所述出风管或位于上下两排所述出风管之间的区域。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还设有四个支撑脚,四个所述支撑脚分别安装于所述箱体的四个角部的下方;四个所述支撑脚的底面的所在面为同一平面;所述箱体还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第一集风腔和所述第二集风腔的下方,所述底板的远离所述出风管的后侧底边与所述支撑脚的底面的间距大于所述底板的靠近所述出风管的前侧底边与所述支撑脚的底面的间距。
10.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加热炉的炉顶阵列分布有多个对流装置,所述对流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加热炉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对流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加热炉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加热炉的进风口设有加热组件;所述上风栅的进风部和/或下风栅的进风部的靠近所述出风管的一端为圆形开口,所述上风栅的进风部和/或下风栅的进风部的远离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为矩形的开口,所述进风部的侧壁的横截面为从靠近所述出风管到远离所述出风管的方向由圆形渐变为矩形的形状。
11.可选地,所述上片台和/或所述下片台设有玻璃升降装置,所述玻璃升降装置包括第二升降组件、驱动连杆和升降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辊道的相邻两个辊轴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升降组件旋转连接于所述驱动连杆,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曲柄、圆柱凸台、支撑台和安装座;所述曲柄包括直线部和拐臂部,所述直线部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对称地一体成型有圆柱凸台,所述圆柱凸台与所述驱动连杆旋转连接;所述拐臂部
与所述支撑台旋转连接,所述直线部和所述拐臂部的交接处旋转连接有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片台或下片台的底面;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任意一个所述曲柄的直线部的底端连接。
12.具体地,所述串联风机组件还包括串联风管和旋转闸板,多个所述独立风机通过所述串联风管串联;所述串联风管的侧壁开设有调节开口,所述串联风管通过所述调节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调节开口固定连接有所述旋转闸板,所述旋转闸板包括调节盖板、闸板座和驱动机构,所述闸板座为圆柱管体结构,所述闸板座与所述串联风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盖板设置于所述闸板座内并且所述调节盖板的中心轴与所述闸板座的中轴线重合;所述闸板座内固定连接有遮挡板组件,所述遮挡板组件平行于所述调节盖板,所述遮挡板组件与所述调节盖板的面积总和大于或等于所述闸板座的横截面积;所述调节盖板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调节盖板的中心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组件和驱动输出组件,所述驱动输出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的转动轴与所述驱动输出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通过所述驱动输出组件带动所述调节盖板以其自身的中心轴为转轴于所述闸板座内转动,当所述调节盖板和所述遮挡板组件共同盖合所述闸板座时,所述旋转闸板关闭,使所述调节开口关闭;当所述调节盖板和所述遮挡板组件部分或完全重叠时,所述旋转闸板打开,使所述调节开口打开。
13.优选的,所述驱动输出组件包括丝杆和丝杆座,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的输出部与所述丝杆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杆座螺纹连接,所述丝杆座固定于所述闸板座;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的输出部的中心轴、所述丝杆座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心位于同一直线,所述丝杆依次穿过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的输出部和所述丝杆座后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带动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在转动的同时于所述丝杆座内沿所述调节开口的内外方向做伸缩运动。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在加工不同厚度的玻璃时,通过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调节所述上风栅和所述下风栅与所述输送辊道的距离,调节所述上风栅和所述下风栅与待加工玻璃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所述上风栅和所述下风栅吹到待加工玻璃表面的冷却风的风压,使风压适合所要加工的玻璃,从而提高成品玻璃的品质。
16.2、设有第一集风腔和第二集风腔,串联风机组件通过第一进风管向第一集风腔输入第一冷却风,单风机组件通过第二进风管向第二集风腔输入第二冷却风,由于单风机组件只有一台风机,而串联风机组件有多个独立风机串联,因此,所述第一冷却风的风压高于所述第二冷却风的风压。第一集风腔和第二集风腔之间安装有闸板阀,可以根据需要冷却的玻璃的厚度,选择开启或关闭与第一集风腔连接的独立风机,或选择开启或关闭闸板阀,以使第一集风腔和第二集风腔获得适用的风压,使所述上风栅和所述下风栅吹出的冷却风的风压适合所要加工的玻璃,从而提高成品玻璃的品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玻璃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炉的俯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冷却风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上风栅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送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集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集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出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出风调节装置和闸板阀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旋转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旋转闸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旋转闸板的爆炸图;
35.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旋转闸板完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旋转闸板完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1是图18的a-a方向的剖视图;
38.图22是图19的b-b方向的剖视图。
39.其中:1上片台;11玻璃升降装置;12第二升降组件;121曲柄;1211直线部;1212拐臂部;122圆柱凸台;123支撑台;124安装座;13驱动连杆;14升降驱动机构;2加热炉;21对流装置;3冷却风栅模块;31上风栅211;311进风部;32下风栅;33机架;34第一升降组件;341万向节;342第一拉杆;343第二拉杆;35导向组件;351导轨部;352滑动部;4下片台;5输送辊道;6送风模块;61集风箱;611箱体;6111第一集风腔;6112第二集风腔;6113支撑脚;6114底板;612第一进风管;613第二进风管;614出风管;62单风机组件;63串联风机组件;631独立风机;632串联风管;6321调节开口;64旋转闸板;641调节盖板;6413第一连接孔;642闸板座;6421遮挡板组件;643驱动机构;6431旋转驱动组件;6432驱动输出组件;643b丝杆;643c丝杆座;65闸板阀;651连接管道;652第一气缸;653第二气缸;654第一闸板;655第二闸板;656导向板;66出风调节装置;661挡风板;662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图1至图2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提高品质的钢化玻璃生产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上片台1、加热炉2、冷却风栅模块3、下片台4、输送辊道5和送风模块6,所述输送辊道5依次穿过所述上片台1、加热炉2、冷却风栅模块3和下片台4;如图5所示,所述冷却风栅模块3包括上风栅31、下风栅32和第一升降组件34,所述输送辊道5设置于所述上风栅31和所述下风栅32之间,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4用于带动所述上风栅31和下风栅32同时向靠近所述输送辊道5的方向运动或同时向远离所述输送辊道5的方向运动;具体地,经过所述加热炉2高温加热的玻璃出炉后需要冷却,厚度越大的玻璃冷却降温的速度越低,因为冷却降温的速度过快,会导致玻璃炸裂,产生质量事故。故此,需要根据玻璃的厚度调
节冷却风的风压,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在加工不同厚度的玻璃时,通过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4调节所述上风栅31和所述下风栅32与所述输送辊道5的距离,调节所述上风栅31和所述下风栅32与待加工玻璃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所述上风栅31和所述下风栅32吹到待加工玻璃表面的冷却风的风压的目的,使风压适合所要加工的玻璃,从而提高成品玻璃的品质。当加工厚度较小的玻璃时,缩小所述上风栅31和所述下风栅32与输送辊道5之间的距离,就能提高风压,加快冷却速度;当加工厚度较大的玻璃时,增加所述上风栅31和所述下风栅32与输送辊道5之间的距离,就能降低风压,避免冷却降温的速度过快,导致玻璃炸裂。另外,通过调节所述上风栅31和所述下风栅32与所述输送辊道5之间的距离,能使所述上风栅31和所述下风栅32之间的距离更加符合所述待加工玻璃的厚度,从而使所述待加工玻璃能顺利通过所述冷却风栅模块3。如图11所示,所述送风模块6包括集风箱61、单风机组件62和串联风机组件63,所述单风机组件62为单个风机,所述串联风机组件63由多个独立风机631串联组成;具体地,所述单风机组件62的出风口为该风机的出风口,多个独立风机631串联的出风口为所述串联风机组件63的出风口。如图12、13和15所示,所述集风箱61包括箱体611、第一进风管612、第二进风管613和出风管614,所述箱体611内设有第一集风腔6111和第二集风腔6112,所述第一集风腔6111和所述第二集风腔6112之间设有闸板阀65,所述闸板阀65的启闭控制所述第一集风腔6111和所述第二集风腔6112的连通或关闭;所述第一集风腔6111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一进风管612与所述串联风机组件63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一集风腔6111的前端通过所述出风管614与所述上风栅31的进风部311和/或所述下风栅32的进风部311连接;所述第二集风腔6112的后端通过所述第二进风管613与所述单风机组件62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集风腔6112的前端通过所述出风管614与所述上风栅31的进风部311和/或所述下风栅32的进风部311连接。设有第一集风腔6111和第二集风腔6112,串联风机组件63通过第一进风管612向第一集风腔6111输入第一冷却风,单风机组件62通过第二进风管613向第二集风腔6112输入第二冷却风,由于单风机组件62只有一台风机,而串联风机组件63有多个独立风机631串联,因此,所述第一冷却风的风压高于所述第二冷却风的风压。第一集风腔6111和第二集风腔6112之间安装有闸板阀65,可以根据需要冷却的玻璃的厚度,选择开启或关闭与第一集风腔6111连接的独立风机631,或选择开启或关闭闸板阀65,以使第一集风腔6111和第二集风腔6112获得适用的风压,使所述上风栅31和所述下风栅32吹出的冷却风的风压适合所要加工的玻璃,从而提高成品玻璃的品质。
41.譬如,需要冷却厚度较小的钢化玻璃时,将单风机组件62和串联风机组件63都开启,第一集风腔6111输入的风压较高,第二集风腔6112输入的风压较低,关闭闸板阀65,就会在所述冷却风栅模块3形成冷却段和通过段,其中冷却段靠近所述加热炉2,所述通过段远离所述加热炉2。通过第二集风腔6112和第二组出风管614给玻璃温度较高的冷却段输出风压较低的冷却风,使玻璃先得到预冷却,然后在玻璃经过通过段时,再通过第一集风腔6111和第一组出风管614在通过段输出风压较高的冷却风使玻璃快速冷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反之,需要冷却比较厚的钢化玻璃时,可关闭与第一集风腔6111连接的风压较高的串联风机组件63,或者通过所述旋转闸板64调节所述串联风机组件63的出风口的风压,使所述串联风机组件63的出风口的风压降低,然后开启闸板阀65,并开启与第二集风腔6112连接的风压较低的单风机组件62,通过闸板阀65,将第一集风腔6111中的风与第二集风腔6112的风混合,第一集风腔6111和第二集风腔6112的风压相同,且风压均较低,从而使所述
上风栅31和所述下风栅32吹出的冷却风的风压均匀且风压较低,让玻璃以相对较低的速度通过冷却段和通过段,并使玻璃在冷却段和通过段得到连续均匀的降温冷却,可避免玻璃因降温过快而导致的炸裂,从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进而保障输出的玻璃质量。
42.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9所示,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4包括万向节341、第一拉杆342和第二拉杆343,所述第一拉杆342、万向节341和第二拉杆343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拉杆342与所述冷却风栅模块3的机架33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杆343与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万向节341也叫万向接头,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机件,所述第一拉杆342通过所述万向节341拉动所述第二拉杆343,从而带动所述上风栅31或所述下风栅32运动。如图5-8所示,所述冷却风栅模块3还包括导向组件35,所述导向组件35包括导轨部351和滑动部352,所述导轨部351固定于所述机架33,所述滑动部352固定于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所述滑动部352和所述导轨部351滑动连接;所述导轨部35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4的长度方向。如此,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4带动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做升降运动时,所述滑动部352于所述导轨部351内滑动的方向与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做升降运动的方向一致,从而避免所述滑动部352与所述导轨部351卡死。例如,如图6所示,所述导轨部351可以为导向柱,所述滑动部352可以为套设于所述导向柱的导向套筒;又如,所述导轨部351可以为导轨,所述滑动部352可以为导轮;又如,如图7所示,所述导轨部351为直线导槽,所述滑动部352为导轮,所述滑动部352设置于所述导轨部351内并于所述导轨部351内滚动,在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做升降运动时,所述滑动部352于所述导轨部351内滚动,从而所述滑动部352和所述导轨部351起到引导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的作用。又如,如图8所示,所述导轨部351为直线空心槽,所述滑动部352为导向块,所述滑动部352设置于所述导轨部351内并沿所述导轨部351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导轨部351的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导轨部35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做升降运动时,通过所述滑动部352于所述导轨部351内滑动,从而所述滑动部352和所述导轨部351起到引导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的作用。
43.可选地,如图15所示,所述闸板阀65包括连接管道651、第一气缸652、第二气缸653、第一闸板654和第二闸板655;所述连接管道651安装于所述第一集风腔6111和所述第二集风腔6112之间的隔板,所述第一集风腔6111和所述第二集风腔6112通过所述连接管道651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缸652和所述第二气缸653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管道65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第一闸板654的后端穿过所述连接管道651的前侧壁插入所述连接管道651内,所述第二闸板655的前端穿过所述连接管道651的后侧壁插入所述连接管道651内,所述第一闸板654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气缸65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闸板655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5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652带动所述第一闸板654前后运动,所述第二气缸653带动所述第二闸板655前后运动,所述第二闸板655和所述第一闸板654左右相隔排列,所述第一闸板654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一闸板654完全盖合所述连接管道651,所述第二闸板655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第二闸板655盖合所述连接管道651的部分区域。通过第一气缸652或第二气缸653可分别控制第一闸板654或第二闸板655前后运动,从而控制闸板阀65的启闭,进而控制第一集风腔6111和第二集风腔6112的连通或隔断,以调整第一组出风管614和第二组出风管614输出的风压。第一集风腔6111和第二集风腔6112通过第一
闸板654和第二闸板655之间的间隙相连通,随着第一闸板654向后移动,第二闸板655向前移动,第一闸板654的后端部和第二闸板655的前端部逐步靠近,并且第一闸板654的后端部和第二闸板655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逐步缩小,间隙中的风流量也随之减少,当第一闸板654的后端部向前越过第二闸板655的前端部时,可用于送风的通道为第一闸板654和第二闸板655相对的两个板面之间的间隙,当第一闸板654的后端部越过连接管道651的后侧边时达到最大行程,连接管道651被完全隔断,处于完成闭合状态;由完全打开至完全闭合的过程中,连接管道651的送风通道是逐步缩小的;同理,从完全闭合到完全打开的过程,连接管道651的风流输送通道也是逐步扩大的,在风机的风压不变的情况下,连接管道651中所输送的风流的风压起伏较小,可有效避免因风压变化过大而导致玻璃表面出现气纹缺陷。
44.具体地,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闸板654的后端的端部边缘为朝所述连接管道651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圆弧形;所述第二闸板655的前端的端部边缘与所述第一闸板654的后端的端部边缘为相互密闭配合的弧形曲面;如图18和19所示,当两个闸板相互靠近,通风面积变化呈曲线变化,风作用于板面的力的变化相对平缓,从而使气缸输出的力度变化更为平缓,第一闸板654和第二闸板655的控制更为稳定,且气缸不容易受损。所述闸板阀65还包括多个导向板656;所述导向板656内设有导向槽,多个所述导向板656两两一组且对称地分别安装于所述隔板的前后两侧,并且所述导向板656分布于所述连接管道651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闸板654和所述第二闸板655沿对应的所述导向板656的导向槽滑动。第一闸板654或第二闸板655的上下两侧在对应的导向板656的导向槽中左右移动,可确保第一闸板654和第二闸板655在左右运动时不会上下摆动,进一步提高所述有风压调节功能的集风箱61的运行稳定性。
45.优选的,如图13和14所示,所述第一集风腔6111的前端和第二集风腔6112的前端均连通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出风管614,所述第一集风腔6111通过所述出风管614向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的通过段送风,所述第二集风腔6112通过所述出风管614向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的冷却段送风;具体地,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的冷却段靠近所述加热炉2,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的通过段远离所述加热炉2。所述第一集风腔6111的前端和第二集风腔6112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出风调节装置66,所述出风调节装置66包括升降装置662和挡风板661,所述挡风板661与所述升降装置662传动连接,所述升降装置662带动所述挡风板661上下移动,上下移动时所述挡风板661遮挡一排所述出风管614或位于上下两排所述出风管614之间的区域。可以通过所述出风调节装置66调整挡风板661的上下高度,可部分或全部遮盖一排出风管614或可不遮盖所有的出风管614,以达到调整出风管614输出的风压和风速的目的,保障钢化玻璃冷却的生产质量。
46.具体地,如图15所示,所述箱体611还设有四个支撑脚6113,四个所述支撑脚6113分别安装于所述箱体611的四个角部的下方;四个所述支撑脚6113的底面的所在面为同一平面;四个支撑脚6113的底面的所在面为同一平面,可使箱体611具有更好的安装稳定性,可提高具有风压调节功能的集风箱61的运行稳定性。所述箱体611还设有底板6114;所述底板6114位于所述第一集风腔6111和所述第二集风腔6112的下方,所述底板6114的远离所述出风管614的后侧底边与所述支撑脚6113的底面的间距大于所述底板6114的靠近所述出风管614的前侧底边与所述支撑脚6113的底面的间距。集风箱61靠近所述上风栅31和/或所述下风栅32的冷却段和通过段安装,冷却风朝下吹在玻璃的表面,交换了热量的冷却风变成
携带热量的热风再通过底板6114的下方排至箱体611的后侧,将底板6114设置为倾斜的,且底板6114的远离出风管614的后侧底边高于底板6114的前侧底边,有利于热风的排出和扩散,有利于玻璃冷却效率的提升。
47.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炉2的炉顶阵列分布有多个对流装置21,所述对流装置21的进风口与所述加热炉2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对流装置21的出风口与所述加热炉2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加热炉2的进风口设有加热组件。具体地,热风吹到玻璃后,热风的热量被玻璃吸收,玻璃的温度升高,热量被吸收后的热风温度降低,被所述对流装置21的进风口吸收,然后从所述对流装置21的出风口吹出到所述加热炉2的进风口后,温度降低后的热风经过所述加热组件,从而重新被加热,温度升高。所述对流装置21提高了所述加热炉2内的热风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加热效率。所述对流装置21通过风机的运作来促进所述加热炉2内的空气流通,从而更容易控制加热温度,提高玻璃加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玻璃成品的品质。值得说明的是,如图5和10所示,所述上风栅31的进风部311和/或下风栅32的进风部311的靠近所述出风管614的一端为圆形开口,所述上风栅31的进风部311和/或下风栅32的进风部311的远离所述出风管614的另一端为矩形的开口,所述进风部311的侧壁的横截面为从靠近所述出风管614到远离所述出风管614的方向由圆形渐变为矩形的形状。如此,能使所述上风栅31的进风部311和/或下风栅32的进风部311的内壁更加平滑,在冷却风经过所述上风栅31的进风部311和/或下风栅32的进风部311时消耗的能量降低。
48.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所述上片台1和/或所述下片台4设有玻璃升降装置11,所述玻璃升降装置11包括第二升降组件12、驱动连杆13和升降驱动机构14,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2设置于所述输送辊道5的相邻两个辊轴之间;多个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2旋转连接于所述驱动连杆13,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2包括曲柄121、圆柱凸台122、支撑台123和安装座124;所述曲柄121包括直线部1211和拐臂部1212,所述直线部121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对称地一体成型有圆柱凸台122,所述圆柱凸台122与所述驱动连杆13旋转连接;如此,设置于所述曲柄121的前侧面的所述圆柱凸台122的中心轴与设置于所述曲柄121的后侧面的所述圆柱凸台122的中心轴重合。所述拐臂部1212与所述支撑台123旋转连接,所述直线部1211和所述拐臂部1212的交接处旋转连接有所述安装座124,所述安装座124固定安装于所述上片台1或下片台4的底面;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4与任意一个所述曲柄121的直线部1211的底端连接。所述玻璃升降装置11用于顶升位于所述上片台1和/或下片台4的玻璃,对于上片台1,将玻璃放置于玻璃升降装置11后,再利用所述玻璃升降装置11将玻璃降落到所述输送辊道5,对于下片台4,当玻璃被输送到下片台4时,所述玻璃升降装置11将玻璃顶升,从而方便工作人员移走玻璃。当在顶升面积大的玻璃时,所述圆柱凸台122为主要受力点,由于所述圆柱凸台122与所述曲柄121一体成型,如此,提高了所述圆柱凸台122与所述曲柄121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从而不会由于玻璃的重量大而压坏所述圆柱凸台122。所述圆柱凸台122与所述曲柄121的一体成型结构,能承受更重的玻璃重量,从而解决了在顶升重量大的玻璃时所述曲柄121与所述第一驱动连杆13的旋转连接处容易损坏的问题,降低了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49.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4驱动所述曲柄121以所述直线部1211和所述拐臂部1212的交接处为旋转轴逆时针转动,在所述拐臂部1212逆时针转动的同时,所述拐臂部1212远离所述直线部1211的一端向上翘起,带动所述支撑台123向上运动。在所述曲柄121以所述直线
部1211和所述拐臂部1212的交接处为旋转轴逆时针转动的同时,所述曲柄121的直线部1211通过所述圆柱凸台122和所述第一驱动连杆13旋转连接的结构推动所述第一驱动连杆13从左往右运动,从而带动其余的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2做逆时针运动,使其余的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2对应的支撑台123均同步向上运动,共同顶升起玻璃。所述升降驱动机构14驱动所述曲柄121以所述直线部1211和所述拐臂部1212的交接处为旋转轴顺时针转动,在所述拐臂部1212顺时针转动的同时,所述拐臂部1212远离所述直线部1211的一端向下运动,带动所述支撑台123向下运动。在所述曲柄121以所述直线部1211和所述拐臂部1212的交接处为旋转轴顺时针转动的同时,所述曲柄121的直线部1211通过所述圆柱凸台122和所述第一驱动连杆13旋转连接的结构推动所述第一驱动连杆13从右往左运动,从而带动其余的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2做顺时针运动,使其余的所述第二升降组件12对应的支撑台123均同步向下运动,使玻璃降落到上片台1或下片台4。
50.值得说明的是,如图11、16、17和18所示,所述串联风机组件63还包括串联风管632和旋转闸板64,多个所述独立风机631通过所述串联风管632串联;所述串联风管632的侧壁开设有调节开口6321,所述串联风管632通过所述调节开口6321与外界连通;所述调节开口6321固定连接有所述旋转闸板64,所述旋转闸板64包括调节盖板641、闸板座642和驱动机构643,所述闸板座642为圆柱管体结构,所述闸板座642与所述串联风管632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盖板641设置于所述闸板座642内并且所述调节盖板641的中心轴与所述闸板座642的中轴线重合;从而能于所述闸板座642内以所述闸板座642的中轴线为转轴转动,并且不会碰撞到所述闸板座642的内壁。所述闸板座642内固定连接有遮挡板组件6421,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平行于所述调节盖板641,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与所述调节盖板641的面积总和大于或等于所述闸板座642的横截面积;比如,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为半圆形结构,所述调节盖板641也为半圆形结构。又如,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为120
°
的扇形结构,所述调节盖板641为大于240
°
的扇形结构。在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和所述调节盖板641相互错开时,能保证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和所述调节盖板641组成的面能覆盖整个所述闸板座642的横截面积,从而达到关闭旋转闸板64的目的。所述调节盖板641设有第一连接孔6413,所述调节盖板641的中心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6413;所述驱动机构643包括旋转驱动组件6431和驱动输出组件6432,所述驱动输出组件6432与所述第一连接孔6413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431的转动轴与所述驱动输出组件6432传动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431通过所述驱动输出组件6432带动所述调节盖板641以其自身的中心轴为转轴于所述闸板座642内转动,当所述调节盖板641和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共同盖合所述闸板座642时,所述旋转闸板64关闭,使所述调节开口6321关闭;当所述调节盖板641和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部分或完全重叠时,所述旋转闸板64打开,使所述调节开口6321打开。具体地,通过调节所述调节盖板641的转动角度,就能调节所述旋转闸板64的开度,从而调节所述调节开口6321的开度,达到控制风压的目的。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431为减速电机。如图17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431为气缸,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431通过拐臂带动所述u驱动输出组件6432转动。
51.优选的,如图19-22所示,所述驱动输出组件6432包括丝杆643b和丝杆座643c,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431的输出部与所述丝杆643b连接,所述丝杆643b与所述丝杆座643c螺纹连接,所述丝杆座643c固定于所述闸板座642;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431的输出部的中心轴、
所述丝杆座643c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一连接孔6413的孔心位于同一直线,所述丝杆643b依次穿过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431的输出部和所述丝杆座643c后与所述第一连接孔6413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431带动所述丝杆643b转动,所述丝杆643b在转动的同时于所述丝杆座643c内沿所述调节开口6321的内外方向做伸缩运动。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431通过所述驱动输出组件6432带动所述调节盖板641以其自身的中心轴为转轴于所述闸板座642内转动的同时,所述驱动输出组件6432的丝杆643b能在转动的同时于所述调节开口6321的内外方向做伸缩运动,从而带动所述调节盖板641在同样的方向做伸缩运动,进而靠近或远离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如此,当所述调节盖板641转动,关闭所述旋转闸板64,使所述调节开口6321关闭时,由于所述调节盖板641靠近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运动,避免了所述调节盖板641于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之间存在间隙,提高了旋转闸板64的气密性,使关闭后的调节开口6321不会漏风,从而提高了送风模块6的风压的调节精准度,从而使所述送风模块6产生的风流保持稳定,进而使所述冷却风栅模块3吹到玻璃表面的风流保持稳定,提高玻璃成品的质量;当所述调节盖板641转动,打开所述旋转闸板64,使所述调节开口6321打开时,所述调节盖板641向远离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的方向运动,从而避免所述调节盖板641与所述遮挡板组件6421之间产生摩擦,提高了所述调节盖板641的转动的流畅性。由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6431的输出部的中心轴、所述丝杆座643cc的中心轴和所述第一连接孔6413的孔心位于同一直线,如此,能保证所述丝杆643bb的直线度,从而保证所述丝杆643b在转动时的流畅性。另外,所述旋转闸板64由于采用旋转开合的结构形式,相对于直插式的闸板更加节省使用空间,从而增加了旋转闸板64的应用灵活性。
52.所述玻璃钢化系统加工玻璃的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将待加工的玻璃放置于所述上片台1,待加工的玻璃通过输送辊道5送入所述加热炉2内,所述加热炉2对待加工的玻璃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所述对流装置21工作,促进所述加热炉2内的空气流动,达到提高玻璃加热效率的目的;待加工的玻璃被加热到预设定的温度后,通过所述输送辊道5送入所述冷却风栅模块3,此时所述送风模块6工作,其对应的独立风机631运动,输送高压风,并通过所述冷却风栅模块3将高压风吹到玻璃的表面进行冷却,对于加工不同型号尺寸的玻璃,通过所述旋转闸板64调节所述调节开口6321的开度,以及调节所述闸板阀65,从而调节吹到玻璃表面的冷风的风压;在玻璃经过所述冷却风栅模块3被冷却后,通过所述输送辊道5输送到下片台4,就能形成成品的钢化玻璃。
53.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